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歷史 大明烏紗

第259章

大明烏紗 西風緊 5000 2024-12-15 15:35

  。

  戴桑從地上爬了起來,說道:燧發槍是卑職幾年前做的玩意,今日卑職要進獻給閣老的東西是琵琶連珠銃。

  哦?打開來看看。

  一眾西官廳侍衛走上前去,將箱子打開,從里面抬出一把鐵琵琶來。張問愕然道:這是什麼玩意?

  戴桑道:稟閣老,它是一種連發火銃,銃背是彈匣,可貯存二十八發火藥鉛丸。銃機有兩個,相互銜接,扣動一機,彈藥自落於筒中,同時解脫另一機而擊發也。一次可以連射二十八發,置換彈匣,又可繼續使用,射程百余步,威力巨大。

  有機關的槍?張問好奇地看著鐵琵琶。

  戴桑道:張閣老賜名機關槍,此名甚妙。

  我只是隨口說說它真的如你所說,能連射二十八發?

  戴桑拍拍胸膛道:閣老一試便知。

  張問興致盎然,馬上便叫人把機關槍搬到德勝門的甕城里,放好靶子試驗。戴桑親自操作,裝填好彈匣之後,對准前方的靶子。

  突然傳來嗒嗒嗒一連竄巨響,濃煙騰起。不一會,一騎向百步開外的靶子奔了過去,察看之後向城樓上的張問等官員招手喊道:大人,靶子成馬蜂窩了!

  戴桑在甕城中哈哈大笑,高聲喊道:大人,要是有一排這樣的機關槍一齊掃射,縱是千軍萬馬也奈何不得啊!

  張問身邊一個兵部官員低聲說道:這玩意一挺要造幾個月,耗費上百兩銀子,要是弄一排機關槍,夠養一營兵馬了。

  我心里有數。張問淡淡地說道,他想起了宋應星說的那種機床。

  戴桑看到自己發明的玩意威力巨大,他是得意洋洋,又喊道:大人,我還帶了其他東西,都是新玩意,您要不要一同看看。

  張問對旁邊的吏員說道:叫他都弄出來試試。

  不一會,兩隊士兵扛著鳥銃走進了甕城,這次站得離靶子更遠,至少在一百五十步開外就停下了。

  張問估摸了一下距離,說道:咱們大明的鳥槍什麼時候更打這麼遠了?

  這時甕城里的那兩隊士兵排成了兩排,前面那排端起鳥槍對著靶子就是噼里啪啦一頓射擊,打完之後,他們也不換隊,不知怎麼搗鼓了一會,很快又放了二輪槍,一連打了四輪,二排才上前,又打了四輪。

  他們用的是機關鳥槍?張問問道。

  旁邊的官員說道:一樣的鳥槍,戴桑在槍管里刻了膛线,射程就遠了;這種新鳥槍又分成內外兩管,槍管是母管,裝填彈藥的子管叫子彈,每人四個,早就裝好了的,所以可以很快就打四輪同樣,這樣的槍械制作起來十分麻煩,光是刻膛线就夠得受。

  張問笑了笑,將目光看向甕城,想看看還有什麼新玩意。

  不多一會,甕城里推進來了一門火炮,張問愕然道:這炮可得弄城門口去放,不然把城牆轟塌了不得花銀子修?

  於是士兵們便將火炮推到城外,又派了一隊騎兵到遠處去清理百姓。忙乎了半天,那炮總算可以放了。

  軍士們將一枚地瓜一樣的玩意塞進了炮筒,點火之後轟地一聲巨響,地瓜便飛了出去,在遠處的半空爆裂開來。

  這炮有什麼玄妙?在空中炸開,和放煙花一般。張問問道。

  旁邊負責接待戴桑的官員說道:它叫衝天炮,地瓜狀的母炮里面還有子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出,從天而降,片片碎裂,銳不可當。

  它們的實用價值還需要工部有司官員考察之後才能確定。張問淡淡地說道,讓戴桑留在京師,你負責安排一下,等待朝廷調用。

  是,大人。

  看完稀奇,張問便命官吏們散了,他猶自留在德勝門的城頭。

  夕陽西下,晚霞分外美麗,他極目望著天空中變幻莫測的雲彩,不知為何,心里空落落的泛出一種無力感來。

  也許權柄就像那晚霞,看得見摸不著,你沒法直接控制它,只能順從它的規則,然後通過一些權術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比如現在的沈氏,勢力已非常大了,有錢有勢,張問不能讓他們再有機會掌握制造先進火器的技術,否則就可能失去控制這時一個侍衛走了上來,他的手里拿著三本書,走到張問面前說道:稟東家,宋應星把這幾本書送到了西官廳,屬下聽說東家在德勝門,便送過來了。

