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科幻 星辰耕者

第二卷 附錄:2

星辰耕者 龍翼風語者 13730 2024-08-07 16:50

  星辰耕者·年表一

  注:本年表為聯合政府單方面視角下的大事記年表,記敘了本世界觀從21世紀中期到劇情第五次克羅瑟戰爭結束為止的部分重要歷史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瑞姆森視角下的大部分重要歷史事件在本年表中並未收錄,且因是聯合政府視角,而非上帝視角,部分在本年表中被描述為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的事件,對於聯合政府之外的,以瑞姆森為代表的流散人類族群而言,這種描述可能並不准確。

  公元2056年 人類制造出歷史上首個穩定淨收益應用型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核聚變至此成為一種穩定而可靠的應用型能源服務於人類社會。

  公元2060年 第一艘聚變動力宇宙飛船完工,高速且高運載力的聚變航天器使得人類在之後數十年內開始得以在太陽系內進行大規模的拓殖與開發活動。

  公元2083年 一次空前的全球經濟大蕭條爆發,大蕭條的社會影響持續了整整十三年,統治人類社會百余年的後現代進步自由主義制造的虛假繁榮被徹底擊碎。

  後現代新自由主義至此開始全面衰落,對現代左翼政治正確和進步主義的普遍強烈憎惡與厭倦使人類社會在21世紀末期迅速走向另一個極端,一種極右翼的新社會達爾文主義開始流行,並逐漸成為了各大主流國家的指導意識形態,各大主要國家的政府皆開始轉變為一類采用帶有威權民粹軍國主義色彩制度的政體。

  公元2125年 各國間技術發展的不均衡、再次爆發的嚴重經濟危機、錯綜復雜的政治矛盾以及基於後冷戰新自由主義的舊國際秩序的徹底崩解促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戰爭持續了十年,戰火從地球一直蔓延到各國在太陽系內開拓的各大定居點,戰爭總共造成超過32億人死亡,一些舊地球國家乃至血緣族裔和文化人群在這場戰爭中被徹底滅絕。

  公元2135年 不堪戰爭負擔的各大參戰國社會相繼爆發規模空前絕後的民變與兵變,大部分國家原有的新社會達爾文主義威權政府都被推翻,人類主流社會重新恢復了更為古典的代議民主制政府。

  重組後的各國政府於火星簽訂永久停戰協議,決議組建統一的世界政府。

  同年,地球聯合政府正式宣告成立。

  公元2185年 楊文道出生於火星。

  公元2235年 熒惑星翰林館大學技術物理學家楊文道博士及其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台曲率引擎超光速飛船,人類至此正式進入恒星際探索時代。

  公元2279年 人類首批恒星際移民乘坐搭載楊氏曲率引擎的移民飛船抵達南門二。

  公元2290年 楊文道博士逝世。

  公元2350年 更成熟與穩定的新一代大型曲率引擎移民飛船正式投入使用,七個大規模移民團於該年同時自太陽系出發,前往七個不同的恒星系開拓殖民地。

  人類的“第一次擴張”自此開始,後世的大部分核心世界皆開拓於第一次擴張時代中。

  公元2378年 聯邦國立科學院的趙光漢博士與威廉·G·戈德斯坦博士帶領的宇航科考探險隊在南河三星系的一顆小行星內部發現了名為共生原胞體的獨特外星微生物群落,這一外星生命群落隨後在醫學上的應用大幅增加了人類的自然壽命,並飛躍性地提升了人類與地球物種適應外星生態環境的能力。

  公元2450年 人類已在銀河系內開拓了二十五個星際殖民地,超過五億人類此時居住於太陽系外的星際殖民地。

  公元2485年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上發生了一系列完全不符合恒星活動規律周期的未知原因異常活動反應。

  公元2518年 一次太陽觀測史上空前絕後的特大型超級太陽風暴突然幾近毫無征兆地爆發並掠過地球,這一超級太陽風暴徹底改變了地球的環境,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超大規模的極端氣象與地質災害。

  彼時人類尚無抵擋如此程度的太陽風災害的技術,以及人為調控處於大災變狀態下的行星整體宏觀環境的能力,科學家預測地球的環境宜居度將會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內迅速下降,地球即將迎來規模堪比二疊紀大滅絕事件的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同時,太陽系內的其他各大定居點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太陽風災害影響,且觀察預測認為太陽在之後的多個世紀里都將處於不安定狀態。

  因此,聯合政府擬定了太陽系遷出計劃與地球自然歷史備份計劃,預定將目前仍占據人類總人口絕大部分的太陽系居民在較短時間內全部遷往星際殖民地,同時帶走地球上一切能帶走的人類文明歷史遺產,並將所有的已知地球生物進行物種備份。

  公元2520年 太陽系居民的大規模遷出正式開始,政府計劃將已開拓殖民地中環境適宜度及可塑性最高的川鐸和南秦兩顆行星作為太陽系居民最主要的遷徙目的地。

  公元2550年 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的地球人類,以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文物和可遷離考古遺跡皆已遷往外星殖民地,地球生物物種備份全部完成。

