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富真、李敘顯兩姐妹入住了世田谷這邊的莊園,李旭卻並沒有第一時間開吃,她們畢竟是不一樣的。
終究是將來要為他掌控整個韓國的姑娘,怎麼都是個皇貴妃的地位,目前在莊園里的女人每一個能跟她們比。
光是宮澤理惠小蘿莉,就已經足夠李旭玩了,更何況還有黑木瞳,還有各種各樣的女人供他寵幸。
除此之外,日本這邊的事情基本上也結束,他需要將目光轉回到香港了。
香港這邊,“一個人的武林”事件所帶來的影響依然還有余波,盡管實際上只有幾百人看到了那場打斗,相較於500萬人簡直杯水車薪,但架不住功夫的影響力巨大啊。
當初太極門掌門吳公儀對白鶴門陳克夫,最後打成了王八拳,不過就是見了血,依然在當時的市民階層當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催生了《龍虎斗京華》不說,也算是查包衣稱為武俠小說家的間接推手。
“一個人的武林”打得足夠精彩,很多打斗動作都是照搬未來的電影,在這個功夫片還沒有完全革新,硬板硬橋的打斗依然占著不少市場份額的時代,有多吸引人就不用多說了。
更何況還有不少人想要從中分一杯羹,也就順帶延長了這次事件的生命力,比如娛樂圈那些人,又或者逮著查包衣薅的山海居士。
“在這里我們先不說岳不群的為人,各位讀者先想想,你們是一家小店鋪的老板,祖上曾經闊過,現在家道中落,只能守著這麼點店鋪過活,然後成天還被一家大企業惦記,連大企業派來得臥底都不敢動,又能怎麼辦?
守住?有那個能力嗎?自家店鋪就大小貓兩三只,根本已是夫妻店了。賣給大企業?那以後死了,能去見列祖列宗嗎?”
“俄國詩人馬雅可夫斯基曾有句話:當社會將你逼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忘了,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並不可恥。
岳不群還沒到不了這個地步,但是,在他滋生出野心想要替代左冷禪統一五岳劍派之前,他的任何想要保全華山派獨立性的做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君子與偽君子,不過以一线之隔,如果一個偽君子,到死都在做好事扮演君子,那麼他就是君子。
當然,理解不等於支持,不代表他監視林家,圖謀辟邪劍譜等等做法是正確的,這點一定要明確。”
“回到正題上來,拋開作為讀者的上帝視角,代入岳不群去看令狐衝,你就會發現,好容易培養出來的接班人,卻負不責任,挑不起大梁,撐不起家業,只想喝酒和浪蕩江湖,還跟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你難道不心急嗎?”
“外有強敵,內又可以幫忙支撐之人,這種情況下換誰都坐不住。然後,大弟子突然有一天劍法大增,卻又不能告訴你是怎麼回事,你又如何不疑心嗎?即便因為答應了風清揚,不能透露獨孤九劍的事情,思過崖山洞里面的那些遺失的劍譜總可以吧?從下山開始到洛陽為止,令狐衝有無數機會可以告訴師傅這件事情,就算擔心隔牆有耳,也可以寫成信件吧?可他什麼都不用做,那麼站在岳不群的角度,心生懷疑一點都沒問題。”
“當然,僅僅從這個角度,還不能說令狐衝天性涼薄並且自私自利,畢竟岳不群本身就不是那麼正,既沒有做成君子,也沒有把偽君子裝到底。”
其實,在“一個人的武林”之前,山海居士一直都在《天天日報》點評清朝皇帝,將康麻子的皮揭了好幾層下來。
“翻遍史書,從未有見聖祖之廟號,要知道,對中國傳統儒家而言,諡號、廟號這些東西都是很嚴肅的東西,這些是用來評價一個人的生平的。中國的歷史能夠得以不中斷的延續至今,這些嚴肅的諡號是起了很大作用。
並不是所有看起來很好的字都是褒義,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民無能名曰神,大家沒法評論你做的事情,那只好將你當成神了,這就是典型的褒詞貶用:老百姓壓根兒不知道你這個皇帝在做什麼。”
“所以清聖祖這個廟號就是個笑話,但是康麻子一意孤行,他要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皇帝,以至於不惜指定自己的廟號。我們之前說過,這個家伙聰明好學卻又虛偽權詐,從來不肯自己當惡人,皇帝永遠是好皇帝,有錯都是下面的人弄額。可惜,滿人的江山依然沒能過300年,這個聖祖的廟號也就充滿了諷刺和嘲弄。”
