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攻取天竺(三)
安吉城、托地城相繼陷落,天竺四國兵力只余八十萬。
婆羅國二十萬兵力,烏尖國十萬兵力,文結利國三十萬兵力、逢其相國二十萬兵力。
各國自保尚且不足,已失去威脅安南諸郡的能力。
時婆羅國十四城,為婆羅、雅東、雅西、定相、文相、飛龍、運江、青支、文界、鳳天、群里騰、江馬里、會何、渾水等;烏尖國四城,烏尖、北塞、河里、櫻柵;文結利國有十城,為陰風、西釋、西波羅、草城、六江、江中、鳳會、南江、光正、侍和等;逢其相國有七城,為逢其相、海泊、田園、仁義、青去、抬流、國保等。
黃忠召集趙雲、周瑜等人議事,決定兵分三路,趙雲兵團從北路出擊,攻打烏尖、北塞、河里、櫻柵、逢其相、海泊、田園、仁義、青去、抬流、國保等十一城;周瑜水師從水路出擊,攻打青支、文界、鳳天、群里騰、江馬里、會何、渾水、江中、鳳會、南江、光正、侍和等沿海十二城;黃忠軍團從中路進攻,攻打婆羅、雅東、雅西、定相、文相、飛龍、運江、陰風、西釋、西波羅、草城、六江等十二城。
陸遜軍團、賈詡軍團為接應兵力,負責後路防守及後勤保障。
三路軍誓師結束,各按路线開始進攻。周瑜軍團所攻南路,皆為沿海城市,周瑜軍團水陸並進,按預定路线殺奔青支而去。
青支、文界、鳳天、群里騰、江馬里、會何、渾水七城皆為婆羅國屬城,其時婆羅國慘敗後合國兵力只有二十萬,大多守在黃忠中路线上,七城守兵多則四五千,少則不足千人,周瑜大軍往攻,卻是不戰自降者居多。
月余,七城俱下。
江中、鳳會、南江、光正、侍和五城屬文結利國,文結利國兵力此時有三十萬,聞周瑜兵團來攻,二十萬重兵集於江中。
江中為咽喉要塞,易守難攻,周瑜看完江中地形,命黃蓋、顏良兩軍分兵四路,從水路繞開江中,攻打鳳會、南江、光正、侍和四城。
自與孫策軍團、女兵軍團扎寨江中城下,牽扯文結利主力。
黃蓋、張允率水師五萬攻打鳳會,蔡瑁、徐盛率水師五萬攻打南江,顏良、凌操率水師五萬攻打光正,韓當、蔣欽率水師五萬攻打侍和。
文結利國聞得軍報,不敢撤江中守軍,只好將余軍盡量支援四城,四城守軍每城近兩萬。
兩萬士兵阻擊中國精兵五萬,自是不能見效,不到半月,四路軍紛紛報捷,鳳會四城俱下。
周瑜兵團只余江中一城未下。
趙雲兵團精兵只有十萬,余皆天竺降兵,戰斗力最差。
趙雲命文欽、曹休、張任三將各率十萬士兵,包括精兵二萬,降兵八萬;自率余兵二十萬。
趙雲兵團從北路出擊,攻打烏尖國、逢其相國等十一城。
見什大王死後,眾臣擁王子為王,號克頓大王。
此時烏尖國內之兵只有十萬,克頓大王將重兵七萬駐守烏尖,北塞、河里、櫻柵三城各有守兵一萬。
趙雲大軍人多勢眾,分兵四路,文欽十萬大軍攻北塞,曹休十萬大軍攻河里,張任十萬大軍攻櫻柵,趙雲自率大軍二十萬攻烏尖。
天竺降兵原有烏尖士兵,地理熟悉。
天竺兵與中國兵不同,其依附心很重,見中國士兵戰斗力強大,絲毫不以降兵為恥,反以中國士兵為榮。
各軍政委又根據其心理,研究辦法,加強其忠君思想。
但在投降中國軍隊幾個月來,天竺降兵戰斗力提升卻是不爭的事實。
曹休、張任、文欽相繼攻下三城,守軍三萬大都投降,皆編於軍中。
三城既下,三將統重兵與趙雲合軍,攻取烏尖。
烏尖城內兵力薄弱,被趙雲趁夜偷襲得手,克頓大王被趙雲親兵殺死,城中文武在戰亂時死傷慘重,余皆歸降。
烏尖國至此已滅,趙雲將降兵八萬悉編入軍中。在烏尖整兵半月,等賈詡部前來接防後,大軍浩浩蕩蕩殺奔逢其相國而去。
逢其相國總兵力為二十萬,大軍十五萬防守其咽喉重鎮田園,趙雲大軍趕到,驅降兵與其相戰幾場,斬殺其士兵甚多。
守兵數戰不利,退入城中固守。
趙雲也不攻打,觀看城邊有河,憶起破東倭之策,命士兵阻塞河道,灌河水入城。
城中水深二米,房屋損毀者十有八九,糧草皆濕,城不能守。
守將無奈,棄城投往逢其相城。
趙雲見守兵敗退,命士兵疏通河道,退去河水,入城安民。
分兵攻打海泊、仁義、青去、抬流、國保諸城,五城守衛薄弱,趙雲大軍一到,皆獻城而降。
趙雲安頓諸城事務完畢,集兵攻打逢其相城。
逢其相國王艾其馬,見趙雲重兵陳於城下,知非其敵,舉國投降。
趙雲分編降軍,派兵將艾其馬一行護送至長安。
金旋封艾其馬為印侯,在長安城南築一小城,安置艾其馬等人。
黃忠兵團面對的卻是婆羅國主力,婆羅國士兵尚剩二十萬。
黃忠兵團皆為中國精銳士兵,又有徐庶等出謀劃策。
黃忠分兵四路,命張飛部攻雅東,張遼部攻雅西,太史慈部攻定相,張合部攻文相,半月四城皆下。
黃忠復命張飛部攻飛龍,張遼部攻運江,自率張合部、太史慈部三十萬大軍圍攻婆羅城。
塞亥要死後,其子塞則那即位,率守軍十六萬,固守婆羅城。
黃忠軍團三十萬大軍緊圍不攻,靜待張飛、張遼兩軍。
十余日,張飛、張遼皆得勝而歸,合兵一處,共五十萬精兵。
徐庶見婆羅城城防堅固,與黃忠商議,欲用震天雷炸天城牆,率兵殺入。
分派各將畢,徐庶命士兵趁夜色於城牆處挖洞,埋大號震天雷二十余個,以火线引出。
只聽一聲巨響,婆羅城倒塌二十余米,眾將趁機從缺口殺入,按照戰前分工奔向各自位置。
張飛部堵住南門,張合部堵住北門,張遼部堵住東門,太史慈部堵住西門,黃忠則率軍堵住城牆缺口。
城市封堵完畢,各軍開始從外往內,拉網擊殺。
塞則那心恨父仇,組織士兵巷戰,最終被黃忠兵團大軍擠壓在王宮。
黃忠見大局已定,分兵招降余兵,安撫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