  聯合政府正式遷都川鐸行星,同時政府實行了一次全面改組,並從地球聯合政府(United Earth Government, aka UEG)更名為殖民地聯合政府(United Colonies Government, aka UCG)。

  公元2552年 聯合政府追授已故兩百余年的楊文道博士UCG終身榮譽行政主席頭銜,同時諸多主流宗教宣布將楊文道博士封聖,因為曲率引擎的發明在當前社會背景下被重新審視並賦予了更高的意義,人類社會此時幾乎一致認為楊文道博士是“拯救了全人類的救世主”。

  公元2563年 最後一批地球居民遷離太陽系,至此,作為人類誕生地的地球在今後一千多年的歷史里僅作為人類文化上的精神象征符號存在,不再有實際定居者。

  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面轉移到了川鐸,太陽系逐漸淡出人類社會焦點。

  公元2589年 載有二十萬人類移民的瑞姆森方舟號移民船因導航系統故障未能到達預定目的地,在未知星空中失去了音訊和蹤跡。

  他們的後代將在多個世紀後才再能次與同胞重聚。

  公元2631年 超空間通信頻道技術發明,該技術可將通訊信號以類似蟲洞的原理定向發送,人類從此將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無延遲的超光速恒星際通訊。

  公元2670年 人類與名為雅靈人的外星種族發生首次第三類接觸。

  雅靈人是一種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生物形態相似性的高等智慧種族,或許得益於此,使得雙方有著相近的文化與思維方式,最終促成兩族接觸得到了一個較為和平的圓滿結局。

  人類與雅靈人在此之後開始正式建立一系列的交流往來,人類籍此正式步入星際文明之間的社會。

  公元2728年 一個名為曼紐特奴役者的外星艦基太空游牧種族突然出現並攻擊了人類的靖明星殖民地,人類第一次與外星文明之間的戰爭——曼紐特戰爭爆發。

  公元2730年 在付出高傷亡代價後,聯合防御軍在靖明星系取得了對曼紐特奴役者的勝利。

  聯合軍在戰爭中擊毀了曼紐特巨型城市母艦,因為曼紐特奴役者及其數個役使種族即便在戰敗後,其殘存幸存者仍然始終拒絕任何形式的投降、配合或是非暴力交流行為,聯合軍只得將星系內發現的該文明的所有種族個體全數滅絕,此舉在人類社會內引發了爭議。

  在曼紐特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單兵外骨骼與動力服裝備引起了聯合軍的高度重視,聯合軍至此開始大力發展外骨骼與動力裝甲技術。

  同時,靖明星也因為這場戰爭開始全面走向極富特色的保守與尚武文化。

  公元2807年 最大航速更高的第三代曲率引擎飛船誕生。

  公元2814年 共生原胞醫學上的一項新發現讓太空船生命維持系統與人體冬眠裝置的技術穩定性發生了質變。

  公元2821年 人類在人工智能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星際飛船導航系統變得更加穩定可靠和精確,使得飛船可以更安全穩定地進行長距離超光速星際航行。

  近二十年內的多項技術突破讓人類進行超遠距離星際開拓成為可能,同年,第一艘前往低延遲通訊星域范圍外的移民船啟航,人類的“第二次擴張”時代至此開始。

  第二次擴張時代的開啟更多得益於長距離星際航行可靠性與穩定性的大幅增加,人類旅行與通訊的效率並沒有飛躍性的提升。

  這一時期開拓的許多新殖民地因距離遙遠而與舊殖民地間的聯系與往來變得十分稀疏,許多殖民地代表無法定期參加聯邦國會,部分最為遙遠的殖民地甚至一度基本與聯合政府斷絕聯系。

