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賢者小說 雪中悍刀行

第三卷 第168章 封山四百年

雪中悍刀行 烽火戲諸侯 4261 2024-03-05 10:16

  一支聲勢浩大的車隊緩緩南下,陣仗之大,遠勝新封為定鼎大將軍的兵部侍郎盧升象,兩百余人中,佩有秀金刀的大內執金吾騎衛有八十人,其余一百左右騎士俱是身穿黑衫,兵器各異,但無一例外,腰間皆是懸有一枚扎眼的銅黃繡魚袋,銅黃袋子上所繡鯉魚尾數也有多寡,多則七尾,少則也有四五尾。

  這意味著他們是為離陽朝廷授以功勛的江湖武人,已經不算是什麼在野草莽,而是擁有了正兒八經的官府身份,憑借此袋,進入關隘城池,無需戶牒。

  發跡於江湖的離陽武夫,無不以到手一枚銅黃繡鯉魚袋為榮,柳蒿師的那枚袋子便編織有八尾金色鯉魚,只是那位天象境界高手從不攜佩就是了。

  此行中懸掛象征一品高手的七鯉魚袋,有三人,二品小宗師六鯉多達十四人,龍虎山,吳家劍冢和東越劍池在內的所有頂尖門派,都有派遣心腹隨行,更多還是那些早早依附龍門的江湖鯉魚,這些年多為刑部賣力,他們給朝廷幫忙刺探消息和追剿游匪,朝廷賜予他們一張行走江湖的護身符,各取所需。

  兩百騎,只護送了一駕馬車,這輛彰顯皇家氣派的豪奢馬車以四匹汗血寶馬拉車,馬車四周是二十幾名宦官,銅黃魚袋繡有六七尾的一流高手都夾雜其中,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一路南下,過城而不停,僅是野外扎營,但是沿途所經軍鎮,必定要出動一千到三千不等的輕騎遙遙護送數百里,兩者間距始終嚴格保持在一里路,期間有軍旅犯禁,稍稍靠近了半里路,大概是想要獻殷勤來著,結果弄巧成拙,領兵校尉當天就被剝去甲胄官身。

  半旬光景,就算執金吾精銳騎兵跟那些銅黃魚袋高手,也沒有誰見到車簾子徹底拉起過一次,專門有宦官負責飲食遞送,每次都是跪在車簾子前,低聲言語,隨後有手掀起簾子一角,接過食盒,下一次,新盒換舊盒,以此類推。

  起先也有人揣測里頭坐著是那位據說跟陸地神仙只隔著一層窗紗的柳蒿師,只是後來發現還有宦官需要搬運清洗馬桶,就有些吃不准真相了,他們大多數人都是臨時被趙勾告知需要赴京一趟,做什麼,不清楚,而且在跟趙勾諜子見面之後,就得立馬動身,連門派長輩跟父母妻兒都無法告知,然後就接了這麼一趟談不上怎麼辛苦的差事,就是透著股邪乎,太子殿下南下游歷,也沒見這般興師動眾的。

  難不成是去武帝城找王仙芝的麻煩?

  否則天底下什麼人什麼物件,值得勞駕他們這些抵得上小半座江湖勢力的一流高手?

  馬車上的事實則讓人大出所料,就兩個人,一個垂垂老矣的老宦官,靠著車壁打著瞌睡,一身鮮紅蟒服顯示他的身份的確不俗。

  他的本名早已湮沒於歲月,是個東越遺民,當年進入東越皇宮以後跟多數宦官一樣,拜了一個前輩宦官為“養父”,被生父地位更高一籌的師父賞臉打賞了個賜名,這才算真正入了門,須知在春秋亂世里,心一狠自己割去子孫根,不曾想卻做不得宦官的可憐人,不計其數。

  這個如今配得上貂寺一說的年老宦官,叫趙思苦,到太安城的時候已經四十多歲,他的第二個師父,在太安城皇宮御馬監當差,也沒做成多大的太監,倒是徒弟中最不起眼的趙思苦,慢慢攀爬,曾經陸續掌印過尚寶監跟印綬監,服侍過離陽兩任皇帝,滴水不漏,這麼多年,竟是一樁小錯都沒有犯過,就連韓生宣都對這名同僚不吝笑顏,趙思苦確是宦官里頭寥寥無幾無需見人貓退避的貂寺,其余二十四衙門的一把手,以往見著了韓生宣,一樣得謹小慎微。

  趙思苦與如今司禮監掌印宋堂祿的師父,是至交好友,兩位老宦官的對食對象,又恰巧死於同年同月同日,宋堂祿成為首宦之後,對所有人都不念舊情,連師父也不例外,唯獨對趙思苦,始終執晚輩禮,接連兩位離陽“站皇帝”,都對一人刮目相看,可見趙貂寺的功力之深。

