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268章
“她叫陳子珊,代號葉蝶,是美籍華人,從她爺爺起,就是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高級將官。她的父親是台灣軍情局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陳子珊從小就被送到美國接受特工訓練,後來因為成績出色,被美國情報機構招幕,入了美籍,她主負責培訓那些送到美國受訓的台灣特工和間諜,並負責針對大陸的一些間諜活動,招幕一些大陸公民做美台間諜的下线。雖然她很年輕,但她在間諜活動方面卻有很深的資歷,那個石中天就曾接受過她的培訓。如果你以後遇到她的話,可要小心了,別中了她的圈套,特別是別中了她的美人計。”
我聽了方將軍的話,心里想,乖乖,這女王不但是個職業特工,還是個高級特工。
你怎麼不早說啊,要是早知道她的身份,我在澳門就不會著她的道了,別中她的美人計?
床都上過兩回了,連她的後庭都開了。
現在才說,早沒用了。
不知道是這陳子珊的美人計厲害,還是我的美男計厲害。
想是這樣想,我可不敢說給方將軍聽,“方伯伯,我想我不太可能再會遇到她了吧。”
“不管可能不可能,總之你記住就是了,我們懷疑那個山本不是日本間諜,而是美國間諜,而且很有可能就是這個陳子珊的下屬,但是這個陳子珊太狡猾了,我們的人跟本就找不到她的蹤影。”
方將軍說道。
說車又向北開了約10多分鍾,就到了燕山腳下,車子進了一個大院子,我一看四周高牆圍繞就知道進了監獄了。
方將軍帶我下了車,走到一間屋子里,屋子里沒有人,牆上一面大玻璃,當我看到里面的人時,我正是大吃一驚,雖然我已經猜到要見的人就是石中天,可當他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還是忍不住的吃了一驚。
眼前的人跟我在香港見的石中天跟本就是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情況,一定會把他當作是在香港見到的那個石中天的。
方將軍說道:“他就是真正的石中天,台灣間諜特工的精英人物,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我們在美國的諜報人員查到了他的真實身份,他進入大陸以後不久就被我們的人監視了,我們監視了他一年多,把他在大陸的接觸的人都弄清楚了,才讓夜鷹去頂替他。怎麼樣,見到他,你有沒有想起什麼?”
我機械的搖了搖頭,嘴里只是說了句:“太象了,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方將軍又說:“據可靠消息,這個石中天背後還有一個龐大的間諜網潛伏在大陸,雖然夜鷹頂替石中天後,撥出了一些為台灣服務的間諜人員,但還有很多並沒挖出來,更重要的是,這個石中天跟美國那邊聯系比較秘切,我們還懷疑他既是台灣的間諜,也為美國情報機關服務,但我們審問了他很多次,到現在,他也不承認跟美國人有關系,他所交待的也大多是我們了角的情況。本來夜鷹已經很好的跟美國情報機關搭上了關系,沒想到卻出了事。要是夜鷹現在還跟美國情報機關有聯系,那我們就能撐握部分美國人在大陸的諜報活動或者是他們關注的方向。現在夜鷹的身份已經被美國人識破了。如此大的損失,就是為了夜鷹出事前提到的那份美國軍方的絕密資料。而現在,這份資料在什麼地方,可能只有你才能想到了。當小怡告訴我你每到石中天呆過的地方就會覺得你對那兒的環境很熟悉,就像你以前去過一樣。我就想讓你去石中天走過的地方,讓你對石中天留在你腦子里的記憶有更清楚的認知。”
我看著方將軍說道:“要是沒有作用呢?”
“那也只能聽天由命了,這是目前我們所能想到的唯一的辦法。”
方將軍又掏出了一根煙。
在回去的路上,方將軍又問我:“小葉,你也是個孤兒?”
我點了點頭:“應該算是吧,我五六歲的時候被我大姐撿回家,沒多久我養你便去逝了,是大姐把我養大的。”
方將軍看了我一眼又說:“要不是你們兩個都是孤兒,我還真以為你們兩個是兄弟呢?”
“跟夜鷹嗎?”
方將軍點了點頭。
我又問他:“方伯伯,夜鷹是那一年被選進部隊訓練的?”
方將軍想了下說:“他是在1990年的時候從孤兒院里挑出來的。你問這個干什麼。”
“沒什麼,我被我大姐收養的時候失記了,我在想我跟夜鷹會不會是失散的兄弟,不過現在看來是不太可能了。”
“那小葉,你是什麼時候被你大姐收養的?”
“92年”
“差了兩年,可能性不太,而且我問我過夜鷹,他說過,他沒有兄弟,他是89年被孤兒院收養的,那時他都已經13歲了,他說他老家遭了山洪,家里已經一個人也沒有了,他一個從山里跑出來流浪,後來才被孤兒院收養的。”
方將軍和我沒有再去二部,直接回家了。
當我回到方小怡家的時候,方小怡還沒有回來,方將軍到書房把一份資料給了我,說道:“這是夜鷹去日本時常去的兩個地方,你拿去好好看看吧,明天就要去日本了。”
我點了點頭,拿著東西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剛才進房間,小怡就給我打了個電話,讓我去市里玩。
反正現在才4點剛過,去就去吧。
方小怡說在天壇公園等我,可天壇公園在那兒我還不知道呢,方小怡哈哈笑著在電話里對我說:“你笨啊,坐出租車啊。現在還好,一會兒路上就要堵了。”
到天壇西門的時候已經5點了,司機說這路上還不算堵,我想這不算堵,還沒到下班高峰呢,一會兒堵的時候,還不在路上過夜啊。
我下了車四處看了下,就看見方小怡站在賣票的地方等我。
我一路小跑過去,方小怡看見了我,衝我笑了笑。
我到了她身邊問:“小怡姐,你等很久了吧?”