  因此,這一時期里新殖民地的社會發展具有極高的自主性,許多星球因為各自的特殊環境或是發展史事件,建立起了多樣性極高的形態各異的特色社會。

  這一過程導致了傳統殖民地與新拓殖民地在文化上的分化,兩者逐漸分別發展為了後世的核心世界與外圍自治世界。

  公元2845年 人類與絨嚙人初次接觸。

  公元2884年 人類與泰羅斯人初次接觸。

  公元2902年 人類在外圍殖民地泰利伯行星首次遭遇嘎斯卡格劫掠者襲擊。

  公元2927年 聯合政府修改憲法並正式通過《新殖民地特別自治法案》,正式賦予諸多與傳統殖民地所在的核心星域交通、通訊不便的外圍殖民地一系列特別自治權。

  公元2954年 雅靈人與泰羅斯人邀請人類加入了一個由三族共同組成的臨時軍事同盟,以對抗和清剿星際劫掠活動越發頻繁,活動規模和范圍越發龐大的嘎斯卡格人。

  這是人類第一次與外星文明合作參與對抗其它的外星敵人的軍事行動。

  公元2976年 嘎斯卡格掃蕩戰爭結束。

  三族聯軍最終在獵戶座23星系發現了一個嘎斯卡格超級聚落與多個小行星要塞,在對該恒星系內的嘎斯卡格人進行了徹底清剿後,嘎斯卡格人在各星區的劫掠活動有了顯著的降低。

  公元3036年 人類第一艘蟲洞折躍引擎飛船誕生,長距離恒星際航行的效率大幅提升,聯合政府開始嘗試重新建立與外圍自治殖民地的緊密聯系。

  公元3087年 光量子弦陣列通訊技術誕生,人類開始可以實現真正能幾乎完全無視距離的無延遲超光速通訊。

  公元3105年 聯合政府與第二次擴張中建立的距離最遠的一批殖民地重新恢復了聯系。

  然而,聯合政府此時驚訝地發現,其中有一部分星球上建立起了一些近乎反烏托邦的駭人社會制度,這些行星的統治權被一類巨型壟斷企業完全僭取。

  公元3112年 在經過漫長的內部爭論與外交談判後,聯合政府最終以“該殖民地政府建立了駭人聽聞,完全違反聯合憲章的非人道制度”為理由,向十七個外圍殖民地正式宣戰,並宣布拒絕承認當地自治政府的合法性,史稱聯邦內戰或“十七殖民地之戰”。

  戰爭的最初,聯合軍憑借太空艦隊和制宇權的絕對優勢占據了上風;但很快,聯合軍在這些人口極度稠密的都會行星的復雜戰場環境中陷入了泥潭。

  當地企業政府在戰爭中通過各種毫無底线的戰術、策略、裹挾民眾的手段,以及大量使用全然非人道技術武裝的部隊給聯合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讓戰爭逐漸陷於膠著。

  且許多其他的自治恒星系也開始批評聯合政府的戰爭行為,認為這是聯合政府的權力濫用和對自治權的侵犯。

  很多自治世界表示盡管同樣反對這些企業殖民地的社會制度,但聯合政府用內戰來解決問題的做法在他們看來對人類社會具有更大的潛在危險,相比十七殖民地的企業政府們更加令自治世界的公民們感到不安。

  公元3115年 聯合政府宣布與十七殖民地停戰並進行和平談判。

  最終,聯合政府頒布了《殖民地自治法第二修正案》,承認了此類殖民地的企業自治權。

  但同時,一切企業自治星球在聯邦國會中的席位數量將會受到特殊限制,它們將無法和正常主權殖民地一樣,按照人口普查的多寡來分配代表殖民地的國會議員席位,企業自治星球只能在國會中擁有遠低於其人口水平配額的主權代表席位。

  公元3116年 聯合防御軍戰略後勤技術研發部啟動代號名為“開陽宮”的絕密軍事科研項目組。

  在之前與十七殖民地的聯邦內戰中,企業自治行星政府大量使用的義體強化改造人給聯合防御軍留下了深刻印象。

  聯合軍受此啟發,也開始了對強化士兵的研究,希望開發出比濫用義體改造更加安全、穩定的人類生物學強化技術。

  公元3132年 開陽宮項目取得初步進展,聯合防御軍戰略後勤技術研發部項目組成功研發出了一種通過對人體共生原胞進行微調而實現的體細胞強化技術,能夠對士兵的綜合生物學機能產生顯著增幅,且沒有任何醫學副作用,甚至可以改善人體健康狀態。

  體細胞強化技術被率先投入聯合軍星際陸戰隊各大特種部隊及軌道空降軍等精銳部隊推廣使用,有效增加了士兵的作戰能力和對動力裝甲最大性能的發揮。

  公元3160年 基礎體細胞強化技術在聯合軍除國民衛隊外的軍種中實現全軍普及,步兵、飛行員、載具駕駛員等不同兵種被分別給予側重項略微不同的強化方案。

  公元3175年 開陽宮項目組開始轉向更進階的共生原胞人體強化技術研究,預定目標為研究出在生物學機能上實現決定性質變的,真正的超級士兵。

  公元3285年 聯合政府首次與瑞姆森王國正式發生接觸。

  時隔近七個世紀,聯合政府終於找到了瑞姆森方舟號移民們的下落——他們到達了一個距離人類原有拓殖范圍極遠的星域,在那里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國家,並在之後的七個世紀內開拓出了不亞於聯合政府規模的領地。

  兩支人類後裔的世紀重逢震驚了整個人類社會,兩國之間最終迅速建立起了一系列的親密友好關系,同時選擇相互尊重彼此的國家主權。

  公元3289年 殖民地聯合政府與瑞姆森王國分別在川鐸和瑞姆森主星共同簽署了《人類互助公約》,確定了已知宇宙中最大的兩個人類國家實體之間的軍事、經濟、政治同盟關系。

