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麗絲書屋 重口 走向星辰

第9章 十六章

走向星辰 廠長 5756 2023-11-19 00:47

  陣亡的庫瓦中隊長其實並不知道,早在他們到達那個畜牧場前就已經被泰倫的偵測雷達發現並鎖定了,然而出於謹慎作戰的習慣,龍越峰小隊前衛吉斯率領著自己的無人部隊保持著安全距離一直與他們遙遙相對。就在他們停下休息的時候,吉斯命令麾下的一個‘角龍’坦克小組對他們發動突襲。其實幾乎掌握整只中隊方圓百公里一切情報的吉斯完全可以使用超視距攻擊如熱壓火箭彈對他們進行完全覆蓋式打擊,但本著一貫的謹慎作戰原則,吉斯決定先使用一個坦克小組測試一下庫瓦人機動步兵的火力配備和戰斗方式,好為接下來的作戰提供情報支撐。

   三台被擊破的坦克數據很快被\u0027似鳥龍\u0027多功能車的分析儀器解析了出來,通過先進的損管掃描設備彈道回溯功能,庫瓦反坦克炮和單兵火箭筒的詳細性能數據很快就被直接破解,而且不出十二個小時,這些數據就會出現在與泰倫國防部密切聯系的各大軍工企業的數據庫中。

   就在吉斯對付那個庫瓦機動步兵營的同時,龍越峰一邊審視著軌道上電子戰巡洋艦使用全球掃描收集到的情報一邊飛快的思考著。根據情報,當前庫瓦人在仙女座Σ增2星系IV號行星上一共有大約50萬人,大體上分為26個機動步兵軍級單位和8個裝甲軍級單位,此外還有13個獨立重炮團級單位,裝備方面一共有1870輛各式戰車和4300門各式火炮;空軍則有824架飛機,分成16個戰斗機聯隊單位。但這只是他們紙面上的兵力,當前在星球的十幾處定居點還有數百萬的平民,如果庫瓦的動員能力和人類一樣,加上初步的動員補充兵力,對方的機動步兵師級單位可能會增加到45個,估計在戰斗的前期就可以投入,但這里有個問題,軍國主義的動員能力其實要遠遠超過了這個數,根據人類歷史上的經驗,按照此種社會模式後續極限動員的話理論上可以出到三分之一的總人口數,不過對於現代戰爭而言這種可能性不大。自己這邊的戰斗人員只有84名機甲駕駛員和54名無人戰斗機操作員,單從數量上看都不夠庫瓦人塞牙縫的,就算將所有無人兵器全都算上,總兵力對比也達到了恐怖的200:1,硬碰硬的打肯定全軍覆沒。不過好在自己這邊無人兵器的補充速度遠遠快於庫瓦人,畢竟以自動工廠的組裝速度,如果材料足夠,只需要幾十個小時就能組裝出一個師的兵力,且戰斗力與第一次投入的一线部隊沒有任何差別;而庫瓦人機動步兵需要招募民眾進行補充,訓練度根本就得不到保證,以此作為決勝點的話,就勢必要玩釣魚戰術了。

   可是釣魚戰術也不是說玩就能玩的,有道是“保存自己才能消滅敵人”,士兵稀少的泰倫軍作戰一直遵循這一原則,自己多一份有生力量,敵人就增加一份壓力。用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才是關鍵。但釣魚戰術的基本條件就是需要誘餌。己方主力是機甲,這一情報庫瓦人也無比清楚,所以說讓沒有機甲的純無人兵器部隊做誘餌的話很難讓庫瓦人上鈎。而且就算庫瓦人能上鈎,當前泰倫所有的量產型人工智能中,最聰明的也就是十歲人類兒童的水平,所以只憑借無人兵器那捉雞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只能分清“前進”、“後退”、“分散”、“聚攏”這種簡單的命令,稍微復雜一點就會暈頭轉向,現場如果沒有機甲駕駛員的指揮,這些家伙能打出漂亮仗才叫有鬼。而派遣機甲作為誘餌面臨的風險更大,下屬的無人兵器可以說全部都是靠著機甲駕駛員的指揮進行戰斗,一旦駕駛員受傷或機甲受損導致無法指揮,那全部的自動兵器就全都得直接趴窩,作為誘餌的駕駛員首先需要對敵人造成嚴重威脅,這樣對方才會上鈎派出重兵圍攻;而同時這只誘餌部隊又不能牽扯太多的戰力,否則無法集中優勢圍殲上鈎的大批敵軍……

