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鄉村 惹火村嫂

第2章 天有不測風雲

惹火村嫂 三茗 2500 2024-03-02 21:36

  黃艷麗坐到了講台上,幾十雙桀驁不馴的霸王豹眼被馴得服服帖帖。

  劉老師舉手示意,我和東生哥都走出了教室,來到了隔壁辦公室。

  劉老師親手給東生哥沏了一杯茶。

  東生哥還是一付大事不好的哭喪相。

  劉老師和顏悅色道:“小伙子,我看出幾分來了。萌根家出大事了。萌根家不出大事,你也不會急急火火闖課堂了!小伙子是萌根爸叫你來的吧?”

  “哇——嗚——”東生哥有腔有調地哭開了,“萌根,三叔他撒手不管你啦!”

  我一聽撒手不管,腦袋“嗡”地一聲,天旋地轉!

  蒼天啊,為何這樣待我?

  父親還年富力強,父親還不到五十歲,父親臨走時還囑咐我要考名牌大學,要為咱村里爭光,他咋就撒手不管了呢?

  我渾渾耗耗,聽憑班主任安排,先請假一周,回家料理完喪事再說。

  當時,意識是迷糊的,整個人像飄浮著一般。

  天塌了,一切都完了。

  只跟著東生哥高一腳,低一腳;山一程,水一程;直到夜幕降臨,才見到在濃稠的夜色里靜穆著的枝條已蕭疏的老楓樹,還有磨平一代又一代人鞋底的青石板路,穿行在村背後幽暗的棧道,山風掀起一陣又一陣無邊的悲聲,連同村前嗚咽的小河,悲莫悲兮,生離又死別。

  村子里的燈火全集中在西北一角,把每片竹葉照得利刃般凶煞、猙獰。

  我只睃了一眼堂屋內直直躺著的一個屍身——我的腿軟了,癱了下去,周圍擠滿了熟悉的面孔,我衝撞著、嘶吼著、掙扎著,想要摟住換上干淨衣服冰涼的身子,想要再摸摸他沒有體溫還刺人的下巴。

  那幾天,我感覺魂不附體,主不了喪事,全由鄰里鄉親商量著操辦的。

  母親已經臥床二年多了,她只有飲泣吞聲:“兒呀兒呀,該死的是娘啊。哎喲喲,老天爺啊老天爺,拿了我拿了我去!老天爺啊,你不長眼啊,該死的不死啊……”都說父親綁著繩子爬到老鷹嘴砍風藥,勒斷了繩子,摔下懸崖,跌落到黃泉。

  我怎麼也想象不到就這樣與父親陰陽兩隔,他種的冬瓜剛結出拳頭大的小瓜,他粉刷的牆還沒干,他挖的井還沒來得及填滿土……睹物思人,我亦真亦幻,生生死死,半夢半醒。

  特別在夜里父親的聲息還在這間屋里,他忙碌著,弄得鐮刀鐺鐺地響;他常常叫醒我,起床了,天亮了……我哭著醒來,哭累了睡過去,以為這樣才可以與父親重逢。

  七天後,父親永遠安睡在大青山里,村民們開始拆除靈棚、靈幢、靈帳,撕掉挽聯,解掉了我身上的孝衣孝帽……一把火燒化了一切念想,仿佛燒掉了一切過往。

  我躺在床上,悠悠忽忽,發著高燒,赤腳醫生李如善給我吊著生理鹽水。

  善後會,就在我的床頭開的。

  對面大伯干癟的嘴,像個破鼓風機,叭叭叭一鼓一鼓吸著旱煙竿;大伯和二伯同坐在一條板凳上,不時用一塊皺巴巴的手絹擦眼睛;身旁是四叔蹲在一張獨凳上,四十好幾的人,胳膊比人家的大腿還粗,成天放炮砸石頭,至今還是光棍一個。

