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12章 娛樂記者
時間來到十一點半。
在劉長安發言完畢後,陳道明和張涵予也代表一眾演劇組發言,最後,才輪到記者采訪的環節。
第一位被點到的記者來自京都娛樂。
他絲毫沒有給劉長安面子,直接開懟。
“劉導,首先恭喜《人民的名義》收視率突破新高,記得幾十年前,收視率才有這種高度。
但是,根據我的調查,發現很多明星都幫你們宣傳,還有廣電局和央視也是幫你宣傳。
我想問劉導,央視的收視率准確?那麼多人幫你宣傳是不是說明《人民的名義》只是一部政治電視劇,不具當文化傳承的載體?”
臥槽!
哥們,牛逼啊……
京都娛樂記者的問題一出,宴會廳頓時喧嘩起來,誰都沒想到在這種時候會跳出來一個攪屎棍。
特別是另外幾位記者同行,一臉佩服的望著京都記者。
你特麼是真敢問啊!
酒桌上,宋軼臉色一變,問道:“沒給記者提前發紅包麼?”
“怎麼可能,全發了,我親自把紅包遞到他們手里。”
吳宣儀咬著鋼牙,清冷的眸子蹭蹭冒火,死死盯著京都娛樂兩人。
京都娛樂記者的問題,劉長安不是太在意。
夏國的文化底蘊在這里。
而且這些娛樂記者有奶便是娘,挑撥離間,無事生非,無中生有……
什麼時候娛樂記者真有了責任心,反到讓人吃驚了。
劉長安臉色不變,接過司儀小姐姐遞來的話筒,淡淡一笑:“你的問題問的非常好,我也一直在想影視人的責任和義務。”
“就從電影方面來說,在全世界范圍內,華語電影還在蹣跚學步,還在學習和追趕好萊塢。
“我們國家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有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為創作源頭,在歐美強大的文化輸出面前,如何運用電影為載體傳承文化,和進行文化反輸出,一直是我們電影人的責任和義務。”
“但是,做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成功,我們目前的電影技術、電影市場和好萊塢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點,文娛產業也非常小眾。”
劉長安的語氣堅定且平靜,輕描淡寫將世界電影的格局闡述清楚,台下有人面露思索,有人輕輕合掌,有人不屑一顧。
京都娛樂的記者,則是一面懵逼。
我特麼聽到了什麼?
不是說《人民的名義》麼?怎麼扯到世界電影,扯到好萊塢,扯到文化輸出去了。
“隨著國家經濟蓬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物質水平提高,對於精神物質的需求也逐漸提高。
在場的大都是行業內的人,應該能感同身受,十年前電影市場環境和今天相比,變化非常大,不可同日而語。
同樣,今天的市場和十年後相比較呢?
說道這里,劉長安頓了頓,平靜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聲音陡然高昂起來:“我相信,隨著國家的復興和繁榮,電影市場必定會越來越大,電影環境必將會越來越好。
“根據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十年前國內才1800家電影院,4700多塊電影屏幕,十年過去了,數據翻了不止一倍,2019年,全國新增銀幕9708塊,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我國銀幕總數繼續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坐在中心酒桌的不少行業大佬暗自點頭,電影市場以超高速度迎頭追趕歐美,院线渠道的增長肉眼可見。
“剛才記者所問,說《人民的名義》不具備當傳承文化的載體,我不敢苟同。”
“電視劇和電影是視覺藝術,種類繁多,科幻、動作、懸疑、恐怖、喜劇、戰爭等各式各樣的類型。”
“眾多類型當中,又大致分為三大類,商業片、文藝片、紀錄片,《人民的名義》無疑屬於商業片,但是無疑這部電視劇開創了反腐敗劇的先河。”
“《人民的名義》的核心,講述的是一位檢察官不管艱難險阻,和黑暗勢力斗爭到底,這難道不是傳播正能量,傳播正確的責任和義務麼?
劉長安話音落下,台下大部分人會心一笑,不少女士自發的拍手鼓掌,掌聲從稀疏到逐漸統一,越發響亮。
宋軼激動的拍著小手,看著台上帥氣的老公,清純的眸子滿是小星星,笑的非常開心。
在她的臨桌,一襲白色衣裙的童二丫和楊老板坐在一桌,微昂著腦袋看向前台中心。
童二丫目光清澈,嘴角上揚,淡淡的笑意自心底蔓延開來。
劉長安伸手向下一壓,語氣略微低沉:“我今年二十二歲,只是一個剛進入影視劇的菜鳥,自問實力不夠,能力不足。
在場的大都是行業前輩,電影傳承文化發揚光大,不是某一個人,某一部電影就可以做到的,需要千千萬萬的電影人不斷前行,添磚加瓦,為文娛行業做出貢獻。
我很幸運,我是其中一位影視劇人!”
啪啪啪啪啪……
掌聲再次響起,劉長安後面一段話說道了他們心坎里,傳承文化發揚光大,是所有電影人的責任和義務。
京都娛樂的記者說《人民的名義》不具備文化載體,特麼把他們也一網打盡了。
要知道,他們很多人參與制作的電視劇和電影,還沒《人民的名義》優秀呢。
媽的,京都娛樂,老子記住你了!
一段真誠而不失水准的話,不僅彌消了記者的挑撥離間,還讓所有人都看到劉長安的格局和當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