   思來想去,龍越峰最終有了決斷,默默地打開了通訊器:“4號,我是1號,有個新的任務交給你們……”

   ……

   一小時後,足足32輛\u0027角龍\u0027坦克出現在了奧古拉卜礦區守軍的視野中,45輛\u0027伶盜龍\u0027吉普車緊隨其後朝著守軍陣地壓了過去,還沒等守軍反應過來,一台魁梧的機甲就從隊伍最後方冒了出來,雙臂和雙肩的炮門向著守軍陣地傾瀉彈藥。由於處在整個防御體系的側翼,這個礦區由一個機動步兵大隊把守,守軍指揮官非常明智的派了一名通信兵立刻向師團主力駐地艾哈格納斯殖民地報告消息,但他們依然沒能抵擋住泰倫多長時間。

   又過了兩個多小時,接到先前那個被吉斯轟殺在荒廢牧場中的中隊長報告的庫瓦第二梯隊四個混成聯隊中的一個出現在了奧古拉卜礦區附近(關於庫瓦軍隊建制請看庫瓦帝國設定篇),可這個時候,聯隊長無奈的發現整個礦區已經被泰倫占領,而且這些家伙還把其變成了一個看上去堅不可摧的要塞。通過動力裝甲的觀測裝置看到這個情況之後。他只得微微的搖了搖頭。目前來看自己的先手已經被別人占了去。而他現在所要做的就是盡快的整頓部隊准備發動一次進攻,雖說不能直接的攻占對方的陣地,但是只要能夠在對方的陣地上打下一個到兩個突破口的話自己的情況就會好很多。至少在後續部隊到來的時候能夠省掉不少的力氣。

   於是他立刻命令部隊展開進攻隊形准備發動攻勢。經過偵察部隊的縝密的偵察,他發現泰倫人在北方的防御體系依托原本礦區的礦道和排水槽等基本修築成了錯綜復雜的防御工事,而在西南方向……或許是由於這里有一條公路,而泰倫人可能處於補給或者什麼別的原因並沒有將路面破壞掉,順著路面鋪展延伸方向應該可以直接插入礦區相對中心的位置。於是他立刻確定了攻擊的放案。首先命令自己的兩個機動步兵大隊進攻北方。以牽制住對方的防御火力。而另外的一個機動步兵大隊和一個戰車大隊則准備攻擊西南方向的陣地,爭取突破對方的防御陣地之後讓自己的部隊攻入礦區的中心。這樣能夠動搖對方的整個的防线。

   在發布這個命令之後。庫瓦士兵們就開始了准備,十幾分鍾後,八門架設好的重型磁軌野戰炮組開始發言,這種有效射程足有80公里的磁軌炮一直是庫瓦人炮兵的扛把子,此時它們正在為機動步兵衝鋒做炮火准備。而那邊泰倫的炮兵也不甘示弱的展開了反擊。但這個反擊簡直大大出乎庫瓦聯隊長的預料,六發巨大的炮彈帶著沉重的呼嘯聲從天而降,瞬間自己的炮兵陣地就被六朵升騰而起的蘑菇雲給籠罩住了,劇烈的爆炸直接將己方架設的所有重型磁軌野戰炮組還原成零件狀態……還是徹底報廢的零件。這種雖然一點也不猛烈但效果拔群的炮擊讓所有還幸存的庫瓦炮兵都感到十分的吃驚。 (\u0027Ballista\u0027雙肩的180mm加長管重型加農炮發射非制導強化爆破彈的有效射程在100公里以上,發射制導導彈更是能達到上千公里。本機結合紅外线熱能偵測設備可以有效打擊百公里范圍內的一切敵人)

   炮擊的失利使得參加佯攻的部隊的士氣遭到很大的打擊,不過在各級隊長的謾罵和督促下大部分的士兵只能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前攻擊。和以往他們訓練的一樣,每個小分隊組成了一個雙箭作戰隊形,每個小隊的雙箭隊形排成一條散兵陣线,整個中隊共有三條這樣的散兵陣线。每道散兵陣线距離約一百五十米。然後梯次向泰倫防守的陣地壓了過來。