  張問接過那三本書,一看封面,果然就是《天工開物》,三本為上中下三卷。他隨手翻開一看,里面還有許多插圖。

  他潛心細讀了一點,發現書中對各種技術的記錄不可謂不詳盡,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據,又繪制了大量插圖,簡直圖文並茂。

  宋應星真是個人才,不用實在可惜了。他喃喃地說道。

  第七折 率土之濱 段五一 裝甲

  張問一個人在德勝門城樓上站了許久,最後他決定起用宋應星。做出這個決定,他內心經過了掙扎,因為從個人得失上考慮,他不應該起用宋應星。

  研制先進兵器的權力一直掌握在廠衛的手里,這是有原因的:最先進的武器技術應該由中樞掌控,而不應該流入民間或世家之手。

  如果用宋應星研制火器,他肯定會引進灌鋼、機床甚至御動機來提高生產效率,技術和人員都需要,這批人只有沈氏財閥內部才有,讓他們參與制造火器,等於是掌握了兵器技術。這樣的情況在無形中就增加了沈氏集團的威脅力萬一他們某天要造反,現成就有人可以制造出火器來。

  所謂沒有遠慮必有近憂,張問作為帝國的掌舵人,他不得不未雨綢繆,從長打算。

  但是,最終他還是決定要用宋應星參與改良兵器。因為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他應該這麼做。

  一個國家民族的成長,其實和一個人的成長有道理相通之處。人在人生的每個階段,該干什麼,不該干什麼,都有定數,如果每一個階段都做好了應該做的事,人生起碼不會那麼失敗。

  就比如十幾歲的少年,本來主要做的事應該是學習進步,強大自己,如果去干別的事了,錯過了時機,那他這輩子想過得好點,機會就不是那麼大了。

  這個道理延伸到一個種族同樣適用。漢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總體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現在歷史大潮來臨之際,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應該做的事是全力學習進步,提高實力假如這時候不干正事,想要再爬起來恐怕就難了。

  張問想起了那本《大明日記》,它記錄得很粗略,沒有任何細節的東西,但是國家後來的走向是寫清楚了的他讀完之後,認為漢家慢慢變得低賤而落伍,原因就是在某些階段干著不相干的事兒,和種族的優劣一點關系都沒有。如果咱們真的低劣,能在幾千年的時間里遙遙領先?

  所以張問權衡得失之後,選擇了歷史的責任。他張氏一家的前途,比不上整個國家的前途修身齊家平天下,張問內心黑暗,但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他叫人傳喚宋應星到的德勝門,從旁晚到二天天明,張問和宋應星談了個晚上。二天一早,張問便承諾破格提升宋應星為工部侍郎,全權掌管火器的研制以及推廣新技術在全國各行各業的應用。

  天已大明,張問一夜沒睡,滿臉油膩,他從德勝門城樓下來,准備回家休息。就在這時,一個文官急衝衝地趕了過來,說道:張閣老,山西急報,元輔請張閣老快到內閣商議大事。

  山西?楊鶴在山西做巡撫已經快半年了,不知道出什麼事兒。張問顧不得疲憊,忙叫人趕車送他去內閣衙門。

  走進內閣院子那座重檐廡殿頂的辦公樓,首輔顧秉鐮早已在孔子像面前左右焦急地踱步等候,見到張問進來,他頓時一跺腳道:這個楊鶴!不知道在山西搞什麼事!

  發生了什麼?張問頓時意識到不是什麼好消息。

  顧秉鐮把手里的急報遞給張問:信王朱由檢不知怎麼跑到了西北,煽動了陝西、甘肅、山西境內的幾個縣府叛變,又和陝西的草寇王嘉胤等好幾部勾結在一塊,聚眾數萬,進入山西。楊鶴這個草包臨時調集大軍圍剿,在黃河和汾河之間大戰。楊鶴一部臨陣倒戈,官軍大敗,喪師三萬余,西寧、延安、平陽數府一线的廣大地區全部丟失,楊鶴困守太原,發急報向朝廷求援!

