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諸神與光輝諸神
莫托蘭德的秩序真神主要分為自然諸神與光輝諸神兩大神系。自然諸神每一位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凡間教會組織,神明相互之間雖然可能存在一些親疏遠近或者親緣關系,但在整體上,每一位自然真神都是獨立的,與其他神祗互不統屬,教會也是如此。甚至有一些自然真神的凡間教會因為政治與地緣等等原因分裂為兩個甚至多個互不統屬的教會,盡管他們供奉著同一位神明並秉承著大體相同的教義。
而光輝諸神之間則存在著一個秩序井然、等級分明的嚴密神系,並且整個光輝神系共同使用著同一個凡間教會——光輝教廷來管理其信徒。光輝神系以光輝之主為神系的至高主神,其下包括有數位強大神力或中等神力的次席真神,以及十二名弱等神力的天使長。
自破滅之災以來,莫托蘭德的秩序真神之間事實上一直保持著高度的共識與和睦,但其凡間的教會組織與信徒之間仍然有時會因信仰的分歧產生許多矛盾和衝突,乃至宗教戰爭。
另外,在秩序真神和撒拿寇爾之外,莫托蘭德還存在著數名既不服從於至暗者,但同時也不被自然神系和光輝神系接納的特殊神明,祂們通常被稱為“中立神明”,例如卓爾精靈所信仰的幽影女士密爾絲。中立神沒有自己的神國,取而代之的則是祂們通常會有一個功能與神國近似的神造“秘境”。
“南方”與“北方”
在第三紀元的莫托蘭德,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南方諸國”與“北方諸國”,並非是按照嚴格的地理意義上的南北來進行劃分的。事實上,南方諸國與北方諸國的分野,更大程度上是依照宗教信仰的不同來劃分的:莫托蘭德大陸,除去主要居民並非人類的東南林海地以外,南方地區多數被信奉光輝諸神的國家所統治,而北方則相對更多信仰自然諸神。但這個“南北”並非是完全絕對的:例如大陸西方的深紅王國北端國土的緯度事實上與主要信奉自然諸神的下雷尼亞北大陸自由城邦相同,但因為深紅王國以光輝神教為國教,所以仍然被視作“南方國家”。而羅倫斯帝國南方的伊登人諸國,其中有的國家部分國土甚至還要分布於緯度比白岩公國更低的地區,但因為伊登人諸國皆信仰自然諸神,所以他們依然會被認為是 “北方國家”。
布里達人與白岩公國
白岩公國與深紅王國一樣,皆是由生活在大陸西方的布里達人建立的國家。但其與深紅王國不同之處在於,白岩公國的東布里達人在第二紀元時曾被阿門諾帝國直接統治,受到過極為深厚的古阿門諾文化熏陶,以至於白岩公國大公家族,懷亞特家族也與聖龍公國、羅倫斯帝國等國家的統治者一樣,以“阿門諾繼業者”自詡。
布里達人早在第二紀元初起就生活在大陸的西方,主要分布於今天的深紅王國境內。在第二紀元的第一個千年內,布里達人陸續在西大陸建立過諸多大大小小的獨立騎士城邦,他們大多從未被阿門諾帝國直接征服或統治過。
在第二紀元的中期,古阿門諾帝國的傳奇五帝中的第二位征服者尤利烏斯所開創的“阿門諾治世”的兩百年後,帝國因傳統奴隸制經濟的衰退和為爭奪帝位繼承權而爆發的四僭主內戰陷入了歷史上著名的阿門諾危機時代。這一時代,極北廢土的魔族與墮落人類乘虛而入,他們從海路大舉進攻大陸西方,很快就征服了大部分孤立無援的布里達人騎士城邦,並在西大陸建立了一系列信仰撒拿寇爾的魔血邦國,拉開了第二紀元中晚期魔血君王們對西大陸長達四百年統治的序幕。
這一時期,為避免被魔族所統治,近百萬的布里達人向東逃亡至阿門諾帝國的境內,向帝國的行省總督尋求庇護。這一歷史事件被稱為布里達人東遷,而這些東遷至阿門諾帝國境內,成為了阿門諾公民的東布里達人,即是後世第三紀元白岩公國人的先祖。
龍與獨角獸之戰
