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酒店位於九龍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號,面對維多利亞港,有300多間客房,在香港有著悠久的歷史——也不算太久啦,28年投入使用,被英軍選為臨時軍營過,也曾是日軍指揮部,二戰結束前倒是挺多災多難的。
即使如此,依然無損酒店的地位,香港的名流們都很喜歡這里,經常性在這里舉行酒會什麼的,就像今晚,怡和的一位董事為自己的夫人慶祝生日,請了一大批人來。
“總督閣下,我始終認為,香港是值得投資的地方,我看好香港的經濟。當然,這並非是我收購麗的的主要原因,我總是有一些妄想,希望能通過影視表現出來,而收購麗的就是一次試水。”在半島酒店會場大廳的一角,李旭端著杯子對麥理浩夫婦微笑說道。
從電視台回到別墅後,客串管家的凱瑟琳·特納,就給了他一張燙金的邀請函。
李旭當然要參加,這明擺著是英資的一次試探,只是沒想到上來就被總督拉著說話。
“香港是個美麗的地方,我相信小李先生會喜歡的,”麥理浩這時點了點頭,“當然,希望你能謹慎投資,”
“我會的,總督先生。”李旭保持著微笑,然後意味深長的說道:“我記得總督閣下前年拜訪過北京吧?似乎北邊表示,讓香港的投資人放心?”
“那是當然。”麥理浩眼皮都不跳,不愧是職業政客,“他們也是文明人,知道一個保持繁榮的香港需要什麼,也多麼的有價值。”
“那就好,”李旭做出松口氣的模樣,“我還要在這里呆上好幾年,這也是我畢業後首選的實習地點,能夠保持穩定自然是最好。”
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聽他這句話嗎?
我說怎麼今晚一來這里,英資財團的高管們,就一個接一個過來套交情探口風。
雖說從爺爺開始,他們家就和東亞的財團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李旭跟他們可沒什麼交情啊。
於是聊了半天才發現,這些家伙居然是擔心自己放炮啊,真是……好笑。
好吧,可以理解,香港這地方畢竟是英國資本的自留地,而且因為體量不大,沒多少美國資本在意。
但是李旭不同啊,先不說他的背景和家庭實力,他自己12歲就開發游戲和玩具,投資苹果、微軟以及去年做空白銀,這些事情都不是什麼秘密,稍微有些心思就能查到。
這樣一個剛成年不過幾個月時間,身家已經差不多10億的年輕人,在這個關頭跑到香港來收購了一家電視台,也就難免他們會多想。
畢竟,這個時候英國人還有些想法——事實上,即便是在84年之後,開始做手腳了,他們依然還有些想法。
這種情況一致直到92年克里斯托弗·弗蘭西斯·帕滕,也就是彭定康,擔任總督後,才徹底放棄空想,開始明目張膽亂來,怡和也是在那個時候搬出香港的。
既然如此,李旭當然要表個態嘛,誰讓他收購的是香港唯二電視台中的一家呢。
其實,他比麥理浩他們更希望香港保持穩定——錯了,是保持他記憶中的發展情況,這樣的話,他才能從明年的香港股市中漁利。
盡管他並不在意金錢,但總是越多越好,今後要燒錢的地方多了。
“你好,小李先生。”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
李旭循聲望去,然後挑了挑眉,說真的,前世看多了對方穿長袍馬褂的照片,現在咋一看到他穿西服,還真有些不適應。
但他還是不動聲色的伸出手,用粵語說道:“你好,邵爵士。”
“您的粵語說得很好啊。”邵逸夫露出意外的神色。
“粵語電影看過很多,而且舊金山唐人街大多數人都說粵語。”李旭簡單的解釋了下,將目光移到他身邊那位,明顯比他還老,卻長得差不多的老人身上。
“這是家兄邵仁枚。”邵六叔當即介紹道。
“你好,邵老先生。”李旭眼睛一亮,立時伸出手來。
“你好,小李先生。”對方微微一笑。
然後李旭直接問道:“邵老先生有興趣投資好萊塢的電影嗎?”
邵仁枚和邵逸夫都不由愣住了,哪有一見面就問別人,要不要投資電影的?
“我手上正好有個劇本在和派拉蒙合作,小投資,但收益應該不錯,或許邵老先生有興趣。”李旭微笑著說道。
“請問……是什麼樣的電影?”邵仁枚想了想後這麼問道。
“劇情類電影,一位准海軍飛行員和一個姑娘的愛情故事,很勵志。”李旭簡單的概括了下,“劇組正在籌備當中,成本大約700萬美元,我和派拉蒙各出了一半,如果邵氏願意加入,不必出太多,七分之一就好了。”
兩位邵老先生不由對視了一眼,對他的熱情有些糊塗,最後邵仁枚笑著問了一句:“小李先生似乎對這部電影很看好啊?”
