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武俠 女人四十一枝花之慕容夫人

第六卷 第630章 段家軍

  戰天鷹皺眉思忖半晌,若集結麾下大軍主力繼續沿南线發動強大攻勢,一舉拿下長安重鎮並完全控制關中地區當無太大問題,繼而東出潼關之後大軍一路北上,也能挺進到千禧朝的統治核心地帶華北大平原。

  可他和尚軍師等高級幕僚密議一陣之後,一致認為讓大軍主力遠離他的根據地在敵後進行這樣的千里大轉戰很不現實,對於他麾下這支尚未建立起有效後勤保障體系的數十萬大軍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大災難!

  可雲中帝國目前對千禧朝已占據明顯上風,他手中有的是王牌可打,根據尚軍師的建議,他最終決定還是將進攻重點放在看似最堅不可摧的飛狐陘要塞。

  而他心目中可以打出去的最理想王牌,莫過於率六萬大軍駐扎在廣陵郡的段世恒。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插曲,楊震所部朔州軍接連有人告發段世恒縱容獨子段翔救走了被俘的官軍統帥梁紅玉,認為應該把段世恒拿下嚴辦,有幾個幕僚甚至建議把段世恒的六萬大軍分拆開來,安插到朔州軍各部隊中。

  戰天鷹笑了笑沒說啥,給這幾個視他如至高無上的天神一般的屬下一個莫測高深。

  在他看來,雖然梁紅玉的名氣比段世恒大,在官軍中的職位比段世恒高,戰功也更加顯赫,但人家抵死不願投降、對他來說就是廢柴一個,朝廷目前根本湊不齊一支有戰斗力的大軍,所以他也並不擔心梁紅玉逃回朝廷後可能率大軍卷土重來,對他的大軍構成嚴重威脅。

  何況無論梁紅玉是一位多麼優秀的大軍統帥,率領士氣不振的官軍也不太可能擊敗他的大軍。

  懷安之役便是一例,當時懷安城中莫名其妙燃起的那場大火以及段翔被部將劉漢風擒獲都是偶然出現的意外,可這兩個意外後來恰恰成為決定這場大戰勝負的關鍵因素。

  後來他才意識到,段翔被俘是個多麼不可能出現的意外。

  段世恒率軍出征以來,他及其麾下那幾十號主要將領只要不離開自己的部隊,從未出現過重傷或陣亡的情況,更別說被俘了。

  並非他們指揮作戰時縮在後面膽小怕死,而是麾下的將士們總是緊密團結在這些將領周圍,無論面對任何強敵,也無論是進攻還是撤退均從未逃散、進退有據,除非身邊的將士們被殺光,這些將領就會沒事,而段世恒麾下成建制的部隊還沒有全軍覆沒的先例。

  所以段翔當時只要不離開父親的大營,就絕不會被俘。

  可他偏偏就離開了、而且是遠離,還在身邊僅有五百衛隊的情況下居然一頭撞進劉漢風的大營之中,還拼命掩護另外一個人逃跑,導致他自己被活捉,這簡直就是萬分之一的偶然機會!

  不僅懷安之役,自戰天鷹揭竿而起以來,面對朝廷遣來的圍剿大軍,這種意外事件屢屢發生,使得他的部隊一次次奇跡般地反敗為勝,若非有天神護佑、豈會如此?

  他不太認可尚軍師的看法,認為天神只是不再保佑千禧朝而已,任何一支新生力量都有可能把這個腐朽的政權推翻。

  反正他心中漸漸滋生出自己乃天命所歸的念頭,更不認為一位傑出的統帥便能左右戰爭勝負,因為一支英勇頑強、緊密協作的軍隊比名帥更重要。

  而段世恒的部隊正是如此,他身上那種榮辱不驚、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名帥特質也非常突出,顯得更加堅忍不拔,這在目前的官軍高級將領中可謂鳳毛麟角。

  戰天鷹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次大戰衝在最前面的、以及官軍歷次大捷中表現最耀眼的從未都不是段世恒的部隊,但每逢戰局不利、能咬牙堅持到最後熬出頭的一定是段世恒,所以段世恒的部隊從未被擊敗,更別說出現懷安之役中史國良十萬大軍一哄而散的那種潰敗局面。

  何以會如此?

  經過對段世恒軍旅生涯的深入研究後他認識到,不是段世恒有多麼英明神武,而是他的部隊始終是一個牢不可破的整體!

  即便是率軍投降,中原歷朝歷代沒有哪位將領能做到象他上次向朔州王投誠時那樣、麾下的士兵一個不落的。

  能把麾下六萬之眾鍛造成鐵板一塊,那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

  於是在稱呼麾下各部隊時,從戰天鷹嘴里首次出現而且出現得最多的字眼是:段家軍!

