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歷史 游仙窟

章節第4回

游仙窟 唐·張鷟 4368 2024-09-06 06:47

  下官遂作而謝曰:“滄海之中難為水,霹靂之後難為雷。不敢推辭,定為丑拙。”遂起作舞。桂心〔口至〕〔口至〕然低頭而笑。

  十娘問曰:“笑何事?”

  桂心曰:“笑兒等能作音聲。”

  十娘曰:“何處有能?”

  答曰:“若其不能,何因百獸率舞?”

  下官笑曰:“不是百獸率舞,乃是鳳凰來儀。”一時大笑。

  五嫂謂桂心曰:“莫令曲誤!張郎頻顧。”

  桂心曰:“不辭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下官曰:“路逢西施,何必須識!”遂舞,著詞曰:“從來巡繞四邊,忽逢兩個神仙。眉上冬天出柳,頰中旱地生蓮。千看千處嫵媚,萬看萬種〔女便〕妍。今宵若其不得,剩命過與黃泉。”又一時大笑。

  舞畢,因謝曰:“仆實庸才,得陪清賞,賜垂音樂,慚荷不勝。”

  十娘詠曰:“得意似鴛鴦,情乖若胡越。不向君邊盡,更知何處歇!”

  十娘曰:“兒等並無可收采,少府公雲‘冬天出柳,旱地生蓮’,總是相弄也。”

  下官答曰:“十娘面上非春,翻生柳葉。”

  十娘應聲曰:“少府頭中有水,那不生蓮華?”

  下官笑曰:“十娘機警,異同著便。”

  十娘答曰:“得便不能與,明年知有何處?”

  於時硯在床頭,下官因詠筆硯曰:“摧毛任便點,愛色轉須磨。所以研難竟,良由水太多。”

  十娘忽見鴨頭鐺子,因詠曰:“嘴長非為嗍,項曲不由攀。但令腳直上,他自眼雙翻。”

  五嫂曰:“向來大大不遜,漸漸深入也。”

  於時乃有雙燕子,梁間相逐飛。仆因詠曰:“雙燕子,聯翩幾萬回。強知人是客,方便惱他來。”

  十娘詠曰:“雙燕子,可可事風流。即令人得伴,更亦不相求。”

  酒巡到十娘,下官詠酒杓子曰:“尾動惟須急,頭低則不平。渠今合把爵,深淺任君情。”

  十娘詠盞曰:“發初先向口,欲竟漸伸頭;從君中道歇,到底即須休。”

  下官翕然起謝曰:“十娘詞句,事盡入神;乃是天生,不關人學。”

  五嫂曰:“張郎新到,無可散情,且游後園,暫適懷抱。”

  其時園內:雜果萬株,含青吐綠;叢花四照,散紫翻紅。激石鳴泉,流岩鑿磴。無冬無夏,嬌鶯亂於錦枝;非古非今,花魴躍於銀池。婀娜蓊茸,清冷〔風瑟〕〔風日〕;鵝鴨分飛,芙蓉間出。大竹小竹,夸渭南之千畝;花合花開,笑河陽之一縣。青青岸柳,絲條拂於武昌;赫赫山楊,箭干稠於董澤。

  余乃詠花曰:“風吹遍樹紫,日照滿池丹。若為交暫折,擎就掌中看。”

  十娘詠曰:“映水俱知笑,成蹊竟不言。即今無自在,高下任渠攀。”

  下官即起謝曰:“君子不出游言,意言不勝再;娘子恩深,請五嫂等各制一篇。”

  下官詠曰:“昔時過小苑,今朝戲後園。兩歲梅花匝,三春柳色繁。水明魚影靜,林翠鳥歌喧。何須杏樹嶺,即是桃花源。”

  十娘詠曰:“梅蹊命道士,桃澗佇神仙。舊魚成大劍,新龜類小錢。水湄唯見柳,池曲且生蓮。欲知賞心處,桃花落眼前。”

  五嫂詠曰:“極目游芳苑,相將對花林。露淨山光出,池鮮樹影沉。落花時泛酒,歌鳥惑鳴琴。是時日將夕,攜樽就樹陰。”

  當時,樹上忽有一李子落下官懷中,下官詠曰:“問李樹,如何意不同?應來主手里,翻入客懷中?”

  五嫂即報詩曰:“李樹子,元來不是偏,巧知娘子意,擲果到渠邊。”

  於時,忽有一蜂子飛上十娘面上,十娘詠曰:“問蜂子:蜂子太無情,飛來蹈人面,欲似意相輕?”下官代蜂子答曰:“觸處尋芳樹,都盧少物華,試從香處覓,正值可憐花。”眾人皆拊掌而笑。

  其時,園中忽有一雉,下官命弓箭射之,應弦而倒。五嫂笑曰:“張郎才器,乃是曹植天然。今見武功,又復子南夫也。今共娘子相配,天下惟有兩人耳。”

  十娘因見射雉,詠曰:“大夫巡麥隴,處子習桑間。若非由一箭,誰能為解顏?”

