首頁 愛麗絲書屋 明星 生於1984

第四卷 第186章 拼命扣屎盆子

生於1984 老徐牧羊 2504 2024-03-02 21:04

  每個關心中國電影的都知道,今年的賀歲檔就是許輝和張藝謀的正面PK了!

  《新龍門客棧》是許輝在2011年上映的第三部電影,他自己也說過,以後不會這麼拼。

  事實上,結束《搜索》的拍攝之後,許輝就一直處於靜養的狀態,除了偶爾關注一下公司上映的電影,幫著站站台……

  至於新項目,興致不高。

  本來想直接拍《東方不敗》,又擔心熱巴撐不住,更擔心觀眾一時接受不了,所以,需要《刀馬旦》預熱一下。

  這麼一算,明年又有兩部電影等著開拍!

  期待已久的休假又要泡湯了……

  ……

  如果記憶沒有出錯的話,《金陵十三釵》的最終票房沒能達到6.5億,別說十億,連姜文的《讓子彈飛》都沒能超過……

  至於首日票房,許輝真的沒有關注。

  “截止到目前,《金陵十三釵》的總票房是1500萬,還有一場的情況下,首日成績應該不會超過2000萬!”

  陳法蓉一邊低頭讀著喵眼那邊傳來的數據,一邊回答道。

  “2000萬嘛……”

  許輝陷入了沉思,旁邊幾個人也都看著他。

  “上座率呢?”

  “上座率是百分之六十三……”

  “這麼高?”

  許輝嚇了一跳!

  不對呀,按照上座率來看,電影的票房不應該只有這麼點才對!

  “他那電影是兩個半小時的!”

  黃文解釋了一下。

  好吧,也就是說《新龍門客棧》排三場的時間,《金陵十三釵》只能放映兩場。

  如果上座率差不多的前提下,院线很自然會偏向《新龍門》,哪家影院不想多賺錢?

  “張偉平前天在采訪中說了‘金陵十三釵的會有銀行包場’……”

  “……你確定?”

  許輝反問了一句。

  在賀歲檔搞包場?

  腦子進水了?

  一旦包場,也就意味著影廳都要被包走,散客買不到票,而影院平時做的幾乎全是散客生意,這對電影院的口碑影響太大了!

  包場這種事很正常,許輝的幾部電影,都有包場……

  “……為什麼銀行要給我們包場,那還是我們的電影好。我說過這次電影不需要太多的營銷手段,也不需要求院线排場次。原因就是我對電影的品質非常有信心。在賀歲檔,就是公平競爭,各憑本事,有人羨慕嫉妒恨,那是沒用的。”

  “這是張偉平的原話!”

  陳法蓉補充道。

  “……哎,張藝謀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好口碑快被張偉平敗壞殆盡了!”

  許輝搖了搖頭,頗有些感慨。

  “那我們……”

  “繼續啊,商場無父子,再說了,我跟張藝謀連朋友都算不上,對了,把關注度多往張偉平身上引導。”

  “……”

  看來,許輝對老張還是有著覬覦的想法……

  ……

  ‘嘖嘖,張藝謀的口味還真是獨特,居然用妓女的故事概論南京大屠殺!’

  ‘《金陵十三釵》,又是一次用我們的民族悲憤賺錢的戲碼!’

  ‘讓處女先走!’

  ‘最受不了的就是一段那麼神聖的感情,為什麼一定要滾床單?’

  ‘劇情不夠,肉來湊嗎?張導最近開始研讀網絡小說了?’

  一堆差評塞滿整個互聯網。

  沒辦法,張藝謀這次算是惹了眾怒,《金陵十三釵》從本質上就是一部商業片,如果能用紀錄片的包裝方式,可能引發的反對聲絕對不會一浪高過一樣!

  再加上張偉平隔三差五鬧一痛,這已經不是過度營銷的程度了,足以惹人生厭!

  要知道,就是斯皮爾伯格的《辛特勒名單》也被猶太知識分子批評為“發浩劫財”,把大屠殺變成了賺錢的一樁生意!

  張偉平從一開始就說了‘10億票房’,完全一副商人嘴臉!

  這個屎盆子他是背定了。

  12月17號、18號兩天,正好是周末,輝文天下的攻勢悄然啟動。

  其實他們也沒做什麼,只是把國外影迷一些反應‘忠實’記錄下來,然後放到國內的門戶網站上,當然,肯定會有些夸大……

  ‘《情色化南京大屠殺》:電影的廣告招貼,展示貝爾穿著神父服,斜眼偷瞄酥胸半露的倪妮;在與觀眾的互動中,允許觀眾和風騷的“十三釵”合影;倪妮的花絮文章,《我和貝爾演床戲》。這些營銷策略,明擺著是要靠著情色賺錢,做大屠殺的生意。’

  ‘“Take me home now”,實在不敢想象一部反應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居然有這樣的台詞!(帶我到高潮),惡俗至此!’

  ‘《電影》雜志發表評論,認為《金陵十三釵》影片不是來自真實生活的靈感,而是張藝謀制造的一個雜亂,嚴重缺少平衡,過度炫耀某些場景的電影大雜燴,是張藝謀最糟糕的一部電影。’

  ‘《好萊塢報告》的評論文章稱,如果在1942年導演這樣一部電影,也許可以成為有效的反日宣傳片,而且博得好效益,但今天它扮演的只不過是低級噱頭而已。’

  2011年,整個文藝界是浮躁和崇洋的,上行下效,民眾對國產電影也不是那般看重,大部分觀眾提到國產電影,輕描淡寫一句:爛片,滾!

  老謀子被稱為國師,更多是因為前幾部電影的累計還有國外媒體的熱捧。

  這些來自海外的聲音被曝光之後,算是徹底踩到了張藝謀的痛處。

  老張自己說過‘奧斯卡很喜歡把獎項頒給反映猶太大屠殺的電影,特別是兒童題材的電影,其他題材的估計沒戲’這話,估計他是准備用日本侵華題材的電影爭取過去混個獎,給他人生簡歷上再加上一筆。

  結果唻,《金陵十三釵》的國外口碑低到嚇人!

  第五代導演大概都有一個奧斯卡夢想,他們管這個叫‘衝奧’,也可能是咱們媒體的自我宣導。

  不過你宣導的次數多了,毫無疑問導演本身還是會計較的。

  張藝謀跟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最近的一次是《菊豆》還有《大紅燈籠高高掛》,兩部都入圍了最佳外片,但是敗給了《希望之旅》還有《地中海樂園》……

  差點忘了,還有《英雄》!

  那幾年的國內電影觀眾也特別關注‘衝奧’。

  還是心里沒底,要是像現在似的,誰他媽的在乎什麼奧斯卡,我們的電影50億票房呢,我們的市場不弱於北美,逼急了,老子自己玩!

  輝文天下的水軍很有節操,他們在諷刺張藝謀的同時,也會把話題引向張偉平,給人一種正是因為張偉平的介入,我們的大導演才會變得辣雞……

  他們舉例證明,二張合作之後,老謀子的水准直线下降,順便還控訴了張偉平三宗罪。

  對電影指手畫腳,當初《滿城盡帶黃金甲》,把周傑倫打包塞進劇組;

  《三槍拍案驚奇》找了小沉陽;

  《十三釵》的床戲……

  看上去像是在幫張藝謀洗白……

  雖然惡評不斷,但是,上映第二天,《金陵十三釵》票房卻非常不錯━━畢竟是張藝謀!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