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等會要去看電影嗎?”
“現在又沒什麼很好看的。有什麼好推薦沒有?”
葉羽是直接推薦道:“《我是殺人犯》不錯。”
“阿妮亞能看這個?”祖鵝是沒好氣的瞪了葉羽一眼,沒看到這里是有小孩子嗎?
“鴿鴿,那是什麼電影啊?”
“犯罪類的偵探電影,懸疑類型的,有些像柯南哦。”
“真的嗎?那就看這個,阿妮亞要看這個,阿妮亞喜歡看懸疑類的偵探電影。”阿妮亞很是興奮地說道。
其他人是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還是聽取了葉羽的建議,直接包場。
不過她們是真覺得這樣的電影是不太適合小朋友觀影的,這類型的電影至少也是PG13,甚至PG17。
不過國內暫時沒有分級,而且他們都是包場,所以到也關系不大,是真能直接帶小朋友進場觀影。
這是一部南韓電影,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淡季,是沒什麼大制作上映的,所以這時候一般都是好萊塢電影跟日韓電影的天下,國內都是些普通的小成本電影,以港片居多,屬於一年當中的垃圾時段。
不過因為是垃圾時段,所以日韓那邊很重視,基本都會把自己最好的幾部電影放在這個時間段上映,所以是成為了這個時間段的主力軍,也是他們在內地票房的主要來源。
3月初上映的《與神同行》票房就非常不錯,是直接在亞太市場全面大爆,內地是拿到了超過十億票房,光是內地就直接回本,外加血賺一筆。
《我是殺人犯》是剛上映的新電影,才上映不到一周,南韓因為選舉跟新總統被雷劈一事現在到處都在暴亂,電影院自然沒什麼人,但在島國跟中國市場,這電影的反響很好,票房非常給力,上映一周,內地票房已經超過六億人民幣。
不得不說最近幾年的南韓劇情電影,質量是真的很高。
15年前,發生了奪取多名女子性命的連環殺人案,犯人卻始終逍遙法外,直到訴訟有效期截止當天,一名受害者家屬在負責該案件的刑警面前跳樓自殺。
為此,警探崔向久一直耿耿於懷,不能原諒自己的無能,並保留凶手在他臉上留下的慘不忍睹的傷痕,以懲罰自己的無所作為。
2年後,自稱該連環殺人案凶手的李斗石以《我是殺人犯》為名出版了自傳,旋即成為暢銷書。
樣貌英俊、談吐得體的李斗石成為偶像級的人物,受到大眾的高度關注。
這同時也引起了崔向久的注意,他甚至參加電視直播節目,與李斗石面對面辯論,企圖揭穿對方的騙局。
崔向久始終認為這個名叫李斗石的男人不過是想通過冒充殺人犯而出名。
隨著進一步剝繭抽絲,崔警探漸漸接近真相了。
原來這一切都是李斗石跟崔向久的計劃,李斗石其實是其中一個受害者的弟弟,那個受害者正是崔向久的未婚妻,所以兩人是故意通過這樣的方式引蛇出洞,釣出真正的殺人犯,最終是在真正的訴訟有效期截止當天抓到了凶手。
這部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談論了一個禁忌話題,一些重大犯罪是否應該設立訴訟有效期,例如電影中的那個變態殺手,如果是無法找到證據證明他最後的犯案時間,延長訴訟有效期,就算抓捕到了他,他也是法律意義上的無罪。
這也是他們之所以做局可以成功釣出真正殺人犯的原因。
因為他本身已經逍遙法外,不會再被審判,所以才會嫉妒冒充他搶走了他風頭的李斗石。
這在電影的底層邏輯上是成立的,同時也讓電影變得非常有深度。
阿妮亞看的很是認真,一方面是被人類的情感所打動,另外一方面是非常不理解人類現如今的文明跟制度,在她看來,就這些所謂的制度跟法律,想要為所欲為脫逃審判太容易了,這完全就是針對老實人底層普通人的枷鎖,對真正的壞人惡人約束很小,而且成本不對等。
簡單來說就是好人犯罪,哪怕情有可原,那也是罪不容恕,而且很容易就能抓到,一樣算是功績;但對於那些真正的犯罪天才,掌握權力財富的權貴來說,基本都是明知故犯,惡意犯罪,逮捕成本很高,而且很危險,往往是需要好人花費巨大的代價跟風險才有可能抓到,但功績可能是一樣的,甚至還不一定有功績,很有可能會被其他利益團體嫉恨上,遭受各種報復。
“Joker,你們人類還真是奇怪,我開始有些理解你為什麼放棄人類,想要成為惡魔了。”
“沒辦法,就現在的制度跟秩序,普通人很難出頭,投胎決定一個人99%的未來,而我恰好是不太會投胎,投胎前沒有充值的那種倒霉鬼,換成以前的我,沒錢沒勢,長的也不帥,身體也差,別說像現在這樣左擁右抱夜夜做新郎,就算是那些又老又挫的大齡剩女也都看不上我,就是找老實人接盤也不會找我這樣的老實人,既然如此我還不如當個惡魔,試著改變一下命運。”
“那你開心嗎?”
“很開心啊,你也看到了,我做惡魔還是很有天賦的,就現在擁有的財富,省著點花,足夠我在人間瀟灑幾百年了。話說我會老死嗎?”
“會,不過可以花費惡魔積分升級續命,理論上你足夠有錢,你就可以得到永生。”
“看,當惡魔就是這麼爽,我為什麼還要去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