  張問一邊看奏報,一邊沉住氣說道:也不能全怪楊鶴。朱由檢畢竟是皇家正嗣,而且曾經有過皇帝的名分,他拉起大旗,定然容易煽動地方官僚叛變,況且地方縉紳本來就對咱們這個政權不滿楊鶴自己沒有叛變,已是不易,他剛去山西幾個月,沒有多少自己的親信,只能依靠地方上的勢力平叛,難度自然較大。

  顧秉鐮道:應該立刻召楊鶴回京問罪,另派大員去山西撲滅火勢。

  派誰去都是一樣的結果,而且太原未失,山西就還在我們手里,臨陣換將不是好事,讓楊鶴繼續固守太原,調集各地軍隊構築防线,防止叛軍東擴。張問揉了揉太陽穴,又對旁邊的吏員說道,叫人打盆涼水進來。

  是,大人。

  他用涼水洗了個臉,然後傳喚了幾個朝廷重臣商議。兵部尚書朱燮元,西官廳參事沈敬、黃仁直等重要官員來到內閣衙門參加了議事。

  年前的御前廷議本來預算了太原、彰德、徐州三處大營的新建,但是今年以來,山陝兩地兵禍兩年,太原大營未能如期構建,倒是彰德府和徐州府兩處調集物資人力開了屯田構築工事,已設立了兵府。

  鑒於亂兵前方勢力已到達平陽府,眾臣認為只能以彰德府大營為主力進行圍剿。張問同意了這個設想,調任大將葉青成為徐州營總兵,大將章照為彰德營總兵,讓他們負責訓練軍隊。

  章照得到調令之後,給張問提了一個要求,請求朝廷制造一批火器車輛調送給彰德營試用。張面的要求,嚇了一跳:各式火銃八萬枝,火炮三千二百門,偏廂車五千余輛,各種車輛騾馬無數。

  張問便找來章照問道:你要這麼多東西干什麼?

  章照大言不慚道:如今朝廷財政恢復,並不缺錢,好不容易要建立新軍,為什麼不組建有戰斗力的軍隊?我這個要求只是二十個營的編制,戰斗營和輜重營加起來不足二十萬人,如果按照一個大營五十萬的巨大規模,這些東西根本不夠。

  張問道:二十萬人,如何編制?

  末將這段時間自創了一種車營編制,名曰裝甲師。以步騎七千二百人,師-衝-衡-乘-車五級編制,組成一個裝甲師。裝甲師下屬三營:三千二百人、配備一百二十八輛裝甲偏廂車,組成步兵營;一千六百騎四衝騎兵,組成騎兵營;兩衝權勇騎兵隊、四衝步兵隊共二千四百人組成權勇營。

  二十個裝甲師,配備後勤輜重營,約二十萬人。

  裝甲師?張問愕然,卻不知戰力如何。

  章照道:末將到彰德府之後,先編一師,一試便知。

  張問打過好幾次大仗,但是他實際上只是個政客,於兵制的具體操作並不精通,每次打仗,都是依靠手下猛將的能力才取得戰果。所以當章照提出一種新編制時,張問也拿不定主意。

  他便找來精通戰陣的兵書尚書朱燮元商議。

  朱燮元看完章照的設想之後,立刻拍案稱贊,說裝甲師合乎戚繼光《武備志》等多種兵法,只要配以嚴格的軍法,公平的賞罰體系,戰力定然強悍。

  張問聽罷,又問道:裝甲師配備這麼多火器,後勤如何保障?

  章照又掏出另一份資料,說道:裝甲師配備後勤營保障補給,後勤營編制,內將官一,中軍一;軍車兵三十人;雜役兵二百五十四人;車炮兵一千六百二十二人;全營共一千九百單八人。裝備火器:車載佛郎機一百六十門;鳥槍六百四十枝、銃手六百四十人。車輛畜力:輜重車二百五十六輛;駕車用牛二百五十六頭。雜項工具:金、鼓、旗幟、響器二套;繩樁九十六條;拒馬槍二百五十六條;火兵尖擔二百五十六架;火鐮二百二十四把;燈籠三百五十四個;鐵楸七百三十六把;鐵撅四百九十六把;鐮刀一千二百一十六把;斧頭一百二十六把;鑿子一百二十八把;鍘刀二百四十口。糧草輜重:米二百石;黑豆五百石;淇子二百九十九石四斗;炒面二百九十九石四斗。鑼鍋五百口;鐵鍋二百五十六口;水袋五百個;水桶二百五十六口行了行了!張問忙打斷了章照的長篇大論,你到彰德府之後,先試編一師看看效果火器方面,我已提拔宋應星監制火器,命他盡快造出一批新式火器,裝備彰德大營的裝甲師。

  章照拍著胸膛說道:大人放心好了,西北那群土鱉,只需一個裝甲師就能讓他們土崩瓦解。

  你先弄出裝甲師再說,到時候我去彰德府親自看看效果。張問說道。

  不幾日,內閣授章照五府都督僉事銜,到彰德府負責編制、操練新軍,並下達政令,協凋周邊各布政司、都指揮司、府等機構分別負責物資調配和運送。

  章照掛的是五府官職,只能統兵,不能調兵所以山西戰事朝廷沒有任何動作,只下令巡撫楊鶴構築防线,防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