  仆答曰:“心緒恰相當,誰能護短長;一床無兩好,半丑亦何妨。”

  五嫂曰:“張郎射長垛如何?”

  仆答曰:“且得不闕事而已。”遂射之,三發皆繞遮齊,眾人稱好。

  十娘詠弓曰:“平生好須弩,得挽即低頭。聞君把提快,更乞五三籌。”

  下官答曰:“縮干全不到,抬頭則大過。若令臍下入,百放故籌多。”

  於時,日落西淵,月臨東渚。五嫂曰:“向來調謔,無處不佳;時既曛黃,且還房室。庶張郎共娘子安置。”

  十娘曰:“人生相見,且論杯酒,房中小小,何暇匆匆!”遂引少府向十娘臥處:屏風十二扇,畫障五三張,兩頭安彩幔,四角垂香囊;檳榔豆蔻子,蘇合綠沉香,織文安枕席,亂彩疊衣箱。相隨入房里,縱橫照羅綺,蓮花起鏡台,翡翠生金履;帳口銀虺裝,床頭玉獅子,十重蛩〔馬巨〕氈,八疊鴛鴦被;數個袍褲,異種妖嬈;姿質天生有,風流本性饒;紅衫窄裹小擷臂,綠袂帖亂細纏腰;時將帛子拂,還投和香燒;妍華天性足,由來能裝束;斂笑正金釵,含嬌累繡褥;梁家妄稱梳發緩,京兆何曾畫眉曲。

  十娘因在後,沉吟久不來。余問五嫂曰:“十娘何處去,應有別人邀?”

  五嫂曰:“女人羞自嫁,方便待渠招。”言語未畢,十娘則到。

  仆問曰:“旦來披霧,香處尋花,忽遇狂風,蓮中失藕。十娘何處漫行來?”

  十娘回頭笑曰:“星留織女,遂處人間;月待〔女亘〕娥,暫歸天上。少府何須苦相怪!”

  於時兩人對坐,未敢相觸,夜深情急,透死忘生。仆乃詠曰:“千看千意密,一見一憐深。但當把手子,寸斬亦甘心。”

  十娘斂色卻行。五嫂詠曰:“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嗔。徑須剛捉著,遮莫造精神。”

  余時把著手子,忍心不得。又詠曰:“千思千腸熱,一念一心焦。若為求守得,暫借可憐腰。”十娘又不肯,余捉手挽,兩人爭力。

  五嫂詠曰:“巧將衣障口,能用被遮身。定知心肯在,方便故邀人。”

  十娘失聲成笑,婉轉入懷中。當時腹里癲狂,心中沸亂。又詠曰:“腰支一遇勒,心中百處傷。但若得口子,余事不承望。”

  十娘嗔詠曰:“手子從君把,腰支亦任回。人家不中物,漸漸逼他來。”

  十娘曰:“雖作拒張,又不免輸他口子。”口子郁郁,鼻似薰穿,舌子芬芳,頰疑鑽破。

  五嫂詠曰:“自隱風流到,人前法用多。計時應拒得,佯作不禁他。”

  十娘曰:“昔日曾經自弄他,今朝並悉從人弄。”

  下官起,諮請曰:“十娘有一思事,亦擬申論,猶自不敢即道,請五嫂處分。”

  五嫂曰:“但道!不須避諱。”

  余因詠曰:“藥草俱嘗遍,並悉不相宜。惟須一個物,不道自應知。”

  十娘答詠曰:“素手曾經捉,纖腰又被將。即今輸口子,余事可平章。”

  下官斂手而答曰:“向來惶惑,實畏參差。十娘憐憫客人,存其死命,可謂白骨再肉,枯樹重花。伏地叩頭,殷勤死罪。”

  五嫂因起謝曰:“新婦曾聞:线因針而達,不因針而〔隱,“糹”旁〕;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新婦向來專心為勾當,已後之事,不敢預知。娘子安穩,新婦向房臥去也。”

  於時夜久更深,情急意密。魚燈四面照,蠟燭兩邊明。十娘即喚桂心,並呼芍藥,與少府脫靴履,疊袍衣,閣幞頭,掛腰帶。然後自與十娘施綾被,解羅裙,脫紅衫,去綠襪。花容滿目,香風裂鼻。心去無人制,情來不自禁。插手紅〔衤軍〕,交腳翠被。兩唇對口,一臂支頭。拍搦奶房間,摩挲髀子上。一嚙一快意,一勒一傷心,鼻里〔疒+酸去“酉”〕〔疒虎〕,心中結繚。少時眼華耳熱,脈脹筋舒。始知難逢難見,可貴可重。俄頃中間,數回相接。誰知可憎病鵲,夜半驚人;薄媚狂雞,三更唱曉。遂則披衣對坐,泣淚相看。

  下官拭淚而言曰:“所恨別易會難,去留乖隔,王事有限,不敢稽停。每一尋思,痛深骨髓。”

  十娘曰:“兒與少府,平生未展,邂逅新交,未盡歡娛,忽嗟別離,人生聚散,知復如何!”因詠曰:“元來不相識,判自斷知聞,天公強多事,今遣若為分!”

