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回 入朝(三)
胡七業閱完名單,不由大吃一驚,雖然太皇太後掌權,但趙煦暗地里培養的勢力也不容小視。
他心中雖驚,嘴上卻說道:“陛下勢力單薄,可以提前開科舉招納賢士。主考官人選一事,太後必會出面干預。我推薦一位才子,名曰孔讀,此人才華出眾,若讓他為考官,必會為天下擇出無數賢才。陛下秘密召見他後,若覺得他為忠義之士,則禮遇於他,他必會感恩圖報,對陛下忠心耿耿。此事可在朝議時,讓親信大臣舉薦此人,與眾臣當場論文,其才能必能讓眾臣悅服,此時陛下裝作龍顏大悅,勿要請示太皇太後,當廳宣布道:‘我久尋找博才之人,為科舉考官,今得此大才,你便為科舉主考官吧。’若太皇太後詢問,你回答說:‘朝中眾臣在朝堂日久,都有舞弊的嫌疑,若得此人為主考官,則此次科舉必為朝中選些良才。’太皇太後若不存私心,此事必然不會作梗。”
趙煦聞言盤算一會,道:“他為主考官,怎樣能擇賢才為我用?”
胡七業答曰:“若太皇太後任命主考官,必會擇舊臣出任,如此新選之人都為太後舊臣門人。若陛下推薦親信為主考官,必定惹太皇太後起疑。孔讀為主考官,其事則大不相同,孔讀為陛下出力,所選才子皆為他的門生,我再私下約見授意,他們自然只知有皇上,而不知有太皇太後。”
趙煦與胡七業一番交談後,心中有底,按照計劃,將身邊衛士以武藝不高的名義漸次撤換,又將胡七業提供的忠誠衛士名單,分撥到京城各軍擔任軍官。
四個月後,二百余名江湖高手分散到禁衛軍等處為官,逐漸形成了一股很強的實力。
而孔讀也不負眾望,當廳震住朝中眾臣,使趙煦順利的命他為主考官。
孔讀建議考題由太皇太後定奪,太皇太後書寫後交給皇上,近臣范百齡自然得知,秘密告訴於虛雨。
於虛雨命函谷弟子按題目提前撰出文章,交蘇星河修改後定稿。
又秘密打點相關官員,使這些人員取得參加這次的資格。
科考考試中自然大獲成功,趙煦分別約他們密談,這批新進之人皆表示願為皇上鞠躬盡瘁,趙煦因此將他們當作心腹,吩咐朝中勢力加速提出撥他們。
胡七業不負趙煦重望,想方設法提高趙煦親信的官位,更得到了趙煦的信任,其身份迅速超過令百范,成為趙煦的首席顧問。
胡七業的科舉建議,最得益的是函谷弟子,在科舉前三十名中占得二十七席。
因為函谷弟子身份保密,除於虛雨等少數人掌握外,其余人都不知他們的底細。
左子穆奉於虛雨之命率親信進京,會合丐幫弟子開始調查朝中大臣的隱私,為以後控制他們做好准備。
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胡七業的策劃下,政變一舉成功,太皇太後被軟禁在後宮里,朝中太皇太後起用的重臣或貶或罷,紛紛落馬。
胡七業開始從幕後轉到前台,封為左宰相,成為第一個身居如此高官的武林人物。
朝中原先趙煦培養的心腹此時都得到重用,形成極大的一股實力,與胡七業抗衡。
於虛雨此時打探朝中眾官員隱私,也大獲成功,在暗中搜集他們的犯罪證據後,或將他們收為己用,或將他們送於獄中。
趙煦自以為對他忠心耿耿的函谷弟子開始加快上升,迅速占據了各部要職。
朝中重臣中最讓人擔心的人是王義和,他是趙煦的老師,對趙煦忠心耿耿,而且為官清正,沒有什麼把炳可以抓住。
他在朝中的好友於友安、文風揚等,也都是著名的清官。
但是王義和等人也有一個最大的弱點,他們這幾人的理政能力太差,沒有獨挑重擔的能力,處事也不果斷,因此在趙煦面前逐漸失寵。
