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布迪萊龍 - 小型化α型種龍基礎資料
物種:布迪萊龍
類型:小型化α型種龍
簡介:
此為基礎型的經基因改造小型化的布迪萊種龍,也是其他改造型的藍本。和自然進化的野生布迪萊龍相比,有更高的精液產生效率,而成體體型由類大型建築微縮到了略大於地球大型貓科動物的水平。除此之外,還具有多項比原型相對更適合種龍生產事宜的生理特征及指標。
身形:
全長340-380cm;體重170-200kg
(頭龍全長420-460cm,體重190-220kg)
評級:
肉體強度:基本
環境適應:良好
新陳代謝:常規
生產水平:基本(發情周期23-28天:間期11-14天,發情期12-14天;發情末期采集量:普通個體3-4L,頭龍5-6L)
飼養環境:
參照原型種龍制定。由於小型化後個體飼養成本少且管理控制難度低,可適當提高籠區空間的相對密度。
特點:
①殘翅完全消失:
在少數自然變異情況中,布迪萊龍會罕見地產生翅膀退化程度低,具備短途或正常飛行能力的個體。這些個體的管理難度及風險相對正常個體較高,因此對該方面進行了優化。
②不再含有鱗片,體表被紅褐色皮膚取代:
在為種龍取精前,有著為種龍清洗陰莖,減少采集腔中精液與陰莖接觸帶來汙染的固定程序。布迪萊龍作為趾行式四足動物,在發情期間易經由勃起使陰莖前端頻繁觸碰腹部,而鱗片的間隙易藏汙納垢,從而再度汙染清洗後的陰莖。將其更換為皮膚可有效減少在開始采精前,對種龍部分身體位置的清理工序和時間,有效降低意外發生風險。
③更低的體態含脂量,更高的精液成分脂肪替代轉化率:
在布迪萊龍的生理基礎研究中,現已有成熟理論表明其精液的合成較依賴脂肪的參與,且脂肪可經由復雜的轉化過程替代部分其他精液成分。由於被圈養的布迪萊龍有穩定的飲食等方面供應,不再需要儲存大量脂肪來增加個體體重,從而實現戰斗力增強的競爭機制。所以適當增加了其性腺在精液生產中對脂肪的依賴和利用。這一改變除直接提高時間生產量以外,也為該類種龍帶來了體態方面的改變,使其更加敏捷矯健,體表肌肉分離度高、紋路清晰可辨。
④略高的物理性刺激耐受度:
從過往的實驗和實際生產經驗中,可發現由非期望刺激導致精液未被采集便流失的意外情況發生較為頻繁。在考慮到實際采集工作中刺激程度較易控制和提高後,最終決定小幅提高該類型種龍對物理刺激引起射精的耐受度。具體的提高程度經由長時間的測試並微調,已基本避免任何發情程度的種龍在睡眠中經由勃起摩擦引起射精的發生。且對清醒時的偶然摩擦帶來的無意識自慰行為也有良好的減少發生和削弱效果。
⑤生殖腔結構的取消:
為減少種龍在非采集期間意外射精帶來的浪費,最常用的手段便是為其佩戴隔空裝置。但即便使用了隔空裝置,避免了發情布迪萊龍在活動區使陰莖與景觀等外物摩擦引起射精的可能,也還存在著一種情況——少數布迪萊龍能在無意間學會讓陰莖高頻突出、收納回生殖腔中,同時控制生殖腔的不隨突出打開,從而使龜頭與生殖腔口內側反復摩擦碰撞,成功自慰泄精的行為。對該生理結構進行修改,使其陰莖常態暴露於體外可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經由此,已基本杜絕佩戴隔空裝置條件下精液泄露的情況(精袋儲滿並膨脹一段時間產生的排精反射除外)。
備注:由於小型化α型種龍成本低、繁育效率高,亦可作為室內侵入型先鋒或簡易任務全殲作戰單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