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原版最開始的無人問津不同,因為吳明軒這個世界頂級商業大導演的緣故,這部電影在立項之初就備受重視,換成其他人可能沒有這麼夸張的公信力,但對於本身就拿過奧斯卡近乎沒有失手過的吳明軒來說,還沒開拍就直接是帶著光環的。
現在即將制作完成,開始在世界各大主要市場過審,自然是引發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在定位方面,很多人是把這樣一部電影定位為了劇情片,興許不會有太過夸張的票房,但注定是影史留名,進入全球各大影視學院成為教材的高分經典電影。
聽到總局這邊突然松口,《寄生蟲》是很快就會過審,然後會在12月5號跟其他主要市場同步上映,各大院线的負責人自然是非常想要引進這部韓國電影,甚至是相較於之前的那些韓國電影給予了一個非常不錯的院线分成出來,可謂是極具誠意。
吳明軒今天之所以是把諸葛大聖帶過來就有這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想看看這樣一部電影在內地市場全力上映後的票房,如果真的很可觀,已經是有很多影迷懂得欣賞這樣的電影,那他會把後面的工作重心慢慢是從超級英雄電影特效大片放到劇情片寫實電影上面。
拍超級英雄電影是成為不了真正的電影大師的,隨著特效跟電影工業的不斷進步,再厲害的爆米花電影也只能是在它出生的那個年代稱雄,時間一長就啥都不是,例如阿凡達,再過個幾年這也就是部還能一看的爆米花電影,是絕對到達不了大船的高度。
只有反應社會現實,對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跨越時代引發所有人共鳴的劇情片寫實電影才是永恒的經典。
站在這個角度其實那些頒獎禮還真的是很靠譜,大師跟大導演的區別也正好是在這些地方,所以時機真要成熟了,吳明軒會開始進行這樣的脫變,誰還能沒點職業追求,他自然也不例外。
《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在韓國的知名度可不低,他於1969年9月14日出生於韓國大邱廣域市,畢業於延世大學社會系(88級),是韓國那邊名氣很大的一個中生代導演、編劇。
2000年憑借長篇處女作《綁架門口狗》而出道,2003年憑借驚悚懸疑片《殺人回憶》獲得第2屆韓國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第51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和新人導演獎。
2006年,憑借科幻片《漢江怪物》獲得第44屆韓國電影大鍾獎最佳導演獎;2009年,拍攝驚悚懸疑片《母親》,該影片獲得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2013年,執導動作科幻片《雪國列車》,該影片獲得第56屆亞太電影節7項提名,最終獲得最佳美術獎,奉俊昊憑借該片獲得第34屆韓國青龍電影獎最佳導演獎、第50屆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類最佳導演獎。
其實早在2013年,奉俊昊就開始構思一個重要的劇本,起初是以對稱的方式來描寫兩個不同家庭的生活。
2014年,他與話劇導演朴根炯見面洽淡合作的事宜,該片的名字叫做《Decalcomanie》,雙方原計劃是用奉俊昊寫的故事大綱同時開發話劇和電影,由朴根炯寫成喜劇,但進展不是很順利計劃被擱淺。
如果沒有吳明軒的亂入,在擱淺接近三年後,在2017年9月重新找到靈感的奉俊昊會繼續撰寫並完善該片的劇本,而這個劇本正式大名鼎鼎拿獎無數的《寄生蟲》。
《寄生蟲》非常全面地展現了導演奉俊昊的看家本領,朴素的設定,通俗的故事,猜不到的反轉,精妙的節奏,諷刺的人物對立,深刻的社會關懷。
在他高超的調度之下,鏡頭的視角、角色的演繹、妥帖的配樂強強聯手,實現了對觀眾情緒和反應的百分百掌控,在某種程度上他是最適合《寄生蟲》的導演,就算是吳明軒親自出手也未必是比奉俊昊更出色,因為這不是砸錢就能搞定的。
不過現在畢竟是吳明軒編劇監制的電影,他穿越本身就看過很多遍,甚至是跟管虎這些業內的頂級導演一起研究探討過,所以吳明軒這個版本的改動也是很大的。
他這版影片中的戲劇化衝突更強烈,視聽語言更高效,在鏡頭畫面充滿美學上的講究,在戲劇化的劇情之外,各種喜劇橋段一方面令人忍俊不禁,一方面也有他對社會制度和現狀的嘲諷批判。
目的是通過情節設計的強戲劇性來表達嘲諷,同時一些新穎的驚悚、懸疑情節又將觀眾緊緊吸引到故事中,提高了電影本身對觀眾的吸引力,而不是很多觀眾最為反感厭惡的說教式電影。
管虎最近也不是很忙,剛拍完《老炮兒》後,他是跟吳明軒一起去的韓國那邊參與最後的剪輯工作,雖然吳明軒也讓奉俊昊剪輯了他自己的版本,不過他這邊也會親自操刀,到時候看看哪邊的更出色一些。
因為奉俊昊本身是學的社會系,平時也喜歡研究這些,所以他執導的電影是有著強烈的個人風格,社會學專業出身的奉俊昊非常傾向選擇與生活貼近的故事題材,挖掘現實生活本身的戲劇性來折射社會現實。
主人公大多是社會底層人士,具備小人物式猥瑣感,反傳統角色設定;不割裂人物與社會的責任,不將單一地所有責任推給體制與外部。
會進行對體制和人物本身的雙重諷刺,強調人物與環境共同作用,全面批判的過程中不偏袒某方;不劃分絕對意義的好人與壞人,塑造立體人格,人物極少主角光環附體,不開掛,不賦予人物神性,徹底回歸人性。
不過也正因為他的這些特點,他的很多作品非常的壓抑,他的電影里沒有人能活得高興,都有各自的無奈跟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