  多個小型的獨立人類國家在此之後也相繼在加入了該公約。

  公元3290年 殖民地聯合政府與瑞姆森王國主導的人類互助理事會正式成立,理事會輪流在川鐸與瑞姆森主星召開,旨在通過人類政權之間的協商合作維護宇宙中全體人類種族的共同利益。

  公元3305年 經過一個多世紀和數代科研工作者的漫長摸索,開陽宮項目組終於研究出了一種全方位進階版的共生原胞強化技術,並打造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位超級士兵。

  這種新技術目前只能在少部分具有先天基因適應性的人類個體身上實現,但一旦完成改造即可使改造目標獲得有如神話英雄般的強大力量,此類超級士兵可以在不裝備任何外骨骼和動力設備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擊潰成建制的機動步兵,其能憑借肉身體力有效搬運超過數噸重的物體,能靠雙足奔跑達到和高速地面載具並駕齊驅的速度與機動力。

  這種超級士兵,最終被賦予了一個獨特的代號——“碎星者”。

  公元3310年 聯合防御軍正式組建“星際陸戰隊零號聯合特種作戰群”,旨在建立第一支以超級士兵為核心的特種作戰單位。

  公元3336年 碧洋星迎來首批人類移民。

  公元3405年 聯合政府突然和仙王座V354恒星系中的一座開拓前進哨站失去了聯絡。

  七個小時後,距離最近的新拓殖民地,遠步星遭到了一支規模龐大的未知外星艦隊的攻擊。

  這是人類與克羅瑟人的初次接觸,亦是第一次克羅瑟戰爭的原爆點。

  公元3407年 在連續攻占了數個外圍人類殖民地後,克羅瑟艦隊在阿奎利安星系中被迫停下了步伐。

  多半來自於靖明星移民後代的阿奎利安人以極為頑強的防守牢牢頂住了克羅瑟艦隊主力的大舉進攻,在為期八個月的漫長防守戰中始終維持著軌道防线未被攻破。

  阿奎利安星系防御軍至此擁有了“鐵壁”之名。

  公元3412年 兩個對彼此都十分不熟悉的對手在經歷了七年你來我往的較量之後,聯合防御軍終於逐漸掌握了戰爭主導權,最終將所有入侵人類領域的克羅瑟艦隊盡數殲滅或是擊潰驅離,第一次克羅瑟戰爭到此結束,但從今往後的五個世紀里,人類與克羅瑟人之間的小規模衝突和戰爭從未停止過。

  公元3508年 在近百年的時間里進行了不下數十次小規模的戰爭,並對彼此逐漸熟悉起來之後,克羅瑟戰爭領主會議發動了第二次對人類的全面戰爭。

  公元3513年 由於在第二次阿奎利安星系會戰中再度慘敗於聯合軍與阿奎利安星系防御軍之手,憤怒而情緒失控的克羅瑟戰爭領主會議戰帥瓦拉赫鐸·赫魯鐸在占領的人類殖民地奧克塔希斯四號上對人類移民大肆屠殺泄憤,造成了超過兩千萬人類喪生。

  公元3516年 克羅瑟軍隊再次全线潰敗,克羅瑟戰帥瓦拉赫鐸·赫魯鐸的座艦被聯合軍擊沉,被雙方認定當場陣亡。

  聯合太空海軍星際艦隊隨後攻入克羅瑟人的星域,對五個人口與設施極為密集的克羅瑟要塞行星進行了無差別軌道轟炸,作為對奧克塔希斯四號大屠殺的報復行動。

  第二次克羅瑟戰爭在聯合軍撤出克羅瑟星域後宣告結束,此戰對雙方皆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然而克羅瑟人面臨著一個更大的問題:這個在星際征服史上一貫常勝的好戰物種是首度連續兩次慘敗於同一個異星文明之手,戰爭領主會議對於同人類的戰爭本身的意見發生了嚴重的分裂與爭執,克羅瑟軍閥們至此陷入了一場長達兩百多年的內戰,其間再未有過由戰爭領主會議統一向人類發起的全面戰爭。

  公元3602年 聯合政府與瑞姆森王國在同外星文明的交流中開始獲知了一些奇怪的傳聞,在一個遠離人類開拓方向,相隔諸多外星文明領域的未知星域邊界上,出現了一支極為強大的艦隊,他們宣稱要征服已知宇宙中的一切文明,傳言已有多個外星文明遭到了攻擊,而一些信息表明,這群攻擊者的生物學描述特征似乎和人類高度相符,相似度甚至超過了雅靈人。

  公元3609年 已知宇宙中的人類終於同這群征服者發生了接觸,他們自稱為“維爾曼人”,是一支流散的瑞姆森王國早期開拓時代的失落移民的後代。

  他們因為未知的原因來到了一個比瑞姆森王國所處位置還要更加遙遠的星域,在那里他們接受了某種外星文明的遺產,幾乎舉族陷入了一種狂熱的外星宗教崇拜,並且全族獲得了某種生物學層面上的較大幅度改造,使得他們全員擁有大幅高於普通人類的生物學機能,並且可以穩定遺傳,在事實上已經分化為了人類的一個新亞種。

