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題\r
——344.レシピ/食譜\r
[上天台 程張]\r
(落凡梗)\r
\r
金鳳台青雲樓,京城中最為有名的地方,非是攬客地倒是勝過煙花巷的熱鬧。即便是第一次來京城的客人,都免不得要問一句這金鳳台的青雲樓在何處。至於真正京城中人,幾乎沒有不知曉這塊風水寶地的,更別提那青雲樓的主人,更是一個奇人。\r
那金鳳台原本不叫金鳳台,不過是京城內城外,靠近西長門的坊市。不知是因為風水不好,還是之前坊市的主人家得罪了高人,但凡在這里開門做生意的,都做不得長久。不說賺錢,即便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也撐不過半年。究其原因,經營不善的自然有之;還有那被賊人光顧走了財的;也有大半夜好好關門休息突然走了水的;更有蹊蹺的乃是那主人家出門走貨突然就失蹤在了路上,再也沒人回來打理的。\r
久而久之,這處坊市便有了怪談傳說。說是風水之下乃是煞地,做不得生意;也有說此處乃是聚寶地,有高人看重了不容許凡人做生意;還有說這是皇家的地盤,因為不可說的原因地契流入了庶民之中,皇家收不回去自然也不會讓人在此處安生。\r
但凡種種說辭,總是沒一個准頭。甚至於後來有人因聽聞傳言而將那地契呈給貴人,又當真輾轉入了皇家的手,那又是另說了。只是即便如此,在數位貴人手中轉了一圈,此地也未曾見過有什麼起色。\r
乃至於到了最後,不知為何,有人將此處地契呈現給了當今聖上,便又鬧出是非來。\r
皇帝老爺原本是不知道這傳說的,卻不想那呈現之人偏偏事無巨細將這塊地皮的事情說了個詳細,隨後又推測說那傳說說不得是真的,乃是因為西長門外一百多里便是皇陵,故而此處不宜經商,不如重歸皇室做那風水用途。\r
當今聖上雖說崇敬道統,但也不是糊塗人,先是問明白了這地皮確實是買下來送上的,便收了去。隨後又請了宮中常駐的道長來詢問凶吉。那道人雖說修為不高,但也有些眼色,去那處看了一圈便道無礙。\r
皇帝問是否當真有地煞?\r
那人想了想,道:“若說地煞,算不上。京城本就是風水寶地,龍脈聚會之所,成不得惡煞。但地脈衝突倒是有些,尋常人的確壓不住那里。”\r
皇帝聞言點點頭,問道:“不知仙長可有破解之法?”\r
“若是要簡單處置,不如做個皇家的道場。”道人的想法自然是從道統出發,何況若是建成道觀,他們自身也有不少好處。\r
“仙長所言甚是,”皇帝點頭,卻又做愁苦道:“可那處乃是偏遠坊地,若當真做了道觀,豈不是應了那坊間流言,反倒不美。”\r
皇帝考慮不無道理。道人想了想,若是道觀落成,便應征了此處乃是地煞之所,尋常人出於盲從心理說不得就要搬離。偌大京城,空了西面一塊,這道觀即便成了,也不是什麼好事,更別提香火二字。\r
“不知聖上有何考量?”那道人雖說來自道宮,卻是個沒什麼架子的,反應又快,乃是問皇帝的想法。\r
中年皇帝威嚴猶存,思考中帶著一抹莊重神色,隔了會兒才問:“不知仙長,可有衝煞之法?”\r
“有倒是有,”道人捻著胡子想了想,道:“聖上可以尋一個命格過硬之人,將此地交托與他,開那熱鬧生意,尋無數人來人往,久而久之,煞氣自平息。”\r
“可對此人有害?”\r
“未必,”道人一擺拂塵,道:“須知命格過硬乃是重點。壓得住,才能走得動。”\r
“如何為壓得住?”\r
“此人也要有煞氣。”\r
道人一語,讓皇帝考慮了許久,終於有了眉目。\r
滿朝文武,若說命格過硬煞氣十足,又讓他願意交托京城地皮送去處置的,倒是有一人。只可惜不知此人是否願意。\r
此後的事情便有了出人意料的變化。\r
皇帝不多時便將那地契轉送給了當朝紅人,彼時征北大將軍,如今的定北侯程九。\r
當朝聖上寵愛程九之事已不是什麼秘聞。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知道此人乃是皇上跟前第一紅人,紅得發紫的那種。早先年不少人說他以色侍君,必然不得長久寵愛。偏生說這話的人都忘了程九也是正兒八經的進士二甲第六。此後程九文人做了武職更是鮮少有人記得他那少年意氣,只說他美色惑主。\r
只是時間久了已經沒人敢這麼說了。\r
無他,程九在南蠻和北地的戰事足夠讓所有人對他另眼相看。莫說那場場勝利,更可怕的是他寧可一人深入北地也要追擊北蠻子的余孽,甚至將那些殘兵剿殺得一個不剩。光憑這份凶性,也無人敢說他就一張臉可堪一看。\r
如此凶名已成,即便他偶有張狂,也是讓人敢怒不敢言。偏生此人十數年容顏不變,皇帝對其寵愛更甚,連帶著控訴他的折子都一概駁回,久而久之,這朝野上下,竟然也習慣了。\r
此時聽聞皇帝竟然將一塊煞地送於他,竟一時間不知道該說寵幸還是說貶斥了。\r
