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穿越 奴隸帝國

第六卷 第106章 師出有名

奴隸帝國 大地浪子 4029 2024-03-05 17:29

  夕陽收起了它最後的微笑,暮靄輕輕飄落下來。一彎月兒早已升上天空,散發著清清冷冷的寒光,令人從心底更升起絲絲寒意。

  清遠城的攻防之戰依然火熱激烈,雙方將士被無數戰友的陣亡刺激,已殺紅了眼。城牆上和城牆外百步之內,屍積如山,深深的護城河早已變成腥紅的血河,戰況之慘烈,令人觸目驚心!

  經過玉龍軍一天持續不斷的進攻,守城方的大梁軍原本准備了大量石塊、熱油、滾木等等防守器物,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大量玉龍軍從樓車形成的登城通道涌上城牆,展開大規模的肉博戰。雙方在戰斗中的傷亡比例已變成一比一,六萬玉龍軍、五萬大梁軍將士在大戰中永遠失去了性命。

  “命令各部做好總攻准備!”秋浩宇強忍心底的疼痛,臉上不動聲色沉著地下達命令。為避免夜長夢多,縱然是犧牲大一點,也要在今晚拿下清遠城。若龍飛揚戰敗身死,順德府的龍嘯雲敗亡,再挾勝勢擊退甚至殲滅上官雲飛的大梁中央軍團,也只不過早遲十數日之事而已。

  按照秋氏家族與以司馬氏、丁氏共同作戰前的秘密協定:三家聯手殲滅清遠城、順德府龍飛揚麾下的大梁軍,擊退或殲滅大梁中央軍團之後,再聯手殲滅登陸的自由軍,將天水府、東莞府奪回。依據參戰兵力和戰績,大體為東莞府歸丁氏所有,天水府歸司馬氏、其余韻原、南海二郡六府盡歸秋氏。至於海峽對面的珍寶島,則各憑手段,實際上自然只有在海戰中實力強大的秋氏水師才有能力攻擊並將之奪回——司馬氏和丁氏的水陸將士大多連魔鬼海的樣子都未看到過,短時間內哪里能與秋氏在海面爭雄?

  屆時秋氏將會占據八府之地、另加已有四百多萬人口的珍寶島,真正奠定制霸天下的根基。多年來受司馬氏處處制肘不得不隱忍之勢將隨之改變,從此以後就會揚眉吐氣甚至強弱易勢!

  當然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曲折,特別是殲滅自由軍主力之後再征珍寶島的戰事,司馬氏和丁氏肯定免不了施絆拖後腿之事——不過秋浩宇相信以自己和兒子秋水波的謀略,以及在玉龍王身邊早就布下的極厲害暗棋——絕對可以應付得下來!

  “急報!自由之子華映宏稱六王子司馬元的靖海軍團負有數萬自由軍血債,並且盟主柳雨菲仍未找到,疑被六王子擄在軍中,自由軍出動四個主力師團追擊,現已越界進入昌隆府。”猛虎凌統匆匆策馬上前,將一封急報遞給秋浩宇。

  秋浩宇接過急信,飛快看了一下:自由軍的理由冠面堂皇,就是為了追擊仇敵司馬氏的玉龍軍,追尋自由盟主柳雨菲的下落。華映宏在聲明中宣布無意侵犯秋氏,只需殲滅司馬氏靖海軍團,找回柳雨菲,大軍便會退回東莞府,而且願以一百萬金幣賠償大軍過處給秋氏家族造成的損失。

  自由軍建軍以來,從來都是華映宏左右逢源,撈了大量的好處,特別是一個金幣“買”下了珍寶島,至今秋浩宇的心里還在作痛,現在居然肯拿一百萬金幣出來——聽起倒像是慷慨大方之極!

  “簡直是胡攪蠻纏,亂彈琴!”盡管秋浩宇早有估計,仍然想不到自由軍剛經過大戰,尚未經過好好休整就敢向秋氏家族的核心老巢昌隆府出兵!先前的種種假設,都是建立在自由盟已和秋氏秘密簽署和約,並且面臨東面玉龍郡司馬氏和北面江漢府丁氏的壓力、不會也不敢向秋氏動兵的假設基礎之上,難道這個膽大包天的華映宏竟會一點不怕剛剛得手的兩府失落造成自由軍全軍覆沒麼?

