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逢太平盛世,學風大興,特別是在才子雲集的江南之地更是如此。各種書院數不勝數,卻分官學、私學。
私學就是各地的名流士紳出資,自建的書院。
而官學則是朝廷所建。
王學政說讓許仙到他府上讀書不過是個說法,實際上則是要安排他進一個上好的書院安心讀書。
許仙卻明白,雖然考中秀才入了學府,但科舉一途,自己這才算是入了門而已。
以後長路漫漫,每一步都是艱難險阻。
就算有個老師照應,還不知道能走到哪一步呢?
但他心性隨遇而安,並不怎麼為未來擔憂。
他現在最擔憂的是,白娘子到底什麼時候來,原本的劇情並未顯示具體的時間,只有具體的地點。
那時候的許仙似乎很是潦倒,只是個幫工的伙計一類的角色,但年齡完全看不出來。
“難道自己要在西湖靠上了嗎?”許仙搖頭苦笑。雖然以他現在的境況,娶個漂亮媳婦並不成問題。如果再中了舉人,納個妾也不在話下。
就是現在也有很多媒婆上門,不過都被許仙以安心學業的名頭給推去了。
就此事王學政還專門來了封信表示贊許,說了很多‘大丈夫何患無妻’‘不要沉湎於女色’這樣的話來。
許仙只能心中苦笑,他對於白娘子的執念可是非常之深,如果明天白素貞出現在斷橋之上,恐怕許仙會有閃婚的可能性,那時候就不知王學政是什麼表情。
不過或許是好事,那個夢中的女子,一直沒有到來。許仙收拾了行囊往杭州城去了,杭州覲天書院的大門已經向他打開了。
覲天書院可以算是江浙一帶最富盛名的書院了,只錄取年紀尚輕的秀才們在此讀書。
可以說是人才濟濟的所在,從這里走出去的秀才們,舉人不知凡幾,就是狀元也曾出過兩個。
市井中傳道,進了覲天書院,就等於一只腳跨進了官門,只要把另一只腳收進來即可。
雖然事實上不像傳言中那麼輕便,但書院的不凡之處也可見一斑。
最關鍵的是,書院的院首都是州府的學政,能夠先打好關系,以後自然有些方便。
覲天書院里,一片青石鋪就的空地上。
幾十個年輕人圍在一起,都是各縣里來的年輕秀才。
自然免不了說古論今、談天說地的事情。
或是同鄉,或是同好,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高談闊論不絕於耳。
但也有那落單站在一旁的,許仙就是其中之一。
他穿越至今,都生活在一個小小的縣城里,見慣了小橋流水。
今天見到這些朱門大戶,覺得又是一番風景。
像個游客似的四處走動張望。
有些人看在眼里就暗笑他是個鄉巴佬。
“許仙,許仙。”一個聲音從許仙身後傳來。
許仙正觀看門上一副楹聯,回頭一看:“哦,王安啊,什麼事?”
