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歷史 重生之玩轉西游

第55章 議事 下

  接著房玄齡語氣一轉道:“但和親一事並非只因為示弱和屈辱,我大唐身為天朝上國,理應給周邊的小國傳播我中原的文化,教會他們農耕、冶煉,讓他們對我大唐產生感恩之心。”

  房玄齡的話讓在場的眾人都認同的點點頭,就連李世民也陷入了思考,陳曦卻大聲反對道:“魏國公這話,臣不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蠻子們狼子野心,就像養不熟的狼崽子一樣,永遠別奢望他們會對我朝感恩戴德。我再給諸位臣公說一個周朝的故事吧,周朝建國幾十年後,吐蕃高原上同樣興起了一股游牧民族,他們和吐蕃人一樣,擅長高原作戰,時常下山掠奪周朝的百姓和財物,而周朝想要出兵懲戒他們,士兵卻因為高原反應不是他們的對手,於是當時的朝廷想出和親,結兩國之好,意圖教會他們耕種、冶鐵,教化他們,讓他們富庶,這樣他們就不會想著要侵犯周朝的土地了。”

  陳曦說到這里,臣公們點著頭,這個方法確實可行,換作是他們也同樣會這麼做,游牧民族的本質就是不事生產、不懂屯糧,一到寒冬,除了來掠奪富庶的中原外,只能餓死。但如果教會他們耕種,改變他們只會掠奪的思維,何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文臣們竊竊私語,武將們卻陷入了沉思。陳曦也不管他們,繼續說道:“想法是好的,但諸位別忘了,他們不是漢人,掠奪的思想是刻進他們骨子里的,辛辛苦苦種地,哪有搶劫來得快?然而周朝卻一廂情願,於是當時的和親公主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進入高原、隨行帶著牛羊無數,大量的學子、郎中、農夫、鐵匠、工匠,各種種子、各類書籍更是不計其數。當時也確實如朝臣們想的那樣,周蕃自此結為姻親之好,兩百年間,凡新贊普即位,必請周天子冊命。”

  一聽兩百年的和平,臣公們的議論聲更大了,一個女人換回兩百年的和平,這還不劃算嗎?兩百年間,如果兩國頻繁戰爭,那會死多少人?公主嫁過去受苦,那士兵的命就不是命嗎?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但是!”聽著臣公們的討論,陳曦話鋒一轉,大聲的說道:“沉浸在和平中的周朝根本不知道他們其實是在養虎為患,高原上的人學會了種地,糧食不再拮據,大量牧民上馬就變成了騎兵,他們從鐵匠那學會了冶鐵,可以為自己打造更加精良的兵器。諸位,試想一下,把這種情況代入我大唐,當吐蕃有了足夠的軍糧,有了精良的武器,他們可以下山跟我們的士兵一較高下,而我們進入吐蕃卻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到時候我大唐該如何呢?”

  陳曦這話一說,書房里瞬間安靜了下來,臣公們個個臉色大變,很顯然,後果不用陳曦說,他們就已經想到了。這時李靖站出來問道:“校書郎,你說我們的士兵打不過吐蕃,是因為我們有高原反應?高原反應是什麼?你可有解決的辦法?”

  陳曦說道:“高原上空氣稀薄,我們人是要呼吸的,當呼吸不到大量的空氣就會沒有力氣,會頭暈,這就是高原反應。而高原上的人卻習慣了這樣稀薄的空氣,所以對他們沒什麼影響,解決辦法倒是很簡單,把士兵派入高原訓練,僅需月余就能適應。反正現在吐蕃不成氣候,人口也不多,我們的士兵去了,他們也拿我們沒辦法。”

  臣公們面面相覷,兵部尚書侯君集很有眼力地說道:“陛下,臣不日就會遞上奏折,安排三軍入高原訓練事宜。”

  李世民點點頭,掃了一眼各個大臣後說道:“諸位愛卿,關於和親一事,誰還有異議?”

