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混成聯隊那邊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戰斗無人兵器自己就能搞定了。再給了它們消滅殘余敵軍然後向著預定方位迂回的命令後,吉斯將注意力轉向了自己這路。現在他所處的方位是艾哈格納斯殖民地正西方的一處森林邊緣,距離殖民地約一百四十公里,高大的樹木給予了機甲天然的掩護,配合光學迷彩發生器,現在2號機處於隱蔽狀態。吉斯選這個地方當然不是心血來潮,這里是連接奧古拉卜礦區與艾哈格納斯殖民地的必經之路之一,森林邊緣修建有公路,而公路的另一側則是一望無際的曠野,地形並不是很復雜,但幾公里外則是一些地質運動隆起的丘陵和裂谷,一般來講復雜地形遭遇伏擊的可能性更高,庫瓦人估計會在進入丘陵地帶前嚴謹搜索,小心翼翼的通過,而之後面對相對廣袤的平原,必定會有一瞬間的放松,而對於一支連續行軍十數個小時的軍隊,這種放松心里也會相對擴大,進而導致一定時間的防務松懈。而這松懈的時機,就是他要把握的最佳攻擊時機。
庫瓦回援旅團的第二步兵聯隊正沿著預定行進路线開來。說實話這名聯隊長並不認為沿途會遭遇襲擊,按照常識判斷,己方在殖民地足足有兩個建制旅團防守,再加上一個大隊的空軍。就算泰倫以一當十,也得幾乎投入全部兵力才有可能攻略。根據情報,泰倫在礦區已知的兵力應該就是除開殖民地攻略部隊外的所有軍力了。在兵力短缺時,疑兵布陣也是慣用伎倆之一,庫瓦人對此也玩得無比純熟。所以這只聯隊一開始就沿著最短路线以一字長蛇隊列快速行進,通過軌道上電子戰巡洋艦監視著戰場動向的吉斯,當即就決定親自駕駛2號機對其進行伏擊,而讓主力無人兵器部隊去截殺機械化混成旅團。
果然不出吉斯所料,這個步兵聯隊在進入峽谷前停了下來,三只輕型戰車小隊從三個方向開始偵查,二十分鍾後,仿佛是確認了沒有埋伏,整只聯隊依然采用縱隊行軍陣型進入了峽谷。或許是這個地形太過可疑,在行軍過程中不時地有單獨行動的哨探利用動力裝甲輔助爬上峽谷半山腰四處觀察,估計是在搜索任何可疑現象,生怕錯過一個細節。然而他們在峽谷中根本什麼都沒有找到,吉斯壓根就沒有在峽谷布置伏擊兵力。打頭的一個步兵中隊從進入峽谷到走出,沒有遭遇情況,中隊長原本懸著的心也放下了。
幾分鍾後,一半的庫瓦軍已經從峽谷走出,看來他們是徹底放心了,連行軍的速度也稍微放緩,吉斯等待的就是這個時機。 2號機雙肩的火箭彈莢艙迅速打開,16枚溫壓火箭彈拖著橘紅色的尾炎如迅雷般呼嘯著砸向後方還處在峽谷中的庫瓦軍。不等這些火箭彈擊中目標,2號機的引擎就瘋狂鳴叫了起來,背包下方的推進器立刻全力噴射,這個七十余噸重的大家伙騰空躍起狀如猛虎出山,撲向了已經走出峽谷又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驚得有些呆愣的前半只庫瓦步兵聯隊。
吉斯的這一攻擊模式看似魯莽實則不然,僅憑一台機甲攻擊一整只步兵聯隊(足足七千人)容不得半點馬虎,16枚重爆型強化溫壓火箭彈看上去凶神惡煞,但對於一整只步兵聯隊來說還遠遠達不到飽和火力覆蓋的水准,最多只能利用溫壓爆轟反應振波在具有阻擋物的相對封閉有限空間中的高殺傷力將還沒有走出峽谷的半只聯隊重創。而半只已經走出峽谷的聯隊在被攻擊後肯定會追溯彈道發現自己,到時候一個飽和火力投射,在這種空曠的平原地帶,自己縱然有機甲保護也沒辦法抵擋,到時候恐怕只能選擇撤退,更不用說擊垮這支部隊了。所以吉斯趁著他們還沒反應過來就干脆第一時間衝進這些家伙的隊列優先破壞其重型武器,雖說這樣自己將會面臨360°全方位攻擊,但自己處在對方陣型中,也能讓他們投鼠忌器無法全力開火。
騰空而起的2號機在一瞬間舉起手中的激光步槍就是一套漂亮的連續點射,整只聯隊中架著大口徑火炮的戰車接二連三被打爆,這數公里的距離2號機只用了十幾秒鍾就直接從半空中跨越,接著雙腳落地側身重重一鏟,穩住身形的同時也直接將地面上的幾個倒霉蛋直接踩成肉醬。沒有絲毫猶豫,落地刹那間只見2號機右臂一揮,手中的槍口直接指向了聯隊長所在的指揮車,亮藍色的激光直接將其洞穿。擒賊先擒王,早在這只聯隊走進峽谷之前,吉斯就通過偵測雷達判斷了其指揮官的位置,當然這也是拜泰倫先進的偵測裝備所賜,能夠掃描出目標的無线電收發量,借此就能做出判斷,無线電交流最頻繁的肯定就是指揮官所在地。
其實從2號機發射溫壓火箭彈到指揮車爆炸,總共也就數十秒的時間,而這數十秒對於庫瓦聯隊而言,絕對算是經歷了從天堂跌到地獄的噩夢場景。失去指揮的兩個大隊也只能盡量將火力對准2號機,但吉斯借著機體強大的推進能力和強悍的抗打擊力雖然被打的連滾帶爬(好吧事實上很多情況下是吉斯故意讓2號機打滾,這樣既能利用揚塵和閃避動作減少中彈可能,還可以瞬間變換機甲位置讓庫瓦人不易於瞄准),但總歸都是有驚無險。竭力使用手上的武器擴大著庫瓦人的傷亡。