  自由軍十幾萬大軍進犯秋氏昌隆府,反而搞得師出有名。而若是秋氏不同意,就是自己在撕毀和約一般!

  “華——映——宏!好手段、好心機!”秋浩宇握住急報的手微微顫抖——在即將大獲全勝的節骨眼上被自由軍擊中要害,扯拉後腿,以其修為高深,也忍不住被這難纏之極的家伙弄得頭疼之極,恨得咬牙切齒!自由軍起事之後,無論明爭暗斗,秋氏家族都未能討得半點便宜,反而被“自由之子”華映宏一次次巧借形勢,連連牟取暴利,以致變成心頭大患。

  眼見遲則一兩天、最快就在今晚就可能攻破清遠城,秋浩宇卻被自由軍的突然出兵弄得進退兩難——若是集中兵力發起總攻,能否在今夜破城尚為未知之數。如總攻不順利,錯過了回師救援百羊城的時機,只怕宗祠有失,軍心士氣將會大降!但若抽調部隊回援,只怕最少十萬人以上才能暫時阻擋強勢之極的自由軍。秋氏家族在清遠城形成的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卻會大大減少。以二十四、五萬人馬攻擊由名將龍飛揚親率十五萬大梁軍把守的堅城,就算不計代價,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殺!……”原本激戰一天後人困力乏的大梁軍突然爆發出震天歡呼聲,士氣大振,將攻上城牆的玉龍軍殺得節節敗退,好不容易建起的數個立足點被一個個殲滅,使跟隨進攻的後續部隊根本無法再有效地投入兵力……

  “傳令各部,鳴金收兵。”秋浩宇有些惆悵地下令。大梁軍顯然也得到自由軍出兵昌隆府的消息,士氣為之大大提升,此時發動總攻已是徒增傷亡而已。因自由軍出兵昌隆府,原本孤立無援的清遠城突然變成了卡在秋氏喉中的骨頭,吞不下又吐不出!

  銅鑼響起,煙火信號升空……盡管殺紅眼的玉龍軍對秋浩宇的命令不理解,但仍然不折不扣地執行,似潮水一般衝鋒的洶涌人流又似潮水一般有序後退……這一切顯示出秋氏旗下將士不愧為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傳令!秋水霸率三個師團火速回援昌隆府……傳令昌隆城、百羊城死守待援,不得外出接戰……速將消息通傳秋水波……傳信玉龍王陛下……傳信北部軍團丁自行軍團長……”秋浩宇口中不停地下達一份份命令,作為一名多年征戰的老將、又是身系偌大家族的一家之主,未算勝先算敗,自然對自由軍出兵也有相當妥善的應急計劃。

  “傳信召開緊急長老會……”秋浩宇猶豫良久,才對心腹凌統下達了這道命令。秋氏長老會按例十年一次,除非家族生死存亡受威脅,一般不臨時召開。以現今之勢召開緊急長老會,連家主也不敢輕易決定。

  “總算把這一關挺過去了。”在清遠西城門樓上,一直觀戰調度兵力的龍飛揚望著玉龍軍如潮水般退去,不由暗松了一口氣。不管戰斗再危急,他始終將最精銳的直屬師團大部雪藏,只由四個師團各自堅守一面,就是為應付秋浩宇的總攻。他有把握守過今夜、守過明天,但面對秋浩宇拼人命的消耗式攻城之法,或許在城內大梁軍僅剩下十來萬人時,城外猛攻,城內作亂,他縱是一代名將,也再無回天之術!

  “九命”龍歌這次又未令他失望,果然成功令自由軍出兵昌隆府。不過龍飛揚付出的代價也是高昂的:整整將韻原、南海兩郡六府白白拱手相讓,這是任誰也會心痛欲裂之事——十年前,那是犧牲了多少龍氏子弟兵、流了多少血才得到這片土地啊!

  但龍飛揚已經確無他法可想:畢竟若是清遠城破、他本人血濺沙場還是小事,這兩郡仍將落入夙仇秋氏家族的手中!更為緊要的是,龍氏家族的種種情報傳來表明:倭奴國已經准備就緒,極可能以舉國之力攻擊兵力空虛的大梁王國。大梁軍三大主力軍團都卷入與玉龍軍戰局,中央郡新練之兵戰力不足。若是應對不當,恐怕被異族滅國滅族之禍真正為時不遠!