  身子骨孱弱的老宦官盤膝而坐,難掩疲乏地打著盹,動作大了,把自己給驚醒,一臉睡眼惺忪,不知睡夢中夢見了什麼,老人輕輕嘆息一聲。

  離陽一手接管了春秋,疆土,金銀,武庫,以至於嬪妃,這些或合情合理,或小有瑕疵,都不如何為人所詬病,但是當年離陽先帝的一項舉措,內外都有非議,那就是幾乎全盤接納了春秋八個亡國的宦官,這才導致了太安城皇宮達到了堪稱擁擠而臃腫的地步,足足有十二監四司八局二十四座衙門,當時不論離陽武將還是文臣,都對此不太理解,新朝正要趁勢跟北莽蠻子一決死戰,哪里顧得上這幫只會搬弄唇舌的閹人?

  可是離陽先帝置若罔聞,老首輔,即張巨鹿的恩師,接連上疏,亦是悉數泥牛入海。

  隨著戰事逐漸停歇,那些宦官安分守己,竟是異常忠心於新主子,二十年間兢兢業業,只聽說一個個老宦官在宮內壽終正寢,從未聽說有誰禍亂內宮,雖說跟人貓韓生宣的功不可沒有關系,但顯然更多還是這幫閹人感恩於先帝的法外開恩,不至於讓他們在亡國後流離失所,別人丟了家國,總歸還能靠著一技之長活下去,他們宦官談何容易?

  老貂寺眼角余光瞥了眼車廂角落,又耷拉下眼皮子,實在是見怪不怪了。

  角落處坐著個睡態安詳的中年男子,相貌俊雅,眉心一抹豎立猩紅,猶如兩眼之外又開一枚天眼。

  老貂寺在八年前執掌印綬監,負責內廷誥敕貼黃信符等事,短短兩年就被調任掌管大小玉璽的尚寶監,等人貓“暴斃”之後,原本已經准備安享晚年的老宦官既沒有升任司禮監,也沒有空閒下來,而是被兩位獨立於國子監之外的練氣士宗師領去見了一樣“物件”,趙思苦從匪夷所思到趨於平靜再到最終麻木,不過半年時間,因為再稀罕的玩意兒,也經不起一天到晚瞪大眼睛盯著瞧,在那一天起,趙思苦才接觸到常人幾輩子都無法知曉的秘辛,例如成百上千的扶龍派練氣士分發各地,在洞天福地采擷天雷,用以鑄造一座前無古人的“雷池”,還有就是龍虎山歷代天師在自認道法大成之際,都要來太安城為某個物件篆刻符籙一張,這一寫符,往往就是數月甚至是半年,耗盡精氣神,迄今為止,離陽建國以來,已有十一代總計十八位大天師代代畫符人人做籙,只為了鎮壓車廂內這個“人”,“忘憂之人”,唯一一個以真正意義上的天人姿態行走過江湖的高樹露,當代江湖所謂的一品四境,從根祗而言,盡脫胎於四百年前此“人”的武學心得,也正是此人將金剛境納入高手范疇,有意無意將原本被儒道打壓得完全抬不起頭的外來佛教擺上了桌面,只是四百年前的那場浩劫,高樹露在十年間走遍大江南北,興之所起便殺人,殺得滿江湖腥風血雨,無一人膽敢自稱高手,死在高樹露手上的高手光是劍仙就有兩位,天下道門湊出八十一位真人,不惜聯手結就鎮魔大陣,仍是被高樹露於地肺山之巔宰殺殆盡,留下一句“我本是人間仙人,鎮什麼魔”,逍遙遠去。

  高樹露最後與一位不知名的年輕道人狹路相逢,那一戰的聲勢浩大,至今後無來者,到現在還有人堅信只有斬魔台齊玄幀或是武當洪洗象出山,去跟王仙芝一戰,才可媲美。

  老貂寺趙思苦就對著這麼一個不該說是活人還是死人的家伙,當下的“高樹露”不飲不食,不呼不吸,如同蟄蟲冬眠四百年,身軀不見半點萎縮,依舊光潔如玉,除了龍虎山天師的十八道符籙,這之前仍有前任各座道教名山大真人的十八道禁制,其中前九道出自原先的道教祖庭武當山,第一道被後代各山各觀道士稱之為“開山符”的仙人符咒,正是出自那無名無姓卻將如日中天高樹露打入沉睡的年輕道人手筆,僅僅一張符,就支撐起了後世十數道教名山和練氣士宗派的“登天之階”。

  趙思苦扯了扯那頂價錢不菲的厚絨貂帽,老人不是什麼高手,從未習武,一萬個趙思苦也不是一個韓生宣的對手,上了年紀,故而尤其不耐春寒。

  趙思苦也想過為何趙室願意讓自己當這個掌匙人,是自己的不諳武藝?

