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明星 華娛之大片時代

第五百七十六章 所謂京圈

華娛之大片時代 威武武威 2308 2025-03-05 20:10

  這次批判雖然沒有打到謝晉,但也重創了以他為代表的上海文娛圈,畢竟,在那個電影統購統銷的年代,票房好壞跟導演一點關系都沒有,反而是打著“丟掉戲劇的拐杖”的旗號劃分階層,增加自身的優越感很有吸引力。

   之前說過,工業革命之後,上層無法通過掌控知識對下層形成絕對的優越感之後,他們就將美學的定義牢牢抓在手中。

   那十年的事情就不多說了,總之某人一反攻倒算,文化界的人自然是歡呼雀躍,想要恢復他們幾十年前那種高人一等的地位,於是就有了所謂的“丟掉戲劇的拐杖”,以此來抬高自己並搶奪文娛圈的話語權。

   至於這麼做,會不會把中國電影帶到溝里去,那跟他們有什麼關系呢?

   同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上海作為經濟中心,更能明白普羅大眾的喜好,而以上影為代表的不少電影人,也都多少還有些理想主義,而且執導能力也不錯。

   不提謝晉那幾部作品,單是那部《大橋下面》,將個體戶、黑五類、未婚先孕以及為出國拋妻棄子等一系列元素融為一體,將悲劇用喜劇的形式包裝出來,不知道高出了同時期的北電導演多少水平。

   如此這般,再加上京派和海派從民國時期的對立,怎麼不讓北京文娛圈的一干人,將上海文娛圈的趕人,看成是眼中釘肉中刺?

   因此,86年批判看似被上面和稀泥了,但實際如何,只要看看李少紅拍了一部票房不錯的《銀蛇謀殺案》後哭著跟北影的領導要求,再也不要拍故事片就知道了。

   再然後,90年代反應遲緩的電影廠終於進行了改制,可在電視機以及各種盜版的衝擊下,尤其還是上海這種經濟前沿的大城市,本來就已經被拖得疲憊不堪上影、上影美終究無力回天,轉型失敗後淹沒於時代之中,京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

   然而事情並沒有到這里就結束,作為一個圈子,必然要有一個核心,有外敵的時候,幾個核心都無所謂,但是沒有外敵了,那麼彼此之間必然要決出高低來,所以大D跟阿樂出去釣魚,釣著釣著就把命給釣走了。

   那個時候的京圈兩大核心就是北電跟中戲了,基本上,從千禧年前後開始,大陸娛樂圈百分之八十的明星都是從這兩所大學出來的。

   至於人藝,那是專攻話劇,就像紐約百老匯一樣,逼格是夠高,但是受眾也非常的小——相對於電影電視來說。

   於是北電和中戲肯定要爭個高下,而最終結果,中戲的七朵金花變成了八大金釵,還把原本沒有列位的班長張彤也放了進去,今年年底的潑墨門大概是最後一擊。

   當然,這並不是說潑墨門是由北電主導的,只不過是恰好出現在那個時機,讓人可以利用一把。

   這就好像世紀之交的時候,北電當初出了小燕子,而中戲出了玉嬌龍,於是北電占據了小熒幕,而中戲卻在電影里面撞得頭破血流,這其中既有著必然,也有著巧合。

   畢竟,北電的導演,中戲的演員,這句話曾在90年代末風靡一時。

   然後北電出了個趙薇,一下子火了半邊天,將想要報考藝術院校的學生都吸引走了,中戲肯定不甘落後,正好章子怡的玉嬌龍也火了,於是在電影這條路上大步向前,電視演員怎麼有電影演員的逼格?

   偏偏國內幾大知名導演,五代的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以及之後六代的婁燁、王小帥、賈章柯,都是從北電畢業的,於是中戲最終選擇跟香港那邊的資本合作。

   再後來就不用多說了,港台那幫人什麼德性,十幾年後只要會上網,都是知道的。

   用大陸的資金和市場培養自己的新人,再有名的大陸演員過去了,都只能做配角色,用大陸的明星給自家的小演員抬位等等,最猖狂的時候,吳宇森甚至再《太平輪》里讓章子怡給宋慧喬做配。

   所以,在電影之路上沒走出來的中戲,也就因此被拉攏了鄭曉龍等人,而占據小熒幕的北電甩在了身後,“花”也就輿論里變成了“釵”。

   於是乎,在目前這個階段,所謂京圈,簡單的來說,就是以北電這所中國名氣最大的,並打通了上下的藝術院校為核心的,由大院系、華誼系等人脈阻止的,在中國的文化藝術圈里有著相當話語權的圈子。

   當然,其中的恩恩怨怨並不是這麼一兩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還有許多東西摻和在其中,金錢、地位、環境變化等等,但從80年代末開始,最終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盡管在這個大圈子里也有許多小圈子,比如人藝派、中戲派,以及上面提過的大院系、華誼系,以及張藝謀為代表的西北圈,但是沒有北電居中調節,各種往來都會打個折扣。

   說得再形象點,北電目前的地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各個諸侯多少都會賣個面子。

   而王中軍的擔憂就在這里,李旭有背景有身份還有錢又才華,又是正兒八經從北電導演系畢業的,北電這些權力的最好繼承對象。

   即便華誼是一方諸侯,同樣有人脈有後台,但在京圈之中,對北電的重要性顯然還是比不過李旭的。

   別的不說,光是靠著李旭這塊招牌,去年北電的報名人數就又有新高。如果北電全力支持他的話,華誼就算不用仰人鼻息,只怕也要靠邊站。

   所以他現在才要進一步交好李旭,想要將其穩住,只是,為主之後又要怎麼辦呢?

   王中軍不會知道,如果李旭知道了他的擔憂,絕對會嗤之以鼻。

   關於以北電為核心的京圈,李旭前世多少是有些了解的,只不過不夠系統。今生有了更多信息渠道之後,結合前世的種種,對其中的恩恩怨怨看得更清楚,比如翟天臨事件、趙立新事件,也許最開始是突發情況,但是到了後面嘛……

   海派也好,中戲也罷,都從未放棄過繼續挑戰北電的核心位置,從而奪取話語權。

   但這並非他嗤之以鼻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圈子看似牢固,但最多再維持個三四年,就要遭到更強烈的衝擊。這個圈子會進行反擊,甚至可能占到一定的上風,但最終逃不過解體再重組的命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