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在巴黎玩了差不多三天,將兩只小蘿莉的六個肉洞都初步開發成熟了,才施施然的坐上回國的飛機。
盡管亞洲蘿莉跟歐洲蘿莉不一樣,最美妙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之後,無論宋祖兒還是關曉彤,現在都還沒完全張開。問題是,關曉彤送都被送到嘴邊了,如果拖延著不吃的話,很難說她後面那幫X遺們會有什麼想法。
所以,斟酌之後,李旭干脆將關曉彤跟宋祖兒帶到巴黎來了——反正宋祖兒也已經是被調教得熟得不能再熟的了,就差徹底吃掉,不如弄到一起雙飛得了。
法國在2018年前都沒有對“合意性行為”進行年齡限制,一個成年男性或者女性,只要征得蘿莉或者正太的同意——利誘、脅迫、欺騙都無所謂——只要她或他事後不舉報,性行為就是合法的。
只有在性行為後,蘿莉或正太出現嚴重傷殘,又或者蘿莉懷孕了,監護人才有權利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承擔責任,而且基本上都是民事賠償。
所以,當歐洲大部分國家70年代末對某些事情在法律上進行限制後,法國成為了歐洲甚至全世界的某些事情的天堂。
只要李旭不在國內也這麼來,即便事情暴露出來了,也走不了法律程序。
既然決定要玩了,叫上宋祖兒一起得了,順便還可以刺激刺激關曉彤。
她背後那些人在想什麼,他用膝蓋想也知道,無非就是王家兄弟現在失了勢,他們在娛樂圈最大的金主沒了,一時半會兒缺少主心骨,想要搭上他的线來穩定人心。
終究只是僵屍罷了,即便沒有李旭,在娛樂圈進入IT資本的時代,他們的影響力依然會不斷被削弱,無非就是有王家兄弟華誼在,還能繼續苟延殘喘一番。
不過也不得不承認,英家能在王家兄弟之外稱為半個盟主,除了老子留下的影響力,眼光還是有的。
王家兄弟的重要性上面說過了,他們雖然還有錢,但李旭目前已經隱隱是影視圈的盟主,即便他不在乎王家兄弟另起爐灶,他們想要恢復到現在的鼎盛狀況也不知道要多久,更何況不可能沒人下絆子。
而僵屍們看起來影響不小,但是本質上還是靠著利益聯合在一起,所以英家才不惜代價想要跟李九日搭上线。
反正他好色的名頭又不是什麼秘密,犧牲個“格格”換取一段時間的支持,這買賣劃算得很嘛。
可惜啊,如果他們不知道接下來的娛樂圈會如何發展,所以李旭就笑納了。
拿了你們的好處,還坐看你們這些僵屍慢慢衰敗和腐爛,有比這更有趣的事情嗎?
至於他們可能誘使關曉彤做點什麼,拉一派打一派的事情,他們會,李九日就不會了?
雖然這位關曉彤是個早熟的性子,心思依然還是比較單純的,李旭只讓她錄個像,就基本上將她的情況掌握得七七八八。
事實上,她之後的表現也沒超出預計太多,從惱恨父母長輩將自己當成貨物賣出去,轉變成只想跟宋祖兒在床上一爭高下,非常的順暢。
不過適應力強這點倒是有些意外,李旭開苞的姑娘也不少,但像她這樣,不需要他過多的呵護就能在破瓜後很快適應,並享受到一定的交媾快感,的確不是很多。
這是好事,這讓他可以更好的掌控她了——分別之前,最開始抱著怨氣來接受開苞的小姑娘,可是抱著他痴纏不已。
嗯,李旭來的時候只帶著趙麗穎,回去的時候肯定也不能多出人來,反正兩只小蘿莉有倪妮帶著的。
看她這樣子就知道,不會比宋祖兒難調教,當她將“貨物”這個詞深深刻在腦中後,鼓動她在合適的時候進行背刺,那也是很簡單的事情。
甚至,李旭要是大方一點,收買關家一起背刺同樣可以。
就是稍微有些冷落宋祖兒,她很遺憾的沒能爽到——剩下的兩天里,她在恢復過後,雖然終於適應了他的大東西,但做起來的順暢程度還是不如關曉彤。
不過這也沒什麼大不了,她都不知道近距離看了多少次迪麗熱巴和古力娜扎被肏得死去活來的春宮圖,如此熏陶下,她比關曉彤聽話多了,等以後抽空帶到巴黎多肏幾次,保證服服帖帖。
“哎呀呀,說著看著他們自己腐敗就行了,有時候還是要加一把力的。”回去飛機上,李旭拿著ipad第二代,翻閱著趙麗穎整理出來的文件這麼感嘆道。
語氣雖然輕松,表情還是很凝重的,畢竟都2月底了,另一個時空里,中美這個時候已經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了。
而這個時空 ,知道現在依然一點消息都沒有,自己這只蝴蝶扇動的翅膀還蠻大的。
李旭也是在這次鼓動上頭對娛樂圈進行掃黑除惡行動後才知道,當年的WTO談判上面,關於電影行業居然還有這麼一條規定:美國(娛樂)公司可以在從事音像和分銷的合資企業中持有50%的股份,並且不排除控股的可能性,只是不能寫成文字。
雖然只是音像和分銷的合資企業,但這等於是開了一個口子,讓美國的資本乃至某些勢力可以更好更隱蔽的進行某些影響。
好吧,能充分執行“靚女先嫁”政策的棺材帝,會同意開這麼個口子,然後掩耳盜鈴的要求不能寫成文字,倒也不奇怪。
當然了,完全從客觀的角度上來說,這口鍋還扣不到棺材帝頭上,畢竟當年要入世,要打入敵方內部,那麼肯定要付出相當的代價。
美國在電影行業上面的初始條件大致有三個:一,每年引進的好萊塢電影不得低於50部,且在適當時間完全開放電影市場;二、允許外資參與改造、改建中國影院;三、允許外資設立100%獨資的公司從事音像和分銷。
可想而知,在其他方面又有多麼苛刻,所以相較於銀行、保險、證券這些事關金融主權的行業,當年才10億票房的電影市場自然是可以犧牲的。
而且,根據另一個時空的情況,電影市場都還算好,雖然爛了十幾年,但多少還是涌出了一批不錯的國產片,同樣被犧牲的日化行業,從“活力28”到“小護士”再到“拉芳”,不是被收購品牌然後雪藏,就是在價格戰中一敗塗地,最後這個行業幾乎完全被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三巨頭占領。
只是,宣傳陣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