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題\r
——346.境界\r
[神鑒 是非x唐時]\r
\r
\r
永恒是何等的存在?\r
不生不死、不存不滅,無事無非、無情無恨,三十三天無情道,十法界規則,一法界宇宙。\r
唯有宇宙,不生不死,永存永生。\r
規則有存滅,不能永恒;故而十法界不能,故而化身不能,故而三十三天不能。\r
天地無情亦無法永存,人道有情亦無法永恒。\r
\r
唐時當時在輪回的時候,看那起起落落無止盡的循環時,曾和是非說過,若是輪回了便是死了。死了再生,也不是永恒,而是換了一個重頭再來罷了。所以他不能死,更不願陷入輪回。\r
彼時說辭,此時真心。\r
他後來問他的和尚:“若是我當真輪回去了,你還來尋我嗎?”\r
唐時心里覺得應當是不會的,佛本是無情無欲之化身,而是非,是佛。\r
所以當是非說“不會”的時候,他也不過是罵了句“無情無義的和尚”便不再多話。\r
誰知道隔了許久,那和尚才道了句:“你既言輪回之後非你,我又何處尋你?”\r
和尚的禪機總是那樣令人討厭。\r
唐時這麼想了,便這麼說了。\r
而是非依舊是垂著眼,手中掛著的念珠一顆顆被他撥動過去,一如既往。唐時當下就沒了與他爭辯的興趣,和過往差不多。到了他們這個境界,說的做的已經沒有太多意義,站在最高的地方,唐時有時候會想,還好身邊還有個無趣的和尚,至少不會讓他太無聊。\r
畢竟無聊的時候看看和尚,也是極好的。無論多少年,那是非依舊如當年一般,如山……不……應該說比山都來的沉穩,仿佛無數年的歲月就沉積在他身上,千佛香的味道似乎從未消散,在東十一天的主星上,纏繞不散,更顯得那東十一天冷冷清清的。\r
所以很多時候唐時反倒不喜歡呆在自己的主星上。他喜歡小三千世界,說直白些,他喜歡樞隱星。因為他是人道,是人的七情六欲的化身,而樞隱星則是他成就人道之地。\r
南山洗墨閣,依舊有些冷清,雖說一派遺世獨立的樣子,但依舊是南山所有人心目中最高的存在。唐時回來的時候還是住那山上的草廬,只是身邊多一個是非和尚。無趣的時候便蹲在那台階之上,看每一天都會有人努力的爬上來。興致好了便和那是非打賭,待得對方輸了,他便更高興了。\r
只是這樣子終究是不雅。\r
是非微微彎著嘴角說不雅的時候,唐時就笑了。他最樂得看那和尚破功,哪怕只是開開玩笑。當著所有人的面前奪了對方的念珠,順便還親了下去。這種事情做多了,洗墨閣的人就習慣了視而不見了。\r
應雨一開始還覺得有些吃驚,後來反倒比旁人都來的淡定。她想她好歹是山,不該這麼大驚小怪。只要她不是每次都撞到一旁的山崖下去,她這種淡定大約還是有說服力的。\r
後來還是是非看不下去了,說了句回去吧。\r
唐時一反常態的答應了,但回去了哪里卻又不是是非所言之處。\r
他們去了大荒。\r
自在閣建成之後的三四百年,是非又一次看到他當年挑閣的目的之物。\r
第十層也又一次有了人跡。\r
是非看到了一旁的字跡,卻未曾表露。反倒是一旁的唐時,將那一串念珠遞了過去。\r
“收了幾百年,物歸原主吧。”\r
唐時其實有點想問問是非當時的心情,可時間都過了那麼久了,問起來就似乎沒了什麼意思。所以他反倒扯著是非往一旁坐下,問道:“你曾說過你也用過心機,當時我以為是對大荒或者天隼浮島,可原來是對我?”\r
這問題的答案似乎不言而喻,而唐時卻很想聽是非說出來。\r
“是。”\r
沉默只是片刻,那聲音沒有猶豫,反倒有幾分笑意在里頭。\r
唐時便笑了:“不老實的和尚。”\r
他說著,順勢就倒了下去,躺在了是非的腿上。又伸手將他捻著念珠的手扯下來,按在自己的心口上,那佛珠便落在他的腕上。\r
“你以自身度我是因為那壁上的字還是因為我?”\r
“一樣。”\r
“以身填罪淵來成就我極情道,若是不成,和尚不是白死了?”\r
“不會。”\r
“…………你多說幾個字會死啊?”\r
“不會死。”\r
好吧,是多說了一個字。唐時有些悶的在他手上用力捏了一下,反正這和尚也不生氣,左右一個樣子。\r
“當日你度我,曾說不知何人度你,卻未曾料到,最後你自己度了自己。”\r
唐時仰著頭看著那自在閣的屋頂,眼光卻仿佛穿越出去,落在那遙遠的仙門之上:“石橋禪……你的話,大約應該是星橋禪了。”\r
是非的手指緊了一下,卻因為被唐時壓著,又抽不開,最後還是落在他心口上。\r
“你又何嘗未曾度我……”\r
至情至性之後無我無他,是非成佛乃是歷經萬難出魔入佛。因唐時的局成了,自有天地功德,佛身大成。\r
“你們佛修的境界,真是看不懂。”\r
唐時一錘定音道:“求得是無情無欲佛心,度得是天地人物功德,成得是至情至性佛性。當真是道不同。”\r
道不同不相為謀。\r
這是他初見是非時所言,可如今卻道不同並肩而立。\r
大約便是所謂的境界不同。\r
“我若輪回了,”唐時突然道:“你別來尋我。”\r
“好。”\r
“左右尋不到,尋到的也不是我,不如隨我一同走吧。”\r
他是故意使壞,明知道修佛不易,佛修無數年來成佛者也就是非一人,可唐時偏偏這麼說了。\r
而是非也答了:“好。”\r
他似乎從未拒絕過唐時的要求,正如明燈照身,唯見本心。\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