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穿越 縱橫秘史

第240章 不斷循環

縱橫秘史 夢三城 3231 2024-03-05 16:21

  瑣羅亞斯德教是在基督教誕生之前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也是中亞等地的宗教。

  是拜火教、摩尼教之源,在中國稱為“祆教”瑣羅亞斯德是該教的創始人,出身於米底王國的一個貴族騎士家庭,二十歲時棄家隱居,三十歲時受到神的啟示,他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直到四十二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見國王,此後瑣羅亞斯德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

  七十七歲時在一次戰爭中,在神廟里被殺身亡。

  另有說法謂瑣羅亞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創,他只是一個集大成者。

  該教認為阿胡拉·馬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馬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瑣羅亞斯德教把拜火作為他們的神聖職責。

  瑣羅亞斯德教的出現,對後來的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有深遠的影響,猶太教的先知但以利曾經在波斯帝國擔任丞相,深受該教二元論的影響;在基督教尚未成為羅馬國教之前,羅馬國內流行的摩尼教就是該教的一個分支,奧古斯丁皈依基督之前,是摩尼教的信徒,在薩珊王朝期間(約二百二十六年到八百五十一年)被立為波斯國教,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招收的第一批弟子就有瑣羅亞斯德教徒,今天的伊朗境內尚保留有五座寺院,但規模都很小,也舉行宗教儀式,內有長年不滅之聖火,在伊朗和印度孟買一帶的帕西人中仍有較大的影響,史學家因其在歷史文化上的突出貢獻而稱其為“世界第五大宗教”公元前二十世紀,原居住在地中亞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興都庫什山涌入伊朗高原,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

  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並實行煩瑣的祭祀儀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

  早期的原始宗教還沒有一個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眾神中漸漸發展出了“主神”後來一神教的出現,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內容:密特拉崇拜,有直接的關系,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對象之一,火、光明、太陽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較早具有一神論萌芽的宗教崇拜。

  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論,阿肯那頓法老(Akhenaten,有時亦譯作埃赫那頓)的宗教改革,有來自它的影響,當然證據還不充分。

  瑣羅亞斯德教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改革過的宗教信仰,到公元前六世紀,瑣羅亞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論性質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馬茲達成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創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則被降格為阿胡拉·馬茲達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後來伊斯蘭教進入波斯時,最負隅頑抗的不是當時波斯的主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大流士一世執政後,為了統一波斯的需要,獨尊阿胡拉·馬茲達,力圖貶低部落的氏族神台瓦等,其後繼者塞齊斯等追隨大流士的信仰,常自稱為阿胡拉·馬茲達的使者,聲稱神的意志通過皇帝宣示人世,據考證,瑣羅亞斯德的庇護者維斯塔巴就是大流士的父親,瑣羅亞斯德也獨尊阿胡拉.馬茲達為最高神。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的宗教為祭司階層麻葛所控制,麻葛崇拜阿胡拉·馬茲達,反對惡靈,對死者實行天葬,因此有人把麻葛和反映瑣羅亞斯德教信仰的《伽泰》聯系起來,認為該教是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前後時期的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公元三世紀波斯薩珊王朝創建後,瑣羅亞斯德教重新興盛,取得了國教的地位。

  薩珊諸王都兼教主,自稱阿胡拉·瑪茲達的祭司長、靈魂的救世主等。

  他們搜集整理希臘化時期散佚的經典,編纂了《阿維斯陀》使該教教義有了具體、明確的內容。

  五世紀時,該教一部分教徒在瑪茲達克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社會和宗教改革。

  四百九十一到五百二十九年之間,在波斯和阿塞拜疆等地掀起了大規模的、持續不斷的起義。

  薩珊王朝先後采取欺騙與高壓的政策,起義終於被鎮壓。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亞歷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波斯進入希臘化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受到沉重打擊,但在公元元年前後又重新活動,在波斯萬神殿中出現了希臘和波斯的混合神祇,阿胡拉·馬茲達及其僚神成了太陽神、月神等的伙伴,在羅馬統治時期,瑣羅亞斯德教諸神之一密特拉神(太陽神)成為地中海地區普遍信仰的對象。

