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辭看到了楊一諾原本要給她看的照片,不管他說著是認真找的話,只認定了就是應付之作,讓他重新找。
她深呼吸一口氣,監督著他在她眼皮底下趕緊把該買的材料買回來,又帶他重新梳理了一遍需要補充的背景調研和藝術家調研的重要性。
說完這些也才過了一個小時,很快兩人大眼瞪大眼。
姜辭不樂意看他閒著無所事事的模樣,“那現在在課上把兩張調研給做了,下課我要檢查。”
“哦。”
“能不能好好說話。”這種好似求著他給她做事的回應讓姜辭只想踹他,“祖宗,讓我省點心吧。那是你的未來,不是我的,多認真一些不好嗎?”
“能,”楊一諾頭也不抬,輕描淡寫道,“我的未來不也是你的未來嗎?”
聽到一旁的人又重重呼了一口氣,連手都有些忍不住地握成了拳,他很快補上,“知道,會多上心的。”
姜辭只覺得太陽穴突突地疼。
做老師是真的夭壽。
“英國方向的話,普遍四個項目足夠了,不用全都交畫,畢竟你也沒有基礎。兩個或者三個裝置,其他兩個項目畫畫就行。”
在楊一諾找資料的時候,姜辭也不能閒著,怕他忘記似的又交代了一遍他整個作品集的規劃。
“一個項目畫畫行不行?”楊一諾低著頭又一次問道。
“不行。”姜辭又一次拒絕。
“你幫我畫行不行?”
“你送我100萬行不行?”
楊一諾抬頭,笑道:“行啊。”
姜辭瞪他,“不行!”
她皺著眉想了想,“不過如果你其他幾個裝置做的很好的話應該也可以。”
“好吧。”楊一諾諾撇撇嘴。
“所以你想畫什麼主題?”
“還沒想好。”
“可以把畫放在最後一個項目。”姜辭思考片刻,“項目一是關於家庭、父母、親子關系,這個項目是自我探索,那其他幾個項目你還想做什麼?”
在創作中,“表達自己”是申請本科的高中生們常見的主題方向,而申請研究生的學生更多的則是“發現自己”與“了解自己”。
楊一諾有些特別,他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好像在發現更深層次的自己。
因為“自我探索”這個主題,是姜辭工作兩年來,從沒有在高中學生中遇見過的主題。
高中的小孩滿懷對未來熱忱的期盼,自信和無畏是專屬於他們的標簽。
他們沒想過,甚至不覺得“自我”是一個需要去探討的主題。
他們覺得已經足夠了解自己。
因為18歲,是一個有著無限可能的年紀,也是一個盲目的,還會有些自滿的年紀。
但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或是工作的人,才會因為直面了真正的社會規則和現實,而發出對“自我”的疑問。
“你還有什麼比較感興趣的,或者想去深入了解的?”
雖然是問他,但姜辭的手指也不自覺在桌面上輕聲敲打著。
這是她思考時不自覺的小動作。
好的老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發現興趣點,還要從和學生普通的對話里發現有意思的點,繼而幫助他們發散、完善成一個完整獨立的項目。
楊一諾雖然並沒有像國內藝考的學生有著基本的功底,但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思想和表達也沒有局限在那些公式一樣單調死板的排线與筆觸里。
思想決定了作品的上限,技術決定作品的下限。
他的上限很高,這就足夠難得。
姜辭生氣也僅僅是因為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著急。
因為她只能引導他。
藝術創作是私人的,也是充滿好奇和欲望的。
那些名字能漂洋過海流傳百年千年的畫家和藝術家都不是幸福,或是滿足的。
正是這種不滿足,以及延伸來的各種消極感情和欲望,無盡的催發了他們的創作。
但其實,人這個生物,也能稱得上是一部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了。
而藝術也是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隱晦得近乎於完美的形式。
沒人能完全理解,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不論是美術、音樂、還是設計或是攝影和視頻。
雖然有些寂寞與悲哀,卻也讓人無限迷戀這種秘密的表達。
就像姜辭。
她充分享受又滿懷感謝世間有藝術這門學科的誕生。
在楊一諾之前,她從來沒有遇到過僅僅能通過畫就能明白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