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城下來之後,眾人又開始向墨脫行去,一路上楊毅豪牽著耗牛,不斷的在想著事情,為什麼這里會出現那玉佩的壁面呢?
而且還是一個長著翅膀的男子,從壁面上面一看,很明顯的就看出那男子有合並玉佩的力量,跟自己上次合並玉佩是一樣的,看樣子那群下跪的老百姓是將男子當成神一樣的膜拜,而身後站著的那些女子,明顯就是那男子的妻子之類,這城市到底是誰建立的呢?
雖然說是印度那邊遷移過來的人,但是為什麼跟古格王朝的建築如此相同,從壁面的後面,明顯就是輪回宗的一些東西,到底這一切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
楊毅豪此時心中全是疑問。
十世紀中葉至十七世紀初,古格王國雄踞西藏西部,弘揚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後的歷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位於青藏高原的最西端,札達象泉河(藏語為朗欽藏布)流域為其統治中心,北抵日土,最北界可達今克什米爾境內的斯諾烏山,南界印度,西鄰拉達克(今印占克什米爾)最東面其勢力范圍一度達到岡底斯山麓。
其都城札不讓位於現札達縣城西十八公里的象泉河南岸。
經測量,札不讓北面的香孜、香巴、東嘎、皮央遺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達巴、瑪那、曲龍遺址等,都具有相當的規模,除了這些由於今日仍然作為村莊或行政所在地而有幸被標明在地圖上的據點外,古格王國境內還有大量的無遺跡亦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斷壁殘垣、坍毀的洞穴、傾圮的佛塔難以數計。
古格王國的王族,是吐蕃贊普(即漢語中的“王”的嫡系後裔。所以古格王國歷史的源頭,必須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
公元九世紀,強盛一時的吐蕃王朝逐漸衰落,統治者內部的僧侶集團和世俗貴族集團的矛盾急劇激化。
公元八百二十三年,吐蕃末代贊普朗達瑪滅佛被刺殺,他的兩位王子及其王孫混戰了半個世紀,結果次妃一派的王孫吉德尼瑪袞戰敗後逃往阿里,阿里原有的地方勢力布讓土王扎西贊將女兒嫁給他並立他為王,後在吉德尼瑪袞的晚年,將領域分封給三個兒子,長子貝吉袞占據芒域,後來發展成為拉達克王國;次子扎西袞占據布讓,後來被並入古格;幼子德祖袞占據象雄,即古格王國,這位最年幼的王子,成為古格王國的開國元首,這就是西藏所說的阿里三圍,元代,這三個小國被封為阿里三萬戶。
與古格王朝密切相關的是托會林寺,托林寺是由古格王意西沃於十一世紀建的。
古格立國之初,鑒於朗達瑪滅佛而導致吐蕃亡國的慘痛教訓,大興佛教,意西沃選派二十一名青年到克什米爾去學習佛教密宗的教法。
由於不適應克什米爾炎熱的氣候,加上瘟疫流行,二十一人死了十九人,僅剩仁欽桑布和瑪.雷必喜兩人活著回來。
仁欽桑布十分勤奮好學,後來成了西藏著名的大譯師。
托林寺就是意西沃為仁欽桑布等人譯經的方便和發展佛教而修建的寺院。
為了進一步弘揚佛法,意西沃和他的繼承者們歷盡千辛萬苦到印度去迎請高僧阿底峽到古格來講法傳教,為此意西沃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在位期間,主持修建了古格王國第一批重要的佛教寺院,其中規模最大也最為著名的便是托林寺。
從此以後,古格王國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開國事業,並開始不斷發展,寺廟如林遍布阿里,貴族僧侶集團日益龐大,今天托林寺周圍殘存的大量佛塔、洞窟、寺廟遺跡,正是那個時期盛世的歷史寫照。
札不讓的北面,有一個名叫“魯巴”的地方,今天仍然是札達縣的一個鄉。
藏語中“魯巴”意為“冶煉人”傳說古格王國時期這個地方素以清於冶煉與金銀器制造而聞名,當年阿里三圍以托林寺為主寺的下屬二十四座寺院的金屬佛像與法,都由魯巴鑄造。
據說魯巴鑄造的佛像用金、銀、銅等不同的原料合煉而成,工藝清湛,通體全無接縫如自然形成,其價值甚至超過了純金佛像。
歷史上的西藏西部,便有“黃金之鄉”的無數神秘傳說,據說這里差不多每條山溝都有礦藏,都有開礦人,都有銀銅匠。
