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第363章 互聯網浪潮
不管整個家族的命運有沒有在九四年夏天發生逆轉,小舅隔幾年都要回海州看一看,至於兩個表兄,從小都是在西安長大,對海州的感情可有可無,張恪曾到西安出差見過大表哥梁文山一家人幾次,梁文山成年後就沒有回過海州;小表哥梁文江從清華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去了美國,只怕他們親兄弟間也沒有見過幾次面。
現代社會的高流動性,極度弱化傳統的家庭觀念,更遑論家族觀念了,但是現代社會中眾多的資本勢力與政治勢力卻表現更多的家族化特征,自有其深刻的存在基礎。
在張恪這一輩,包括他媽媽梁格珍那一系的梁文山、梁文江、梁軍、梁君茹,包括他爸爸張知行那一系的張奕、張玫,也就七人而已,張當然也期望家族里的成員能獲得更高的成就,以期整個家族擁有更廣泛的影響力與滲透力,而不僅僅是表現在賬面上的財富與權力。
在同輩人里,梁軍是第一個給寄予厚望的。
為制作母盤的方便,盛青、邵至剛、張知非在深圳、香港兩地注冊了一系列的公司與工作室來運作這事,梁軍隨盛青在深圳、香港那邊負責這事,讓盛青依為左膀右臂。
至於張奕,張恪之前倒是期望他不要惹禍才好,梁文山、梁文江都還是第一次回海州來,張恪並不清楚他們對家族的認同程度,這點不談也罷,只要梁文山、梁文江有足夠的能耐,便是因為媽媽的緣故,張恪也會盡力幫他們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梁文江這次到海州來,當然不是為了參加幾年都難得見上一面的堂兄梁軍的訂婚宴,他之前並不清楚丁春建的老板會是他在來之前連相貌都記不大清的小表弟,在去年公用網(CHINANET)在全國主要省市構建完成之前,他與幾個清華同窗早就在校園網上建立了一個體育競技網站,這大概是國內網站最早的雛形之一,當初只是興趣所致。
並沒有考慮到商業價值,只是由於網站擴容的緣故,利用原先校園網免費提供地空間會有嚴重的滯速,九六年租用商用服務器的費用又不是他們幾個學生能承擔的,原來大家都打算放棄對網站進行擴容,後來與丁春建聯系,想到愛達電子能高價買下丁春建的IDE轉USB技術,說不定會對互聯網這一新鮮事物感興趣——梁文江借著到海州的機會來碰運氣。
在丁春建看來。梁文江的確是碰到了好運氣。
吃過中飯,張恪就沒有隨唐婧回學校繼續復習功課,而是陪小舅一家參觀愛達電子的研發中心。張奕與他地同事另有事也離開了。
三座獨立樓宇用鋼梁與鋼化玻璃構成的空中走廊相連,頗具現代建築的氣勢。
再過幾天,這里將不再是愛達電子的技術研發中心,而是獨立地科技公司。
吃中飯時,梁國盛與梁文山父子聽張恪說及他是這家公司的投資人。
初時倒沒有特別的在意,到研發中心看過之後,才感覺相當的震驚,他們所從事地專業都是自動控制方向的。
與計算機技術有一定的關聯度,且不說研發中心正研發的課題是什麼,僅研究中心地實驗環境與設施都是國內罕見。
這往往是做技術與研究的人最羨慕的。
“這家公司地規模到底有多大。有這麼漂亮地實驗室?”梁國盛這時候才想到問起這些細節。
“也沒有太大。畢竟是去年才成立地公司,倒是在研發的方向上投入大一些……”張恪沒有去介紹銷額收入、盈利之利地數據。
說的太多,別人還以為他在炫耀,再說也完全沒有必要介紹得太詳細,畢竟對更多的人來說,數字大到一定的程度,那就真成了數字,嘴里報個四五億的數據,還沒有直接將四五百萬現金堆到人面前震憾人心。
小舅他們進公司里,甚至連大門口的公司招牌都沒有看清。
……………………
下午自然會談到互聯網與網站的話題上,梁文江倒不方面直接跟張提起他們的網站有融資的願望,而是由丁春建代為言明,那網站建立之初,還是校園網BBS的形式,丁春建也有參與建設。
