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山城分內、外城,均呈較為規則的四方形。
外城城牆高達六丈,寬可及四騎並馳,四方城牆各長約十里,護住大片城區。
內城為老城區,城牆高僅三丈半,四方各長約三里半,卻是喀山城的核心重地所在。
外城的各處主要街道上迅速匯集了五萬多名暴動的龍眾武裝,其中一半分四路向內城四道城門進攻,另外一半則分為四股把守通向內城的各處要道,阻止四個城區的修羅駐軍馳援內城。
這就是武天驕的計劃,在戰略上無可挑剔——只要拿下內城,就像抓住了蛇的七寸。
只要消滅了修羅守軍的指揮中樞,屆時集中力量向外攻擊一方拿下一道外城城門。
按照原定計劃,周圍村鎮起事的龍眾武裝便可蜂擁進入城區,以壓倒性的人數優勢,將城內的修羅守軍一舉殲滅。
屆時,整個北海千山地區都將成為龍眾族的掌中之物!
喀山城周圍三十里內共分布了十個小鎮,連帶周邊村落,每鎮人口不過兩千左右,且基本沒有什麼城牆和可據險固守之處。
人口稀少,修羅軍方對這些小鎮也就不夠重視了,每個小鎮軍方僅派了一個小隊的修羅軍士駐扎。
而修羅軍方的情報部門“暗衛”,也僅在每個小鎮派了幾名眼线,只是最近形勢緊張,隨著大批的龍眾人涌到千山,軍方才不得不多派了幾名暗衛加強監視。
近些年來,聖廟在這些小鎮上可是做足了功夫。每個小鎮都設有秘密聯絡點,發展了一批核心人物和大批的龍眾族秘密武裝力量。
喀山城中信號升起的同時,十個小鎮也升起信號。
無數事前串聯好、各式武器武裝起來的龍眾農民匯集到鎮上,只要修羅軍士稍作抵抗,便予以格殺。
有的修羅兵見龍眾人勢大,直接是棄械逃走。
只有少數拼死抵抗的,但哪里經得住大批龍眾人的圍殺……
不到片刻功夫,十個小鎮便被龍眾族武裝全部拿下。
十個小鎮,近兩萬的龍眾士兵,在聖廟代表洛川的率領下,分八個方向進軍喀山城。
修羅人在北海郡橫征暴斂,那種掠奪式的經營方式,為修羅帝國輸送了大量的資源和財富,卻也使得這里絕大多數的人民處於生活貧困、飢寒交迫之中。
他們對修羅人的恨、那種所積累的怨氣,無與倫比,無可比擬。
平日里,龍眾只是懾於修羅軍的強大戰力而無處宣泄,此刻一經暴動,就有如釋放出心中的魔鬼,一發不可收拾。
僅有七八萬人口的喀山城中,竟有近五萬龍眾參與起事,加上事先聖廟派遣潛入的數百龍眾勇士,使得這次起事的聲勢之大,規模之大,都大大超出赤龍王武天驕的意料之外。
對於龍眾族的暴動起事,北海總督早有預料,在有限的兵力下,他在外城四道城門各安排了兩個百人隊駐守。
其余四個城區的駐軍營中,各有一名千夫長率領五百修羅士兵駐扎。
內城則由剩下的兩千多修羅正規軍防守。
暗衛一千多名高手分為幾組,專門負責保護修羅軍領兵將領,防止對方的高手刺殺。
一旦龍眾人發動圍攻內城之戰,四大城區駐軍即時出動,以大量威力強大的修羅神弩和弓箭、以及衝擊力強的騎兵隊自後掩殺,一舉全殲龍眾族起事主力。
雙方的戰略計劃都幾乎沒有破綻,勝負的關鍵便在於內城,在於雙方的戰斗力和戰術!
內城牆前,兩萬多龍眾人從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城門和城牆。
由於缺乏攻堅裝備,龍眾人只能用簡陋的木梯和自店鋪中卸下的門板、桌椅等物,再加上血肉之軀,向內城發動衝擊!
數百石彈、數千奪命的弩箭、弓箭向密密麻麻的龍眾人射下,根本無須瞄准,在震天的慘叫聲中,第一次攻擊就奪走了數百龍眾人的性命!
但狂熱的龍眾人卻不為所動,繼續勇猛衝鋒,第二輪、第三輪箭雨……
在付出一千多人的傷亡之後,勇武的龍眾人在門板和簡易盾牌的掩護下,已衝到城牆下,開展攀城作戰。
而一些武功高強的龍眾勇士竟是直接縱身飛上三丈高的城牆,殺入守城的修羅軍中!