   看到庫瓦人的這種戰術,坐在隱蔽在礦區高地上的\u0027Ballista\u0027機甲中觀察的4號機駕駛員馬歇爾和炮手休伯納滿頭問號:“這些庫瓦人腦子都讓驢踢了?班組雙箭隊形到沒什麼,可這種班組隊形為什麼偏偏使用的是舊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散兵隊形戰術?”“不僅如此,而且還往陣地上撞?就算有動力裝甲加持也不應該啊……”

   但沒有時間讓他們仔細分析了,庫瓦人已經開始他們的第一次衝鋒,交替掩護的雙箭隊形班組摸到距離陣地約一千二百米的距離,伴隨著衝鋒號的響起,這些家伙全都啟動了動力裝甲的加速噴射裝置像吃了興奮劑一樣衝向泰倫的第一道防线,但緊緊盯著步兵衝鋒陣线的馬歇爾和休伯納沒能發現同時徘徊在約八公里外的部分小分隊架起了一根根足有一人高的大粗炮管。

   “這群家伙,難不成還都在喊\u0027烏拉\u0027?”休伯納一邊鄙視一邊迅速計算彈道數據,“管他的,”馬歇爾同時通過BPIS感應頭盔在腦中下達命令,“這麼囂張的攻勢不給來幾棍子都感覺對不起自己。”

   泰倫陣地上響起了一陣陣猛烈的噴氣聲。這是安裝在兩組六輛‘似鳥龍’多功能車上的三十二聯裝速射型火箭炮開始進行壓制射擊。一發發廉價的非制導火箭彈如同過節的禮花一樣從一米多長的炮口中噴射而出給跑在最前面的庫瓦軍第一衝鋒隊形來了個徹徹底底的飽和火力覆蓋,瞬間整個第一梯隊的庫瓦軍被轟炸得簡直像是身處地獄,這些火箭彈並非全是落地爆炸,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在距離地表30-50m的距離就直接爆炸,同時內部噴射而出的高溫燃劑直接黏在了庫瓦士兵們的動力裝甲上,高溫的火焰持續灼燒,輪番打滾都沒法撲滅,而且這些燃劑竟然還有腐蝕性,只用了幾秒鍾,動力裝甲最外層竟然被腐蝕得坑坑窪窪,而且還有繼續擴大趨勢。只是短短的幾分鍾,第一攻擊梯隊的兩百多庫瓦士兵全部陣亡。

   然而就在泰倫大肆轟炸庫瓦攻擊第一梯隊的同時,二十多公里外的庫瓦第三攻擊梯隊陣列後方,數十門一人高的粗大炮管開始怒吼,一發發炮彈下雨一樣落在了剛剛發射過第一輪火箭彈的\u0027似鳥龍\u0027多功能車周圍,六輛炮車直接被海量的炮彈淹沒了……

   “該死的。”馬歇爾這才反應過來,沒有超視距偵測裝置的庫瓦人根本是在用人命套情報,犧牲一整個攻擊梯隊換來自己這邊的火炮位置,然後使用分散的輕型曲射火炮化整為零攻擊,而且這輕型火炮的威力竟然還不小。通過熱能成像,馬歇爾看清楚了,庫瓦人使用的是類似120mm迫擊炮的曲射火力,各個迫擊炮小分隊站的還比較分散。‘Ballista’的重炮雖然足以報廢庫瓦人的任何重型火力,可大片大片的分散輕型火力……簡直讓他有一種掄起大錘砸滿地亂跑的蟑螂這種不知該打哪里的感覺。就在這時,庫瓦人的第二攻擊梯隊又壓了上來,依然還是那組合了每個班組雙箭隊形的散兵线陣列,可這一次那些輕型曲射火炮也開始三門一組進行交替掩護炮擊。

   “老兄,不要慌……”見到這種態勢,休伯納立刻呼叫道,“現在不是你一個人在孤軍奮戰,炮火彈道計算交給我,你打算怎麼反擊。”聽到搭檔的鼓勵,馬歇爾迅速調整好了自己的思維,看來庫瓦人是想充分發揮自己的兵力優勢,直接用海量人力壓死自己,這種與泰倫完全相反的戰術思想也難怪會讓一直以來受“人命關天”主思潮熏陶的泰倫戰士不適應,眼珠一轉,一絲詭異的微笑浮現在馬歇爾臉上,既然你庫瓦這麼想玩人海,那我就讓你玩個夠。 “伙計,准備分散炮擊,我把三台火箭炮\u0027似鳥龍\u0027的操作權給你轉過去,配合本機火力你能一次端掉那些迫擊炮嗎?”

