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眯眯地點點頭:“玄奘說得沒錯,住持法師你就收下吧。眾位愛卿,今天朝堂上的事情你們要說出去,想不到我李世民的朝堂上也會發生聖人典故里的故事,哈哈!”
長孫皇後也說道:“想不到玄奘小小年紀不僅佛法學得好、字寫得好,對論語也無比的了解,真希望承乾也能有你這般出色啊。”
陳曦眼睛一亮,來了,他希冀地看著長孫皇後,希望她把自己留下在皇宮,做個皇子伴讀也可以啊。可惜長孫皇後並沒有再說什麼,而是再一次沉默了下去,讓陳曦很是失望。
至此朝會也就結束了,百官退朝,陳曦也顧不上這些了,不能留在皇宮下次出寺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此時還是去找魏征重要。
李世民和長孫正准備退朝,看到玄奘拉著魏征走出了大殿,他一時很好奇,這兩人認識麼?於是他也拉著長孫皇後跟了上去,躲在殿內聽著兩人的對話,長孫皇後莞爾一笑,聽牆腳可不是君子所為,更何況是一國之君?可見李世民是真的對這個玄奘小法師很感興趣啊。
魏征雖是仙人,但皇家卻受到上天庇佑,所以魏征算不到,也感知不到,自然不知道李世民在聽他的牆角。魏征也早就預料到了陳曦的行為,笑眯眯地跟著他走出了大殿,在門外停下後,對著陳曦作揖道:“恭喜玄奘法師獲得功德。”
陳曦恍然大悟道:“剛剛那種感覺就是功德之力?”
魏征點點頭道:“當然,看來玄奘法師對孔子那句話的解釋是正確的,亦獲得了上蒼的認可,這可是造福於民的大功德。”
陳曦有些沾沾自喜,功德那麼容易就可以獲得了?那他要是入朝參政,利用前世的記憶多做些利國利民的事業,那豈不是立地成佛了?這樣的話他就更不想去取經了。當然陳曦找魏征主要不是為了功德的事情,他沒有拐彎抹角,直接就問道:“魏秘監,你可是武曲星?你知道我嗎?我是金蟬子啊。”
魏征聽了玄奘這話,頓時露出了驚訝的目光,看著他疑惑地問道:“你怎麼會知道你的身份?你居然還帶著記憶?靈山這麼做也太過分了吧?”
陳曦說道:“你果然認識我......”隨後又莫名其妙地問道:“......不過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了?”
陳曦這話讓魏征也愣住了,皺著眉頭問道:“你不知道?”
陳曦疑惑道:“知道什麼?我就知道我是金蟬子,其他什麼都不知道。”
魏征盯著玄奘看了好半天,並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轉移話題問道:“不知道玄奘法師找我是為何事?”
陳曦其實也不在意,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跟他有什麼關系?因為有求於魏征,陳曦也帶上了一絲討好,笑嘻嘻地說道:“魏公,您教我學法術吧。”
魏征摸摸自己的胡子,拱拱手道:“魏公不敢當,玄奘法師還是叫我秘監吧,不過玄奘法師你為何要跟我學習法術?你只要從西天取回真經,自然可以恢復金蟬子的法力,何必找我來學?我的法力可不如你。”(唐朝對官員的尊稱是姓+官位或者爵位,看哪個更大。比如貞觀五年時,魏征的官位是秘書監、爵位是縣公,秘書監官位更大,所以叫魏秘監,等貞觀六年他爵位升至郡公以及之後的鄭國公後,就可以尊稱他為魏公,或者直接稱鄭國公。唐代不能叫官員為大人,大人這詞在唐代只指父親,要是稱呼某一個官員為大人,人家會以為你想要認他當義父呢。)
李世民和長孫面面相覷,外面兩人的對話信息量好大啊,在這個人神共存的世界,李世民還是知道魏征的身份的。要不然當初龍王找他求情的時候,他也不會借下棋的名義去拖住魏征了。金蟬子這對皇家夫妻也是知道的,只是沒想到玄奘居然會是金蟬子轉世,難怪如此博學多才,不過靈山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呢?去西天取經又是什麼意思?