守衛內城的修羅軍士,都是北海總督閻良麾下的精兵,堪稱是精銳中的精銳,人人都有至少平武八九級以上的武技功力,且精於合擊之術。
只憑血氣之勇和武功高強登上城牆的龍眾高手,除了一些天武級數的高手外,其余大多被很快圍殺,伏屍城頭!
但龍眾族畢竟人多勢眾,源源不斷,死了一批又上一批,隨著越來越多的龍眾戰士登上城頭,修羅軍士的傷亡也大大增加!
往往兩三名龍眾戰士的死傷,總能換得一名修羅兵的死傷。
龍眾人是越戰越多,而修羅兵則是越戰越少,形勢漸漸危急——
“殺!”
猛然間,從外城方向的四條大街上,傳來修羅軍整齊劃一的喊殺聲,東大街和西大街各有兩百修羅騎兵,以五騎並行隊列向奉命攔截的龍眾軍士衝殺,隨後各有五百修羅步兵壓陣,從並行的幾條小街向內城迫近。
南面和北面也各有數百修羅步騎兵,從主街和並行的小街向內城迫近。步兵手中的強弓勁弩不停地向龍眾人射出奪命追魂的箭雨!
平坦寬敞的大街上,借馬勢衝鋒的修羅騎兵成為死神的代言人——他們揮舞手上的修羅彎刀,左砍右殺,擋在前面的龍眾人紛紛倒在血泊之中。
修羅騎兵是直接踩著龍眾的屍體前進,借助狂奔的馬勢,人刀馬合一,龍眾是沾上死、挨上亡!
這是一場不平等的屠殺!訓練有素的修羅精騎在平坦的地方策馬衝擊,絕非血肉之軀能夠抵御。
人借馬勢,馬助人威。
一群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修羅騎兵縱馬狂衝之際,就算是再勇武的龍眾戰士,或許能憑著強橫的實力拼掉一兩名騎兵,但絕對擋不住接下來連綿不絕的騎兵衝擊,直至被踏為肉泥!
那些龍眾高手仗著高強武功,騰空躍起,妄圖殺人奪馬,但在空中便被配合精湛的幾柄彎刀逼得以兵器左擋右架,狼狽借勢飛退!
不過龍眾戰士也不是完全毫無還手之力。
借助占據街道兩側屋頂和店鋪之利,龍眾人居高臨下,拆下屋頂梁木和各類重物往修羅騎兵頭上猛砸!
為數不多的弓箭也發揮了作用,向修羅軍射擊!
刀槍箭雨之下,不斷濺起腥紅的鮮血!死亡和鮮血,既未嚇退強悍的修羅軍,也未嚇倒狂熱的龍眾勇士!
城內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和並行的街道上,倒處都是金戈鐵馬,混合著慘叫聲、呻吟聲……
屍橫遍地,血流成河——這一夜,是如此的血腥和瘋狂。
在寬達五丈多的東、西大街上,密集的龍眾族人群擋不住修羅騎兵的衝擊,被硬生生地殺開一條血路,一千多龍眾戰士激烈的酣戰中失去了性命,鮮血將大街染得似雨天泥濘。
不過,修羅騎兵也有一百多人在龍眾戰士悍不畏死的反擊中落馬身亡。
龍眾戰士無疑是瘋狂的,就算被槍矛刺穿身體,臨死前也要將手中兵器全力擲出,能傷得一個就是一個!
被彎刀砍倒重傷的龍眾人,在被馬蹄踩死之前也要揮刀砍一下馬腿……
面對這樣凶悍的敵人,修羅騎兵死傷在所難免。
兩路修羅騎兵勢如破竹,但就在他們快要衝出東西大街街口、殺至內城牆外的寬闊空地時,卻遭到了真正的阻礙——
從街道兩旁的店鋪中、屋頂上,飛出無數貫注勁力的橫梁巨木、木板、瓦片等物,直接砸向修羅騎兵前隊或堆積在前方十余丈處,接著油料、稻草、床單、布匹等易燃之物也紛紛飛出,數百道火箭射出,迅速點燃,熊熊大火將修羅騎兵的前路完全阻斷!