  沒有一人站出來反對,人精們聽李世民這個語氣就知道他已經作出決定了,自然不會在自討沒趣。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道:“那這事就這麼定了,為了防止後人違背,朕也要立下祖訓,我大唐從此以後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後人如有違背,是為不孝,必遭天下唾棄。”

  至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話李世民沒有說,可見他還是有私心的。臣公們也不提,紛紛作揖道:“陛下英明。”

  唐朝以禮治國,要是被人說不孝,那可是天大的汙點,而皇帝不孝那更是要被寫入史書里遺臭萬年的,李世民這話一出估計沒幾個皇帝敢違背他的話的。陳曦倒是覺得僅靠道德來約束後人,完全沒什麼約束力,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昏君奸臣還會少嗎?只要有錢、只要享受到了,誰又會真正在乎道德呢?連殺頭的罪都敢犯,何況只是道德?

  在這神話世界,最好的方法還是讓後面的皇帝宣誓,亦或者某個皇帝違背了李世民的祖訓,群臣可以罷免這個皇帝,另選明主,但這話陳曦可不敢說,這可不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說這種話可是大逆不道的,再說就算是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議會也沒有權利罷免皇室。

  目前只能說加強教育了,這種事還是從李治開始吧,陳曦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李世民,因為他強勢,脾氣又大,伴君如伴虎。但李治現在什麼都不是,陳曦跟他關系又好,說話時完全沒有任何顧忌,年紀也不大,想要讓李治接受他的思想,還是很簡單的。

  和親一事說完,李世民不出臣公們的意料,提出了發兵突厥的事,武將們一個個摩拳擦掌,長孫無忌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現在國家正息兵休戰,等他們侵犯邊境,才能討伐。突厥已被削弱,定然不會犯境。若深入突厥腹地,我還沒有看到必勝的把握。我認為暫且按兵不動,保持信義,更為合適。”

  房玄齡也說道:“西突厥距離我大唐太過遙遠,深入腹地,糧草如何解決?且突厥地廣人稀,就算滅了王帳,我們也滅不了所有突厥人,平白造成滅國之仇,剩余的突厥人必會報復,無休止地侵犯我朝邊疆,依臣看,西突厥早已不復當年,不成氣候,我們大可從長計議。”

  之後又有幾個文臣站出來反對,一時間李世民也陷入了糾結。陳曦心中吐槽李世民說好聽點是善於納諫,說難聽點就是耳根子軟。他趕緊站出來說道:“陛下,臣想著為什麼不占領草原呢?草原上土地肥沃,除了糧食外,還可以種植很多經濟作物,比如棉麻、油料、香料、水果。草原地廣人稀,只要有百姓願意北遷,朝廷完全可以分給他們大量的土地,再給他們提供種子和吃食,我們完全可以在草原上種出無數的東西。而且草原上礦產豐富,臣就知道,骨利干(蒙古)地區黃金儲量超過七百萬斤,煤礦超過六百萬億斤,黃金不用多說,煤礦對我朝亦相當的重要,如果我們能大量開采,讓百姓人人都用的起,那麼寒冬時將不會再有人凍死,同時煤也可以用來煉制鋼材。”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此話當真?”

  陳曦作揖道:“臣不敢欺騙陛下,金礦開采可能有些難度,但煤礦絕大多數都是露天的,稍稍一挖便能開采。臣建議設立突厥道(唐初,天下共分為11道,可以看作是省),到時候陛只需派出一位信得過的節度使去治理,前兩年可能還需要中原地區貼補,幾年後絕對可以給我朝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有富裕,現在人沒有不知道的,黃金煤礦的都是小事,稀土、石油才是重中之重,不過這些對於唐朝來說太遙遠了,陳曦也沒有勵志讓大唐進入工業革命的想法,也就沒有說這些東西。而是想著只要把地占領了,讓北方成為“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且有大量漢人長期居住,等這個世界進入現代社會,北方這些地區自然就是中國的了。

  之後自然就不用陳曦再說什麼了,就算煤礦給大唐帶來的好處,臣公們一時間想象不到,但700萬斤的黃金,足以讓任何人心動了。而且此時雖為唐初,但土地兼並的問題已經出現,部分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成為流民,影響治安不說,還影響到了府兵的招募,這可是傷及國本的事。如果有大量農民願意進入突厥地區耕種,起碼目前可以把這些問題壓制下去。

  如此一來,便沒有人再提出反對發兵突厥了,接下來自然是要商議具體該如何出征、如何募集糧草、招募府兵、如何進攻、各種人員的任命等等。

  這些就不是陳曦可以參與的了,他和李治、程處弼三位少年只是一言不發地聽著。陳曦悄悄告訴李治讓他多聽多看,李治雖然不解,但還是聽從了他的話。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