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二天一早,就是例行的朝會,按照武媚娘的說法,我今天要上朝面聖,把之前的調查告知朝臣。
所以到了凌晨大概2點左右,我就被叫起來了,此時,姨母王芳媚已經帶著侍婢,親自為我更衣。
這個時候,我才能夠細細地欣賞這位與我闊別數年的姨母。
此時的王芳媚已經不再是當年的美少婦了,歲月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跡,但是就如美酒一樣,時間越長越香醇,用在她身上也一樣,淡紅色的宮裝,被繃得緊緊的高聳的玉乳顫巍巍的搖晃著,誘人的曲线肥臀從腰部形成一個誘人無比的弧度,眼角邊上微不可查的魚尾紋,更添成熟風韻。
她就像一個慈母一樣,幫我整理著衣物,然後把我送到王府門外,一路上還叮囑我,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宮廷規矩,看著她憂心忡忡的樣子,我抓起她的玉手,微笑著對她說道:“放心吧,姨母,孩兒已經長大了,懂得規矩,請您不用擔心,很快就回來了。”才與她告別。
由於我不屬於朝臣,所以不需要到宣政殿早朝,而是在含元殿靜候傳召,大約到了辰時(即早上的7點~9點),在候在含元殿已經等了好久的我,終於聽到太監的傳召,上殿面聖。
宣政殿中,一干大臣正分別站立在大殿兩旁,左邊為首的,正是武周的宰相,梁王武三思,而右邊的則是另一位宰相——張柬之,此二人正眼觀鼻鼻觀心,跟其他那些好奇心重的臣子完全相反。
大殿正中,龍位周圍,卻是圍著一層布幔,布幔一旁,卻是高貴冷艷的太平公主李令月。
此時,只聽見武媚娘的聲音:“恩,隆業到了,是吧?”
“臣,李隆業,叩見陛下,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必多禮,說說吧,朕派你去調查你的全家被殺,太平公主遇刺一案,有什麼結果沒有?把過程向眾位愛卿說說。”
“臣遵旨。”於是,我便把追查殺手集團一事的來龍去脈,簡要地說了一次,中間當然把蕭嫵以及千香樓忽略過去,朝臣議論紛紛,而朝臣中武李兩家的兩位領軍人物卻依舊是那副表情。
我說完之後,武媚娘發話了:“各位愛卿,有何意見?”
此時,武三思身後的一名朝臣進言:“啟稟陛下,中山郡王的說辭,說是兩位國公與殺手集團有所勾結,有何憑證?兩位國公乃是朝廷的重臣,單憑郡王的一面之詞,恐怕難以服眾。”這可是赤裸裸的
打臉了,我乃堂堂一個郡王,雖然不是一言九鼎,但也不會信口開河,這特麼純粹是來惡心我的吧。
我看了一眼太平公主,本來我想把太平公主拿出來擋槍的,但是想想還是算了,太平公主率性而為,估計除了她媽武媚娘以外,根本沒有人能猜到她的想法,等會一個不小心把她供出來之後,一怒之下,當堂反咬一口,我就完蛋了。
我正要組織語言反駁,然而武媚娘卻發話了:“中山郡王乃是朕親自下令派去調查的,陪同的還有千金。”
這下子全場都靜下來了,千金是誰?
誰都知道那是武媚娘的死忠啊,如果說要找對武媚娘最忠心的人,要麼就是上官婉兒,要麼就是千金公主,既然千金公主陪同去調查的,那肯定是沒有錯的了。
於是,各位大臣都抱著痛打落水狗的心態,參張氏兄弟一本,張氏兄弟只是武媚娘的面首,有點身份的大臣,都不想跟他們有瓜葛,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孤臣。
況且前幾年,他們得罪了武李兩家,現在他們失勢,大家肯定都痛打落水狗。
朝臣議論紛紛,過了一會,武媚娘問站立在一旁的太平公主:“太平,你怎麼看?”
太平公主淡淡地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況且兒臣也聽說,趙州的兵馬已經介入此事,證據已經在獲取,母皇只需要依法行事就是了。”
“好一個依法行事,”只聽見武媚娘悠悠地說:“有過必懲,有功必賞,,中山郡王李隆業,兩個月前,於長安城外,成功破除太平公主駙馬武攸暨刺殺公主的陰謀,兩次成功救下太平公主,又在一個月前,識破刺殺事件的幕後黑手,恒國公張易之,鄴國公張昌宗,並千里追殺,生擒二張,居功至偉,經審查,張氏二人,有負聖眷,犯上作亂,當誅九族,但上天有好生之德,朕決定,只誅首惡,判二人凌遲之刑,至於中山郡王李隆業,屢屢立功,心性賢孝,朕決定,冊立其為韓王!”
