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伊比利亞人依賴對海外的瘋癲渴望與獨立於拉特蘭人的異端邪說突破海嗣的封鎖,在以往只能由米諾斯人、喀蘭人和薩爾貢人主動前往舊世界的慣例被打破,大量伊比利亞人進入新世界,其中一部分著眼於薩爾貢這個認識已久的新世界地區,開始發起了史無前例的大開拓熱潮。
在瓦伊凡被發現後,伊比利亞人從中察覺到了大地蘊含的力量,這里既沒有天災又沒有神和亂七八糟的動植物,作為交通樞紐與“礦車軌道間的城市”再好不過,他們與土著和蘇丹進行交易,以推行這個殖民地的建設計劃,當時伊比利亞人聲稱將租下每寸被使用的土地以使用本土資源進行建設,如連續五年付不出租金,每年都多出1.5%的利息,若無法完成,那麼在建設結束則向蘇丹給予十分之一的鐵路使用權與所有居民區的十五分之一,另一方面土著被許諾了衣食和事成後定居進城市的美好未來,但伊比利亞人早已准備好毀約,他們打算將通往廢礦的鐵路和已有土著入住的居民區抵押,而那些住進城里的土著會發現城里不結果也不能放牧,隨後不得不通過為他們工作來謀生。
那時伊比利亞人遇到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蘇丹並不愚蠢,他或許是個落後國家的領主,但就連部落人都知道該派人盯緊自己的奴隸,蘇丹則派了約三個營的軍隊在附近監工,宣稱這是為了保護合作者的財產與未來帝國的資產,可事實上這些真有武器的軍人能擅自闖進任何地方進行搜查,他們有蘇丹給予的最高級搜查令。
第二個問題發生在建造時間到了第三個年頭的時候,那時“大靜謐”爆發,本土和殖民地的聯系徹底斷絕,黃金艦隊被皇家海軍落井下石,維多利亞人和姍姍來遲的高盧人把伊比利亞人也趕進了工地,蘇丹卻以擔憂能否實現承諾為由拒絕幫助他們,轉而詢問維多利亞人和高盧人簽訂新的合同。
按照當初擬定的第二份合同,蘇丹將得到遠比過去更大的持有份額,整個瓦伊凡開發區將被三等分變為三國共有殖民地,但同時又有自己的主權,這被稱為三國中立地區或者三國租界,也有些爭議性的看法是關於這到底屬不屬於一個國家,不過更普遍為人所認可的是,瓦伊凡是個國家級的城市,承擔著薩爾貢的交通樞紐和公有倉庫地位,自然也是貿易之城。
撕碎瓦伊凡的路權戰爭起因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伊比利亞人的民族主義游擊隊長期在對瓦伊凡的交通系統造成破壞,而高盧人幾乎毫無概念的殖民計劃、維多利亞人的種族主義和屠殺還有蘇丹幾乎濫用的稅收系統讓問題變得更糟,那些瓦伊凡人在城市里越來越多,怨言也越來越深,當伊比利亞人在一次恐怖襲擊中阻止了當天所有的糧食列車到站,這些瓦伊凡人突然爆發出驚人的反抗,迅速占領了市區宣稱要奪回瓦伊凡人的國家。
依照三國條約,高盧人、維多利亞人和蘇丹派出了軍隊鎮壓,把瓦伊凡人趕回他們的豬窩,緊接著高盧人和維多利亞人開始爭執需要所謂的“額外的出勤費”,因為高盧人自認為並非海權國所以這場案件的補給要比紙面更昂貴,維多利亞人則聲稱自己是接到情況立刻從本土乘船的理應有報酬,蘇丹堅決的不願意出面協調,聲稱既然都管不住不妨把地送給他。
為了爭奪瓦伊凡的路權問題,三國在瓦伊凡的小分歧迅速發展為大規模武裝衝突,瓦伊凡人和伊比利亞人也在這場衝突中趁亂暴動企圖殺死任何外國人,在持續了五年衝突後,路權戰爭以瓦伊凡的無政府狀態告終。
維多利亞人只損失了一些遠征隊和炮彈,但那些人是貧民窟的征召兵,炮彈也是用來消耗的,他們甚至靠這五年亂扔軍事垃圾增長了一些生產力。
高盧人幾乎沒有什麼損失,確實死了不少人,但路權國,尤其是高盧這樣的路權帝國,根本不在乎死幾個人,他們最大的勝利就是讓海權國的殖民地被他們攪黃,在這之上能牽制維多利亞的擴張步伐,他們快賺翻了。
蘇丹死了很多戰士,辛虧齊米制度的優越性,他本來就可以讓那些該死的異教徒交稅來保護信仰和文化的自治,這些戰士也都是這麼來的,異教徒跟韭菜一樣割都割不完,而且他這五年來以此為理由要求全國都交“維多利亞稅”和“高盧稅”來保家衛國,現在他很高興,又能合理合法的屠殺異教徒又有錢拿,一座城市算得了什麼呢?
因為每方都有自己的勝利,沒有任何人在乎瓦伊凡能不能復原,它變成了被遺忘的土地,現在只存在著昔日大地被帝國主義摧毀後的廢墟,有人傳說遇到困難可能會有一個白色的瓦伊凡勇士帶著個薩卡茲女孩來幫你,但那畢竟只是傳說,可誰會放棄傳說呢?這種土地上要是不信仰點什麼,人怎麼可能活得下去?
“伊芙利特,不要幫他們,他們不值得你幫。如果你真的要做什麼,去救他們,或者殺了他們,他們做的任何事都是情有可原的,哪怕是做人肉炸彈也一樣……所以,要不然去救他們,要不然殺了他們。”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