  同時,維爾曼人通過外星文明遺產打造出了一支整個已知宇宙中史無前例的無敵艦隊,他們以數艘巨型王座母艦為核心,遵照某種教義摧毀了自己原先定居了多個世紀的維爾曼行星,接著對已知宇宙中的所有文明,包括自己原本的同胞,發起了一場“聖戰”。

  維爾曼戰爭就此爆發。

  公元3610年 與瑞姆森王國交戰多個世紀的龐大外星文明賴洛撒根帝國被迫宣布與瑞姆森簽訂停戰協議——大半個已知宇宙中的文明此時都在維爾曼聖戰者的攻勢下節節敗退。

  聯合政府與瑞姆森王國同時開始全力備戰,整個人類社會開始進入戰爭動員准備狀態。

  公元3612年 開陽宮項目組再次取得新進展,一種人工生物腺體技術被正式投入應用,通過配合有此技術參與的一種新共生原胞調整強化方案,聯合軍將可以把數量更多的一部分共生原胞適應性未達到碎星者受術水准的人類個體強化到稍遜於碎星者的水准,這樣的強化個人士兵被統一稱為乙類超級士兵。

  乙類超級士兵項目被聯合軍立刻火线啟用,迅速組建起了數個規模大於碎星者的乙類超級士兵部隊。

  公元3615年 洛鐸星戰役爆發,人類兩國,與超過十余個外星文明的聯軍在此役中被維爾曼聖戰軍徹底擊潰,已知宇宙文明的臨時聯軍遭遇慘敗。

  不過,維爾曼人的一艘巨型王座母艦在此役中被擊沉,維爾曼聖戰軍亦遭受了不輕的戰損,這使得他們之後的攻勢雖然同樣凶猛,但不再像先前一樣那麼迅猛和難以阻擋。

  公元3620年 瑞姆森主星淪陷,瑞姆森王室與軍政機關緊急遷移至川鐸,此時瑞姆森王國超過半數的殖民地已經被維爾曼聖戰軍攻占,聯合政府治下的殖民地亦有近百個正在遭受維爾曼人的攻擊,維爾曼人自洛鐸星戰役後亦開始在宇宙中使用各種方法強征普通人類作為仆從軍。

  聯合政府正式宣布進入最高等級的全民緊急總動員狀態,該狀態將賦予聯合軍在自治殖民地臨時實行征召義務兵役的權力,這也是聯合政府歷史上唯一一次使用該等級的軍事動員。

  公元3622年 川鐸戰役爆發,聯合軍與瑞姆森王國聯軍在此役中以堪稱奇跡的表現實現了絕地反擊,維爾曼聖戰軍的至高王座母艦被擊毀,維爾曼至高先知君王沃寇·馬歇爾於此役中被陣斬。

  這兩大奇跡戰果主要歸功於聯合太空海軍首都防御集群司令鄭子維大將,以及零號特種作戰群司令,傳奇碎星者趙玄銘少將。

  公元3623年 維爾曼聖戰軍開始全面潰退,各個維爾曼將領與宗教領袖之間亦開始為至高先知君王繼承權爭奪而相互攻伐,聯合軍、瑞姆森王國軍以及各個盟友外星文明軍隊同時開始大規模地收復失地。

  公元3625年 最後一支維爾曼聖戰軍主力在七角河星系被聯合防御軍殲滅,維爾曼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幸存的維爾曼人分裂為數個不同的派系,一部分徹底放棄原有的文化與宗教信仰,向聯合政府投降,他們嘗試重新回歸主流人類社會的世俗生活,但在之後的數百年里始終受到主流人類社會的歧視。

  一小群極端狂信派隱入地下,躲藏在銀河系中的未知角落謀劃著未知的陰謀。

  最後還有一部分維爾曼人擁抱了一種古老的非主流傳統,這是一種與原先的維爾曼聖戰宗教迥異的原始宗教文化,在維爾曼人繼承外星文明遺產的早期曾經在部分維爾曼人中流行過,他們在宇宙中以類似傭兵氏族的形式四處流浪,主要活動於中立星域。

  公元3788年 在經歷長達兩百余年的“神聖紛爭”之後,克羅瑟軍閥們再度在戰爭領主會議上齊聚一堂,停止了彼此之間的攻伐。

  戰爭領主會議推選出了新的戰帥,統一的克羅瑟大軍再度向人類的領域大舉進兵,直撲讓戰爭領主們兩度折戟的阿奎利安星系。

  而聯合政府治下的人類在享受了一個半世紀的“戒備和平”後,終於再度迎來了一場大戰——人類與克羅瑟人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全面戰爭。