“皇上,此舉萬萬不可!”不過還沒等我出言,丞相張柬之,禮部尚書武三思一同出列反對,多年以來,武李兩黨的人都是南轅北轍,今天竟然極其罕見地一同反對武媚娘的決定。
武三思自己有野心,自己多年謀取太子之位,今日竟然出現一個姓李的能夠威脅他,當然不會甘心;而張柬之一方的李黨,一方面是對廬陵王李顯還抱有希望,另一方面,李氏一族好不容易出了個還像樣的子孫,不想這麼快就成為眾矢之的,於是便出面反對。
“哼,好啊你們,這江山,還是不是朕的江山?!是不是覺得朕老了?不中用了?”
“臣不敢。”群臣沒想到武媚娘會突然大發雷霆,想起那位殺伐果斷的女皇帝,紛紛跪下謝罪。
我當然也不是傻子,會傻不拉幾地跳出來唧唧歪歪犯眾怒了:“回聖上,承蒙聖上照料,隆業已經是惶恐不安。”
“哼,你倒是滑頭,兩邊都不得罪,罷了罷了,你啊,的確如張柬之所說,還需要打磨打磨,這樣吧,朕就封你為潞州刺史,實領潞州,管理潞州事務,至陪臣別駕方面,你自己有何想法?”
“嗯,有一位人選,前兩天孫兒在長安遇上弘文館校書郎張九齡,攀談之後發現其有大才,想拜其為別駕,不知聖上准許否?”
“隨你意好了,准奏。”武媚娘頓了頓,繼續拋出另一個炸彈:“不過,既然眾卿家認為,中山郡王處理政務能力與經驗不足,那麼朕就派一位熟悉政務的人來幫助他,朕現在下旨,冊封中山郡王李隆業,為潞州刺史,實領潞州州總政,念其不熟政務,命弘文館校書郎張九齡為別駕,同時命鎮國太平公主李令月,前往輔助半年!”
此任命一出,眾大臣的表情各色其色,玩味,不解,嫉妒,羨慕,驚恐,數不勝數。
“這……”這下連武三思和張柬之都說不出話來,剛才他們已經駁了武媚娘一次,如果再站出來的話,恐怕今天的事情就不會善了。
同時他們發現,自己被武媚娘算計了,對於我,武媚娘的態度到底是如何?
是要保我,還是要捧殺我?
如果是要保我,那為什麼又要派最親信的太平公主來“監視”我,但如果是要捧殺我,那為什麼不直接把我硬推上皇儲之位?
這下子,連武李兩黨的魁首們都百思不得其解。
而我更是郁悶,總覺得自己今天又被人當槍使了,不過今天總算有兩件好事了,第一就是拐走了張九齡這位玄宗名臣,第二就是可以與太平公主朝夕相處了。
我雖然沒有與太平公主發生過任何肉體上的關系,可不知道為何,就是喜歡她,甚至是迷戀她。
經歷過多位女人的我,難道還是因為所謂的“一見鍾情”而喜歡,甚至愛上她?
我對武媚娘,暫時來說還是欲大於愛,看見她我就想跟她交歡,而見到太平公主,我不僅僅是想跟她做愛,還有著想與她鸞鳳和鳴的念頭。
想到這里,我不禁瞟了一眼李令月。
至於另一位當事人太平公主李令月,則是一如既往地在朝堂上保持著冷艷的表情與認真的態度,連瞟都沒瞟過我一眼,與平時那副煙視媚行的模樣判若兩人。
對於武媚娘的旨意,她也沒有任何意見,只是淡淡地回應說:“兒臣遵旨。”
“好了,就這麼決定,隆業,你今天就回去做好准備,過幾天,就出發前往潞州履職吧。”
“孫兒遵旨。”
散朝之後,本來就與我不太熟的大臣們,看見今天武媚娘詭異的旨意之後,更是不敢與我靠近,生怕會惹到什麼麻煩。
反而是在朝堂上高貴冷艷的太平公主,一改剛才的樣子,恢復之前的煙視媚行,來到我的身邊,嬌聲道:“小家伙,看來母皇挺看重你,就去一個小小的潞州,也要本宮花半年的時間去幫你適應。”
我苦笑道:“姑姑就別再折煞侄兒了,侄兒不敢勞煩姑姑費心,姑姑您事忙,其實可以不去潞州,或者派個人代勞就行。”
“呵呵呵呵,小家伙,你就這麼怕本宮,本宮又不會吃了你,況且本宮也很久沒有去過河東了,偶爾去散散心,也未嘗不可。”
我只好郁悶地陪著笑說:“那就勞煩姑姑了。”
“嘻嘻,小家伙,對著我就一本正經,對著千金姑奶奶她們就變了模樣,不逗你了,回去准備吧,本宮還有考慮今晚怎麼玩呢。”最後一句話意味深長,聽得我心里打了個突。
“恭送姑姑。”
我被封為潞州刺史一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當然,我的哥哥李隆基以及姨娘王芳媚也知道了這件事。
相比與三哥的羨慕以及興奮,姨母倒是憂心忡忡,在她眼里,我還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剛剛從別的地方回來,沒到兩天又要去河東,一去還不知道何年何月才回來,在為我高興的同時,眼中閃過一絲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