  所以他一直認為,懷安大捷的關鍵或許並非大多數人認為的那樣,是詹海亮所部宣德軍出其不意地攻陷懷安要塞、斷了官軍的糧草供應和退路,當然這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他認為最關鍵的是段世恒率軍臨陣倒戈,因為若非如此,他認為段家軍一定能咬牙堅持下去、獲得絕地反擊並最終勝出的機會,就象段家軍以前的各種反敗為勝的驚險經歷一樣。

  於是戰後論功行賞時,段世恒先前已有封賞自不必說,他力排眾議,把懷安大捷的第一功臣欽定為抓獲段翔的劉漢風,詹海亮排名第二,其後是擒獲梁紅玉的楊震等將領。

  他破格直接提拔劉漢風為宣德軍主將伏龍將軍,封詹海亮為冠軍侯,躋身於宣德軍中為數不多的封疆高級將領,看似地位更加顯赫,但實權反而不如後來居上的劉漢風,許多人都不太理解。

  再深究下去,戰天鷹發覺中原歷朝歷代的軍隊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由一個大貴族之家建立的軍隊往往比混編的朝廷官軍擁有更強的戰斗力、更旺盛的士氣也更有凝聚力,歷史上強秦的蒙家軍,盛唐李家軍和薛仁貴的薛家軍,乃至眼下塞外慕容大領主的慕容大軍、長公主的皇家嫡系宣遼軍、梁紅玉的孟州軍和段世恒的段家軍,諸如此類不勝枚舉、莫不如是。

  只因大貴族武裝效忠的領袖是他們很熟悉的利益代言人,捍衛的是家族的集體利益。

  而大一統的中原幅員遼闊,混編的朝廷官軍將士們效忠的領袖他們都從未見過,這人到底咋樣誰知道?

  他們捍衛的又是誰的利益?

  同樣也很模糊。

  尤其到了一個皇朝即將落幕之時,這種離心離德的現象愈發明顯,最終往往只能靠凝聚力更強的大貴族武裝勉力維持皇朝的統治。

  眼下的千禧帝國便是如此,官軍將士們的親友中混跡官場的只是少數,有多少人會在他們前面說千禧帝或洪憲皇帝的好話?

  沒有滿腹牢騷、破口大罵就不錯了。

  他們所捍衛的官府近年來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對廣大民眾的盤剝越來越重、貪官汙吏橫行無忌,這種風氣在軍隊中也蔓延開來,作為戰士他們願意做好各自的本職工作,可是當需要他們用鮮血和頭顱來捍衛這樣的官府時,誰會樂意?

  所以但凡大事不妙,類似懷安要塞那種潰逃局面才會一再出現。

  如今官軍中除了長公主麾下的趙家軍和段世恒的段家軍,誰敢面對任何強敵都能周旋到底、永不言敗?

  再比如戰國時代的秦軍所向無敵,到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秦帝國之後,僅僅十四年後便告滅亡,史書上將秦皇朝滅亡簡單歸結為殘暴統治,可秦皇的治國思路跟歷代秦王一脈相承,在諸侯秦國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到了秦皇朝就成了殘暴統治麼?

  其實真正的根源在於大一統之後,自信心過於膨脹的秦皇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嚴重損害了那些被滅掉的諸侯王及其所代表的龐大群體的集體利益,嚴重分贓不均,導致各地昔日諸侯紛紛聚眾起兵反秦。

  而大一統之後混編的秦帝國中央軍失去了昔日那個西陲諸侯國、或者該說是大貴族武裝的強大凝聚力,導致戰斗力迅速下降,到了巨鹿之戰,四十萬秦軍竟被起義軍中昔日諸侯楚懷王麾下的項羽六萬軍隊擊敗、主帥王離被俘,這看起來很荒謬,其實六萬同心同德的故楚江東子弟消滅一盤散沙的四十萬秦帝國混編的中央軍,一點都不奇怪。

  史官們並未看到問題的根源,從此又把項羽吹捧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宛若一位無所不能的超人。

  其實真正的超人該是那六萬齊心協力、緊密團結成一個整體的江東子弟和反秦勇士,正是他們成就了、或者該說他們才是真正的西楚霸王。

  正因他看清了這一點,非常重視並且很善於利用廣大民眾群策群力所能產生的強大力量,他的大軍才會所向無敵。

  而段家軍的淵源更奇特,所有將士全是段氏鮮卑遺族,數百年前段氏鮮卑在遼西建立的小國雖然被前燕和後趙聯軍滅掉,但作為一個部族一直聚居在遼西走廊的安喜地區,截至目前從未離散和遷離,更未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這個鮮卑大家族一代代繁衍生息,部族認同度極高,歷經數百年始終如一。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