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輝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評價過國內的文藝電影包括專注文藝電影的一些導演,王小帥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
王小帥自從《冬春的日子》名震鹿特丹之後,就有點沉浸在自我表達的那股勁頭里出不來了。
《極度寒冷》、《十七歲單車》、《青紅》、《我十一》……
活生生上演了一場自我剖析的文藝大導升華之路……
簡稱作死還有遠離市場與群眾的文藝片導演……
當然,早期他的作品也還不錯,以其獨特的長鏡頭、白描手法向世界觀眾展示了貧窮、落後的中國……
然後他可能就有點沉浸在這種風格了,連續好幾部作品,都是差不多的題材……
進入二十一世紀,尤其是最近幾年內地電影市場開始火爆了之後,就沒什麼人搭理王小帥了。
在金主看來,賣不出去的電影就是賠錢貨,注定賠錢的電影,誰尼瑪會投資?
在觀眾看來,你他媽的拍的都是什麼玩意,不看!
對於許輝這樣會拍商業片的導演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對於王小帥這種只願意表達自我的文藝片導演而言,這是最壞的時代!
壞就壞在有對比!
有了對比,觀眾才知道原來國產電影也可以很有意思,也可以拍的讓我們都能接受。
這麼一對比,王小帥這幫人的作品更加賣不出去了。
當然,也有順應市場,想拍點商業片的,然後他們發現,商業片也不是想象當中那麼簡單,其中最成功的應當屬於寧浩、陸川,前者沒得黑,寧浩也說了,他是個商業片導演,至於陸川,非常典型的想往商業片方向努力,卻一直沒能摸到門檻的一個導演……
王小帥跟他們不一樣,他就一根筋只做文藝片!
說的再精准一點,他看不起拍商業片的導演!
許輝那是非常典型的商業片導演,換句話說,他看不上許輝!
……
討論開始,王小帥首先發言:“一上台我就發現自己上套了,此前我再三告訴自己,一定要平心靜氣地說,千萬不要激動,不要得罪人,但看著這位這麼平靜,我不能再平靜了。電影市場現在開始變得火爆,票房過億也變得稀松平常,但是說實話,我覺得作為導演,那些票房過億的不見得是成功者!”
“我覺得這些導演肯定很羨慕我,因為我可以決定自己的作品。我再窮,我也要死扛,否則人的信念會倒掉,於丹說《論語》的時候說了,信念一旦倒掉是不愉快的……我覺得這些導演肯定很羨慕我,張藝謀導演也會羨慕我!”
“十八年了,無數人勸我拍商業片,但我覺得我該堅持,這輩子能活得長一點就扛得長一點,活得短就扛到某個點,我堅信電影是應該有一點點文化承載意義的。我沒法晃悠,一晃悠就晃悠成他們那樣的導演了!”
“相較於幾年前,我們的文藝片幾乎斷層了,這是很不好得現象!我覺得,我們的相關單位應該成立專門的基金扶持文藝片的創作,電影始終應該是也只能是藝術!現在人有錢了,願意做慈善了,你們也給藝術片做做慈善吧,為什麼不保護一下藝術片呢?”
許輝翻了翻白眼,懶得跟一個分不清時代,把不懂市場脈絡的自負的藝術家對話。
所以他沒怎麼接茬。
哪知道,王小帥把他的鄙夷當成了心虛,故意挑釁道:“你是賺錢了,你幸福嗎?你壓力很大的,下一次你的電影要不過億,你就失敗啦!”
你丫管的倒挺寬!
“我很好奇一點,小帥導演,您是從哪方面判斷我不喜歡自己的作品?或者,誰跟你說我沒有辦法決定自己的作品?”
“還有,在我看來,將電影人為的分成商業、藝術兩個部分,這是很陳舊的思路,我們這麼多商業大片,但觀眾罵它們沒內涵,可小帥導演那些所謂有人文有內涵的藝術片,觀眾也會罵的。問題就在這,你拍的電影大眾接受,那它就是好電影,反之,就是爛片!”
“在我看來,沒有市場,沒有觀眾的電影就是爛片!哪怕它獲得了什麼鹿特丹金獎!”
“電影不應該意識形態化,而是回歸電影本身、回歸市場。誰都看得出來,國內市場日漸擴了,現在應該思考的是什麼,是我們這些導演如何拍出觀眾喜歡的電影,而不是糾結在什麼文藝片、商業片之類的話題!好萊塢虎視眈眈,根據當初加入WTO的協議,2012年之後,每年的進口大片多達三十多部!”
“我們不能讓觀眾被好萊塢電影全部占領,一旦觀眾養成了好萊塢的觀影習慣,他們就不會再選擇看我們的的電影了!都這個節骨眼了,還扶持所謂的藝術片,有什麼意義?”
許輝正是血氣方剛的時候,這麼直白的挑釁,他哪能接受,再說了,他本身就對王小帥之類的文藝片導演沒什麼好感,天然的敵視。
“還有,以前你們說不要讓政府管理電影,把一切交給市場,現在,市場討厭你們了,你們又要讓政府專門扶持文藝片?橫豎都讓你說了,憑什麼?”
“……電影是藝術!鹿特丹電影節那是全世界所有電影人的承認,你居然說它是爛片,你有什麼資格?”
“對,電影是藝術,可電影誕生的過程卻很商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花錢,哪怕最簡單的文藝片也是需要成本的!”
“你居然敢說文藝片簡單!”
“在我看來,所謂的文藝片就是營造氛圍,然後找幾個男女演員演繹一些人性……”
“你無知!”
得,王小帥已經出離憤怒了,如果不是顧忌現場有人拍照,估摸著他會動手!
許輝一臉的無所謂,嘴上卻始終不饒人:“咱們可以讓觀眾說話,畢竟買票的是他們而不是你自己!”
上海最大院线的老板吳鶴,慢慢悠悠的來了句:“咱們老百姓不就愛看打打殺殺、嘰嘰喳喳、嘻嘻哈哈的電影嘛!”
簡稱娛樂至上的片子。
很多導演心里也清楚,只是不願意承認,或者不願意拍攝那樣的電影。
因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拍不好商業片!
說實在的,這幫人要名聲有名聲,但凡基本功夠用的,以如今的市場容量,票房准保破億。
所以,他們才會高舉文藝片的口號,用以掩飾骨子里的怯卑!
……
華語電影,尤其是國產華語電影,這幾年尤其突出的就是商業片和文藝片之間的矛盾。
拍出的電影賣了好票房,指定有一堆的同行指責你說你背棄了電影這門藝術,你居然拍了商業片,你太低俗了!
為什麼會這麼說,還不是因為他們丫拍不出受觀眾喜歡的電影嘛!
就好像相聲界各種反對郭德綱說他三俗一個意思。
拼命的鼓吹‘你要高雅!’
這種嘴臉特符合那幫所謂的藝術家!
正是那些覺得藝術多麼崇高、多麼應該從世俗產業剝離的人,最終葬送了藝術……
這個話題揭過,輪到‘中國電影與世界’的討論了。
許輝還是三人談論組之一,不過跟他坐在一起的換成了陸川……
挺尷尬的,前段時間兩人才撕了一場!
“那在兩位導演看來,為什麼我們的很多電影無法走進海外?陸川導演,你先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