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賢者小說 大明春色

第九卷 第941章 韃靼東進

大明春色 西風緊 3088 2024-03-04 21:32

  兀良哈三衛放牧之地,在東北地區,位於大興安嶺(此時叫哈剌溫山)東側,主要在嫩江(此時叫腦溫江)、松花江流域活動。

  其中雞兒將軍所在的福余衛轄區,處於三衛的最北面。

  雞兒將軍的表情看起來十分沉重,他在坐在一把太師椅上,欠身面對著朱高煦道:“臣臨行前,指揮使‘海煞男答奚’就叮囑臣,一定要讓聖上知道福余衛的處境十分危險。”

  朱高煦點頭未語。

  雞兒將軍繼續說道:“相傳,太宗皇帝當初許諾過,准許三衛南下,得到大寧城及周圍的土地。這樣的說法不知真假,可流傳很廣。太宗皇帝登基之後,並沒有那樣做。三衛諸部落許多人都很不滿,其中朵顏衛與泰寧衛的人怨言最大。”

  對於這樣的許諾,朱高煦不置可否,他自己也沒不知道,父皇究竟怎麼說的、說沒說過。

  但朱高煦回想起當年朱棣那誠懇的眼神,告訴他長兄身體不好、讓他多努力的往事;朱高煦頓時有了個人的猜測,認為朱棣真可能這樣許諾過兀良哈三衛首領,只是後來就翻臉不認賬了,畢竟當了皇帝之後想法就不太一樣,誰會願意把戰略軍鎮拱手相讓?

  這種事非常符合父皇的作風。

  雞兒的聲音道:“且有韃靼人阿魯台從中挑撥,多年之前就開始經營與三衛的關系。朵顏衛和泰寧衛中的一些首領,都和阿魯台家定下了兒女婚約,將來首領們的兒子、會迎娶阿魯台的女兒。

  阿魯台與兀良哈的首領們關系親近,便又從中搭线,讓最靠近三衛地區的韃靼部落科爾沁部落,與三衛保持來往。

  最近幾年,科爾沁部首領阿岱招收了很多兀良哈人,阿岱的騎兵中,很多人都是朵顏衛、泰寧衛的兀良哈人。

  科爾沁人也有一人,來到了朵顏衛與泰寧衛之間的地方長期駐牧。

  正因為這樣,韃靼部落才能通過兀良哈人,與大明商人進行買賣,得到草原上缺少的東西。”

  他停頓了一下又道,“只有福余衛的指揮使海煞男答奚,拒絕與科爾沁人聯合。海煞男答奚擔心這樣下去,福余衛是最先被科爾沁人吞並的部落,而福余衛各個頭人現在擁有的土地、子民、牛羊等一切,都會被科爾沁人奪走。

  後來科爾沁人阿岱多次派人恐嚇海煞男答奚,朵顏衛泰寧衛也對咱們態度不善。如果大明朝廷不幫助咱們,因處境艱難,海煞男答奚不知道會屈服、還是會被南北蒙古部落夾擊而覆滅。”

  朱高煦聽完,沉思了一會兒,開口道:“忠心大明的部落,當然會得到朝廷的幫助,朕必不會坐視不管,雞兒將軍與海煞男答奚首領都放心。”

  雞兒將軍立刻以手按胸,向朱高煦鞠躬。

  朱高煦又不動聲色地問道:“兀良哈人向漢人做買賣換東西,漢人這邊是從何處流入的物資?”

  雞兒將軍馬上答道:“兀良哈人主要去大寧城交易,那里有很多漢人賣東西給兀良哈人。還有一些商人在附近開墾田地種田,把糧食等貨物賣給兀良哈人。”

  朱高煦聽罷一臉恍然,他馬上明白,其中必有邊軍的利益牽扯。

  因為從建文四年、朱棣登基起,大明朝廷就與兀良哈蒙古人形成了君臣關系,為了保證這部分蒙古人的物資來源,朝廷在開原(鐵嶺附近)、廣寧(遼東都司治所遼陽的西面)兩地開通了合法的互市。

  如果那些兀良哈人要進行合法交易,便不應該去大寧城。

  只不過這種互市、是官辦的大宗商品交易,大概由於官府的效率較低、價格較高,且會追查貨物去處,所以兀良哈人才會選擇在大寧城進行轉手交易。

  朱高煦也不多說,伸手在扶手上拍了一下,“福余衛的事情朕已知道了,你且在北平,安心住上一些日子。在你回去之前,朕會給你們正式的答復。”

  雞兒將軍起身,叩拜完了,才說道:“臣謝恩告退。”蒙古人行禮的時候,好像一般不說話。

  等雞兒將軍剛出門,朱高煦立刻喚門外的曹福進來,說道:“把張盛叫來說話。”

  曹福道:“奴婢遵旨。”

  沒一會兒,錦衣衛指揮使張盛走了進來,抱拳拜道:“臣奉旨覲見,聖上萬歲。”

  朱高煦開門見山地問道:“遼東邊軍在走私……從大寧城私賣東西給兀良哈人,為何朕從未聽到過錦衣衛稟奏?”