  公元3803年 在圍繞阿奎利安星系為中心,向周邊延展出去的超過上百個不同的恒星系中進行了超過十五年的漫長拉鋸戰之後,克羅瑟人再度铩羽而歸。

  第三次克羅瑟戰爭是兩族之間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場全面戰爭,亦被認為是聯合軍最為“慘勝”的一次。

  克羅瑟人在此役中的戰術表現有了長足的進步,在許多戰場上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最終還是敗在了阿奎利安星系的大艦隊決戰之中。

  公元3889年 克羅瑟人第四次向人類發動全面戰爭,這一次它們頗為令人意外地繞過了阿奎利安星系,嘗試從其他方向上進攻人類的殖民星域,並在戰爭初期取得了較為可觀的戰果。

  公元3893年 時任零號聯合特種作戰群行動營營長的傳奇碎星者姚宇平上校在鯨魚座凱雷爾星系的一次特種作戰中以驚人的戰術靈感對偶然發現的克羅瑟人旗艦發動了一次斬首行動,姚宇平上校本人在該行動中親手擊斃了時任克羅瑟戰帥加西戈果·撒赫魯鐸並消滅了整個隨船軍官武士團。

  這次行動直接導致了克羅瑟人整場戰役布置的崩潰,群龍無首的克羅瑟軍閥們最終很快各自退出了戰爭,第四次克羅瑟戰爭由此被提前終結。

  公元3920年 心有不甘的克羅瑟人在重新推選出戰帥後再度對人類發起全面戰爭,克羅瑟軍閥卡赫喀瑟·瓦勒陀對人類的外圍殖民地玄遠星發起突襲,並在擊敗防守艦隊和軌道防御系統後,不由分說地直接對玄遠星地表發動了一次軌道轟炸,六百萬人類移民喪生。

  公元3923年 戰略布置的嚴重失誤讓這一次戰爭成為了克羅瑟人與人類的五次全面戰爭中潰敗得最快的一次,參戰艦隊損失了八到九成的有生兵力,卡赫喀瑟·瓦勒陀被碎星者部隊生擒。

  人類將之帶回玄遠星,進行了一次象征性的軍事法庭審判,將這個外星軍閥判決為戰犯,在玄遠星上用專門為它制造的特殊刑具將它絞死。

  ————————————————————————

  星辰耕者·附錄一

  殖民地聯合政府(The United Colonies Government)

  · 官方語言:

  第一官方語言:漢語

  第二官方語言:英語

  · 國家元首:聯合行政主席,任期十年,最高兩次連任,設有行政副主席一名,全民普選產生。

  許多自治殖民地在行政主席普選中的公民投票率較低,故而核心世界選民票倉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行政主席的選任。

  · 立法機關:最高立法機關為聯邦國會,一院制議會。

  各殖民地以人口普查多寡分配國會議席,每一億公民分配一個議席,人口低於一億的殖民地固定為一個議席,企業自治殖民地實有議席在人口配額的十分之一以下。

  聯邦國會以下,各恒星系殖民地各自擁有殖民地議會,再往下則為各星球上的城市議會、郡縣議會、社區委員會等等。

  · 最高行政機關:聯合行政主席以下設有聯邦行政院,行政院閣揆為聯邦國務總理。

  國務總理為國家元首以下聯合政府最高行政官員,分享有部分元首權力。

  行政院下轄聯合政府各行政部門,聯合政府各部部長作為閣員參與行政會議。

  - 聯合政府部分部門:

  - 內政部

  - 外交部

  - 財政部

  - 貿易部

  - 宇宙工程部

  - 星際交通部

  - 星際傳訊部

  - 司法部

  下屬機關:

  最高檢察院(Supreme Procuratorate)

  聯邦星際刑事偵查局(Federal Interstellar Criminal Investigation Agency, ICI),主要負責偵緝聯邦境內的各種跨恒星系犯罪,同時承擔部分反間諜、境內情報工作。

  - 國防部

  下屬機關:

  戰略後勤技術研發部(Department of Strategic and Logistics Technology Development),主要負責承擔聯合防御軍進行各種新式武器裝備、尖端前沿軍用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工作,包括為專門負責進行人類強化與超級士兵研究的開陽宮項目組。

  聯合軍事情報局(United Military Intelligence, UMI),為聯合防御軍的各類軍事行動提供直接情報支援的軍事情報部門。

  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Bureau, NSB),主要負責反間諜、反恐、反叛亂與國內情報安全、保密工作的情報機構,亦會處理部分涉外刑事犯罪。

  聯合參謀總部最高會議(Joint Chiefs of General Staff),聯合防御軍最高軍事統籌機構,由聯合軍各軍種最高軍職軍事長官組成,負責整個聯合防御軍及國家軍事資源的管理,以及在戰爭時期制定戰略計劃並協助兼任三軍統帥的國家元首指揮戰爭。

