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秘境 | 《變態發育·精靈的秘密》
許多人先我而來,卻對世界鮮有了解,故他們先我而亡(無)。
因為我們沒有永恒的軀殼與靈魂……
短暫又永恒的歲月里,必須依靠知識傳遞思想。
是故,書籍乃靈魂與生命的載體,需要好好保存,仔細閱讀,理解含義。
倘若沒有書籍,世界僅剩無知……
————大賢者
[newpage]
水聲潺潺。
水一般是生命的源泉,郁郁蔥蔥的森林圍繞著它。
鮮為人知的秘境,因天造地設人和,隱匿其中。
“啊哈~~啊哈~~”
嬉鬧,孩童追逐,尖銳清脆的聲音在流水的基线中突出。
陽光透過綠葉組成的篩孔,在這片黑土之上,如同白日打翻了的星辰,閃耀著別樣的圖案。
白嫩的腳丫踩上大地留下腳印,身影越過光縷。
碎奶碎奶的頭發稀疏扎成側馬尾,隨著動作搖晃,似乎馬上能夠到;然而,靈動的身影怎會讓你抓住呢。
金長直不打理,還保持良好的發質,縱然汗水讓它們粘作一團——依舊細膩。
“瑪麗亞——你太遲鈍了……”
名為伊莎貝拉的白發幼女突然一頓,敏捷地轉身,抬起略微嬰兒肥的雙手,往瑪麗亞的臉上擠。
“哎哎哎喂喂~~~”
瑪麗亞一時沒有刹住,讓伊莎貝拉擠壓得撅起嘴,驚呼變動了發聲方式。
然而她的腳步沒有停下,兩人相碰。
瑪麗亞撲倒了伊莎貝拉,雙雙摔到泥土上。
“疼疼……”
“衣服髒了耶……”
“回家要挨念叨了……”
輕薄的棉衣經不住小孩子的折騰,惹上難以清洗的泥濘。
不過……等待她們的只是一頓念叨。
畢竟她們是精靈,不是秘境之外的靈長類人形生物。
精靈是如此的好動愛玩,幼時的她們是如此地依賴著植物、泥土:家長會理解的。
細看她們的臉龐,是人類小孩子未曾有的英俊——精靈自幼便長開了五官。
睫毛與發色一致、長又細,略彎。
眼角永遠是有點長的,甚至顯得銳利;然而大眼眸閃亮無比,臥蠶中和了銳利。
鼻梁高挺,大小不一。既不像西方人,更不像東方人——反倒讓她們像娃娃,畢竟本來就不是人。
精靈的膚色多變:亮白發光、啞黑磨砂、泛青淡藍、發紅深棕,皆有可能。
外觀具體到個體,依其基因而非家族,與染色體強相關。
不過,參考族群的樣本分布統計數據可得:白膚色是積累的顯性基因。
膚色、毛發的表現如同寵物的毛色————復雜多變。
習慣彩虹般的日子,她們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精靈,不存在外觀歧視。
當然,要說她們和人類最大的區別,大概還是耳朵、膚質、性別、壽命。
精靈們的耳道長且窄,耳廓有明顯的分區,不僅靈敏度比人類好,而且對不同距離、不同方向的聲音具有特異的頻率響應與相位差。
同時整個耳軟骨富集壓感神經。因此,她們可以根據聲音的變化與諧波聽音辨位。
此外,耳朵可動,因此敏感的精靈善於調整自己的耳朵位置,達成對某處信息特別敏感或對某處噪聲削減靈敏度的目的。
這讓她們更准確得射箭、擊殺獵物。
精靈的皮膚表面沒有絨毛,僅頭部區域有毛發覆蓋,這意味著散熱能力較差——因此精靈們在夏天喜歡在靠近水源的地區,喜歡清涼清爽的衣著。
另一方面,精靈的皮膚褶皺很少,柔軟但耐磨,很難破損,甚至閃耀著玻璃般晶瑩剔透的光。
源頭是她們確實能夠吸收硅物質——點心中摻入沙子,是精靈的一種美味;表現是硅元素富集在她們的皮膚表層細胞——看著就像硅膠人偶。
硅含量很高,以至於其他野生動物失去了捕食精靈的欲望,卻依舊屬於碳基生物。
“伊莎貝拉,你衣服似乎破了?”