  仆乃詠曰:“積愁腸已斷,懸望眼應穿。今宵莫閉戶,夢里向渠邊。”

  少時,天曉已後,兩人俱泣,心中哽咽,不能自勝。侍婢數人,並皆噓唏,不能仰視。

  五嫂曰:“有同必異,自惜攸然;樂盡哀生,古來常事。願娘子稍自割舍。”下官乃將衣袖與娘子拭淚。十娘乃作別詩曰:“別時終是別,春心不值春。羞見孤鸞影,悲看一騎塵。翠柳開眉色,紅桃亂臉新。此時君不在,嬌鶯弄殺人。”

  五嫂詠曰:“此時經一去,誰知隔幾年!雙鳧傷別緒,獨鶴慘離弦。怨起移酲後,愁生落醉前。若使人心密,莫惜馬蹄穿。”

  下官詠曰:“忽然聞道別,愁來不自禁。眼下千行淚,腸懸一寸心。兩劍俄分匣,雙鳧忽異林。殷勤惜玉體,勿使外人侵。”

  十娘小名瓊英,下官因詠曰:“卞和山未斫,羊雍地不耕。自憐無玉子,何日見瓊英?”

  十娘應聲詠曰:“鳳錦行須贈,龍梭久絕聲。自恨無機杼,何日見文成?”

  下官瞿然,破愁成笑。遂喚奴曲琴,取“相思枕”留與十娘,以為記念。因詠曰:“南國傳椰子,東家賦石榴。聊將代左腕,長夜枕渠頭。”

  十娘報以雙履,報詩曰:“雙鳧乍失伴,兩燕還相屬。聊以當兒心,竟日承君足。”下官又遣曲琴取“揚州青銅鏡”,留與十娘,並贈詩曰:“仙人好負局,隱士屢潛觀。映水菱光散,臨風竹影寒。月下時驚鵲,池邊獨舞鸞。若道人心變,從渠照膽看。”

  十娘又贈手中扇,詠曰:“合歡游璧水,同心侍華闕。颯颯似朝風,團團如夜月。鸞姿侵霧起,鶴影排空發。希君掌中握,勿使恩情歇!”

  下官辭謝訖,因遣左右取“益州新樣錦”一匹,直奉五嫂,因贈詩曰:“今留片子信,可以贈佳期。裁為八幅被,時復一相思。”

  五嫂遂抽金釵送張郎,因報詩曰:“兒今贈君別,情知後會難。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更取“滑州小綾子”一匹,留與桂心、香兒數人共分。桂心已下,或脫銀釵,落金釧,解帛子,施羅巾,皆自送張郎曰:“好去。若因行李,時復相過。”香兒因詠曰:“大夫存行跡,殷勤為數來。莫作浮萍草,逐浪不知回!”

  下官拭淚而言曰:“犬馬何識,尚解傷離;鳥獸無情,由知怨別。心非木石,豈忘深恩!”

  十娘報詠曰:“他道愁勝死,兒言死勝愁。愁來百處痛,死去一時休。”又詠曰:“他道愁勝死,兒言死勝愁。日夜懸心憶,知隔幾年秋。”

  下官詠曰:“人去悠悠隔兩天,未審迢迢度幾年?縱使身游萬里外,終歸意在十娘邊。”

  十娘詠曰:“天涯地角知何處,玉體紅顏難再遇!但令翅羽為人生,會些高飛共君去。”

  下官不忍相看,忽把十娘手子而別。

  行至二三里,回頭看數人,猶在舊處立。余時漸漸去遠,聲沉影滅,顧瞻不見,惻愴而去。行到山口,浮舟而過。夜耿耿而不寐,心煢煢而靡托。既悵恨於啼猿,又淒傷於別鵠。飲氣吞聲;天道人情,有別必怨,有怨必盈。去日一何短,來宵一何長!比目絕對,雙鳧失伴,日日衣寬,朝朝帶緩。口上唇裂,胸間氣滿,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千思競起,百慮交侵。獨顰眉而永結,空抱膝而長吟。望神仙兮不可見,普天地兮知余心;思神仙兮不可得,覓十娘兮斷知聞;欲聞此兮腸亦亂,更見此兮惱余心?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