好在不多時,便有了足夠的證據,證明當今聖上對程九,依舊是有著過分的寵愛的。\r
西長門內的那塊坊市,被拆了坊街的牆,打通了來往要道,又重新劃了區域。定北侯程九親自命名金鳳台,取那有鳳來儀的意思。眾人都猜測,莫不是要做那煙花巷,走那風月勾當?這倒是前人所未曾嘗試的,畢竟這事情若是上下不打點妥當,免不得後頭有無數麻煩。\r
不過此次乃是這程九爺的產業,想來官府也不敢多話。\r
結果日子過去一陣子,那高樓三層、飛檐翻翹、金鈴懸角、旗幟飄飄,偌大的建築,掛了金光燦燦、俗不可耐的招牌:青雲樓。\r
據說這名字乃是當朝宰輔,也就是程九那姐夫,皇帝跟前的第一謀士張延旭所提。倒是非常符合文人的氣質,但偏偏,是個酒樓。\r
開業當天,老板不曾出面,掌櫃的尋了吹鑼打鼓的一群人,好生熱鬧了一番,便算是正兒八經開張了。\r
青雲樓的生意自然是好的,畢竟那幕後的老板乃是程九。此人出名許久,莫說戰事便說那容貌,就是許多人妄圖一瞻而不得。如今他名下有了產業,若是多跑幾次,說不得能看到呢?\r
有這主意的人不在少數,尤其是尋常百姓,不如那官宦人家,偶爾還能有機會看上一眼。當下唯有這一條途徑說不得有幸可以遇到,自然不會吝嗇。\r
至於是不是當真有人見著,那就人雲亦雲了。自然有說看到的,仿若天仙似得人;也有說確實長得不錯但也不如那些傳言中的美人。流言紛紛,不得其一,於是去的人便更多了。\r
時間久了,那青雲樓的生意也不曾冷落下來。吃過的人都說那口味好,獨特非常,清淡中透出鮮美,肥厚中另有爽快,樓中菜肴俱是獨家研制,乃是外頭吃不到的美味,口口相傳之下,自然是門庭若市。\r
有人懷疑,這菜色如此獨特,難道沒有人去偷師嗎?\r
還真有,據說也有不少。可惜,每一個都徒有其型未得真髓。吃過,比較過,自然就知道何為真何為贗。\r
如此一來,這西長門內的坊市傳說,漸漸地就退了些顏色,久而久之,似乎都不再有人提起。\r
如今人說到西面坊市,大多直言,金鳳台青雲樓。其聲名顯赫,可見一斑。\r
然則人算不如天算,終究是有了變故。\r
就在青雲樓大紅大紫的半年門檻上,那換做平安的掌櫃,突然去官府報案,說是樓中失竊。\r
青雲樓乃是那程九爺的產業,何等膽大的賊人敢偷到這里?\r
又有人猜測,莫不是程九將私下見不得光的財產都藏匿在樓中,如此才遭人惦記被人偷了去?\r
傳言紛紛,最後還是官府出來說了實情:青雲樓遭竊不假,財錢損失幾乎沒有,被偷的乃是一本秘籍。\r
眾人好奇是什麼秘籍非要藏在這樓中?莫不是藏寶圖之類的。\r
卻不想問到後來,丟失的乃是一本菜譜。\r
不過要說寶貝倒是真寶貝。\r
這菜譜乃是程九親手所著,連同樓中所有的菜色細目都在其中,可謂是寶貴至極。\r
曉得真相的人都覺得,如此一來這青雲樓可就不能一家獨大了,這丟了秘籍菜譜,豈不是等於這京城之中,絕色菜肴又要多出幾家來?\r
豈曉得,時間又過去了三個多月,那青雲樓的生意一如既往,京城中卻沒什麼後起之秀。\r
民間有那關系活絡的,買通了府衙中的差役,就好奇問那緣故,是不是定北侯已經將菜譜尋回了?\r
那差役笑道:“怎麼可能?青雲樓掌櫃說了,丟了就丟了吧,反正菜譜都是九爺定下的,也不差那麼一本。只是因為那本乃是九爺親筆所書,樓中眾人格外珍惜,故而才來報案,希望能尋回。”\r
“那既然沒有尋回,為何無人流出其中內容呢?”去問的人最不解的便是此事。\r
“倒也簡單,”差役也算是知無不言,“掌櫃說了,那菜譜乃是九爺用古體銘文書寫,尋常人,估摸著看不懂吧。”\r
如此一來,倒也算真相大白。直到此事的人本也守不住秘密,加上官府倒也沒想過要封口,不多時便又落在坊間傳聞中,那無數人這才想起來,這位定北侯,當初也是正兒八經考上的。\r
此番風波過後,那青雲樓似乎就沒了什麼波折,生意一直紅紅火火,雖然始終看不到那掌櫃出來,倒也沒折騰出什麼事端。倒是當真應了那皇宮中道人的說法,壓住了這地脈煞氣的衝突。\r
\r
唯有一人倒是嘲笑過程九,便是他那名義上的姐夫。\r
“不想堂堂地仙氣運,要被用去鎮壓一條區區地脈,”張清麓每每說到此事,都免不得要笑他,“當真是大材小用。”\r
“誒,”彼時程鈞聞言便耍賴掛在他身上,笑道:“鎮壓地脈算什麼,堂而皇之給清麓開小灶才是樂趣。”\r
若非如此,那用仙法書就的菜譜也不至於會直接放在青雲樓中,被人當做寶貝偷了去。\r
“你不去尋回來?”\r
程鈞寫的東西,自然是能找回來的,可他偏偏就隨它去了。\r
“不用,回頭重新寫一本新的,也算給你換換口味。”\r
“九爺有心了。”\r
兩人只當此事乃是說笑,外間流言風雨,當真是全然無礙。\r
\r
\r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