“瑪麗亞——靠太近了啦——”
衣服之後,兩人把目光放到了彼此的體位。
“哼——才不是喜歡你呢——”
似乎是靠得太近了,瑪麗亞的臉貼著伊莎貝拉,扒拉著她的衣服,觀察破爛的部位——一不小心看到了衣服之下晶瑩剔透的肚子,上面圓圓的小肚臍凹陷,藏著些許摔倒嵌入的泥土。
精靈的衣服只是遮羞的,她們細膩的皮膚有著優秀的強度,只是更脆————撞擊尖端容易出現撕裂傷。
“媽媽說……女孩子之間應該保持合乎禮儀的社交距離————不然人家會把我們當作一對的————”瑪麗亞一臉傲嬌地反駁。
“什麼————我跟你站一起,會有人覺得我們是嗎?小色鬼又在意淫本公主?”伊莎貝拉笑得嘴都合不攏,甚至找到了調戲的借口。
伊莎貝拉靈活的雙手掀起瑪麗亞薄衣的雙袖,肆意揉捏她的腋下————這是她的癢癢肉。臭小鬼是這樣的……
不過,精靈和人類的性別觀念是顯而不同的……可能她們五六歲的年紀還不甚在意罷了。
精靈是單性別生物。如果她們要尋求性愛,種族內只能以同性戀的形式實現;或遠離族群遠走他鄉,與其他種族生物進行性愛——因為生殖隔離的因素,即使與雄性交配,未必有穩定性狀的後代產生,更多地是追求一種性愛。
所以,若想擁有後代,她們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成年之後,雙方通過特殊手段生產小精靈。二是選擇與其他種族的雄性生物強行結合,嘗試給種族注入新的基因————明顯困難多了。
事實上,多數小精靈是人工干預的產物;與其他種族強行結合的孩子,一般不能長大,早早夭折。
另一個干預精靈與其他種族結合的因素是她們的壽命。
精靈的生命,如果我們將目光放在整體:具有超長的壽命,遠超人類,可以運行超過500年。
然而她們的生命具有兩個階段:“生命階段”與“精神階段”。只有初始的“生命階段”才具有完整的生物屬性。
在大約二十歲之前,精靈可以和其他種族結合,然而她們的發育時間和人類差不多,十六歲之後趨於成熟。
然而成熟後短短幾年,她們便會進入最美麗的生物階段,隨後快速凋零——這個時間甚至是不確定的。
她們可以和其他生物產下孩子的時間窗口,太短太短。
精靈在凋零之後,會利用族內特有的技術手段,將自己的存在化作一種概念,重生為“精神階段”,享有新的生命————或者說,剝奪死亡的權利。
重生之後,精靈的樣貌幾乎不再發生改變,一直保持二十幾歲的模樣。
她們可以一直堅守在某些領域,直到不再被需要、或者概念的崩潰。
是故,精靈們並未像其他生物一般,極度追求個體的後代繁衍。
相反,她們更在意各種社交關系、希求靈魂的伴侶共同傳遞自己的信念。
性愛,可以是好友間的見色起意,亦可以是靈魂伴侶間的取樂。
兩個階段的生命,對他者而言,表現得如同一段超長待機的睿智生命。
對個體而言則是死而再現。
凋零是“生命階段”的徹底離去,“精神階段”的意識新生。
這便是精靈特有的兩段“生命”,經歷了 幼少華年、死去復活、青年永生。
精靈的成年便是死亡。
精靈在最青春靚麗、歲月如金的少女成人之際死而復生。
或許,她們更具有可能性的歲月很短暫;或許,她們實現持續性的歲月又很長。
而作為一種流動的知識,概念化的思想,她們的睿智並不能幫助她們與其他種族結合————凋零後的她們只能借助生命之樹,與自己喜歡的另一位精靈,生產自己的孩子。
甚至根據精靈族內記載,大部分精靈在凋零重生後,全部喜歡上了凋零過的其他精靈————幾乎不再對其他生物感興趣。
或許是死亡改變了她們,或許是重生的基因編碼改變了她們。
當然改變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失去自我————成年的精靈依然會貫徹一如既往的自我。
這點小改變,只是小煩惱,並不是核心思想問題。
當然,這一切對於年幼的瑪麗亞和伊莎貝拉而言,還很遙遠,還很遙遠……
她們的童年不至於擔憂這些煩惱。
“哈哈……”
“哈哈……”
孩子們天真地嬉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