  張盛的神色頓時一變,立刻跪伏於地:“臣該死,臣也沒收到過此類稟報。”

  朱高煦看了他一眼:“你不用太緊張,朕沒有太責怪的意思。你原先不是錦衣衛的人,干這份差事才幾年,太遠的地方還沒管到,也算是情有可原。”

  張盛道:“臣當馬上著手整頓,管束清理遼東坐記的錦衣衛校尉。聖上明鑒,他們領著朝廷俸祿,世襲罔替,翻不出甚麼浪子。”

  “很好。”朱高煦點頭道,“起來罷。”

  張盛又道:“不過臣聽說,邊軍收錢讓進出關隘的商人,夾帶貨物,早已有之。這種事倒不算稀奇。”

  朱高煦道:“朕做皇帝便不准邊軍干這種事。”

  張盛道:“是。”

  朱高煦心里琢磨,邊軍有人有兵器,如果連財源都有了,那將來為甚麼還要聽朝廷的話?

  所以他都不用多想,肯定要整治這樣的事,絕對不允許邊軍慢慢得到收“關稅”的財權。

  他想了想,說道:“別的事朕親自來辦,你管不了,只管錦衣衛的問題。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身份,究竟該向著誰,不行的人就換掉。”

  張盛拜道:“臣謹遵教誨。”

  張盛離開後,宦官曹福便走進來了。

  不過朱高煦沒有再吩咐曹福辦事,他猶自在剛才坐的太師椅前面,來回慢慢走動著,默默地思考著一系列的問題。

  而今朱高煦面對的事,顯然要比“伐罪之役”時的戰爭更加復雜。

  治理疆土的時間拉得更長,戰陣上需要的勇氣與毅力,都會被慢慢消磨掉,或許唯有沉得住氣熬得住才能成事。

  到了傍晚,朱高煦吃晚飯前,把隨行的勛貴和文官侯海等人叫來了,君臣一起用膳。吃飯的時候,朱高煦沒說正事,大伙兒都興致勃勃地敘舊。

  這些嫡系文武,雖然過半是當初雲南漢王府的舊部,但朱高煦就藩雲南之前,他們便是朱高煦的部下了。

  而朱高煦做漢王之前是高陽郡王,地方正是在北平。

  韋達、王斌、侯海等人,以前的家都在北平,他們正說著、抽空要回去看看以前住過的地方。

  而丘福是“靖難”功臣,起初屬於燕王府的護衛武將,也是曾經安家在北平的人。故地重游,大家都有話題。

  等到吃完了飯,丫鬟們把桌子收了,擺上茶水和干果點心,這時朱高煦才把下午接見雞兒將軍、以及遼東都司通過大寧城進行走私買賣的事,與大伙兒說了一遍。

  丘福用輕描淡寫的口氣道:“聖上勿慮,只需聖旨一道,召那遼東都指揮使到北平來認罪,他還敢怎樣?”

  朱高煦不置可否地點了一下頭。

  丘福的話當然據有可行性,此時大明朝廷的京營很強勢,對各地衛所軍有絕對優勢,所以在兵事上只有中央才有話語權。

  平素朝廷要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常規辦法就是任命一員大將若干列將,然後調動一部分京營,從事發當地衛所再調一些衛所軍組成營兵,以此動員軍隊。

  而其中京營才是大營主力、核心精銳,衛所軍主要是協助作戰和壯聲勢。

  包括現在何福在寧夏府的西北軍,他麾下的精兵也是從京師跟過去的京營騎兵。

  丘福的建議能辦到,只不過似乎並不能妥善地解決問題。

  無論人們怎麼說忠孝,一旦涉及到實實在在的利益,都很麻煩,若處理不善,至少會引起大伙兒的不滿。

  侯海的聲音道:“遼東都司當官的、與大寧城的將領,做買賣發財。可哈剌溫山(大興安嶺)西邊的邊軍武將只能干瞧著,應是十分不高興,正道是不患寡患不均。聖上只消開金口,大多邊軍將領必定會支持聖上,懲罰那些違反朝廷法令的將帥。”

  朱高煦回顧左右,發現少了高賢寧。高賢寧還在山東布政使司。

  他想起高賢寧,又想起了高賢寧的老師齊泰。

  如果齊泰在這里出主意,必定會建議朱高煦從長計議,先謀劃長遠,不要一開始就逼迫太甚。

  因為這是齊泰辦事的一向主張。

  於是朱高煦開口道:“此事還應從長計議。”

  大伙兒聽罷,也只得附和道:“聖上英明。”

  當晚朱高煦便翻出了一份奏章,幾天前北平布政使司上奏的邊將名單。

  他從奏章里找了一番,看到了此次前來述職的武將中,有從大寧城來的人,名叫何浩。

  朱高煦記住了這個名字,他猶豫了片刻,終於打消了單獨召見何浩的念頭。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