趙煦內心中也不希望胡七業坐大,幸虧沒有發現他招攬黨羽的行為,只是提拔這次科舉上來的年輕人,這讓趙煦對他的戒備心逐步放松。
為了制衡胡七業,趙煦封於虛雨為大內名譽總管,讓他挑選忠義之士入朝伴駕。
於虛雨借此機會,將函谷弟子安插進來。
胡七業與王義和的矛盾並非水火不能相容,只不過因為政見的不同,趙煦在這方面支持的是胡七業。
胡七業將王安石所編的“免役法”和“市易法”改良後,准備在全國推行。
但王義和等老臣受太皇太後多年的影響,對新法橫加干涉,惹得趙煦非常不快。
王義和毫無忌諱的公開推崇法家,希望能以“征誅”之術壓制天下輿論,顯得非常自負。
但自負得有自負的資本,他的自負與他的能力產生一個巨大的反差,雖然身居右宰相之高位,卻沒有容人之量和果斷的處事能力。
於虛雨所計劃的奪權陰謀中,忠心的逍遙弟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逐漸褪去武林的背景,在朝中擔任起欲來欲重要的角色。
胡七業對函谷弟子非常看重,常常主動尋找良機提拔他們,在某種意義上,胡七業將函谷弟子當成自己的勢力。
函谷的招募仍在繼續,在培養起絕對的忠誠度後,他們分別以各種名義進入大宋的政治舞台。
於虛雨創造的思想培訓理論,不僅讓他統一了除少林派、五台山等極少數門派之外的中原江湖,還為他培養出了無數忠誠而有才華的官員,成了於虛雨以後獨掌大宋江山雄厚的基礎。
蕭峰(喬峰)在遼國成功得到了國主的信任,憑著一身精深武功屢立大功,並成為遼國歷史上第一個異姓的南院大王,手握重兵。
李秋水、鳩摩智兩人,利用自已的特殊身份,在西夏、吐蕃安置了眾多逍遙弟子。
於虛雨這位逍遙派掌門,實際上已經掌控了四國的皇宮,成就大事只在於時機問題。
逍遙派弟子分為文、武兩路,武路控制汴梁附近兵權之後,分別往邊關、各路軍隊滲透,在胡七業和朝中重臣的保薦下,很快在部隊中占據一席之地。
文路官員在取得朝中諸部要職後,開始延伸到各州中去,擔任地方官員。
在三年多時間里,胡七業在大宋的名聲漸長,成為家諭戶曉的一位賢相。
胡七業對函谷弟子非常優待,這讓眾人猜測胡七業對於虛雨應該非常忌憚,至少能夠看出他不想惹此強敵。
做為回報,函谷弟子也對他禮敬有加。
朝野中出現不少有關胡七業野心不小的風言風語,內宮雖然基本被逍遙派弟子掌控,這些弟子也盡量幫胡七業壓制這些傳言,但是這些傳言還是不斷的傳到趙煦的耳中。
他對胡七業開始疑懼起來,開始著力打壓他,讓胡七業感覺到了潛在的威脅。
趙煦著重提拔其他勢力,打壓胡七業的控制,逐漸剝奪胡七業手中的權利,讓王義和、孔讀的門生接管。
趙煦此時有了新的動作,下了一道意外的秘旨,傳於虛雨進京。
於虛雨接報後,心中盤算,估計趙煦要對胡七業進行毀滅性的打擊。
他盤算良久,覺得到了進宮的時機,隨范百齡一起進宮。
趙煦在秘室中接見於虛雨,見他年紀不大,在江湖上聲名如此顯赫,對他恩寵有加。
因為胡七業的權力太大,已隱隱威協到大宋的安危,趙煦著力攏絡於虛雨,想讓他入朝牽制胡七業。
於虛雨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無論如何也不答應,他說道:“臣深謝陛下美意,臣自由慣了,不想入朝,在宮中掛一虛職,整日也倍感壓力。陛下有何事要臣去辦,只管明言。但入朝之事,臣不能答應,請陛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