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播放《少年的你》是非常合適的,聯系一些院线問題不大的,哪怕還沒正式下畫,結果張賓這個社長拒絕了,不但沒有選華語電影,還直接選了部好萊塢電影,最奇葩的是,這部電影竟然是DC宇宙的經典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 》,你確定你這不是在當眾打臉?
在漫威考察團的面前播放DC電影?
這是吃了幾十年的三鹿奶粉才能想出來的餿主意,要不是張賓這個社長的提議,怕是能被社團的人活活噴死,委實離了大譜。
“所以說你們只是圈內啥都不是的新人,你們壓根不懂電影,漫威就算了,現在的漫威還沒上升到BE美學的程度,就是合家歡電影,而其他最具代表性的好萊塢電影里面,就屬蝙蝠俠黑暗騎士最有BE美學的美感,相信我,我能讓漫威那些人跪在地上叫爸爸。”
公開課又不是放部電影然後隨便講解解析一下電影那麼簡單,一些側重某個方面主題研究的公開課甚至都不會把完整電影放映出來,是會二次剪輯的,根據課題跟自己對電影的理解重新剪輯,所以現在的電影剪輯工作是葉羽在做,其他人按他的要求准備場地跟相關的課題資料。
跟突然忙碌起來的BE美學社不同的是,學校其他在校生跟影視相關社團,現在都特別的興奮,一些老牌社團,存在時間比較長影響力很大的社團,對於公開課交給BE美學社這樣一個新社團其實是不滿的,之前也一直是在積極爭取,但確實是沒什麼新意,看上去太普通了,這也是學校最終決定讓BE美學社出面代表學校的原因。
做為內地最大的院线老板,蔡言芝跟漫威的合作自然不少,畢竟院线主要是放映平台,跟大型影視公司是戰略合作關系,漫威這樣的電影巨頭再厲害影響力再大,也必須跟院线巨頭搞好關系,不然真要整你打壓你,雖然對方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絕對是雙輸的局面,所以適當的讓步也是有必要的。
進口電影和國產電影自然是不同的分賬模式。
國產電影的票房分賬計算方式相對比較簡單。
按流程來說,在總票房統計完畢後,我們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除去服務費。
所謂服務費,就是在電影放映期間,售票系統維護的費用,這些費用相對而言所占總體票房比例不算太高,但當總票房達到一個相當高的數字之後,服務費的總金額也不算少。
然而服務費一直都是相對灰色的地帶,因為影院在這部分的定價有相當大的自主權,比如《復聯4》(這個最有代表性,所以用這個舉例)剛上映的時候,全國各地都爆出了不少天價服務費的新聞,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關注,從而出手管制,抑制住了這股邪風。
而一般商業片的服務費大約在5%-7%左右,如果一部電影票房在10億,服務費取平均值6%的話,那麼實際票房只有9.4億。
在真實的9.4億票房里,影片還要向國家繳納3.3%的特別營業稅、5%的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剩下的91.7%才是可分賬票房(淨票房)。
也就是說,一部包含服務費票房10億的電影,只有大約8.62億是可以拿來給各方功臣論功行賞的戰利品。
這時候就會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總票房低於6億,院线收取57%,制片方+宣發方收取40%-42%,中影數字還要1%-3%不等的發行代理費(票房在0.5億內收取3%,票房在0.5-3億內收取2%,票房在3-6億收取1%)。
第二種情況,總票房高於6億,也就是我們舉例說明的這種情況,那麼中影數字是不收發行代理費的,那麼票房就由院线收取57%,制片方+宣發方收取43%。
而宣發方和制片方的分成一般由制片方和宣發方自己談判,分成方式多樣,比如買斷、比如固定比例,比如保底發行等,但一般而言,宣發方獲利所占票房比例都在5%-15%之間,取平均值的話,制片方收益就需要再減去10%。
那麼一部10億票房的電影,制片方獲得的收益就是10x0.94(去掉服務費)x0.917(去掉營業稅和專項資金)x0.33(去掉宣發費用)≈2.84億。
由於在前些年電影服務費是不計入票房的,所以按照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制片方的收益大約占總票房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有傳言說一部電影想要回本,票房至少要是成本的三倍的原因。
進口片分賬跟國產電影又有一些不同,按照2012年簽訂的美國電影在中國發行影片的協議,美國制片方在中國票房中的分成比例為25%,也就是說,按照《復聯4》在中國42.4億的票房來算,漫威理論上可以分到的票房大約是9.1億。
但這仍然屬於高估。
以上所說電影分賬比例計算,都是普通影片的普通影廳放映模式。
從影院分成占比57%就可以看出,在票房分成方面,影院有著相當大的話語權。
因此,在某些特殊影廳,比如3D、IMAX等影廳,影院在計算分賬比例時,會將修建成本算入其中,因此,像《復聯4》這種特效電影,要交給影院的分賬比例只會更高。
同時,考慮到如今電影宣發成本越來越高,發行方投入資金和想要的收獲只會更高,綜合來看,進口片雖然協議分賬比例有25%,但實際比例還要低於這個數據。
因此,《復聯4》看起來有超過42億的票房,但漫威能拿走的,不會超過9億。
反觀票房只有36.48億的國產電影《紅海行動》,按照分賬比例,制片方也能獲得超過10億的分賬。
在這方面,國家政策也算對國產電影照顧有加。
不過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同等票房放映進口電影比國產電影賺錢,其中好萊塢電影是所有進口電影中的絕對大戶,算上一些公關費,同等票房實際的利潤差不多是國產電影的1.5倍,這也是國內主流院线都很支持好萊塢大片,喜歡大量引進好萊塢大制作,給予更多黃金場次排片的原因。
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誰會跟錢過不去,這也是好萊塢電影可以傾銷全球成功占領全世界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完全就是在低價傾銷,最昂貴的資本最頂尖的技術最低的分成,一般的地區電影拿什麼跟好萊塢電影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