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都市 重生之官路商途(精校修改版)

第一十卷 第943章 心急要吃熱豆腐

  晚上與德爾法西的晚餐。

  中晶微芯的總裁柳志成也從建鄴乘飛機專程飛香港來參加。

  再加上德儀前中國區總裁陳信生。

  還有就是德儀中國區現任總裁周正青。

  包廂里就五個人。

  清靜雅致。

  適於交談。

  唐婧與翟丹青去逛香港夜晚的街市了。

  “第一杯酒要為中晶微芯的成功舉杯……”德爾法西與陳信生相識十多年。

  與柳志成也早就認識。

  與張恪也不生分。

  在包廂里。

  倒沒有在有人在場時的神情嚴肅。

  德樂法西的中文很出色。在餐桌上大家都遂他的意拿中文聊談。

  中晶微芯的0.35微米制程試產成功。

  對國內的電產業來說。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試生產的芯片良品率與國際新建晶圓廠相比。

  並不差多少。

  要說今晚的第一杯酒。

  的確要這舉起。

  張恪看了一眼柳志成。錦湖與德儀同為中晶微芯的主要股東。只不是錦湖間接控股了中晶微芯罷了。德爾法西這話倒是要柳志成來應。

  “我剛到香港就聽說這次電子展上。德儀展示0.13微米制程工藝的成熟產品。”柳志成問道。

  “那德儀應該很快就將會該制程工藝用於生產了吧?”

  “以中國的春節計算。應該是安排在年後……”德爾法西據實相告。明天的新聞會上要是有記者提及這個問題。他也會據實回答。

  “我沒有聽說德儀有新增工廠的計劃。新技術產品的訂單增加。不再擴張工廠規模的德儀是否還會依慣例將低技術水平的產品訂單交給其他廠商代工?”柳志成問道。

  德儀的技術水來。

  對中晶微芯來說。

  則是更先進的技術。

  “這個還真難以回答。畢竟當前采取新工藝的芯片產品不多……”德爾法西打了馬虎眼將問題晃過去。

  德儀早就部分淘汰0.35微米制程芯片產品的生產。

  長期以來。

  台積電世聯電子都是德儀相關產品的代工廠商。

  陳信生長期擔任德儀中國區總裁。

  也很清楚德儀的傳統:接下來德儀就會逐漸的將0.25微米產品交給別的工廠代工。

  也就意味著對德儀下屬的工廠來說。

  將不用再考慮0.25微米制程工藝水平上的競爭了——中晶微芯從德儀獲0.25微米制程技術也就有了些可能。

  再說德儀還是中晶微芯的主要股東之一。

  中晶微芯剛試產成功。

  就要盯上更先進的制程技術。

  在別人眼里。

  也許會覺的有些急躁了。

  柳志成心里卻無法忘記這樣的事實:0.35微米到013微米。

  中間還隔了整整兩代的技術鴻溝、整整十年的差距。

  哪容他慢慢的發展?

  除了德儀之外。

  柳志成還將視野與希望放在新加坡的世新電子身上。

  德儀可以直接將對中晶微芯來說更先進的制程工藝授權中晶微芯使用。

  也可能掩耳盜鈴式的與中晶微芯成立合資科研公司開發對中晶微芯來說更先進的制程工藝。

  德儀也可以將部分訂單交給中晶微芯片來完成。

  德爾法西又覺的剛才的回答過於直接了。

  換了個話題。

  側過頭跟張恪聊起來:“德儀的研發部門員工對錦湖只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消化了從東芝交換來的閃存技術都相當的驚訝。不瞞你們說。我之前也預料錦湖會晚很久……”再一次表達了對錦湖技術力量的驚訝。

  這些年受到的驚訝已經是夠多的了。

  就算關系再親密。

  德爾法西也不是特別的希望看到更多的驚喜。

  就像普通人對待朋友的態度。朋友的境況要是比自己差很遠。關系倒是能親密下去。要是朋友突然發了橫財。往往是他心里最別扭。

  “……這實在算不了什麼。沒有更先進晶圓制程技術上的經驗。我們想在閃存技術繼續進步。則要多一些荊棘——好些人都跑過告訴我。這些都是要算融會貫通的藝術……”張恪笑著說。

  企業與企業之間是沒有友誼的。

  不過合作習慣了。

  會有一種慣性的力量。

  將大家都牽涉在一起。

  更何況德儀在中晶微芯也有一定的權益。

  當初引進德儀成為中晶微芯的戰略合作伙伴、主要股東。

  就是看中德儀在晶圓制造方面的技術實力。

  “這還不算什麼啊?”德爾法西笑著說。

  “周正青都在跟我抱怨。說中國各大高校的畢業生都要給錦湖招走了。特別是碩士生、博士生……聽說你們還將觸手伸到香港的幾所大學。”