  龍飛揚沒有經過大梁王朱溫的同意,便私派使者與自由軍達成約定,本是犯忌之事。但他仍然敢作敢當,只為抗擊倭奴國需要盡量保存大梁軍的有生力量——

  因為對倭奴浪人騷擾不勝其煩,大梁王朱溫在太監高忠賢的極力蠱惑之下,不顧群臣的反對,竟然采取封關鎖國的政策,下達了封海令,除了少數港口外,將武夷郡、中央郡海岸线內二十里辟為“無人區”,任由倭奴浪人橫行!

  相比而言,“自由之子”華映宏敢於響亮地高呼“犯我華龍天威者,雖遠必誅”。自由軍在珍寶島一舉殲滅倭奴軍二十萬人和數百戰船,揚威海外,大大長了華龍人的志氣,令臣服於朱氏的龍飛揚也感到極為汗顏,也令每個真正的華龍熱血男兒無不精神振奮!——在私心中,龍飛揚對那位比“九命”龍歌還神奇幾分的華映宏其實極為贊賞。還有珍寶島在短短數月內建設成“人間樂土”的美名,令他也寧願將統治十年的韻原、南海二郡交到自由軍手中!

  盡管正是自由盟與夙敵秋氏達成的“君子之約”,造成了龍飛揚的大梁軍今日的危局,但能夠承認對手的高明而認輸——這也是名將的一種氣度!

  “華映宏,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一代名將龍飛揚,竟然有一種與這如神龍一般崛起的神奇人物會面的衝動。

  華映宏代表自由盟,與龍歌代表龍氏家族達成“十日之約”,毅然決定向秋氏出兵。這對自由盟而言是巨大利益和高風險並存之事,但華映宏仍然毫不猶豫就作了決定。不僅出於自由盟本身的安危,也出於對大陸局勢的全盤考慮——

  兵棋推演的結果:若是龍飛揚及上官雲飛率領的大梁軍一敗塗地,在初登大陸後立足未穩的自由軍定會被三家聯手壓垮,最好的結果是能夠以強大的運輸能力安然撤回珍寶島蓄勢,等待更好的時機。最壞的結果卻是近三十萬人的自由軍登陸主力被殲滅在天水、東莞二府,連珍寶島也可能被擁有強大水師的秋氏家族趁勢攻占!因此對自由軍而言,已面臨著不進則退之局!

  而倭奴國的異動,也讓華映宏萌生了助龍飛揚大梁軍一臂之力的念頭:以倭奴國人歷來卑鄙無恥的民族劣根性,以其浪人侵襲新宋國、大梁國和珍寶島的種種令人發指的行徑和暴行,若是成功登陸並將大梁王國滅國,不知道將會有多少華龍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縱使龍飛揚的條件沒有這樣優厚,華映宏大概也會想方設法為龍飛揚的數十萬大軍打通一條回歸玉龍江以東大梁本土的通道,保存有生力量投入抵擋倭奴國的進攻之中。

  或許將來與龍氏仍會成為敵手,但在異族侵犯當前,維護華龍民族的尊嚴和領土完整仍是華映宏最在意的第一選擇!

  與秋水靈達成的三月和約,不構成出兵的障礙。此前華映宏早就埋下有後著——柳雨菲的行蹤一直處於絕密狀態,之前因華映宏遇刺下達的一系列盟主令也是秘密發出,就是為應對今日局面之需。秋氏可以借和約玩陰險,莫非自由盟就不能麼?至於有沒有人相信柳雨菲仍然失蹤,那倒是無關緊要之事——戰爭需要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但這個理由卻並不一定要經過證明!

  “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一眼望不到邊的自由軍將士向著百羊城急速挺進,除了整齊的腳步聲和口令聲,數十萬大軍竟沒有發出一點雜音——迅速成長起來的自由軍將士令華映宏極為滿意,也是他敢於下定鋌而走險的決心最大的憑藉所在。

  “我軍前鋒離百羊城還有多遠?”華映宏向身邊的軍情司長莫言問道。

  十六萬自由軍的兵鋒,直指秋氏老巢——百羊城!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