  右手是兩個舅舅,左手是我的班主任劉海濤老師和村支書國慶哥。

  這幾天,幸虧有國慶哥,大事小事都是他持的主。

  國慶哥穿著洗白的舊軍裝,一看就知道當過兵,塊頭大,身材中等,理著平頭,兩道劍眉高懸國字臉上,威而不怒。

  我們三潭村,就數他是個人物。

  油燈的火苗忽閃忽閃跳躍著,時而扭向左邊,拉得老長,似乎一用力掙脫開來;時而拐了一圈,晃了幾晃,扯向了大伯皺褶的老臉上。

  國慶哥攤開一個草綠本子,先挑明了議題:“三叔的後事已經料理完了,三叔也入土為安。三叔殯天了,現如今這個家該怎麼維持?三嬸需要人打點,萌根還年輕,還不到二十歲。”

  “今年高三了,不到一年就要高中畢業了。按宋萌根的成績,一定是名牌大學。”劉老師用他一貫獨有的抑揚頓挫的語調說,“困難,我相信全村是有辦法解決的。我們村里要出一個人才不容易啊。過去想都不敢想,現在有這個條件有這根苗子了,這是我們三潭村祖輩積下的德。我希望各位鄉親父老,各位親朋好友,齊心協力,出錢出力照料好宋萌根的媽,讓他安心讀書。等他有了出息,再回報各位鄉親,各位姻親。我這里帶來了,全校師生的一點心意,一共捐資二仟三百元。”

  一匝用皮筋扎著的錢,還有一把硬幣,推近了油燈,火苗亮了幾亮。

  沒人吱聲。

  國慶哥干咳了幾聲:“村里的事,雖然我能作主,劉老師,你也知道,現在各家顧各家二畝三分田,不是從前人民公社,一聲令下,誰家不服,誰個敢反對。現在開個會,都沒人願意耽誤那個功夫。唉,難辦呐。我首先表個態:村里再難,解決一家的口糧,吃飯穿衣不愁。我國慶有口飯吃,保證餓不了三嬸一家。至於說,照顧三嬸生活起居的事,還是親人來做比較妥當些,劉老師,你老看呢?”

  “那請兩位伯父挑了這付擔子。”劉老師眼望著大伯二伯。

  大伯含糊地說:“老了,行動不便了,她嬸嬸也是個藥罐罐,還擔著一家子的活路。哎,沒力量挑副擔子了。”

  “他二嬸,國慶老侄是清楚的,她哪肯接這個手?你們饒了她,也是放了我一條生路。唉。”

  大伯和二伯互相看了一眼,長嘆一聲,低下了頭,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國慶哥的目光投向了兩位舅舅,兩個舅舅忙站起來,頭搖得像個不倒翁,支支吾吾說:“沒那個條件,沒那個條件。”

  國慶哥用筆敲著本子,仿佛敲打著每一個人的良心。

  火苗映射在每一尊古銅色的頭像上。

  國慶哥合上了本子:“我想好一個主意,不知你們有不有更好的主意。說老實話,照看三嬸,不是親兒親女,誰願意盡那個孝?反正,萌根早晚要娶親的,娶一個親回來,專門伺候婆婆,村里管她娘兒口糧,這家那家送些蔬菜,甚至過節的肉。一句話,村里管吃的喝的,國家政策也是不許一家挨餓。媳婦伺候婆婆那是天經地義的。哪個媳婦不伺候自家的婆婆就是不孝?”

  劉老師氣呼呼地站起來,瞪了半天眼,唉地一聲還是坐下了。

  我明白:撐起這個家的應該是我!

  我必須像父親一樣含辛茹苦養活媽,養活自己。

  想到這里,我翻身滾下了床,給劉老師磕了一個頭:“劉老師,你放心,我會照看好媽,照看好這個家的。”

  劉老師一把攙扶起我:“好孩子,人生難免遭遇不幸。在學習方面,你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相信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交出一份可喜的答卷。孩子啊,你有決心!有志氣!經得起生活的磨練,將來定會有出息!安排妥當家里的事,要趕快入學。功課決不能放松。”我雙目噙淚,頷首答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