龍眾族之中,不乏聰明機智之人。
他們懂得怎樣對付修羅騎兵。
只是敢在房屋密集的城內縱火斷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
但龍眾人行事,原本就是這樣無所顧忌,否則怎稱得上蠻夷“獸人”二字?
“停!”
東、西兩街率領修羅騎兵衝鋒的兩位百騎長,不得不勒令騎兵停下。
“中軍分兩路,轉走橫街!”兩名百騎長當機立斷,幾乎同時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訓練有素的修羅騎兵硬生生地勒住戰馬,彎刀掃開趁勢圍攻的龍眾戰士,立時兵分兩路,自兩側的橫街繼續繞道向內城衝殺。
就這樣一停一變之間,戰馬速度緩下,先前聚集起的衝勢受阻,但修羅騎兵在馬上仍居高臨下、彎刀長槍使將開來,仍占有了極大優勢。
但橫街寬度不過兩三丈,只容兩三騎並行,而龍眾人已不似先前全無還手之力,加之兩側屋頂多有高手相助,磚頭、石塊、木頭等物砸將下來,使得修羅騎兵傷亡大增,推進速度已慢了許多。
“騎兵出擊!”
閻良頂盔掛甲,屹立在內城東門城樓上,遠遠看到已方騎兵快速衝殺至街口,卻受大火所阻,改向而去。
而城牆外到處是密密麻麻的暴亂龍眾人,正不斷地攀上城牆。
戰局吃緊,迫使閻良不得不將預備的後手提前發動——
東面城門轟然洞開,早已蓄勢以待的五百修羅騎兵——北海總督閻良的王牌親衛隊疾馳而出,以風卷殘雲、一往無前的氣勢,向著城牆外的龍眾人殺去!
領先一騎黑盔黑甲,英武不凡,正是閻良之子——有著“黑煞虎”之稱的閻飛。
此人是位了不得的皇武高手,勇武無比,只見其長刀如電,大開大闔,刀勁到處,四丈之內無人是一合之敵,不是齊腰而斷、便是吐血拋飛!
而閻良的親衛隊每名都是精挑細選、忠心無二的高手,刀法精奇,深譜戰陣之術,隨便一個都是天武級別的高手。
這麼一支五百騎隊的修羅精銳殺出,當真是所向披靡。
龍眾軍頓時一陣大亂,被殺得屍橫遍地,很快不支,原本如流水般不斷涌向城牆的人流,已被硬生生地居中截斷!
這隊修羅精騎只有五百人,若是再多上數倍,憑借著修羅騎兵嫻熟的控馬,精良的裝備,定是大殺四方,秋風掃落葉,那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可惜,這已是閻良的最後所有,派不出更多的騎兵了。
親衛騎兵的殺出,使得城牆上的修羅軍士得到了喘氣之機,開始重新占據上風,將攻上城牆的龍眾戰士逼得紛紛退下城牆!
“鐵衛隊出動!”
洛德也亮出了手中的王牌——五百條高大威猛的龍眾漢子,撲向在龍眾群中肆意屠殺的閻飛及親衛騎兵。
“赤龍鐵衛隊”是武天驕新組建的精銳,大部分是龍眾人。
而這些龍眾1又大多是來自守衛聖廟的自衛團,個個具有不亞於天武的修為,戰力強悍之極。
此次龍眾族起事事關重大,成敗在此一舉,因而聖廟聖長老慎重起見,將守衛聖廟的龍眾軍隊挑出三百多人,再從朝聖的龍眾青年中挑選出一批,組成了赤龍鐵衛隊,作為赤龍王武天驕的親衛。
以武天驕的武功修為,幾乎用不上親衛,為了方便起來,就將“赤龍鐵衛隊”調派給了洛德。在這個關鍵時候,走了關鍵作用。
“黑煞虎”閻飛殺得性起時,“赤龍鐵衛隊”領頭之人黎素華縱身飛起,絲毫無懼閻飛縱馬衝刺的威勢,自三丈外便身劍合一,凌厲無匹的劍勁攜帶著驚天殺氣破空襲至,劍未至,殺氣即撼得閻飛心神動蕩!
“不好!”閻飛大驚,真氣急運至顛峰,手中長刀猛劈在電閃攻來的長劍中間——
“轟!”刀劍交擊,閻飛虎口被強勁力道撕裂出血,整個人震得向後拋飛。而他座下戰馬也被震得嘶鳴一聲,七竅流血倒斃!
黎素華僅是輕飄飄借勢飛退丈余,渾然無事。一招之內,便已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