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蠟燭
在校園中散步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位在木質長椅上吸煙的老年教授,他正試著用一根火柴點燃他的煙斗,在他的手邊放著一份校報,校報的題目是關於另外一次寒假前的室內雕塑展覽的。我和麥克好奇地在旁邊觀看,突然,麥克拍了拍腦袋,大聲告訴我,他已經有了主意。
在布置展覽那天的清晨,我就被麥克強行拉到了學校的展覽館,展覽館並未對外開放,但麥克還是很輕松地說服了警衛讓他允許我進入展覽區。
他很興奮地向我展示了他的新創意。
那是一根直徑60公分,高約80公分的圓柱體,被牢牢固定在地上,就像一根巨大的蠟燭,圓柱體外部包裹著厚厚的白色乳膠,並可以偽造出了將要融化的柔軟狀態,一根水管和一根電线分別在地面預置的管道槽中伸出,鑽進巨型蠟燭的底部。
在圓柱體頂端的小凹坑中立有一根直徑3公分、長約30公分的黑色圓柱體,應該是在模仿燈芯,圓柱體的外部包裹著煤黑色的硅膠,內部則是一根金屬圓柱,圓柱頂部依然露出兩枚醒目的金屬觸點。在這根圓柱的周圍留有四枚小孔,似乎可以連接什麼管子。
我問麥克托卡在什麼地方,麥克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指了指一只放在蠟燭旁邊的白色物體。
那個物體的外形類似一枚硅膠制成的白色火苗,但材料並不透明,而是帶有一種神秘的朦朧感,我試著觸摸了一下這枚1公分高的火苗,材質柔軟,輕微的觸碰都可以令其顫抖許久,但明顯可以感覺到里面包裹著一件水滴狀的物體,在硅膠火苗的底部延伸出四根細軟管,我猜想那一定是托卡了。
麥克笑著按下了一枚遙控器的按鈕,只見白色圓柱體頂端的黑色圓柱開始以一個極快的速度快速上下抽動,但並未發出人和噪音。
我好奇地問麥克這件展品究竟如何組裝的時候,麥克停下了機器,他告訴我,這台機器里面蘊藏了諸多的秘密,包括了數台昂貴的生命維持設備以及一套可以在幾個月內獨立運行的水過濾系統和給養系統,甚至包含著抗生素給藥系統。
麥克抱起那枚巨大而柔軟的火苗,火苗底部依然保留著那枚3公分的圓孔,麥克把圓孔對准那根黑色的燈芯緩緩放置上去,讓火苗在重力的作用下將金屬圓柱的頭部緩緩吞入,可能是加上了硅膠外殼的重量,30公分長的黑色柱體被吞入了三分之二。
在固定好火苗之後,麥克把火苗底部的四根軟管與黑色柱體周圍的四枚小孔連接在一起,並用金屬螺母固定,在固定完畢軟管之後,麥克用白色的速溶塑料遮掩住了四枚顯眼的銅質螺母,如此一來,這枚白色的火苗便無法被輕易取下。
被偽裝成火苗的托卡在這枚精密的蠟燭上呆了四十多分鍾後展覽才正式開始,麥克在剪彩後開啟了電源,火苗內部竟然迅速發出了柔和的白色光芒,繼而開始快速而劇烈地上下抖動,仿佛真的火苗一般。
參觀的學生與教師再次被麥克的創意震驚,他們紛紛駐足觀看,研究著這只巨大而夸張的蠟燭,三個小時後,我注意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那便是大量的粘稠液體在火苗底部與那根燈芯的交匯處溢出,並在燈芯底部聚集成了一個小水窪,也有許多學生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但他們則堅持認為這是麥克刻意營造出蠟燭融化的效果。
展覽持續了三天,被扭曲的托卡在不斷上下抖動的燭台上忍受了72個小時身體被異物侵入並不斷上下攻擊的痛苦。
在第三天傍晚的頒獎儀式上,麥克的“白燭”雕塑贏得了最高榮譽獎,而作為最高榮譽獎的獎勵之一,便是將雕塑在圖書館大廳進行長期陳列直至新學期開始,校長本人則高聲宣布,這盞明燈將會在這照亮每一位對知識充滿渴望的人,甚至成為圖書館的標志。
在麥克的監督下,可憐的托卡被工人裝進一只塞滿泡沫塑料的木箱,為了節約資源,搬運工不得不逼迫火苗將那根三十公分的圓柱全部吞下才將其裝入木箱裝車運至圖書館的地下倉庫進行暫存。
三天後,被裝箱的托卡被轉移到了圖書館的大廳中的人造噴泉邊,在工人將水管與電线安裝好到位後,其中一位工人好奇地訊問麥克那根水管是做什麼的,麥克冷靜地解釋道,這根水管將會負責照明系統的冷卻和濕潤空氣的作用。
工人恍然大悟,他不住地稱贊麥克的體貼與責任感。
在眾人的關注下,麥克再次點亮了這枚白色的火苗。
在當日晚間12點的時候,圖書館宣布了閉館,麥克並未熄滅這根蠟燭,而是讓火苗繼續在大廳的中央抖動,在巡夜人員的目送下,我們離開了圖書館,在路上,我詢問麥克這根蠟燭將會點亮多久,麥克倒是無知地搖了搖頭,“我也想要知道她究竟能點亮多長時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