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7000萬的成績很亮眼——另一個時空就算注水,也是在一周之後才達到的——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因為李旭很清楚,會第一時間進電影院的,不是古天樂、劉亦菲他們的粉絲,就是《倩女幽魂》這個故事的粉絲。
再加上被“最帥楊過”和“最美小龍女”首次合作,以及大投資奇幻古裝大片等宣傳用語吸引進電影院的,只要特效足夠出色,故事不是特別拉垮,有這個成績很正常。
所以,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李旭主導的《新倩女幽魂》真正是什麼水准,就看後面的票房和口碑了。
事實上,在首映的第二天,網絡當中就已經給出了反饋,表示電影不行的人不在少數,什麼劇情太過老套,居然洗白姥姥等等。
最大的爭議點還是在“劉亦菲那也算聶小倩”這上面,並延伸出對演技的抨擊,什麼“明明就是趙靈兒”啦,什麼“演技根本沒有提高”啦之類的。
李旭根本沒將這個放在心上,這種第一時間進行評論的,大多都是87版《倩女幽魂》的粉絲,他們對任何形式的翻拍都持反對態度,說道聶小倩那絕對加拿大買菜婆賽高,別的都是山寨,他們的評論甚至還不如“亦菲仙居”的有用。
“毫無疑問,在《新倩女幽魂》當中,那個靈動可愛的趙靈兒又回來了,茜茜是那麼的迷人,要是不去電影院里捧場,絕對會比錯過100萬還難受。
然而,從茜茜的事業角度來說,這卻是一次失敗的嘗試。我們都記得,當初《黑天鵝》上映的時候,很多人都沒法接受,那麼可愛的美麗茜茜,卻在電影中如此的柔弱,又是那樣的病態,如果不是茜茜因此拿下戛納影後,肯定會有更多的人不滿。
我最初也是不能接受,但是仔細想想,這對茜茜來說,這正是一次突破,在演員這條路上的突破。我們喜歡她的靈動可愛,但她不可能一輩子都靈動可愛,所以她必然要有突破。
這樣的突破,我們可能會接受,我們也可能不會接受,但是只要茜茜想要做一個出色的演員,那就必須要去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我們應該去支持,直到不能接受之後。
而這一次,茜茜飾演的聶小倩看似精靈古怪,但不過是對趙靈兒和小龍女的復刻,並沒有劉妮那種讓人反感卻又不忍的特質,換句話說,她沒有進步,甚至可能還有所倒退。
有些事情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並非不喜歡茜茜的聶小倩形象,但我希望茜茜能有更多的不同樣的角色,好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員。”
這篇帖子寫得有些亂,但毫無疑問是個理智粉,而且是非常資深的理智粉,所以發出去之後很快就被水貼淹沒了,畢竟絕大多數明星需要的,恰恰是不怎麼理智的狂熱粉,看看十年後那些宛如邪教的粉圈吧。
不過支持這位樓主的粉絲也不算少,好幾次都將其頂到了前排,一方面,在李旭掌控下的亦菲仙居還不需要搞粉圈那一套;另一方面嘛,畢竟劉亦菲現在在85花當中可是一騎絕塵,逼格那是大大的,作為她的粉絲,自然也要有架子一些,不要動不動就罵街。
總之因為這個,李旭看到了帖子,並在心中給對方點了個贊。
他並非覺得這個帖子不錯,樓主雖然是個理智粉,但說的那些東西也都是老生常談的東西,不過這點內容倒是讓他想到了一些可以調整的細節。
雖說有李旭支持的神仙姐姐,對粉絲、流量乃至名氣的需求都降到了最低,她可以不用出去參加多余的活動,也無需什麼廣告代言,一門心思在家里磨礪演技,然後在大銀幕上展現自己的風姿。
但是,捧場的粉絲,捧場的死忠粉絲,還是需要的,而《黑天鵝》的上映,也有著甄選死忠粉絲的使命。
就像那張帖子說的那樣,神仙姐姐的絕大多數粉絲,都是通過《天龍八部》、《仙劍奇俠傳》和《神雕俠侶》認識她的,自然在潛意識里希望她永遠是那樣的清純可愛,不希望她變成其他模樣,否則就可能會脫粉。
但是在李旭的安排下,神仙姐姐怎麼可能在電影中固守那一種形象,明星跟演員終究是有區別的,所以篩選粉絲也就成了必然。
要知道,粉絲當中最有戰斗力的,是自干五的那種,他們更有激情和動力去維護自家喜歡的偶像,而按照他給劉亦菲安排的電影劇本,篩選到最後,只要存留下來的粉絲,大多都屬於這一檔的。
那麼,什麼樣的黑粉是最有戰斗力的呢?不是那種對偶像由愛生恨的,而是先由愛生恨,又看到偶像回頭,於是再次愛上,並再次由愛生恨。
《新倩女幽魂》就有可能起到這種作用,之前劉亦菲已經通過《黑天鵝》初步篩選了那些,喜歡趙靈兒、小龍女類型的粉絲,現在在《新倩女幽魂》當中再次飾演這種類型的角色,難保不會將他們再吸引回來,所以……
“還好以後應該不會有這樣的角色了。”李旭看完帖子仔細思考了一番後這樣說道。
即便在他的計劃里,劉亦菲是要在電影中再次飾演趙靈兒的,那也是一個跟《仙劍奇俠傳》這部電視劇完全不同的趙靈兒。
更堅強,更剛毅,更母性。
盡管每個明星都少不得有黑粉,一些明星情願被人黑都不要被人喜歡,比如某個在這個時空已經被截胡了機遇的精神病,但是李旭想要打造的是完美的偶像,黑粉這東西自然是越少越好。
回到正題上來,亦菲仙居這些帖子尚能給他一些啟發,那些87版《倩女幽魂》原教旨主義者的帖子那就真是言之無味,只能用來擦屁股,所以看了就可以丟到腦後了。
而盡管隨著上映後的發酵,一些中立的影評也大多給出中上的評價,比如“特效做得還不錯”,又或者“故事雖然還是套路,切入角度卻很新穎”等等,但是絕大多數觀眾到底是否買賬,依然還要看第二周的票房。
於是,李旭就將手中的王炸打了出去——說是王炸,其實也就那麼回事,有些東西還是太小眾了,不管平台還是他准備的內容。
不過砝碼這玩意兒,能加一枚是一枚,沒准就量變引起質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