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自從安迪的初創了WeWork公司,並且收購了紐約第五大道的Lord&Taylor奢侈品百貨旗艦店,作為WeWork的總部後,這家打著互聯網概念的房產租賃公司發展速度簡直讓人吃驚。
共享辦公模式無疑是抓住了B端企業主的發展需求。
共享辦公模式一經推出,立刻就受到了巨大的追捧,在紐約改造的三棟共享辦公場所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搶租一空,注冊會員更是在十天內突破了一萬。
沒辦法,一方面是傳統寫字樓租金居高不下,讓不少企業花在這方面的成本不低。
另一方面對於創始企業來說他們資金有限,人員流動大,共享辦公模式更多從更多方面滿足這些初創企業的需求。
說實話,WeWork的生意說來也不復雜,與辦公場所簽定長期租約,然後精心裝修,分割成不同區域,最後出租給個人或中小企業獲得租金收益。
而最大的優點是比起傳統的寫字樓,在價格相似的情況下,WeWork靈活性更高。
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與其說WeWork是科技公司,倒不如說是二房東更貼切,說得好聽點,頂多算是非傳統地產公司。
而安迪給WeWork安上科技公司的名號也只是為了未來能撐起估值,是一家典型的披著科技外衣的地產公司。
對於外界的質疑聲,安迪是一點都不承認,直接大言不慚的對所有質疑聲音反擊,他所創立的WeWork會是世界上第一個實體的社交網絡,而它的使命就是改變世界……
不得不說,安迪的傳奇光環實在是太耀眼了,加上龐大的腦殘粉集團的追捧,推波助瀾,WeWork這家世界上第一個實體的社交網絡公司,立時名聲大噪,被各方追捧。
而第一批改造完的共享辦公場地被搶租一空後,更是讓人們看到了這家公司的盈利速度和發展的巨大潛力,上門送錢投資的風投,更是頻頻向WeWork拋媚眼,在媒體上大肆吹捧安迪又創造了一個嶄新的互聯網+的新模式。
至於安迪,說實話,他倒是很想直接開閘收錢,讓風投們進場,然後拿著它們的錢燒,肆無忌憚的搶占市場,不過,他自己也知道,現在這個階段還不是時候,不僅僅是估值低的原因,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找上門的風投都是些小蝦米,以安迪的胃口,自然是想等大魚上鈎,才能填飽他的肚子。
不過,關於WeWork的融資問題,也不能拖的太久,因為就商業模式來看,從房東那里租賃辦公室,把它們分割成小塊出租,並根據設計、功能等附加服務收取額外費用的門檻太低了。
而且為了發展壯大規模,WeWork需要在海內外市場租賃或者購買更多辦公空間,從而通過占領市場來獲得企業的選擇。
從它的發展來看,一開始它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傳統房地產市場,相對而言它沒有這些企業的寫字樓資源豐富,另一方面WeWork也要投入更多資金來擴充它的共享辦公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