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姚家的老房子已經完成翻修了,樓下的一套是很規矩的兩室一廳,老式的裝修拆掉了樓梯和雜物間以後明亮多了。
“以前看不出來啊,楠姐家的一樓那麼寬敞!”
劉思穎嘖嘖的說著,徐玉燕則是帶著物業的工作人員,把她那邊的東西搬過來。
她那套三房一廳以前的裝修有點破舊了,主要裝修的時候能省則省,按她的話說能撐這些年就已經不錯了。
現在她決定好好的,重新的裝修一下,用來養老到起碼死了的時候都不用再操心的地步。
戶形差不多一樣,她參觀了楊嫣然的家,還有肖蕾母女的新家。
然後和女兒劉思穎商量著,自己設計了裝修的圖紙,從頭到尾就沒去踩裝修公司的坑。
姚百川雖然改行了,但這麼多年的好名聲在,他稍微一個電話要多少好的師傅都有。
至於裝修材料方面就更不用擔心了,姚百川是個完全的內行人,不管你水泥沙子,還是木料瓷磚,電线水路,樣樣精通。
他看完設計圖紙,就和叫來的幾個師傅商量了一下就列出了清單。
每一樣材料都要按照他給的型號去買,材料准備好的時候他還親自過去驗收了才讓他們送貨。
有了這個老行家,徐玉燕倒沒什麼好操心的,就是搬過來暫住一段時間等著裝修完工搬回去就好了。
老房那邊工人已經把舊裝修拆的差不多了,清運走了現在師傅們會按照進度陸續進場,材料方面也是一樣。
“媽,我去游泳館那邊了!!”
劉思穎接了同學的電話,就回去忙活了。
徐玉燕溫柔的一笑整理起了東西,都是居家日用的,雖然不多不過畢竟要住上一段時間也不能太馬虎。
樓上的兩套房子,之前那套和從老陳頭手里買的都是比較寬敞的一室一廳,現在也不用大動干戈的拆開。
把原先的雜物房和小書房拆了,稍微弄一下就是一個溫馨的小客廳。
這邊物業的人也是剛把搬過來的東西放下,搬進這里住的是沈月辰和謝旋兒這對姑嫂。
盡管這段時間習慣了住在別墅里的好生活,可說到底還是寄人籬下很不方便,盡管人家什麼都沒說。
但有時候就是覺得別扭,甚至是杯子什麼的都不敢亂放,總歸是不自在還是搬出來好一點。
“好的好的,我們這邊的報名還沒開始!”
謝旋兒接了一通電話,回應著來諮詢招生事宜的家長。
見她電話響個不停很忙,沈月辰溫柔的笑道:“旋兒,你還是過去干活吧,這點東西不多我一會就整理好了,晚上咱們再一起去買點鍋碗瓢盆。”
“好好,嫂子,那這里拜托你了。”
謝旋兒點了一下頭。
沈月辰哼著小曲就整理起了,家務活她天生就是聖體,輕車熟路又游刃有余。
現在雖然搬出來了但住的一個社區離的不遠,姐姐沈如玉也和她說好了,別墅那邊的事還是由她負責。
游手好閒的丈母娘大人享受生活,時不時的一幫女人聚一聚跑出去短途旅游,閒暇時間就去打麻將。
操勞了半輩子也可以解放了,而沈月辰的性格恬靜傳統不喜歡往外跑,這也正合她的意。
別墅里有先進的現代機器,打掃起來倒是不累,洗點衣服和床單什麼的也輕松。
對於她來說現在的生活美妙而又充實,和丈夫徹底分居少了那些尖酸刻薄的話,每天過的都是無憂無慮的特別的自在。
別墅的鑰匙她一直都有,搬出來了那邊也是進出自由。
姚楠懷孕著不方便干太多的家務,沈月辰很樂意照顧這個自己看大的侄女,畢竟心里對她有愧疚也有心虛。
每天最喜歡的事是看手機,學習一些菜肴的制作。
逛菜市場學著怎麼選海鮮,很多都是以前她不敢想的。
姚楠下班回到家里,就可以吃上她精心准備了一天的菜和營養湯了,有她的照顧全家都放心。
這段時間最熱鬧的事,莫過於姚百川在老家的房子建好了要入宅了。
這個開明的村落里,姚家三姐妹能分到宅基地,老實說在很多地方看來都是很神奇的事。
宅基地有的地方叫丁權,顧名思義就是男丁才有資格分的,而這個姚姓為主的村子里女孩也可以分地算是一件怪事了。
農村的人口流失嚴重,建高層的話沒必要也用不上,姚百川用那些堆積在倉庫的東西,設計的是一個平房形的農村小院。
足足兩畝的占地很奢侈,所以用不著建小樓,平房其實住起來會更舒服。
院落的圍牆很高,水泥牆外表看很普通,架了些鐵絲網有點生鏽的舊也都是壓倉庫的東西。
院門是自己掏錢弄的,一個平日里不關的,摩托車和人可以進出的小門。
大門是電動的,小汽車來了可以用遙控器打開很方便,設計得很不錯就算不是豪宅看著也舒服。
寬敞的院子中心,是一個回字形的平房建築,傳統的四水歸金設計有那種傳統朴素的美。
給老太太精心留了三分的菜地,多了是怕她累著,除此以外其他的地方鋪的都是硬板磚很好清理,也方便自己家停車。
老太太一開始還犯嘀咕這地太少了,姚百川很有經驗,一句風水先生說了不能多她就老實了。
雖是平房可一點都不簡陋,屋頂做了涼亭和秋千一類的休閒設施。
平房的中間是寬敞明亮的客廳,供奉著祖先的牌位看著就大氣,實木的沙發看著也舒服。
主堂左邊是老太太的臥室,右邊是姚百川夫妻倆的臥室,往外延伸除了後院的廚房餐廳,八間房間特別的寬敞。
當然准備那麼多的房間,姚百川的小心思也是昭然若揭。
至於原先的老屋直接拆了沒必要念想,那塊空地也圍了進來,弄了一個簡易的生態魚池和一點盆栽。
提前兩天,三花傳媒的人就已經到了,姚欣,林雪佳和江彤兒開始在各個地方拍攝。
這種農村老屋拆改修建的題材在網上也很火,拆掉老房子,運走宅基地上的建築垃圾,剛要動工的時候三花傳媒就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