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23章 賄賂日軍
陳賢之當然都想要。
可是也不能直說。
當然,他心中也有了具體的想法。
在影片中,有一個細節。
那就是孟書娟的父親賄賂另外一個日軍,以及日軍很多人都進行強搶的行為。
其實和人們想象中不同,日軍的軍餉水平並不算高,至少在太平洋戰場上,他們的對手—美軍,其軍餉水平就遠高於日本。
在二戰爆發前夕,日軍最底層士兵—教化兵的軍餉僅有每月1日元,這個收入相當於什麼水平?
連買半只雞的價格都不夠,當時日本一只活雞的價格在3日元以上。
一個日軍士兵只有在入伍後努力升級,達到一等兵的級別,才能擁有每月5日元的軍餉。
但這時候的日軍士兵依然不可能花一個月的軍餉特意買一只雞。
這也是日軍入侵中國時經常去村民家里搶奪社畜家禽的原因,這些東西在他們國內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高級食品。
不過,日本的軍官和士兵軍餉差距很大,即使是最低級的少尉,也擁有每月80日元的收入,是一等兵的十幾倍之多。
可見,日軍對底層士兵的態度就是把他們當做炮灰。
既然日軍普通士兵的軍餉水平並不高,那麼他們為何會心甘情願上戰場,成為隨意舍棄的炮灰呢?
這和日本當時執行的 軍國主義洗腦有密切關系。
19世紀60年代,日本通過學習歐美資本主義改革,實現了明治維新,國力大幅增強。
但明治維新的基礎是建立在天皇制度上的,因此日本依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思想。
在進入20世紀後,日本在世界競爭中遭到歐美打壓,國內經濟逐漸惡化。
為了轉移內部矛盾,日本開始走軍國主義道路,用天皇的神聖性對國民進行洗腦,把他們規訓為“皇國”的燃料。
當時日本每個小學都要懸掛天皇畫像,並在晨讀會上背誦對天皇的溢美之詞。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日本人,自然將天皇視作自己的信仰,也把自己異化成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一部分。
日本軍國主義者為了讓日軍的戰斗意志更加堅定,還從歷史中翻出了所謂的“ 武士道精神”,要求各級士兵學習古代武士的精神,“有生之榮,無死之辱”。
他們對於武力的迷信已經達到了病態的程度,“為天皇獻身”的口號是當時日軍各部都不斷強調的洗腦信條。
在這樣的風氣下,即使日軍底層士兵的軍餉很低,但他們也會在瘋狂的大氣氛下紛紛接受軍國主義思想的“洗禮”,為了虛幻的 武士道榮譽感作出種種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
據歷史材料記錄,神風特攻隊作為一種自殺式襲擊方式,竟然被日軍搶著加入,可見日本的軍國主義洗腦的確相當有效。
日軍憑借高效的軍國主義洗腦,讓底層士兵在精神上獲得了戰斗的動力,同時還節約了不少成本。
不過,這種做法只是權宜之計。
無論多高效的洗腦方式,如果底層士兵的基本欲望無法滿足,那麼軍隊士氣的崩潰仍然是注定的結局。
因此,日軍一方面執行嚴格的思想規訓,另一方面則放松對底層士兵的約束,任由他們欺壓侵略國的人民。
其中, 南京大屠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人間慘劇。
由於日軍在此前的淞滬會戰中遭到了中國軍民的強烈抵抗,損失慘重,因此日軍在攻下南京這座歷史古都後,決定對中國人民實行報復。
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直接對日軍下令,允許他們以一切手段發泄自己的欲望。
日軍至此徹底陷入了瘋狂,他們進入南京市區,任意屠殺每一個看到的中國人。
此外,日軍還對南京的女性身上發泄了自己的獸欲,種種案例堪稱 慘無人道,日本隨軍記者小俁行男在報導時表示:“不強奸的士兵幾乎沒有。”
此外他還詳細地記錄了日軍士兵直接綁架中國平民的過程,日軍士兵將他們綁在樹上,當做訓練刺刀的人體靶子,即使是懷孕的婦女也難逃一劫,此時的日軍已經徹底突破了人類文明的底线,淪為了戰爭野獸。
或許可能有人說,日軍的軍餉怎麼可能才一元。
在電影南京!南京!中就曾有一個片段。
日本婦女五元,中國,朝鮮2元。
由此可以看出,其實日軍的軍餉並不高。
或許很多人覺得憤憤不平,可是這就是戰爭,這就是事實。
這乃是我們的國恨家仇。
所以,陳賢之對於南京舉辦夏日祭這種活動感到由衷的悲哀。
特別是,地點還在南京。
甚至,山東康養集團讓50萬日本老人來中國養老,是何居心?
陳賢之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賄賂。
他對著日軍中隊長使了一個眼色,走到了一旁。
負責看守俘虜的中隊長跟著陳賢之來到一旁僻靜的地方後。
陳賢之才說道:“不知道閣下聽到消息沒有。”
日軍中隊長撕開櫻花牌香煙,給陳賢之遞過去一只,隨後自己點上後才回道:“什麼消息?”
陳賢之靠在日本鬼子的耳邊道:“朝香宮鳩彥王親王准備把所有俘虜殺掉。”
“納尼。”這個消息饒是中隊長都覺得錯愕。
以往,日軍可是要招降俘虜的,不然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偽軍。
“少佐閣下,這個消息是真的?”日軍中隊長很是驚訝的問道。
此時的日軍中隊長並沒有收到消息,要知道長達六周的屠殺,並不是攻城就開始的,反而是隔了幾天。
“自然是真的,這俘虜反正都要被殺,你可以賣給我,一個人,我出兩元。”陳賢之比了兩個手指頭後又繼續說道:“當然,這種事,你最好不要聲張,不然我沒事,你倒是有事了。”
“兩元一個俘虜?”日軍中隊長問道。
“嗯!”陳賢之點點頭,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