“盧卡斯的兩部星戰我都有投資,而且第一部也是靠了我的資金,他才和福克斯有了談判的資格。”李旭這麼說道,雖然這和事實有一段距離,但不妨礙他此刻吹噓。
“除此之外,我最新投資的一部電影將在今年6月上映,我敢肯定,這又會為我大賺一筆。”李旭一副自信的模樣,“坦率的說,我在電影上的眼光還是值得稱贊的。”
邵逸夫沒有什麼表示,邵仁枚倒是有些心動的樣子,不過眉頭微皺,似乎有些為難。
100萬美元不算多,以目前港幣掛鈎美元的政策,也就460萬左右,一部大制作的資金。
只是,如果投資的是喬治?
盧卡斯這種有成績的導演倒也沒什麼,可李旭什麼詳細信息都沒有就讓人投資,就顯得有些可疑了。
“對了,有件事還需要邵爵士幫忙。”李旭這時又道,“我有一個朋友,香港人,正准備指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作品,苦於沒有渠道,或許能在邵氏院线上映?”
邵逸夫和邵仁枚換了個眼神,後者出聲問道:“小李先生那位朋友是導演?”
“不,他是歌手。”李旭微微一笑。
已經准備好接下來說辭的邵仁枚不由一窒。
“你們應該聽說過他,去年上半年發行了處女專輯的張皓軒。”李旭繼續說道。
“張皓軒?”邵仁枚有些茫然,邵逸夫卻眉頭微皺,似乎想到了什麼。
“除此之外,我來香港也是為了交朋友。”李旭轉移話題,“我其實並不在意這邊的利潤,尤其是影視方面的利潤,我只是想找個地方,將腦子里的一些跳躍的想法化為電影。”
“那為什麼不在好萊塢呢?”邵仁枚當即問道。
“因為那邊太麻煩,而這邊很便宜。”李旭說得很不客氣。
邵仁枚卻並不是在意,又思考了幾分鍾後才道:“我希望能看到這部電影的詳細資料。”
“沒問題,邵老先生,我會讓人將資料傳真給您,”李旭說著掏出自己的名片,“如果您確定了,請給我電話。”
“一定一定。”邵仁枚也將自己的給了他。
又聊了幾句,邵氏兄弟才走開了,自始至終沒有多問“張皓軒”是誰,畢竟人家都把名字給他們了。
至於電影投資,邵仁枚答應的可能性非常大,要說熱愛電影,他才是邵氏兄弟中最熱愛電影的那個人。
基本上,邵氏的電影大部分時候都是邵仁枚在操持,幾十年後名聲在外的邵六叔,其實更喜歡電視台,或者說,更喜歡利潤。
進入80年代後,邵氏雖然不斷減產,但基本上還能維持得住,可邵仁枚85年一死,院线就很快賣了出去,邵氏雖然拖到了87年,最終還是關閉了。
而做出放棄電影,全力主攻電視台這一決策的,正是邵六叔。
換句話說,如果邵仁枚當初試水好萊塢成功,而且健健康康的多活七八年,香港電影的格局,必然會是另外一副模樣。
沒錯,80年代初的時候,因為嘉禾在外埠的接連出擊——比如那部大名鼎鼎的《炮彈飛車》——邵氏終於也忍不住去了好萊塢,然後投資了一部能在科幻電影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電影,並被坑得滿臉鮮血,而這部電影就是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
雖然電影的口碑異常高,還影響了今後一大批科幻類作品,可口碑沒法轉化成利潤,那有屁用啊。
接近3000萬美元的投資,只換來3000萬出頭的票房,就算邵氏沒有出大頭,那也是損失慘重。
如此這般,再加上之後一心想要學《星球大戰》而搞出的《星際鈍胎》也是撲街撲到死,邵逸夫決定關閉邵氏制片廠,倒也不是全是無的放矢,他畢竟不是重生者,看不到未來會怎樣發展。
所以呢,李旭在這個時候,在他們跌進《銀翼殺手》這個坑之前,用《軍官與紳士》來“勾引”邵仁枚,再加上自己的名頭,對方答應的可能性非常高。
畢竟,他要給“張皓軒”這個身份鋪路,跟邵氏兄弟拉拉關系還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能將香港電影的格局,他印象中的香港電影的格局,攪成一團漿糊,那肯定特有成就感。
反正香港電影再怎麼掙扎,結局都已經是注定了的,就像大雄無論跟靜香結婚,還是跟胖妹結婚,都會有世修這個孫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