王安連忙使了個眼色,許仙一怔才意識道那些若有若無的眼光,不由笑道:“管他們干什麼,你看這幅對聯,還真有些看頭。”
那名為王安的是個清瘦的年輕人,和許仙是同鄉,不過來自下面的村鎮,家境比許仙還要貧寒些。
古代交通不便,鄉土觀念就格外的重。
兩人自然湊到了一起。
王安見許仙的作為受人譏嘲,自己也跟著臉上無光,才趕緊提醒他,卻不想許仙根本不在乎這些。
他們笑許仙沒見過世面,卻不知道許仙見過的世面是他們根本無法想象的,而許仙的性格又哪里會在乎別人的眼光。
王安被許仙拖著,也只好暗嘆一聲,跟著觀看那副楹聯。
人群中,一只手指向許仙他們笑道:“潘公子,你看那兩個人的窮酸相,大概沒見過這麼大的門吧!”本來清秀的模樣,平添了一股諂媚。
旁邊一個人接口道:“田兄不要取笑,鄉土中人沒見過世面而已,哪像潘兄才從江北省親回來,相比之下,我們也是井中之蛙了。”這番話說的極有火候,同樣吹捧,卻不顯山不漏水,而且也不讓人小看自己。
但令兩個人失望的是,潘公子卻只是含笑不語,俊美如玉的臉上帶著些許思索。向著許仙望去,心中卻在思量,何時去結交許仙。
他是江浙總督的侄子,消息靈通,早已知道許仙已經被學政收為門生,前途無量,卻不是面前這兩個人能相比的。
不過他一向不會駁任何人的面子,只是將這話題輕輕的揭了過去,笑著說些省親時的趣事。
不多時,身邊就圍了一大群人。
不多時,一聲鑼響,秀才們自覺站會原位。為首一人身穿官袍,站在台階上說些勉勵警醒的話。
緊接著就是一次小試了,一間靜室,幾十張矮桌,擺好了文房四寶。
許仙依稀間又找到些當初上學時候的感覺,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但那時候考試雖然重要,但卻不能完全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而現在這條科舉之路,成或不成,真是雲泥之別。
再狂傲的人坐到這里都要小心翼翼,不敢有絲毫疏忽。
沿襲了千年的科舉制度,像金聖嘆這樣的狂生卻沒幾個。
不像現實高考,年年還有些自命不凡的瀟灑之輩。
但若讓這些人來到這考場之中,怕是誰也瀟灑不起來。
考場中只有筆鋒劃過紙張的聲音,考生們都低著頭奮筆疾書,許仙也不過是這許多人中極不起眼的一個。
考試結束,許仙擱筆,考卷被收去,先是監場的先生略看一遍,而後層層傳閱,最後遞到院首的手里。
雅致的院落里,一個留著長髯的中年人拿著一份卷子仔細觀看,上面題的正是許仙的名字。
看完後輕輕放在桌上笑著對旁邊的人笑道:“文瑞啊,你這個門生的文章雖然不錯,可也沒什麼出奇的地方啊。”
那文瑞正是許仙的老師王學政,此時也微笑著放下手中一張卷子:“你這侄子倒是寫得錦繡文章。”卷子上題的正是潘玉兩個字。
兩人一個是總督,一個是學政,職位相差極大,若非二人昔年的同窗好友,再加上王家的家勢頗大,恐怕是不能如此平等相處。
不過宦海浮沉能夠再次相遇,真是難得的緣分。
本來這種小試是輪不到他們來看的,但剛好這次考試都有兩人的後輩在,就拿出卷子各自品評一番,也存了爭勝負的心思。
王學政話鋒一轉道:“不過你忘了老師當年教我們的觀文之法了嗎?先觀字後觀文。”
潘總督笑道:“這許仙的字雖然好,但不是我偏私,不過還是我侄兒的字更漂亮些。”
王學政連連搖頭:“錯了,錯了,老師說的觀字可不是看書法,而是看性子。你這侄子的字雖然好看,但筆意曲折,陰柔之氣未免太重,城府怕是太深。還是許仙的字疏闊灑脫,為人更周正些。”
潘總督笑罵道:“好你個王文瑞,還是不服輸的性子。你忘了老師當年怎麼評你的字,‘剛極易折,鋒極易挫’。再說我輩中人,城府深些難道是壞事。”說道後面,他也有些感觸,讀聖賢書,有幾個不是懷著濟世安民之志,只是世事艱難,到最後只有城府越來越深了。
王學政也笑道:“原來你都還記得,小兒輩的事情由他們去吧!今天要討你幾杯酒吃。”
“求之不得,求之不得啊。你且在我這好好休養一番,來日自有你凌雲”
卻不說兩位知交的把酒言歡。
書院中,王安考試中用錯了典,正在追悔。
許仙在一邊相勸,王安兀自怏怏不樂。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想必考官也能體諒,王兄就不要多慮了。”
許仙同王安都是一愣,回頭一看,一個及其俊美的年輕人正微笑著向自己施禮,正是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