很快,重武器被一鍋端指揮也中斷的的半只聯隊被2號機重創,巨大的傷亡使其陷入了全面崩潰,六成以上的庫瓦士兵戰死沙場,其余家伙面對2號機這尊殺神直接被嚇破了膽,紛紛扔下了武器四散奔逃,吉斯沒有攻擊這些潰兵,戰斗目標已經達成,而2號機……也已經不堪重負了。
……
第六艦隊在仙女座Σ星區奮戰的同時,在數百光年外的一片遙遠星區,一顆不起眼的橙色恒星照耀著一個小小的星系。而這麼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星系及其周圍,各種各樣的飛行器幾乎將這里擠了個水泄不通。仔細一看,這些飛行器都沿著各種各樣蜘蛛網似的單行路线正在密集但有序地行進,看來這種擁擠又不失秩序的交通方式已經成了在這里生活的智慧生物的共識。而距離這個橘色恒星軌道的第三顆行星,周圍的各種巨大人造物構建起了一個個復雜的平台,無數飛行器在這些空間站中進進出出,這顆蔚藍色的小星球雖然只有16個行星單位大小,但算上周圍那些大片大片的殖民空間站群,也儼然一副大型星際帝國首都的模樣。這顆小星球正是泰倫共和國的首都星——地球,赫爾墨斯基金會的總部就坐落在歐洲大陸萊茵河畔的郊外。科隆,舊世紀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第四大城市,至今還保留著無數封建時代的建築,比如科隆大教堂。然而古色古香並不能掩蓋與時俱進的風尚,各種各樣型號的全自動機器人隨處可見,日復一日地做著街道清掃、物流配送、日常設施維護、還有各類基礎建設工作,而人類徹底從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要做的基礎性工作僅僅是指揮這些機器人而已。時代感的差距並沒有讓這里的人們感到不協調,如今外太空殖民熱潮還遠沒有退卻的跡象,地球上的人口比例、環境等等對人類而言還是相當舒適的。一輛銀白色的轎車開過寬闊的公路直朝著赫爾墨斯基金會辦公大樓駛去。
十幾分鍾後,開車的中年人進入了一個大會議室,全基金會幾乎所有重要部門的負責人全部到場了。中年人入座,開始會議,他就是赫爾墨斯基金會的主席——雷納德博士。
“今天召集諸位的理由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經過近期第六艦隊在仙女座Σ的三次會戰和初步的星球攻略作戰,\u0027Legionär\u0027和\u0027Ballista\u0027的實戰性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檢驗,相關的數據包括庫瓦人的武器情報都已經輸入了信息庫。現在國防部針對目前戰況提出了強化機體的需求,總體來說有三條:第一,為能在今後日趨激烈的戰場環境下充分保障駕駛員的安全,機體需要在保持機動力的前提下提高自身的防護能力和生存能力;第二,盡可能在不影響生產成本的基礎上提高武器性能;第三,提高機體的生產維護性以讓後勤技術人員能夠快速對被擊破的機體其進行維修。各位說說你們的看法吧。”
“主席,恕我直言,這三點本身就是矛盾的……”開口的是機械開發部門的負責人,“憑借現有的技術基礎,我們可以采用碳化鈦結晶鍍膜來增強機體表面防御,再配合加裝反應裝甲可以做到使用3/4厚度的貧鈾裝甲板達到相同的防御效果,但這麼一來機體本身的造價勢必上升不少,按照當前的小隊配備,很難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戰斗力能力。”
好幾個部門的負責人都同意這種看法,畢竟物質和能量的等價交換這一鐵律大到宇宙小到夸克都無一能夠例外,想要提升攻擊能力就勢必要提高武器的能量輸出,而攜帶更多武器,也就對機甲本身的載重、動力、布局等等提出了一系列更高要求。哪怕多攜帶一門固定火炮,機甲的整個系統平台就都得調整一遍,要同時滿足這麼苛刻的要求,難度不可謂不大。
“這我也清楚,可軍方的需求明明白白,我們還是得盡可能的去滿足。”雷納德博士無奈地說,本身SRG系機甲的火力、防御、機動等各種性能的平衡性做的不錯,可每一方面的性能並不是非常突出,在面對大集群敵人時,這問題就十分明顯。也難怪,現有的主力機甲本身就是對現實妥協的產物。
這時坐在下首的一名研究人員發話了:“主席,我倒是有個想法。既然當前機甲本身不足以在保持生產性的基礎上加強性能,那從武器著手如何?”