  會議成員包括:聯合參謀最高議長、副議長、聯合行星陸軍總參謀長、聯合太空海軍作戰參謀總長、聯合軍星際陸戰隊總司令官、國民衛戍局局長,以及殖民地防衛軍顧問參謀長代表三名。

  · 軍隊組織:殖民地聯合政府擁有兩套不同的正規軍隊系統,一是由聯合政府通過國防部和聯合參謀總部最高會議直接統屬的聯合防御軍,二則是各自治殖民地的殖民地政府所統屬的殖民地防衛軍。

  - 聯合防御軍(United Defense Force, UDF),直接聽命於聯合政府的人類統一軍隊,主要駐扎於各大核心世界與特別核心主權殖民地,在聯合政府統一調度下保衛聯邦與人類的安全與利益,是當前已知宇宙中規模最大的人類軍事組織。

  聯合防御軍有權在戰時於核心世界上征召義務役士兵,但在自治殖民地上僅有權招募志願役士兵,僅在最高級別的全民緊急軍事總動員狀態下有權向自治殖民地征召義務役軍人。

  在通常情況下,聯合防御軍若想要進駐自治殖民地,亦需要獲得殖民地政府或是殖民地議會的許可。

  聯合防御軍軍種包括:

  聯合防御行星陸軍(United Defense Planetary Army, UDPA),部署於各殖民地星球上的大氣層內作戰部隊,偏向於防御性部隊,但在必要時亦可集中投送於其他星球上用於進攻性作戰,但不完全適合承擔適宜大氣圈環境以外環境下的作戰任務。

  聯合防御太空海軍(United Defense Space Navy, UDSN),聯合防御軍用於恒星際太空作戰的龐大機動部隊,擁有已知宇宙中規模最大的星際艦隊之一。

  聯合防御軍星際陸戰隊(United Defense Marine Corps, UDMC),與太空海軍配合的進攻性大氣層內精銳機動作戰部隊,可以借助太空海軍的投送快速抵達已知宇宙中的大部分區域進行作戰任務,並且具備充分的承擔非適宜環境下作戰的能力。

  聯邦國民衛隊(United Defense National Guard, UDNG),直接隸屬於各核心世界殖民地政府的防御性地方軍隊,具有服從於所在核心世界殖民地政府以及聯合政府的雙重義務,平時通常僅聽命於殖民地政府,不受國防部指揮。

  因為更多依靠本殖民地的地方財政承擔軍費,且職能與行星陸軍有所重復,國民衛隊的裝備與訓練通常要顯著遜於行星陸軍,大部分國民衛隊沒有設立大規模的機動步兵單位,士兵亦未有接受體細胞強化。

  - 殖民地防衛軍(Colony Defense Force, CDF),各大自治殖民地自行組建的殖民地地方軍隊,擁有完全獨立的整套軍事體系,相互之間各不統屬,通常亦不受聯合防御軍和聯邦國防部統轄,僅在戰時會與聯合軍建立臨時的聯合指揮機構,不過殖民地政府和議會在極端情況下可以授權將殖民地防衛軍指揮權臨時移交於聯合軍,此外在最高級別的全民緊急軍事總動員狀態下,聯合軍亦可以獲得對殖民地防衛軍的部分統一指揮權。

  各自治殖民地防衛軍平時皆會派出一名或數名顧問參謀長常駐川鐸的聯邦國防部下屬的殖民地防衛軍顧問參謀長會議任職,會議會選出三名代表出席聯合參謀總部最高會議。

  因為各自完全獨立,殖民地防衛軍在裝備、兵力、編制等等各方面之間都存在極大的差異,有的自治殖民地擁有裝備水准不遜於聯合軍的龐大陸軍和星系防御艦隊,有的自治殖民地僅擁有少量的自衛民兵和軌道巡防隊。

  而在一些企業自治行星上,殖民地防衛軍可能是僅擁有極少量兵力與軍事資源的象征性空殼,真正的軍事資源集中在各壟斷企業的安全警衛部隊上,大部分軍事防御任務亦實際由後者承擔。

  · 司法機關:殖民地聯合政府的司法機構主要分為聯邦法院與殖民地法院兩大類別。

  聯邦法院包括位於川鐸的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各星區的聯邦星區巡回法庭。

  對於大部分聯邦公民來說,他們人生中能碰到的絕大部分司法案件基本都會由自己所在星球上的各級殖民地法院完成審理。

  · 議會政黨:沒有人知道聯邦境內到底有多少個政黨,但對於大部分核心世界居民來說,最為知名的兩個國會政黨即是右翼政黨國民聯合黨,以及左翼政黨共同進步黨。

  在近千年來的大部分時間內,兩黨在國會中長期各自占據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議席。

  需要注意的是,兩黨的直接影響力主要集中於國會跟核心世界殖民地議會,在大部分自治殖民地的地方議會中影響力極為低下,往往大幅遜於五花八門的本地政黨團體。

  · 殖民地主權分類:聯合政府所治殖民地可以分為兩個不同的主權分別——核心主權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

