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 第851章 宮牆柳(38)
永庶人,確切地說法應該是永寧帝。他是先帝的第三個弟弟,憲廟唯一的嫡子。
十歲被立為太子,十三歲出閣讀書,仁厚端方,在朝中極有人望。及至二十三歲登基,在位四年,兢兢業業,未嘗有一絲懈怠。
奈何如此仁主,偏有一幫野心勃勃的兄弟。
其中更有先帝這般蓋代梟雄,永庶人還是太子時便不甚安分,最後更是出兵叛亂,攻入皇城,將永庶人逼死在大火之中。
此事距今也不過十來年,因而先帝登基後雖然大肆屠殺為永庶人嗚不平的朝臣,又下令焚毀一切與永庶人有關的書籍記載,可百姓的嘴是堵不住的。
隨著朝綱敗壞,民眾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近些年,民間也漸漸興起了一些懷念永庶人的聲音。
各種各樣繪聲繪色的傳聞里,有說永庶人未死,而是坐船遠走海外避禍,也有說永庶人雖亡,不過他三子一女,當日並未全都同他一道身隕在那場大火里,而是逃了出來,等待復辟的時機。
林林總總,十句里面倒沒有一句是真。
瑤姬和大多數人一樣,以前也不將這些傳聞放在眼里,眼下卻忍不住認真思考起來,會不會,永庶人的兒子確實未死……
她無法確定此事,更不可能尋人去商討,柳沉舟的字跡與永庶人相似或許只是巧合,若是如此,他又為何要使用兩種字跡?
沒等她想明白,京里的局勢愈發亂了。
齊王造反失敗後被殺,不僅沒有震懾到那些蠢蠢欲動的宗室,反而讓他們的心思更活絡起來。
當年先帝奪位,他的幾個兄弟原本就不服,只是因先帝手段酷烈方才乖乖縮著裝鵪鶉。
如今眼看著皇帝昏庸無道,又身有重疾,正是大好的機會。
柳沉舟削減冗官冗員的改革原不該受到如此巨大的阻力,卻是在一干心思不明的宗室煽動下,舉步維艱。
一時間京中謠言滿天飛,借著百姓懷念永庶人的機會,開始有人鼓吹先帝的皇位來路不正,乃是篡謀所得。
又說永庶人在位時四年無改父道,如此方是仁君,今上卻在奸宦的煽動下欲削員改制,實在是有違祖宗成法的大逆之舉。
百姓們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只知永庶人確實仁厚,倒都跟著罵起改革派來。
雖然東廠很快將傳播謠言的主使逮捕,沸沸揚揚之下,朝廷不得不頒布永庶人的八大罪狀,用以駁斥此論,將改革之舉重新拉回到正義的輿論里。
瑤姬得知此事時卻是吃了一驚,如今改革派的核心是柳沉舟,以罪狀汙名化永庶人雖是不得已之舉,假若她的猜測為真,柳沉舟豈不是在用莫須有的罪名侮辱親父……
她此時方才體味到柳沉舟的堅執,或許帝位、復仇都不是他要的,他要的,乃是這天下靖平。
當初他回答她,“有些選擇,與是否喜歡無關。”
如今他的舉動仿佛是對這句話最好的注解,想得到一些就必然要失去一些,他無法以光明正大的身份站起台前實現自己的抱負,便選擇隱於幕後藉他人之手改變天下。
奈何這份堅執不被人理解。
那幾位蠢蠢欲動的王爺心里眼里只有帝位,何嘗會去理會一旦改革失敗,最終受損的還是整個國家。
被改革觸動既得利益的反對派則是視柳沉舟如洪水猛獸,恨不得生啖其肉。
甚至連他一心所念的天下萬民,此時在輿論的操縱與挾裹下如同無頭蒼蠅,反要狠狠啃咬為其謀利的改革派。
風雨飄搖,局勢危急,瑤姬素來敏銳,此時已意識到將有大變發生。
她不能繼續再待在南園了,想收拾行李回宮,徐恩卻道:“宮中尚未有召娘娘回宮的旨意……”
“小徐子,你實話說,是不是你師父要攔我。”
徐恩一頓,臉上露出萬般的為難神色,到底還是道:“娘娘既然知曉,又何苦……”
瑤姬一時恍然,現在想來柳沉舟大費周折將她送出宮,除了實現她的願望,還有讓她避禍之意罷——就在她到了南園之後沒幾天,他便在朝中拋出了改革的方略。
“京中多事,娘娘現在回去,豈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徐恩還在勸她,“南園這邊有大郎,有奴婢,還有茜草姐姐、珠兒姐姐,若事有不諧,”他下意識壓低聲音,“……還有師父留下的緹騎,必能護得娘娘與大郎周全。”
原來他連後手都已經布置好了……
深吸了一口氣,少女沉聲道:“京中的局面,現在已經壞到什麼程度了?”
徐恩卻不肯回答了,他沉默不語,瑤姬也不惱:“你不說,沒關系,”她站起來,撣了撣衣袖,“我自己回去看便是。”
“娘娘!”
“徐恩,你攔不住我,”少女微微一笑,那笑容很淡,卻又堅定得仿佛頑石,“……他也攔不住。”
“我不會躲在他背後,更不會明知他有危險卻什麼都不做。以前我就說過,我從來,都不是聽命於他的。”
——————
建元十一年六月十三,夜,這一天,是史稱“三王之亂”的開始。
先帝的三個兄弟趙王、魯王、陳王趁著改革派與反對派的矛盾發展到最尖銳之時,鼓動三大營中被削減的兵員舉起了反旗。
整整一夜,京中大火綿延,喊殺聲不絕於耳。瑤姬趁著城門還未關閉時喬裝進京,那時京中已有亂像,聽說晉王府都被暴民給圍了。
她臨走前將小皇子交托給了茜草和珠兒,吩咐她們一旦出事就保護小皇子離開。
自己只帶著徐恩和兩個緹騎悄然回京,等回宮後才知道,柳沉舟已領兵出宮平叛。
夜色中龐大的宮殿群如同一頭巨獸,仿佛並不為皇城外的血火所擾,沉睡依舊。在那寂靜之中,她卻隱隱地有一股心悸。
想了想,瑤姬決定去清思殿看看,不管皇帝有多混蛋,叛亂來臨之際,他的安全必須要保障。
不召人侍寢時,皇帝多數都在東廂的靜室里。靜室外守著兩個小太監,見瑤姬來了,還沒出聲,就被徐恩示意噤聲。
“只有萬歲爺在里頭?”瑤姬放輕聲音。
“回娘娘,道恒師父差人過來,說是給萬歲爺送丹藥,人剛進去了。”
此言一出,徐恩便覺不對:“師父出宮前必然吩咐過不許隨意走動,道恒怎會明知故犯?!娘娘……”
他話未說完,瑤姬已經一把推開了雕花門扇。
那靜室里依舊布置得金碧輝煌,皇帝因為癱瘓了,靜修時都是躺在榻上閉目冥想。
此時他喉中發出瀕死的嗬嗬聲響,一個穿著宮女服飾的人壓在他身上,雙手緊緊掐著他的脖子,掙扎之中他雙手亂抓,只是力氣越來越小,最終無力地歪在一旁,已是氣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