  公元六世紀薩珊王朝亡於穆斯林,起初哈里發對瑣羅亞斯德教徒表示寬容,在依法納稅後容許其保持自己的信仰;諾干年後強迫瑣羅亞斯德教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殘留在波斯本土的該教教徒,被稱為迦巴爾(異教徒)部分通過西域進入中國,使該教在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盛行於西域。

  很多人錯誤地把瑣羅亞斯德教與摩尼教、拜火教混為一談,實際這三者同源但教義不同甚至略有衝突。

  就如同猶太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關系。

  據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統計,約有一點七萬人分布在伊朗南部的耶斯德和格爾孟等地;另一部分教徒從八世紀初由波斯遷往印度西海岸古扎拉特等地後,與迦巴爾失去聯系,至十五世紀中葉後又恢復聯系,十七世紀後,他們在孟買附近形成一個獨特的社會集團,被稱為帕西人。

  據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統計,帕西人約有十萬,大都經營工商業,在印度經濟生活中有重要影響。

  阿胡拉·馬茲達(AhuraMazda)是瑣羅亞斯德教的最高神,又名歐馬茲特(Ormuzd)阿胡拉·馬茲達在善惡二元論中是代表光明的善神,與代表黑暗的惡神阿里曼(Ahriman)進行長期的戰斗,最後獲得勝利。

  創世分為七個階段:天空、水、大地、植物、動物、人類、火。

  為了戰斗,阿胡拉·馬茲達創造了世界和人,首先創造了火,瑣羅亞斯德的出生是善神阿胡拉·馬茲達勝利的結果,瑣羅亞斯德的精髓每一千年產生一個兒子,他指定第三個兒子為救世主,以徹底肅清魔鬼,使人類進入“光明、公正和真理的王國”按該教經典之一《創世紀》謂宇宙自亘古以來善、惡二神即已存在,中間間隔為虛空,二者相互斗爭,於是開始了創世過程。

  該教神話把世界歷史分為四個階段,每段三千年,共一萬兩千年:第一階段(最初的三千)中,阿胡拉·瑪茲達創造精神世界,而無物質形式,皆為原型;第二階段(三千年至六千年)中,雙方在物質世界戰斗,安格拉·曼紐殺死了原牛,原牛的骨髓產生了植物,其“種”被提純後產生益畜,後他又殺死原人伽玉瑪特,其屍體化為金屬,其“種”經提純後保存,四十年後生了人類最初的一對男女始祖,其狀如大黃(多年草本植物)一樣,緊密擁抱在一起,並繁衍了人類,但他們受惡神之引誘而墮落;第三階段(六千至九千年)馬茲達與安格拉·曼紐進行了激烈斗爭,互有勝負。

  在第九千年時,依善神的意志,瑣羅亞斯德誕生,其誕生標志著世界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將宣揚該教,率眾與黑暗作斗爭,抑止惡神;第四階段(九千年至一萬兩千年)瑣羅亞斯德教將廣傳世界,繼續斗爭,為拯救世人,瑣羅亞斯德的第三子將於此階段末降生,成為“義”的化身,即“救主”他將徹底清除惡魔,取得最後的勝利,引導人類進入光明、正義與真理之國,此亦即該教之最高理想,這些神話後來被其他宗教繼承,如猶太教之救主將降臨、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國有雷同之處。

  該教主張在善與惡的斗爭中,人們站在哪一方面,具有個人的自由意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死後之待遇如何,據生前崇拜馬茲達之虔誠程度與個人表現而定,佛教亦繼承了此種思想,該教還把人生前的活動分為思想、言論、行動三類,每類中均有善惡兩種,並將其與天堂、地獄相聯系,“行善者得善報,行惡者得惡報”從善者將逐步進入天國,首進天堂之善思天,次進善語天,繼進善行天,最後步入光明天,即永恒之天堂。

  該教還相信靈魂轉世,據說人死後其靈魂在其屍體上停留四天,以檢查其一生之思、言、行,第四日進入裁判之橋,有群狗守護,如其為善者,將有少女迎接,引至天堂之路;如是惡者,迎之者為女鬼,將其引上地獄之途,永受沉淪之苦。

  這說明該教已出現世界宗教之萌芽,信徒之得救與否非與生俱來,而是取決於信仰及生前之思想、言論、行動。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