方小怡說道:“也沒有啊,我知道從家里到這兒坐車要開多長時間,我才沒有早來呢,我也剛有老同學分開。在這兒等了不到10分鍾。”
我嘿嘿笑了笑:“一般來說都是男生等女生的哦。”
方小怡咯咯笑著:“說得好聽,真要讓你等,你可又要怨我了,這里你又不熟,那能讓你在這兒等,萬一你等著等著跟哪個小姑娘跑了,我可到那兒去找你啊。走吧,今天就在這里轉轉。”
北京的公園就是大些,比我家鄉那兒的公署可大多了,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
嘉靖九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
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
嘉靖十三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
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
嘉靖十七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
清乾隆十六年改名祈年殿。
以後多次修繕、擴建。
天壇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天壇有垣牆兩重,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壇域平面北呈圓形,南為方形,象征“天圓地方”外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面積270多公頃。
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
天壇主要建築在內壇的南北中軸线上,圜丘壇在南,祭天,有圜丘、皇穹宇等;祈谷壇在北,祈谷,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中間有牆相隔。
兩壇由一座長360米、寬近30米、南低北高的丹陛橋相連。
丹陛橋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
內壇西牆內有齋宮,是祀前皇帝齋戒的居所。
外壇西牆內有神樂署、犧牲所等。
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長廊、雙環萬壽亭等,還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勝古跡。
天壇的建築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而且有些建築還巧妙地運用了力學、聲學、幾何學原理,因此具有重要價值。
圜丘壇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建於明嘉靖九年,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
圜丘明朝時為三層藍色琉璃圓壇,清乾隆十四年擴建,並改藍色琉璃為艾葉青石台面,漢白玉柱、欄。
圜丘形圓象天,三層壇制,高5。
17米,下層直徑54。
92米,上層直徑23。
65米,每層四面出台階各九級。
上層中心為一塊圓石,外鋪扇面形石塊九圈,內圈九塊,以九的倍數依次向外延展,欄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數,象征“天”數。
圜丘台面石板、攔板及各層台階的數目均為奇數九或九的倍數。
如台面石板以上層中心圓石為起點,第一圈為九塊,第二圈為十八塊,依次周圍各圈直至底層,均以九的倍數遞增。
各層漢白玉石欄板的數目也是如此。
燔柴爐位於圜丘壇外壝內東南,座南朝北,圓筒形,綠琉璃磚砌成,其東西南三面各出台階九級。
燔柴爐是舉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儀時焚燒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皇穹宇院落位於圜丘壇外壝北側,坐北朝南,圓形圍牆,南面設三座琉璃門,主要建築有皇穹宇和東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
皇穹宇由環轉十六根柱子支撐,外層八根檐柱,中間八根金柱,兩層柱子上設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撐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內滿是龍鳳和璽彩畫,天花圖案為貼金二龍戲珠,藻井為金龍藻井。
皇穹宇殿內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我國古建中是獨一無二的。
皇穹宇配殿,歇山殿頂,藍琉璃瓦屋面,正面出台階六級,飾旋子彩畫,造型精巧。
東殿殿內供奉大明之神(太陽)、北斗七星、金木水火土五星、周天星辰等神版,西殿則是夜明之神(月)、雲雨風雷諸神神牌供奉處。
皇穹宇殿前甬路從北面數,前三塊石板即為“三音石”當站在第一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只能聽見一聲回音;當站在第二塊石板上擊一下掌就可以聽見兩聲回音;當站在第三塊石板上擊一下掌便聽到連續不斷的三聲回音。
這就是為什麼把這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的原因,也有人專門把第三塊石板稱為“三音石”
皇穹宇院落周圍的圓形圍牆,牆高約3。
72米,厚0。
9米,牆身用山東臨清磚磨磚對縫,藍琉璃筒瓦頂,這就是著名的“回音壁”皇穹宇圓形院落的牆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體,磨磚對縫的砌牆方式使牆體結構十分緊密,牆的表面直徑651米,圍牆高327米。
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靠近牆壁輕聲講話,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但是可以非常清楚地聽見對方講話的聲音。
這是因為圓形十分光滑,對音波的折射。
祈谷壇是舉行孟春祈谷大典的場所,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長廊,附屬建築有內外壝牆、具服台、丹陛橋,內壇牆上東南西北各設天門,西外壇牆設祈谷壇門,內壇東部有七星石。
祈谷壇的祭壇為壇殿結合的圓形建築,是根據古代“屋下祭帝”的說法建立的。
壇為三層,高5。
6米,下層直徑91米,中層直徑80米,上層68米;殿為圓形,高38米,直徑32。
7米,三重藍琉璃瓦,圓形屋檐,攢尖頂,寶頂鎏金。
現在公園里的人還很多。
我和小怡在公園里轉了一個小時。
從祈年殿開始一直沿中线向南,三音石,一直到昭享門出來。
出了天壇公園,我問方小怡:“現在我們去哪兒啊?現在都六點多了,你爸媽他們可要吃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