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農雖然死了,不過有遺書留下,里面詳詳細細的描寫了冉閔的身世跟五胡亂華,漢族民眾遭受到的苦難。
李農甚至把自己的野心也告訴了冉閔,承認了他的一些陰謀算計跟私心,反正冉閔看到這遺書的時候他多半已經死了,也就無所謂了。
不過李農的這份遺書對冉閔的衝擊很大,雖然他知道自己的身世,知道自己漢人的身份,不過老爹死的早,本身又是在石虎身邊長大,對漢族是真沒多少歸屬感,從這一點上來說,跟楊康很類似。
漢人在後趙、胡人治下活的有多屈辱、憋屈、淒涼,冉閔自然也知道。
不過他並沒有切膚之痛,直到李農死後,冉閔走出皇宮,看到自己治下漢人跟胡人天差地別的待遇跟境地後,冉閔怒了,是真的怒了,這時候的他感覺自己心底有團火焰在瘋狂的燃燒。
這時候冉閔決定用武人最常見,也是胡人最常用的報復方式,以血還血,以牙還牙。所以冉閔頒發了《殺胡令》:
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
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
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
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殺胡令”號稱“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
此令一下,各地傳檄,漢人紛紛聯合起來,帶著積壓多年的仇恨,正式向胡人宣戰。胡人那里,則紛紛越牆離城,驚恐而去。
面對胡人紛紛逃難的局面,冉閔頒布了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
這道令看似簡單,其實絕難理解,如何才是與官同心,如何又不同心?
官方不做正式說明,誰也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正確執行,只好聽憑自己所想。
結果,此令一下,鄴城內的羯族為了保命紛紛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漢人為了殺胡紛紛擁入城中,兩方恰巧相遇,城門口被堵得水泄不通。
還沒等胡人遷出,冉閔又頒布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這一下,胡漢百姓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就是官方的真正意圖。
於是,漢人終於可以理直氣壯地復仇。
冉閔親自帶隊,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
一日之內,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
無論男女老幼,都不能幸免,屍體被拋在城外,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
“殺胡令”,徹底激起了埋藏在漢族心中對於胡人侵略的民族仇恨,點染了復仇之火。
一時間,北方大地硝煙重起,凡是高鼻梁多胡須的人,都被濫殺。
漢人與胡人“無月不戰”,屍野遍地。
數百萬青州、雍州、幽州、荊州等地氐、羌、胡、蠻族人面對漢人的血腥報復,無能為力,只好遷離中原,返回故土。
在遷徙道路上,餓死的,病死的,互相殺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
中原胡人,幾乎喪盡。
在“殺胡令”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幾百萬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滅亡,近百萬胡人士兵被斬殺。
而受屠殺最多的羯族,則或遷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區滅絕。
公元350年,在基本消滅胡人統治後,冉閔建國稱帝,定都鄴,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然後便是電影最後的大結局,只有二十分鍾不到,就是將冉魏在冉閔的帶領下血站八方,硬是在舉世皆敵被當時全天下各國各民族圍攻的境地下硬生生的百戰百勝,扛過了三年,差一點就能一遇風雲便化龍,成就前面李農設計石虎稱帝時候提過的金龍真身。
胡人圍攻冉閔還有殺胡令的原因,東晉這邊就讓很多人心寒甚至是不爽了,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因為冉閔稱帝了,如果真的讓他坐穩龍庭甚至是一統北地,那東晉的結局自然很不美好。
在殺胡令頒布後,東晉治下的很多漢民都是非常激動的,甚至是孤身前往北地殺胡,這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
最終冉閔還是被前燕跟東晉聯合算計,原本是跟東晉聯合出兵剿滅前燕胡人二十萬聯軍,結果當冉閔率領三萬精銳趕去後,發現竟然是兩邊的算計,自己被重兵包圍。
冉閔日行千里,左持雙刃矛,右執鈎戟,順風迎擊,斬殺三百余名鮮卑兵,直接清出了一片空地,可惜對方人多勢眾,頃刻間燕地騎兵便蜂擁而至,再次重兵圍住冉閔。
冉閔寡不敵眾,打算躍馬衝破重圍向東逃跑,走了二十余里,戰馬無緣無故死去,這才被慕容恪擒獲。
慕容俊讓冉閔站在面前而問他:“你這個奴仆下人,為何妄自稱作天子?”
冉閔答道:“天下大亂,你們夷狄之族,人面獸心,尚且意欲篡位謀反。我乃一世英雄,為何不能做帝王呢?”
慕容俊大怒,把冉閔鞭打三百下,送至龍城(今遼寧朝陽),告祭祖父慕容廆、父親慕容皝廟廷。
然後就是前文提過的大結局,冉閔被送到龍城,並在遏陘山將其斬殺,山左右七里草木全部枯萎,蝗蟲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
慕容俊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閔,諡號為武悼天王,當天降大雪。
整個劇情就是這些,人物傳記類的電影劇情自然很多,特別是跟一些歷史事件,不斷出現的大戰聯系在一起後。
所以這電影的拍攝難度是很高,對節奏的把控,大戰的調度,特別是冉閔的兵器,勇武都是不小的挑戰。
歷史上赫赫有名甚至是無敵一時的戰將還是有很多的,秦末的西楚霸王項羽、三國時期的呂布,五代十國的李存孝,這都是無敵於世的存在,不過他們統一都是手持的一把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