古格的富強,或許與它盛產黃金白銀不無關系。
在托林寺、札不讓、皮央東嘎都發現過一種用金銀汁書寫的經書,而且出土的數量極大。
這種經書以文書寫在一種略呈青藍色的黑色紙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銀汁書寫,在陽光下金銀閃爍,無比富麗堂皇。
到十三、十四和十五世紀,出現過經濟、佛教和文化藝術發展的繁榮昌盛時期,十六世紀進入鼎盛時期,人民安居樂業,王都商賈雲集,據到古格傳教的安東尼奧德·安奪德神父說:“我們在扎布讓逗留期間看到來自中國內地的兩百多商人,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商品,包括生絲、陶瓷、茶葉等。”
弗朗西斯科·阿則維多神父也說過:“克什米爾、拉合爾和印度的商人們把他們的服裝、珊瑚、琥珀販賣到這里,而這里的羊毛是世界上最纖細、最珍貴的,許多外國人都圍著生命危險來到這個王國購買羊毛”當時王都扎布讓及近郊有兩萬余人的龐大人口,谷地平原盛產小麥青秩和自萊蘿卜等疏萊,山區牛羊成群。
據王都遺址統計,有四百多座廟堂、房屋和近千孔洞窯,各類佛塔二十八座,另外還有五十八座碉樓,四條暗道和大小十一座糧倉。
王室建築主要集中在山頂、有房屋四十余間,其中有二、三座二層或三層樓房。
王宮西部有一個面積約兩百平方米的議事大廳。
從山下通往王宮必須經過一座穿山隧洞式王宮大門。
宮門以下半山坡房屋密集,為軍政官邸和守衛的軍營,在一些窯洞中,還藏有盔甲、馬甲、盾牌和箭杆等兵器。
古格王國畜牧業發達,周邊小國小邦也常起兵來犯掠奪牛羊和財物,但經常都被古格王國軍隊所擊敗。
如一千六百二十五年,古格南面的三個邦和加瓦爾王國即斯里那加王聯合起來反對古格,發動戰爭,斯里那加王派兵力分三路侵犯古格,古格守軍以少勝多殺傷敵兵三百多人.古格國王墀扎西查巴德親自率軍迎戰,把來犯之敵圍困在山谷之中,進退兩難,最後來犯之敵只好求和退兵。
古格王國和西面拉達克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拉達克的軍隊屢戰屢敗,拉達克國王森格郎吉也總想找機會報被戰敗的仇。
古格王國對內發展生產,與鄰國打仗,都需要人力、財力,但隨著藏傳佛教勢力的擴大,於是國王與佛教首領之間的矛盾日愈尖銳。
一千六百一十八年七月,國王墀扎西查巴德的弟弟、叔父、叔祖等喇嘛首領邀請衛藏的一世班禪來古格講經說法。
班排視察古格期間,尊稱古格王叔祖拉尊洛桑意希歐為“法王尊駕”並任命他為這個王國的精神領袖,當時古格地區的喇嘛僧人約五、六千人。
古格王對喇嘛僧人的擴大心懷不滿。
自從一千六百二十四年安奪德神父到達扎布讓不久,他就確定了支持和利用基督教,反對和打擊藏傳佛教的政策,不准任何人干擾傳教工作,要人民學習基督教的教義,出資建立教堂和教士住宅,饋贈巨額金幣以及常請教士講經傳道,讓王後、王子及王室一些人進行了洗禮等一系列行動以外,還極力貶低和譏諷藏傳佛教。
以往每次國王領兵出征前都由喇嘛首領為他念經和祈福的,安奪德神父來後改請他去誦讀福音祈福,如一千六百二十五年八月安奪德神父第二次回到扎布讓,第二天見古格王時,古格王詳細告訴神父,古格將進行一場非常危險的戰爭,他正准備出征,出發那一天,古格王頭頂彌撒經本,神父為他誦經,他非常虔誠和尊敬地親吻了經本。
古格王、王後及王室一部分人這種狂熱支持基督教,以及傳教士們用低毀和反對藏傳佛教來宣傳基督教的種種行為,必然會引起有悠久歷史的藏傳佛教勢力的強烈反對。
古格王叔和王弟向國王提出了勸告,要他放棄支持基督教,回到多年來先輩傳下的藏傳佛教中來,但古格王對此置若罔聞。
於是王弟把國王請到喇嘛寺廟住了兩個多月,除了王弟本人給他講經外,還請了最博學的喇嘛給古格王講經,使他增加對藏傳佛教正確性的認識。
此外,王弟還將十四歲的,正在學習基督教義的王子弄到寺院去,找經師給他講解藏傳佛教經典,提高對藏傳佛教的感惰和認識王弟的作法使傳教士們非常不安,為此安奪德神父想方設法去看望國王,並找機會與喇嘛們進行了多次辯論。
在安奪德的勸說下,古格王對安奪德保證,在未與他商量前不做任何事情,於是傳教上成了古格王的高級顧問,黃教寺院上層看到他們采取的對策完全失敗,於是靠增強佛教力量來保衛自己,特別是擴大招收老百姓入寺為僧,一千六百二十六年某一天就吸收了一百二十平民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