在第三紀元,大陸的主流上層社會通常提倡在秩序真神的信仰之間應盡可能地實行宗教寬容,認為光輝諸神與自然諸神的信徒即便是信仰不同也應該盡可能地保持相互尊重。包括光輝教廷都倡導自己的信眾們,即便是對自然諸神也應時常懷有最基本限度的敬畏。但在第三紀元3000年~3035年左右統治白岩公國的卡蘭托大公,顯然並不這麼認為。
早在繼承大公之位以前,“狂信者”卡蘭托便已表現出了對非光輝神教信徒的高度不友善和排擠。他的這一習性所引發的最惡劣的事件,便是當彼時同為公子的唐特雷斯•李錫尼訪問銀槍堡時,卡蘭托在接待唐特雷斯時所表現出的極度輕慢無禮,和近乎刻意羞辱的態度,幾乎讓唐特雷斯當庭要求和他進行一場神裁決斗。雖然此事在卡修•懷亞特大公的調解下最終看似並未帶來什麼直接的政治惡果,但仇恨的火種早已在兩位公子和其親信的心中種下。
卡蘭托與唐特雷斯三世各自繼位的時間只相差了不到兩年。在他們二人分別登基成為大公之後不久,下雷尼亞南方的克蘭西斯城邦,與北方的阿索達爾城邦便因為二者在紡織品貿易上愈演愈烈的白熱化市場競爭,以及難以達成一致的貿易條款協定,從而爆發了戰爭。這場下雷尼亞自由市之間的內戰,卻正好中了卡蘭托大公的下懷——克蘭西斯是北大陸自由市里為數不多信仰光輝神教的主要城市。卡蘭托•懷亞特和克蘭西斯的商會代表們一拍即合,很快就宣布將派出白岩公國的軍隊正式介入下雷尼亞戰爭。
阿索達爾很快就清醒地認識到,己方的市民兵和雇傭軍根本不可能是那些舉著獨角獸旗幟跟紋章的銀槍騎士、白盾步兵和羽盔射手們的對手,於是立刻也向自己北方的聖龍公國求援。唐特雷斯三世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下來——於公於私,作為自稱雷尼亞人保護者的聖龍大公,他都不可能憑任白岩公國的騎士們在下雷尼亞自由城邦里肆意妄為。
於是乎,兩支公國——自由市聯軍,在十年內先後進行了三次戰爭,戰火燒遍了半個下雷尼亞。然而,除了第二次下雷尼亞戰爭,白岩公國軍勉強可以稱得上慘勝以外,戰爭的首尾兩次皆是以龍血騎士們的壓倒性勝利告終——在第三次下雷尼亞戰爭最後的矩石鎮之戰中,卡蘭托•懷亞特在陣前對決里被唐特雷斯三世一劍砍斷了三根手指並削去了半只耳朵,同時大半張臉還被唐特雷斯大公放出的龍焰術燒毀;若不是被“犀牛騎士”威恩•考伯特子爵及時衝入陣中救下,恐怕卡蘭托大公極有可能會當場陣亡。
這場戰爭最後在光輝教廷與周邊諸國的介入調解下劃上了休止符。一共有七位龍騎士、三十三位獨角獸騎士,以及近兩萬名來自各方的士兵和騎士長眠在了下雷尼亞平原上。但對於卡蘭托•懷亞特來說,他心中的憤恨卻永遠也難以得到充分的發泄。戰爭結束後不久,卡蘭托就在國內以各式各樣的罪名處死了一大批不願意改宗信奉光輝諸神的雷尼亞商人,並且下令永遠禁止來自聖龍公國的商隊直接進入白岩公國行商或者借道通行;這一命令直到他死後才被廢除。
據說卡蘭托後半生變得極度暴躁和乖僻,經常毫無道理地衝著自己的封臣、騎士還有妻兒家人大發雷霆,甚至動不動就因一點小事處死廷臣和仆人,唯有在面對光輝教廷的高級神官和主教時,才會表現得比較客氣和收斂。彼時坊間還謠傳,連卡蘭托的契約獨角獸都因為他的暴戾而變得不願意親近於他——事實上,自下雷尼亞戰爭結束以來,人們的確再也沒有在公開場合下看到過卡蘭托騎乘獨角獸哪怕一次。晚年的卡蘭托沉迷於研究能治愈永久性傷殘並大幅提升個人武力的魔藥,但效果極為不盡人意,於是他索性直接踢開了顧問魔法師和煉金術士們,自己一個人蠻干。最後他在第三紀元的3035年死於疑似因為長期胡亂用藥而引發的某種急性血液病症,據說死狀極為難看,渾身的血管爆裂,臉上原本燒傷毀容的部分長滿了小型增生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