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太空堡壘(中)
接下來要去的地方是利瑪的五區之一能源動力區。
能源動力區是為利瑪的整艘船體的各種作業提供能量的。
它可以說是利瑪的心髒,所以和控制指揮室一樣,也是全船最機密的地方之一,也只有終極、特級權限的擁有者才能進入。
能源動力區內主要是由九台體積巨大的超巨型質能反應動力爐和各種能量轉換器所組成。
質能反應動力爐可以將任何物質完全並且可控性的轉換為比較純淨的能量。
每台超巨型質能反應動力爐大約有籃球場那麼大的面積,十幾二十層樓房的高度。
質能反應動力爐可以分為:超巨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一千六百萬合左右;巨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二百萬合左右;超大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十萬合左右;大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一萬合左右;中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一千合左右;小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一百合左右;超小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五合左右;微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二分之一合左右;超微型大約每秒可供應能量四百分之一合左右,而體積卻只有幾十個原子那麼大。
而能量轉換器則主要是將動力爐生成的能量轉化成各種形式的能量,一方面便於傳輸,另一方面也便於滿足飛船上各種不同的工作對各種不同形式能量的需求。
較常見的一種轉換器是磁量子能轉換器,即將動力爐輸出的能量轉換成頻率不等的磁量子能,這是利瑪終絕大多說工作所需要的能量,也是傳輸最方便的能量形式之一。
而地球最常用的電能,早在兩億多年前,利瑪星系的一次技術革命中就被淘汰了!
每台正常工作的超巨型動力爐都可以滿足利瑪正常時期工作運行所需要的所有能量,即利瑪大約每秒要消耗掉一千六百萬合左右的能量。
每兩台超巨型動力爐同時正常的工作便可以滿足普通戰斗級別時利瑪所有能量需求的供應。
利瑪的所有工作活動中一次性能量消耗最大的工作是進行“空間跳躍”。
向利瑪這樣體積如此之大的飛船,就算是進行一次最短距離的空間跳躍,即距離十光年左右的空間跳躍。
也需要一台超巨型動力爐持續提供並集結起60秒的能量才可以進行,也就是說一次最短距離的空間跳躍大約需用九億合左右的能量來支持。
在利瑪正常的工作運行狀態下,一般是由三台超巨型動力爐按照一定的時間段在輪流工作,提供所需能量的。
另有三台超巨型動力爐做為作戰備用的。
在利瑪遇到戰事、流星雨或進入高速運行的小行星群時,便由三台作戰用的動力爐的其中一台或是兩台同時工作,來滿足戰斗時的能量需求。
而剩余的兩台或一台動力爐是用來提供並維持進行一次空間跳躍所需要的能量需求,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隨時進行空間跳躍。
而最後剩下的三台超巨型動力爐是緊急備用的,即當利瑪遇到突如其來的危急時刻,用來快速提供進行空間跳躍所需要的能量,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內可以進行適當的空間跳躍。
每當到了這時候,就需要九台超巨型動力爐同時工作。
一般情況下,最合理的利用方案是:其中有一台超巨型動力爐提供利瑪的運行能量;有兩台超巨型動力爐同時提供利瑪的全力開啟防御護罩所需要的能量;剩余的六台超巨型動力爐同時集結利瑪要進行的空間跳躍所需要的能量。
在這種動力爐分配利用方案下,利瑪就可在十秒內進行一次最短距離的空間跳躍,而利瑪使用兩台超巨型動力爐所提供的能量全力開啟的防御護罩,即使在恒星內核中也能堅持二十秒以上。
所以沒有太意外的情況,利瑪的安全是完全可以保證的!
但上次利瑪穿越蟲洞就是屬於一個太意外的情況了:在穿越蟲洞時,利瑪使用九台超巨型動力爐同時運轉全力開啟的護罩,也一共只在能量風暴里面堅持了二十九秒鍾的時間,就被蟲洞中的能量風暴所破壞掉了,而且九台超巨型動力爐也全部因為超負荷運轉而被損壞。
由此可見蟲洞中能量風暴之大。
後來,慧慧鑒於蟲洞中能量風暴的情況,在修復利瑪的超巨型動力爐時,著重進行了材料和工藝上的等等各方面的改進,大大的增強了超巨型動力爐的承載能力。
據慧慧預測,如果現在的利瑪再次進入和上一次一樣的蟲洞中,應該可以在能量風暴里面堅持一百六十秒左右了。
我只是大體看了一下能源動力區,因為實在沒什麼好玩的,外表看來就像是幾棟樓房而已。於是便接著轉移到了五區之二軍區。
軍區的主要部門包括通訊指揮部、武器儲備部、武器維護部、情報部和培訓部。
1通訊指揮部平常的時候主要是負責軍區和利瑪的各處及對外聯絡的地方。
只是便是作戰指揮部的所在了,基本上所有的作戰指令都是從這里下達的!