  是自己二十年的如履薄冰不逾矩?

  還是韓生宣離宮之時有所“遺言”於君王?

  趙思苦扯了扯嘴角,望向對面那尊如同泥塑菩薩的世上天人,欲言又止,這麼多年的謹小慎微,終於還是讓老人沒有自言自語,趙思苦,思苦?

  老貂寺嘿嘿一笑,這麼多年最怕什麼,最怕自己說夢話,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有何難?

  難就難在說真話啊。

  趙思苦本以為這輩子也就老死,帶著滿肚子隱秘閉眼,沒料到臨了,小主子效忠的北涼竟然悄無聲息傳遞了一個消息,是個不起眼的宮女傳的話,趙思苦毫不懷疑,消息分言語兩截,前一段是小主子當年離別之際說過的話,天知地知趙長陵知道趙思苦知道,這之後大概就是陽才趙長陵托付給陰才李義山之流了。

  趙思苦陷入沉思,他出身的綠亭趙氏,那可是曾經的春秋十大豪閥之一,只是不知身為嫡長孫的趙長陵放著好好的家業不去繼承,反而投靠了徐家,可以說,沒有趙長陵的家世支持,人屠徐驍絕對不能那麼快從離陽大批將領中脫穎而出,趙思苦對綠亭趙氏不存在什麼以死效忠,只是清晰記得小主子的風采,以及對他的回護和知遇之恩。

  趙思苦能做的,就是把南下詳細路线以及武備底細交付北涼。

  心底那個秘密塵封二十年後,如啟封了一壇老酒,一飲而盡,一吐為快。

  趙思苦習慣性伸出兩根干枯手指,擰著眉毛,他實在想不透北涼拿什麼來爭奪這位天人,鑰匙有兩柄,分為開封兩事,開啟之法,在他趙思苦手上,如何重新封鎖高樹露,則在暗處的練氣士那邊,北涼即便得手,那也不過是得了一顆天大的燙手更燙心的山芋,誰都不清楚高樹露在四百年後醒神過來要做什麼,開山符一旦撕去,誰能“封山”,才算勉強能與高樹露說上話,否則一個殺絕天下高手的瘋子,他會樂意聽人說半個字的廢話?

  趙思苦望向席地而坐神情恬淡的中年人,輕輕說道:“我這老閹人被師父取了個思苦的名字,這麼些年除了勾心斗角有些累,倒也談不上苦不苦的。你高樹露給說成是忘憂天人,所謂忘憂,咱家聽說用佛門的講法,不過是自封六識之外再封了兩種,才得自在。這樣的自在,咱家是淤泥缸子里打滾的大俗人,無法想象,只是咱家想啊,給人那麼多位道教真人封山了四百年,如何也談不上忘憂二字吧?唉,罷了,雖說你見不得聽不得,咱家也不想落井下石……”

  老貂寺碎碎念。

  尖銳的鳴鏑驟響。

  趙思苦非但沒有驚懼,反而有些解脫。

  老人就是好奇北涼拿什麼來叫陣,雖說這邊已是京畿南境邊緣,可要說北涼在這里有一支數千兵馬的伏兵,哪怕是臨時策反,那也都太可怕了,這已經無異於間接造反。

  真相一定讓老宦官,離陽,乃至於北涼都措手不及。

  視野所及的驛路盡頭,唯有三騎,左手一騎是個瘦小年輕人,有著北莽男子的粗糙輪廓,盯著對面浩浩蕩蕩的兩百騎,眼神灼熱,嘿嘿一笑,中原有句話說得好,狼行千里吃肉嘛。

  右手一騎提了根斷矛。

  居中一騎是位容貌陰柔的白衣人,神逸非凡。

  護送高樹露南下針對曹長卿的馬隊不停,繼續策馬前行。

  老宦官掀起車簾子一角,輕輕哦了一聲,原來是逐鹿山的魔頭,趙勾有檔案記載擋下過無用和尚的白衣人,正是那既是北莽也是天下第一魔頭的洛陽,只是不知怎的就是入主了逐鹿山。

  至於身邊兩騎,趙勾那邊也沒有半點風聞。

  大秦失鹿,八百年了。

  背對高樹露的老宦官自然沒有發現身後那位封山之人,似乎微微睜了睜眼睛。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