   “沒問題,你就瞧好吧。 ”

   “那好,步兵交給我……”

   又是兩組六輛\u0027似鳥龍\u0027多功能車裝備上了三十二聯裝速射型火箭炮,但這次,一組多功能車開出了陣地,充分利用\u0027似鳥龍\u0027那飄逸的高速機動力移動開火,雖說這樣會使火箭彈命中率嚴重下降,但庫瓦攻擊梯隊距離泰倫陣地只有兩公里多,對於火箭彈來說根本就是閉著眼就能打到。庫瓦第三梯隊的輕型曲射火炮也被調動起來,不像泰倫可移動開火的炮車,這些庫瓦步兵攜帶的大口徑迫擊炮裝彈/開火的時候需要停在原地,而就是這點點時間對於泰倫來說已經足夠了。另一組‘似鳥龍’多功能車的火箭炮准確的覆蓋了大多數迫擊炮組的位置,僥幸漏網之魚也被隨後‘Ballista’的跟進炮擊摧毀。但只有三台火箭炮車的火力顯然對於第二攻擊梯隊那寬闊的正面來說太過稀疏,根本達不到飽和火力覆蓋,相當多的庫瓦士兵只是被火箭彈炸傷,不過這些全身著火的庫瓦人並沒有退縮,除了被爆炸直接分屍的庫瓦士兵,他們仍然怪叫著猛衝過來。然而這個時候泰倫陣地上的機槍開始掃射。安放在‘角龍’坦克頂部的雙聯裝38mm速射防空炮和14.5mm高平兩用重機槍的噴射聲在這里變成了地獄奏鳴曲。本來就被炸得體無完膚的庫瓦士兵一片片如同正在被收割機收割的玉米一樣被掃倒,與第一梯隊一樣全體倒在了衝鋒道路上,而且他們並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兩次攻擊,三個中隊的機動步兵足足損失了兩個半(七百多人),還連泰倫陣地的邊都沒摸到。不過此時對於庫瓦大隊長來說,這些代價是必需的,因為只有通過這樣才能夠拖住泰倫人,好讓自己的側翼攻擊取得效果。 “戰爭就是這麼的殘酷!”看著躺了一地的自己同胞那些殘缺不全的屍體,他冷冷的說了一句這樣的話。

  

   ============================================

  

   某狼科普:關於120mm迫擊炮:口徑在100毫米以上的迫擊炮已經屬於重型迫擊炮,而120毫米的口徑又是重型中的大個子,已經不能用人背肩扛這種方式運輸了,需要車載或者馬馱。以我國六十年代研究的64式120毫米迫擊炮為例,它的在戰斗狀態下的重量為175千克。最大射程可達5580米,射速每分鍾10發炮彈左右。每枚炮彈的重量可達15.9千克,而威力更是超乎很多人的想象,一發炮彈出去,可以消滅一千五百多平方米以內的有生力量。也就是說這樣口徑的迫擊炮一旦進入它的射程之內,可以發揮堪比榴彈炮的火力壓制。可這玩意卻有個非常明顯的問題,迫擊炮屬於速射輕型曲射火炮,最大的優勢在於靈活、易攜帶、易操作,而120mm迫擊炮最少需要四個人操作,屬於團級別的支援火炮,裝了輪子也不是很易與拆卸轉移……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其機動性和靈敏性遠遠不如小口徑輕型迫擊炮,而既然要高威力,我用自行榴彈炮不好麼?例如我國120mm迫擊炮的升級改造版——1996年完成的輪式120mm自行迫榴炮。這家伙可以發射迫擊炮彈也可以發射榴彈,機動性更強,火力更猛,可謂是步兵手中的大殺器。所以一來二去120mm迫擊炮的處境變得相當尷尬,於是乎現在各國陸軍列裝都越來越少了,沿著這條發展趨勢,最終文中的泰倫淘汰了這種裝備。但庫瓦人的身體素質遠遠強於人類,又憑借動力裝甲加持,可以輕易扛起一噸重的東西急行軍,所以這種大威力的迫擊炮就很適合作為小隊級別的步兵支援武器。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簡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