  “沒有那麼夸張。”陳信生笑著說。

  “與外資企業相比。我們錦湖招新並不占優勢……香港這邊,也是受到請托去考察幾名博士生的能力。我人在香港,就順便參加了考察工作。”

  “……”德爾法西笑了笑。

  能讓陳信生親自出面面試。

  這幾名博士生還是很受重視的。

  說道。

  “至於中晶微芯對0.25微米的制程技術感興趣。我會向安吉伯謹慎推薦的。”

  今天晚上就等德爾法西這句話。

  ……………………

  在歐美。

  電子行業里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

  華人差不多占了四分之一。

  錦湖除近幾年來在集成電路設計上累積了一些底子之外。

  在一年半的時間里橡樹園的“百人計劃”實際招募了近三百名華人科學家中高級工程師到國內來參加研發工作。

  這還不包括中晶微芯旗下由柳志成直接從台積電拉出來的一百多人的技術團隊。

  也不包括日本築波市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ESS兩處實驗基的吸納的華人科學家們。

  不包括與德儀與斯高柏等公司聯合成立的技術研究機構。

  建鄴的橡樹園實驗園已經形成超過千人規模的研發團隊。

  加上雙導師制構架下進入橡樹園實驗園實習、實際參加研發工作的建鄴各高校碩士、博士生規模也接近千人。

  這便是讓德爾法西也要驚嘆一下的錦湖技術團隊。

  如此規模的研發陣營在九八年國內已經可以說是奢華了。

  就算中科院幾家微電子所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都沒有錦湖的技術陣營龐大。

  但比起海外電子巨頭動輒上萬人的研發隊伍。

  橡樹園還真有些不夠看。

  錦湖九九年度的人事招新計劃已經正式啟動了。

  僅愛達就計劃招聘四千名應屆本科、研究生畢業生。

  補充生產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的新員工不足半數。

  包括金山分園杭州分園等分園在內的橡樹園研發體系將吸納超過兩千名的新研發人員。

  另外中晶微芯的研發生產部門當前的員工基數之上還要招募八百名新員工。

  九八年國內互聯網熱潮也漸漸興起。

  各地都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信息電子計算機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尤其的緊缺。

  月薪低於一萬的工作對清華的計算機系本科畢業生已經沒有多少吸引力了。

  錦湖的人事部門也是早早的就提前到北京、武漢、杭州等重點高校去撒網招新了。

  不要說知名院校以及各地的郵電學院的學生。

  九八年只要是跟信息電子計算機沾邊的專業。

  哪怕是三流大學、大學期間是糊混渡過的學生。

  只要能對計算機術語還能胡掰幾句。

  都能輕易找到三四千以上月薪的工作。

  而東部沿海地區。

  在工資經過近年來兩次大幅度上調之後。

  平均工資才剛上千元的水平。

  十年之後的信息電子等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們是很難想象他們的前輩是何等的風光。而他們卻連份比民工工資稍高些的工作都很困難。

  倒是建鄴。

  在橡樹園研發基地的大本營里。

  由於去年就與各高校相關專業試行了雙導師制。

  能夠保證最早一批在雙導師制培訓下的應屆畢業生里絕大多數人會留在橡樹園實驗園。

  而且雙導師制培養的人才在實際的研發工作中已經積極了一定的經驗。

  而且橡樹園這邊給這些學生配備的導師都是能力、經驗、學識都極豐富的科學家、中高級工程師。

  比國內其他高校在當前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應屆畢業生研發水准要高出許多。

  張恪從香港回建鄴。

  十一月十二日正是建鄴為各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舉辦大型招聘會——今年各大高校都實現完全並輪。

  除了師范、農、林、牧等有限的專業之外。

  絕大多數的畢業生都給踢到人才市場自己找工作去。

  應屆生大型招聘會在建鄴還是首次舉辦。

  才初步擴招的大學生們都還沒有畢業。

  還遠遠比不上十年之後二三十萬人擠爆招聘會現場鐵門的熱鬧。

  橡樹園雙導師制只限於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建鄴各高校本科階段的計算機、信息電子等專業的畢業生還是各大電子企業爭奪的對象。

  張恪回到建鄴後。

  不會特意去湊招聘大會的熱鬧。

  趕著第二天周日。

  許多企事業單位定點到東大校內舉辦一個中等規模的招聘會。

  地點是在合歡山西邊的校體育館內。

  張恪十三日中午時分從圖書館閱覽室出來。

  倒是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人也參加東大的招聘會找工作。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