“哦?具體說說。”
這個黑頭發黃皮膚的研究員不緊不慢地啟動了會議桌的全息影像儀,將一套3D構想圖放了出來:“目前軍方的戰斗思路是宇宙戰以機甲和戰艦為主、星球攻略戰以機甲和無人兵器為主。當前還沒有開發宇宙用無人兵器,其原因主要出在發動機上,聯產型飛機發動機不論是渦輪式還是衝壓式都需要在具有流體物質的環境中工作,這也就限制了其只能在具有大氣的星球上使用。然而最近,東亞的一家研究機構研制出了一種微型化的熱核火箭發動機,足以在太空的真空環境中使用,順著這個思路若是將那些退役的太空戰斗機簡化,進而改裝成無人戰斗機,就可以作為無人兵器在太空環境中配屬給機甲進行作戰。如此一來,火力的問題自然解決,這些量產化戰斗機的成本和生產性能若是能做到\u0027角龍\u0027坦克的水平,作為可消耗兵器也能加大機甲的生存能力和任務泛用性。”
“嗯,不錯的想法……”雷納德博士打量著這名研究員,依稀記得他是兩年前從木星分部升任上來的,名叫黃炳文,今年只有三十多歲,算是在座最年輕的,但一直以靈活的思維著稱,這個提議也是。
埃里克松博士這時也發話了:“我還有一個思路,針對量產機體的作戰情況,黃博士剛剛提的方案如果能夠實現的確已經足夠了。但若是戰況膠著,需要高性能高戰力的小部隊打破僵局,就算有無人兵器輔助只憑現有的機甲性能,恐怕還是有力不逮。”
雷納德博士再次思考起來,示意埃里克松博士繼續說下去。
埃里克松博士也放出一套3D構想圖:“其實自從\u0027Hoplite\u0027作為主力列裝,我斯瓦特海姆研究中心對於高性能機甲的研究就一直沒有中斷過,SRG4號序列的試驗機已經完成。當前其試驗機正在天鷹座γ的實驗基地中進行測試,就紙面數據來看其戰斗性能至少是\u0027Legionär\u0027的六到七倍,只是其生產性不是很高,造價也昂貴,但絕對物超所值。”
兩種思路各有所長,接下來兩個小時的會議,基本就是針對這兩種方案的不同論證。黃炳文的方案傾向於藉由廉價的量產型太空無人戰斗機,無需改動現有機甲的設計就可以提升量產機甲的戰斗力,強化方式相對簡單易達成,普通駕駛員通過這一方案也能發揮出數倍戰斗力;而埃里克松的方案傾向於提升機甲本身,讓一台機體能夠發揮出超水平的戰斗能力,需要對機體做大幅度的修改強化,身價當然也跟著直线上站,但實戰中一名王牌駕駛員操縱的這種超強機體可以一口氣發揮出數只普通機甲小隊都無法發揮的戰斗力,必要時甚至能以一機之力扭轉戰局。
可以說兩者各有所長,完全可以用作互補關系,最終雷納德博士拍板到:“那好,這兩種方案就作為下一階段的機甲革新計劃,\u0027U\u0027計劃(Unmanned combat space vehicles即無人宇宙戰機計劃)由黃炳文博士主負責,\u0027S\u0027計劃(Super mobile armored equipment set即超級機甲計劃)由埃里克松博士主負責,三個月後希望你們能拿出各自的成果來。 ”
============================================
第二十二章完成,2號機的戰斗基本交代完了,好幾章都是在描寫地面作戰似乎有些乏味,於是本章下半部分穿插了一下赫爾墨斯基金會在地球上的會議,別小看這個情節,庫瓦和泰倫的武器都是通過戰爭在不停調整和進步。庫瓦一方借由大皇子贊助發展出了qing yu 武器,而泰倫一方的發展就是這兩個方向的機甲。估計不用我說書友們也能猜到了,‘S’計劃最終的產物當然是——以高達為原型的各型號精英機,後續的機體會越來越多的(手動滑稽)。
關於斯瓦特海姆研究中心,其名稱來源於北歐神話,英語: Svartalfheim,是世界樹上矮人和侏儒的國度。他們精通於制造工具,發展科技。當然也就很符合隸屬赫爾墨斯基金會的研究機構。此外也致敬了高達UC系列中著名的機體制造商——阿納海姆電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