某人那是相當的不客氣,將康麻子的各種八卦半真半假的抖出來,看得普通市民大呼過癮,充分滿足了他們的獵奇心理。
再加上又極具話術,不給人留把柄,比如攻擊康麻子虛偽的同時,也肯定這家伙聰明好學,精通當時歐洲的各種數理化學問。
除此之外,他之後還將雍正狠狠夸了一番,說他跟皇太極是清朝唯二的出色掌權者,沒有前者,滿清就入不了關,而沒有後者,滿清很大幾率會重蹈胡人無百年運的結果。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就是這樣的秉性,這樣的皇帝——這是批給田文鏡的。”
“李枝英竟不是個人,大笑話!真笑話!有面傳口諭,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矣——這是批給蔡珽的。”
“好事好事!此等事覽而不嘉悅者除非呆皇帝也——這是批給李衛的。”
“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能像雍正這麼耿直的皇帝,實在不多。”
不過寥寥幾筆,就將普通市民心目當中那個,一提起來就是粘杆處、血滴子,又或者被呂四娘摘了腦袋的雍正皇帝的形象扭轉了不少。
然後,某人順便將清朝的犬儒們又黑了一邊:“康麻子死的時候,國庫里只有800多萬兩銀子,而雍正死的時候,國庫里卻能有6000萬以上的銀子。至於乾隆死後,很遺憾,即便嘉慶抄了和珅的家,得了大筆財富,終其一朝,依然過得緊巴巴的。”
“綜上所述,這就叫火耗歸公和攤丁入畝,可以說動搖了江南士紳的根本利益。然而之前在聊順治的時候就說過,滿漢之別讓他們根本沒法像在明朝那樣將勢力滲入八旗,面對滿人的屠刀根本硬不起來,只能像狗一樣趴在地上瑟瑟發抖。”
“乾隆上台後就將這些廢了,所以江南士紳特別喜歡吹捧他,就像之前吹捧康麻子那樣,然後在私人筆記里面大罵雍正,他們甚至將康熙和乾隆合稱為康乾盛世,仿佛中間的雍正從來不存在一樣。”
到了後面,雍正在某人筆下幾乎成了悲情英雄,在白領階層中很是圈了一波粉,彼此之間聊起清朝皇帝,如果不感嘆幾句“今日才知道雍正不容易”,那就是落伍的表現。
有好事的記者跑去問查包衣,山海居士說的那些秘聞有幾分可信,查包衣也只是顧左右而言他。
之前說過,李敖之所以能在這個時代冒充大師,除了他的基本素質過硬外,就是書看得比較多,尤其是許多一般學者都接觸不到的書、資料以及孤本。
而他記憶又好,說得頭頭是道的同時,又能將出處拿出來,於是就營造出了一種舍我其誰的模樣。
這套手法往後幾十年里,被很多公蜘母蛛使用,畢竟,我知道你不知道的東西,是最容易建立起優越感和權威性的。
直到網絡時代的興起,讓各種資料和信息的查找和傳播變得更加容易後,網民們這才漸漸有了自己的獨立認知,而將那些公蜘母蛛們掃入塵埃。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太快,更容易引導輿論、掀起對立情緒,但對那些都能夠獨立思考的人來說,也更容易查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回到當下,因為只要花時間,某人就能從記憶中找出任何前世看過的資料,於是在放暴論的時候,總會將各種出處貼出來。
比如雍正對幾個奏折的批復,哪些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哪些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都是一一知名,所以讓人覺得非常高大上,非常有說服力。
這種“老子說的就是對的”、“老子不怕你們去查”的姿態,在香港小市民娛樂生活日漸多元化的時間點上,給山海居士積累了相當多的粉絲。
於是,在“一個人的武林事件”之後,某人暫停點評滿清皇帝,轉而又開始吐槽起查包衣的武俠小說後,完全沒人反對。
甚至在他“鮮廉寡恥”的表示——這是很多香港文學圈里的作者的評論——既然是薅羊毛,肯定要逮著一只上好的綿羊,將其薅完了才能分倉過之後,有很多唯恐天下不亂的家伙,紛紛寄信到《天天日報》表示支持。
查包衣面對這種情況,自然是裝聾作啞,可惜不管他回不回應,某人都會按照飛雪連天射……啊,不對,那樣太混亂了,是按照書中的歷史時間先手順序進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