在國內計算機技術發展歷史上,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占據著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
在研發中心寬敞明亮的咖啡間里,設在空中鋼梁走廊上,透過落地玻璃幕牆,可以看見南邊的樺樹林,腳下是半透明的鋼化玻璃,咖啡間相當寬敞,幾組不同色澤的沙發形成幾處相對獨立的區域,提供各種飲料與咖啡,以及一些休閒食品,方便研發人員工作之余在這里休息、交談。
梁國盛他們可不敢想象國內竟有這麼寬松的工作環境,他們走過來,許多研發人員就在里面咖啡聊天,看見張恪與丁槐走進來,也都很自然的打招呼。
張恪他們選了一處角落討論互聯網的問題。
“之前是利用學校的工作站做成BBS網站,”丁春建看到過張恪進過東海大學的BBS,相信他能理解這些專業術語,“我之前也有參與建站,我離開之後,梁文江他們又編制分類的信息列表,又逐步的將BBS網站變成可定制的數據庫,這次擴容要不能將找到容量更大的計算機,會較明顯的影響到清華內部的校園網,到時就不得不關閉網站了。”
“你們有沒有更具體的想法……”張恪對技術性的東西不是很關心,說道,“就我所知,做網站,技術很廉價、創意也很廉價,最關鍵的是信心與堅持,要在互聯網外下大功夫,還有一點就是資金很重要……”
九五年,互聯網才真正鋪及國內,九六年的網絡用戶大概還相當罕見,拔號用戶約二十萬左右,最龐大的用戶群還在高校校園網里;九七年,新浪網才正式組建,隨後而來的九九年則迎來第一次互聯網浪潮,最終在熱錢的追捧下,形成巨大的網絡泡沫,直到破裂。
對於互聯網的未來,丁春建、梁文江他們有著更樂觀的估計,這也不難理解網絡泡沫的形成,張恪卻沒有太大的熱情。
即使像新浪這樣的門戶網站一直到零四年之後才直接產生利潤,但是不可否認,在第一次互聯網浪潮中,這些門戶網站還是創造出巨大的紙上財富,但是從一家專業性較強的業余網站要成長為門戶網站,要走的路很長,需要很強的信心與長時間的堅持,此時還需要大量的發展資金以及大量在互聯網之外的市場運作;就像新浪網在定型之前,數年的發展,還經過三次的私募融資,前後融資近億美元。
硅谷的奇跡與其說是工程師的夢想,還不如說是風險投資在那里大出風頭,找錢容易是硅谷的優勢。
雖然互聯網在第一次浪潮里創造了巨大的賬面財富,如果能在網絡泡沫破裂之前,將投資撤出並大撈一筆,張恪還是很樂意的,但是利用數年的時間花費上億甚至數億資金扶持一家門戶網站並到納斯納克上市,由於投資方在股市受到限制條件的存在,就沒有在網絡泡沫破裂之前撤出的充裕時間。
張恪對這時候投資互聯網沒有太大的興趣,不過仍願意以私人的名義提供一部分資金。
也不期望先期的幾百萬資金就能打造成出一家門戶網站,倒也不放棄成為門戶網站的可能,遂說道:“我能拿一些錢出來,不過你們至少要列個用錢的單子來,才方便我將錢撥給你。”
梁文江雖然從雅虎身上看到國內門戶網站的雛形,但是還沒有動起將他們的網站擴張成門戶網站念頭的地步。
他說道:“畢竟是幾個同窗的興趣,能拉到公司贊助則好,沒必要私人掏錢,我們現在希望能找到存文件的服務器,其他問題倒是好解決……”
見梁文江這麼說,張恪便知道他的目光還沒有放那麼遠,還是將他們的網站定位在一個很狹窄的專業應用平台上。
說道:“既然是做生意,那就要指出能讓我們動心的利益在哪里才行……”看來要稍稍把他們往前推一步,僅僅是那種很狹窄的專業應用平台網站,眼下根本就沒有投資的價值,“你那些一起建網站的同學,方便的話,可以以公司的名義邀請他們到海州來玩,一起討論討論在你們的興趣里,到底有沒有令公司也感興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