魏征雖是武曲星,法力卻的確不如金蟬子,事實上佛教傳入中原後,被分掉一半香火的天庭開始式微,已經不如西方極樂世界了。這也是為什麼孫悟空可以吊打天庭卻被如來玩弄於手掌之間的原因。也正因為孫悟空的大鬧天宮,才有了西天取經這一事件。畢竟如來不是白請的,請如來幫忙天庭自然需要付出代價。這代價就是讓佛法全面傳入南瞻部洲發展信徒,讓佛教可以獲得更多的香火。說好聽點叫普度眾生,其實就是佛道兩教的交易罷了。
當然天庭也不會任由靈山蠶食自己的地盤,讓西牛賀洲的人把佛經送入南瞻部洲,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雖然取經是兩教交易的結果,但也確實說得上是一件大功德,天庭如何肯讓這個功德落入對方勢力的人的手里?自然是想要派道教的人去取回這經書。西天也不願意這個功德落入道教手里,最終商議結果就是讓在中原出生的佛教徒去西天把經文取回來,讓兩教平分了這份功德。
功德和香火不同,香火是民間對神明的信仰之力,是神仙們法力的源泉。通俗點說,越受凡人敬仰和供奉的神仙,藍就越多;至於紅,那是靠神仙們自己的修煉獲得的。而功德是上天給的,這是一個至高的力量,至盤古開天以後,便有了功德之力,女媧娘娘正是靠著捏人的功德,一躍成為最頂級的神明,只是女媧娘娘和同期的那一批神明已經離開天庭,不問世事了。要不然道教也不會被佛教壓制。
經過了萬年研究,佛道兩教已有大能者從天道中領悟出了一絲規則,可以通過各種手段把上天給予的功德安排在一個人身上,讓他直接一步登天。如果說信仰之力是個人所得的,功德之力就是所在勢力的共有財產。雖然功德同樣是施加在個人身上的,但卻可以通過手段指定人選,納入新人,為己方增強實力。正因為此,佛教耍了個手段,在兩教商議定好取經事宜後,如來就讓金蟬子轉世投胎到中原,雖然投胎後唐人的身份依舊會讓道教獲得功德,但大頭自然是被佛教拿走了。
天庭知道這件事後已經晚了,取經計劃已經立字上報蒼天,連元始天尊也沒有辦法更改。其實也不是沒辦法,比如說一不二的人皇開口,天子可不是白叫的。當然天庭也不會坐以待斃,把天蓬元帥和卷簾大將打下凡間加入取經隊伍從佛教那搶回一點功德,就是天庭的應對手段。
佛教知道後,如來立刻又派觀音去說服孫悟空也加入取經隊伍。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人,屬於天庭管轄范圍內,本體又是女媧神石,按理說是道教的人。但沒關系,西天只要把孫悟空納入佛教就行了,到時候封他個佛,功德自然就到佛教這邊來了。天庭一見此事,立刻又安排犯了錯誤西海龍王三太子加入取經隊伍,這才達到勉強的平衡。至此蒼天震動,兩教明白這是天道對他們的警示,之後也不敢再在取經隊伍里耍什麼手段了,於是取經五人組就這麼定下了。
當然陳曦並不知道這些事,哪怕是前世的金蟬子也不知道,兩教是在金蟬子投胎以後才開始有這些動作的。不過陳曦不知道,魏征知道啊,這種情況下他怎麼可能去教玄奘法術,這不是資敵麼?
陳曦搖搖頭,悲傷地說道:“可我不想去取經,這一路十萬八千里,來回十幾年時間,太辛苦了。何況我沒有任何武藝和法術,太危險了。”
長孫皇後一聽這話頓時有些心疼地拉住了李世民的手臂,想到這個跟雉奴同年卻還沒雉奴高的小和尚,小小年紀就要孤身一人走上十萬八千里,取回那不知道是什麼的經文,她實在是有些於心不忍。
雖然現在道佛兩家關系有些僵硬,但表面還是一片祥和的,取經事業更是兩教的頭等大事,兩教可都等著這天大的功德呢。所以魏征聽了這話立刻就叱喝道:“胡鬧!玄奘,你可知道,取經一事已在天道備案,連元始天尊都無法改變。再說這可是天大的功德,兩教都盼著呢,你怎能說不去就不去?”
西游記小說中雖然沒有提到天道,但從小熟讀經文的陳曦還是知道的,他見魏征居然敢叱喝他,也就針鋒相對地撇撇嘴道:“那又如何?天道說白了就只是一道AI程序而已,它根本沒有自主意識,我要真不去取經了,它又能奈我何?你們誰又能逼我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