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能享有這種最高分成的只有老謀子,凱子哥跟馮大炮也有,但比例不如老謀子,港圈是沒有的,只是針對內娛的一些大導演跟大公司,畢竟他們很多本身即有院线又有投資,是一個圈子的,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當然可以這樣玩。
葉羽主要是09年底才開始崛起,慢慢嶄露頭角,所以他之前是沒有的,哪怕他的票房很高成績很好,也沒有個人的特別折扣,是發行方跟投資方爭取到的,這也是葉羽最近幾部電影主要是讓博納發行投資的原因,因為有折扣。
但這一次葉羽肯定是要談了,憑什麼我的電影票房最高最賣座,上座率也最高,我卻不能享受特權,這不合理也不公平,反正我現在是有南方院线這張保底牌在,不接受我以後只在南方院线獨家上映。
畢竟按游戲規則,又沒說我必須是在所有院线都上映我的電影,我也可以只選擇一家上映,這又不違規。
不過葉羽還是比老謀子低了點,怎麼談都只能談到48%,因為太賺錢了,那些院线老板舍不得,就這已經很肉疼了,整個2010年,葉羽一共是上映了《河東獅吼1》、《河東獅吼2》、《那個女人來自地球》三部電影,可就是這三部電影,是一共拿到了超過五十億票房,而整個2010年也就只有163億的總票房。
2011年明顯要比2010年高出不少,主要是在葉羽這邊三部超級賣座的現象級電影的刺激下,大量的年輕觀眾被吸引進了電影院,同時電影院因為3D時代的帶來進行了很多升級,所以看電影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整個觀影群體是在不斷擴大中。
其實內地的票房潛力一直都存在,只是之前沒有足夠優秀的佳作開發出來這些票房潛力,外加盜版的影響,所以市場很小,但在葉羽跟3D電影(沒辦法看盜版,體驗差很多)的多重刺激下,是慢慢爆發出來,以50元均價計算,整個2010年的觀影人次達到了3.26億人次。
對比日韓其實還是很低的,不說持平,同人口只需要對方三分之一的觀影人次,以中國內地14億人計算,那就是20億人次左右,也就是人均一年看四場電影,然後考慮到中國貧富差距地方分部等原因,乘以三分之一,這樣的數據是比較合理的。
所以內地票房的最高上限是1000億人民幣,以現如今的匯率計算,是比北美這個全球最大市場還要高出20%左右,畢竟整個北美也就只有5.5億,而且那邊也是貧富差距很大,還有不少貧窮落後的國家,真正的觀影主力軍也就兩億人口不到。
所以現在的內地市場遠遠沒有達到真正的極限,是有繼續開發培養的價值,但想要開發出來,佳作是最重要的,電影不夠精彩不夠吸引觀眾,怎麼開發?
就以前那水平,再給他們十年也很難真正開發出來,所以加大外國電影的引進,通過高質量的電影培養市場,先把觀影習慣票房潛力激發出來才是正道。
這也是葉羽這邊提出相關建議的原因,要不是為了這個目的,他才懶得參加這樣的無聊會議,他又不缺這點投資,甚至都不太想要,擺明了就是送錢給其他人,還美其名曰共襄盛舉,這是整個內娛的集體榮譽,真他媽惡心人,一群蒼蠅、碩鼠。
“首先我要扭轉一下你們的落後觀念,是,可能會被好萊塢攻陷,被好萊塢那邊拉開距離,但希望大家明白一點,一個200億的市場,就算全給你也只有200億,一個一千億的市場,就算只有30%,那也是三百億,而且好萊塢也沒你們想象的那麼可怕,他們賺我們的錢,我們也能賺他們的,市場都是互通的,不是單一通道,你們也可以走出去投資,搞合拍片。”
今天過來指導工作的中宣領導聽到這個建議後,眼前一亮道:“真能有這麼高?”
“今年就能挑戰300億信不?市場已經被激活,光是一個春節檔今年就拿到了超過50億票房,這是從1月1號算到2月底,去年同期才多少?
而且今年暑期檔會有《神話》、《飢餓游戲》、《老鼠愛上貓》三部大片上映,這三部電影至少70億票房,年底會上映已經開機的《暗夜男爵》跟剛剛拍完的《十二生肖》,以及我們正在談的《我不是藥神》,這三部至少80億,這些加一起就200億以上了,其他還有一些好萊塢大片跟華語電影,超300億很難嗎?”
葉羽這樣一分析,不少人覺得貌似還真有,光是方文山編劇的電影就有六部上映,以之前的積累跟成績來看還是很穩的,而且五部都是華語電影,就票房占比來說,一點不虛好萊塢大片,所以在總票房上華語電影是能繼續超越好萊塢電影,不會真的影響太負面。
這對於院线來說肯定是大好事,票房越高觀影人數越多,院线就越賺錢。
至於電影公司,市場做起來了,看電影的人多了,越來越多的人把看電影當成一種習慣,消遣,自然也會比之前更容易賺錢,尤其是精品,雖然難度提高了不少,投資也變大了很多,但一部是比過去十部都來的賺錢,你再困難也不可能一部是比十部更難拍吧?
見幾個重要議題大家都基本同意了,葉羽這一次也直接松口,放出了《我不是藥神》的最終投資額度道:“兩億人民幣,40%的額度,不怕實話告訴你們,光是廣告植入我就能拿走至少五億,這可是純收入,所以差不多就行了,別給我戴太多的高帽子,怎麼分你們自己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