2武器儲備部他是占據利瑪船體空間最大兩個部門之一。
利瑪的標准配備是需要有六百五十萬個包含各個兵種普通機械戰士和一百萬個能執行各種任務的特種機械戰士;有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種戰艦;二十九不同型號的太空戰機;大型、中型、小型太空運輸機以及數千種型號的各種水陸武器裝備。
更是還擁有數以百萬計的逃生機。
這一切全部都存放在武器儲備部的倉庫中。
普通機械戰士包括各種基本兵種,外形全部是根據各兵種的基本特點和要求設計的,如駕駛太空戰機的飛行員,都沒有腿部,但卻有六到十二只手臂;工程兵則全身都是觸手等等;哨兵則全身都是監視器,沒有手臂,但卻又可以跑得飛快的輪子和隱身設備。
等等的這些兵種如果要找到他們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沒有長相像人的。
而特種機械戰士恰恰相反,外形全部都可以是人形。
他們都是特殊的軟體合金材料構成,微型智能芯片控制,只有乒乓球大小的軟金屬材料構成的超小型質能動力爐嵌合在體內,用來提供運行能量。
可以在絕對零度(零下二百七十三點一五度)到零上一億一千七百萬度之間自動控制形成液態或固態的外表,可以模仿成同體積的任何對象或生成各種武器系統。
(也就是結合了終結者2上的T-1000液態金屬人和終結者3上的那個女的反派機器人的各種特性啦,而且還要厲害,嘿嘿!)
如果他們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還會啟動自動毀滅裝置,產生五到十合的爆炸能量。
利瑪配備的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種戰艦中,巨型戰艦二十一艘,最大長度一百九十六千米、寬三十五千米、高七千五百米。
巨型戰艦最強大的主炮乃是母艦利瑪上排名的二的“離光”,艦載三門和排名的四的“光微”艦載十六門。
導彈則是排名的三的“輕光彈”,發射架五個,攜彈量五萬枚和排名的五的“元介”,發射架二十五個,攜彈量一百二十五萬枚。
其余的都是一些“小”威力武器。
如激光量子雷射器六百五十門,最大威力七千合;分膠子束定位攻擊導彈,發射架一千一百個,攜彈量二千余萬枚。
擁有“七維元磁場衝克光量子聚合防御體系”,由巨型質能反應動力爐驅動,最高時速可達到亞極光速,而空間跳躍的極限范圍為十萬光年。
利瑪星系將高速度化分為:亞光速每秒1-30萬千米;光速每秒30萬千米;超光速每秒30-1000萬千米;亞極光速每秒1000-10000萬千米;極光速每秒10000-100000萬千米,最高速度下航行,1光年的距離不到三小時;大型戰艦一百一十艘,最大長度八十五千米、寬十三千米、高四千五百米艦載光微和元介,和巨型戰艦一樣擁有“七維元磁場衝克光量子聚合防御體系”,由大型動力爐驅動,最高亦可達亞極光速,空間跳躍極限為一萬光年。
中型戰艦六百四十艘,最大長度十五千米、寬三千五百米、高一千五百米,沒有排名前五的攻擊性武器,擁有“五維元磁場衝克光量子聚合防御體系”,由中型動力爐驅動,最高可達超光速,空間跳躍極限為兩千光年。
小型戰艦五千六百五十艘,最大長度三千八百米、寬一千兩百米、高六百六十米。
和中型戰艦一樣,也沒有排名前五的攻擊性武器,擁有“五維元磁場衝克光量子聚合防御體系”,但由小型動力爐驅動,最高可達超光速,空間跳躍極限為五百光年。
另外還有二十九種不同型號的太空戰機各有十萬到百萬架次不等。
大型太空運輸機十一萬五千架;中型太空運輸機二十七萬五千架;小型太空運輸機四十五萬架。
至於水陸武器裝備,大到各種攻擊戰車、艦艇、導彈、光跑、離子跑、火炮、等等,小到各種單兵裝備都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