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工業園
談完了建影城的事,黃奕華又對麥理浩說:“我打算在元朗那邊創建一個工業園,不知總督先生有什麼好的建議?”
麥理浩對黃奕華跳躍式的話語弄得愣了一下,不過他馬上就回過神來,問黃奕華說:“不知黃先生對這個工業園是怎麼定位的?”
黃奕華沒有直接回答麥理浩的問題,而是慢慢的說:“六十年代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其外向型的經濟模式已經得到了亞洲其他經濟體的認可和模仿,過去這十年里,韓國、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等四個亞洲經濟體快速發展,而在過去的十年間,西方發達國家開始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生產,其他工業逐漸外移到發展水平較低的經濟體,這為上面的幾個經濟體的發展提供了工業基礎。而發達國家以技術革命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則為他們提供了市場。”
黃奕華說到這里,頓了一下,又說:“但無論是產業轉移還是出口,都需要亞太國際關系的和平穩定。而在中美和解之前,亞太的國際關系基本是大國對抗,而這幾個經濟體不少都處在大國對抗的前沿,自然談不上經濟發展了,像韓國在經濟上就曾長期弱於北方。而隨著以尼克松訪華為標志,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整個亞太的國際關系也由對抗轉向合作,亞太地區的國際局勢也由軍事政治對抗變為和平穩定。這就為這些經濟體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包括香港在內的幾個經濟體得到更加快速發展的前景是可預見的。特別是中美的建交,更讓這種可預見性變得更加清晰,這也是我來香港投資的主要原因。”
麥理浩沒有打斷黃奕華的話,點了點頭,靜靜的等待著黃奕華接下來所要說的。
黃奕華看了一下麥理浩,又接著說:“而在這幾個發展較快的經濟體中,香港有一個最大的短板,那就是科技含量是最低的,基本上是以衣服、小電子之類的產業為主,從目前來看,這種缺點還不是很明顯,可是如果以長遠的目光看,這樣的缺陷將會對香港的產業結構產生巨大的影響,抗風險能力也會大大的減弱。”
麥理浩聽到這里,不由得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這問題我也曾考慮過,但是我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我准備創建的這個工業園就是要吸引一些科技含量相對比較高的企業來此建廠,當然,想要成功創建,需要得到香港政府的支持,比如說稅收方面的。我想,如果這個工業園真的建成的話,對總督先生的政績才是真正的加分項。”
麥理浩當然清楚,如果真的能像黃奕華所描述的那樣,不論對香港還是對他個人,都是具有非常大的意義的,如果香港的經濟因此而在幾個經濟體中脫穎而出的話,那對他在政治上的作用將是無與倫比的。
麥理浩臉上閃一道紅光,問:“那黃先生如何能確保能夠引來這些企業的投資呢?”
“呵呵,我剛才說了,首先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如果政府方面沒有問題的話,那華信家電將會是第一個進駐的企業。我想,就是單憑一個華信家電集團的進駐,就能把元朗那邊的經濟搞活了吧。”黃奕華風輕雲淡的說。
麥理浩聽到這里,心中已經有了決定,看著黃奕華問:“你需要多少土地?”
“最少五平方公里。”黃奕華淡淡的說。
“這麼多?”麥理浩皺著眉頭問。
嚴格上說,黃奕華提出的土地用量一點都不多,原時空中,富士康在深圳龍華的占地面積就達到了2.3平方公里,以黃奕華所要創建的工業園的規模,比起富士康要大的多,只不過香港實在是太小了,所以對五平方公里的面積就變得非常敏感了,要知道整個元朗區的總面積才138.2平方公里,里面還包含著不少的山地。
黃奕華搖了搖頭說:“一點都不多,華信家電目前擁有電視和收錄機全套的生產能力,最遲明年年初還會有電冰箱和洗衣機等其他項目,所以,單單要滿足華信家電的要求,就已經是個極大的數字了,更何況還有其他的企業呢。”
麥理浩深深地吸了口氣,看著黃奕華說:“原則上我可以答應你,但這個土地面積的確有點大,這里面還涉及到元朗那邊的農田好房屋方面的賠償問題,我必須回去商量一下,才能最終定下來。”
麥理浩沒想到黃奕華今天約他打高爾夫球,竟然帶給他一個這麼大的驚喜,一個明顯有益於香港旅游業的影城不說,還有一個更加龐大的計劃,這讓他非常的高興,這種高興不僅僅是因為能為他的政績添上重重的一筆,更因為麥理浩的確是一位有心把香港建設得更加美好的港督,
麥理浩剛上任時,香港貪汙風氣嚴重,公仆向市民收取小費的事時有發生。
1973年,警司葛柏涉嫌受賄,麥理浩爵士在翌年2月成立總督特派廉政專員公署,負責處理反貪汙工作。
1970年代,香港人口劇增,麥理浩爵士推行一系列措施以減輕人口問題,其中包括“十年建屋計劃”(1973年)、發展新市鎮及興建地下鐵路(1979年)。
70年代中期,一些中產市民既不希望入住質素較差的公屋,但經濟能力無法供款購買私人房屋,有見及此,麥理浩在1978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計劃。
同年,他推行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所有6至15歲兒童必需接受教育。
麥理浩任內推動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香港的社會面貌出現了深刻的改變。
他的改革涉及房屋、廉潔、教育、醫療、福利、基礎建設、交通、經濟和社會各個范疇,十年建屋計劃、開發新市鎮、創立廉政公署、九年免費教育、興建地下鐵路和地方行政改革等重要的政策和建設,紛紛在他任內推出。
這些政策不單直接改善市民的生活水平,還進一步為殖民地政府在市民心目中建立起正面形象,同時也增強了香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
而黃奕華的兩個計劃無不對他剛剛推出的‘開發新市鎮’有著非常重要的支持,所以麥理浩一聽到黃奕華這個龐大的計劃後,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示對黃奕華的支持,在他眼里,黃奕華儼然已經是他的福星了。
“那我就靜候總督先生的佳音了。”黃奕華非常滿意的說。
今天所提到的兩個項目都直接得到麥理浩的積極反應,雖然這種反應在黃奕華的預料之中,但真正得到了積極的反應還是讓黃奕華非常的開心。
不到三天的時間,在麥理浩的大力推動下,香港土地管理署就批復了華智置地公司的申請,而在元朗,批復的土地面積甚至比黃奕華要求的還多,達到6.5平方公里,所有批復的土地的位置也已經大致定了下來,只等著到實地測量定位以及對當地村民的賠償的談判了。
之所以速度能夠這麼快,除了麥理浩的重視外,更因為當前港英政府對香港的殖民統治,讓當地村民對港府的任何政策不敢有任何的反抗,所以在征收土地方面非常的順利,當然了,大家對工業園能開在自己周圍也是很歡迎的,畢竟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只要這邊得到開發,最先得益的就會是他們,最起碼能讓他們手中的土地馬上變得值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