  核心世界大多為第一次擴張中開拓的殖民地,圍繞著離太陽系距離較近的人類核心活動區。

  對於聯邦的大部分普通公民來說,兩種殖民地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兩點上:軍事權與永居權。

  - 永居權:核心世界擁有統一的共享永居權,任何一個公民只要擁有核心世界永居權,那麼他即可完全自由地在任意核心世界之間自由遷徙和變更戶籍,不受任何限制。

  而自治殖民地各自的永居權是獨立的,任何聯邦公民想要永久定居於一個非出生地的自治殖民地上之前,必須要先單獨申請該殖民地的永居權。

  公民對自治殖民地永居權的申請沒有上限,理論上一個公民可以同時擁有所有自治殖民地的永居權。

  但不論一個公民的永居權擁有狀態如何,聯邦法律規定一個公民的戶籍登記所在殖民地同時只能有一個,這是為了選舉管理而設立的規定——任何公民只能在其戶籍登記所在殖民地參加選舉,這樣可以避免一個公民同時在多個殖民地上擁有選舉權。

  - 軍事權:如前所述,自治殖民地皆擁有獨屬於本殖民地政府的殖民地防衛軍,不屬於聯合防御軍系統,亦不受聯合政府統轄。

  聯合防御軍通常在自治殖民地上僅有權招募志願役軍人,無權征召義務役軍人,且不能隨意駐軍。

  而核心世界殖民地政府無權建立獨立於聯合軍體系外的地方軍隊,僅能擁有國民衛隊。

  而聯合軍在所有核心世界上皆擁有永久駐扎權和義務役征兵權

  星辰耕者·附錄二

  星際飛船、穿梭機與懸浮駁船:

  · 狹義上的星際飛船特指一切具備有FTL恒星際航行能力的飛船,包括一切擁有曲率引擎或是蟲洞折躍引擎的星際航行飛船。

  · 穿梭機的定義為,低於一定噸位,完全使用高能航空燃料電池為動力源,不具備FTL航行能力,可以在大氣層內和太空中進行亞光速航行的較小型航空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微型反應爐作為動力源的高性能軍用星際戰機不屬於穿梭機,星際戰機在定義上屬於一個單獨的宇宙航空器類別。

  · 而超過一定尺寸和噸位,擁有聚變反應爐動力源的亞光速飛船,則會被稱為懸浮駁船,其中具備太空航行能力的稱作太空駁船或是軌道駁船,而不具備太空航行能力,僅能在大氣層內飛行的航行器則屬於近地懸浮駁船。

  動力裝甲、裝甲外骨骼與動力外骨骼:

  · 動力裝甲(Powered Armor)在狹義上特指具備宇航服與維生機能的全環境動力裝甲,其特點是在動力外骨骼系統的基礎上不僅搭載有完備的全身裝甲防護,而且亦具備完整的閉合內襯與密封充壓功能,可以直接作為宇航服或是維生服使用,支撐穿戴者在太空和非適宜大氣環境中活動。

  · 裝甲外骨骼(Armored Exoskeleton)指代一種在動力外骨骼系統基礎上搭載有裝甲防護外殼,但並不直接具備全環境耐受機能的個人動力服設備。

  裝甲外骨骼通常擁有可直接供空氣流通的縫隙,沒有閉合內襯與充壓功能。

  穿戴者通常需要在裝甲外骨骼內穿戴額外的輕型充壓維生服,才能在非適宜大氣環境中活動。

  · 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不具備防護機能與裝甲外殼,僅擁有基礎外骨骼結構與動力系統的穿戴型個人動力設備。

  動力外骨骼自身無法為穿戴者提供較多的防護功能,但可以有效增強穿戴者的力量、速度、機動力與載荷負重能力。

  · 擴充外骨骼(Extended Exoskeleton)是動力外骨骼當中的一種獨特衍生設備,其特點是擁有並不依附於人體四肢之上的擴充機械四肢,可以讓穿戴者使用人類天然肢體尺寸不便使用的大型裝備,通常亦擁有比常規動力外骨骼更高的載荷負重能力與機動力增強。

  機動步兵與輕步兵

  裝備有動力裝甲或是裝甲外骨骼的步兵被稱作機動步兵(Mobile Infantry),而未穿戴動力設備,或是僅穿戴動力外骨骼的步兵則被稱作輕步兵(Light Infantry)。

  穿戴擴充外骨骼的步兵屬於特例,不屬於兩者中的任意一者,通常會專門稱作擴充外骨骼單位。

  戰術裝甲步行機

  戰術裝甲步行機(Tactical Armored Walker, TAW)是指使用機械足進行移動,且擁有機械臂結構搭載主武器的軍用裝甲載具。

  戰術裝甲步行機並不一定是完全模仿人類的雙足結構,亦存在有多足結構設計的戰術裝甲步行機,其與多足戰車的定義區別在於主武器搭載用機械臂結構的有無。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