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童女祭蛟考
童女祭蛟考
古代祭祀中,童女除了常被用於河伯、江神、龍王娶妻的祭祀,也常被用於祭祀蛟、蛇、龍、蟒的神怪——與前一種不同,不是被娶親,而是被吃掉,(雖然兩者基本都難逃一死,但前一種至少事後一般不會被看到屍骨。)甚至還有殺了之後再祭祀的情況。我總結了一下,大致的共同點是:
①童女的年齡一般為七到十五歲,尤以十二三歲最多。
②祭祀的妖魔鬼怪一般都是蛟龍蛇蟒一類。(有“河伯”等名號的可能是可能不是,沒有這種名號的則一般為是形。)
③祭祀發生的時間一般是夏秋兩季。(前一種一般也是這個時候:“風吹十日,東得一島,上有人,常以七月取童女沉海。”(《太平御覽》))大概是此時江河湖海漲水,所以百姓尤其畏懼司水的鬼神和蛟龍。
第一點很好解釋,古人比現代人晚熟,女子一般在十四歲初潮,所以十二三歲的童女,就是發育得最“元氣”飽滿而又未泄的。又或,按現代醫學,人的生長發育大約到25歲停止,那麼十二三就正是其“中”了。再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度,月亮每天運行十三度有余,約合十三度,並且一年平年十二個月,閏年十三個月,所以十二、十三都是有圓滿美好寓意的“陰數”。
第二點也很好解釋,類似於單人或雙人的舞龍,只不過目標不是龍燈而是童女,最後把童女藏在罩子下面帶走。
那麼第三點,為什麼是夏秋兩季呢?僅僅只是因為水勢大嗎?
我想到,古代有人肉人血治淋病、癆病(結核病)的迷信,於是查了一下病原體的生長環境。果不其然,導致這兩種病的病原體微生物都喜歡高溫潮濕的環境。
或許,這就是問題的答案了:最初,上古的時候,夏秋季節漲水或有成災,於是在災年用童男童女祭祀司水的鬼神。災年以人祭祀,倒也不算特別殘忍,因為不是所有統治者都能像孟子所說的那樣撫恤災民,災年本就要餓死人甚至人相食。而後,有巫祝出於淫心欲念或斂財之念,編造出“河伯娶親”等說法,每年都大開祭祀賽會,或真的將童女沉水,只撈出祭祀的財寶,或沉水後秘密撈出監禁(比如說令其服假死之藥,使在水下多時而不死);又有巫祝詐作蛟蛇龍蟒傷人,留下屍骨,然後將所得童女血肉供富豪、權貴治夏秋多發作的淋、癆諸疾或煉丹等等,然後籍其錢財、權勢發跡、印證巫卜,而誑世以祭妖鬼之功。蠻夷或不得法者不知以上詭計,而以為祭鬼神真的當以童女或童男童女,又生出種種荒謬殘暴淫祀濫祭。嗚呼!
最後附上兩則童女反殺的事例(正道的光,照在了……):
清·周克復《觀音經持驗記》:
“宋釋遵式
宋[時]建寧人賴省干之卜。天下知名。素挾妖術。殺人祭鬼。常於浙中覓十餘歲童女。養以供用。其母喜誦佛書。女隨之習念心經。嗣此女當輪祭。沐浴裝飾。納空室中。鎖其戶而去。女自分必死。一心誦經。夜半。覺有物自天窗下。光燁燁然。怖甚。急念揭諦咒。女口中忽有光出。此物逡巡。欲進復卻。良久口中光漸大。出射此物。鏗然有聲。仆地。其室近街。值夜巡卒過。女大叫殺人。卒報所屬。率眾破壁取女。見一大白蟒死矣。捕賴及家人。鞫問伏辜。黥配海外。籍其家。今為詹安撫居宅。”
晉·干寶《搜神記》:
“東越閩中,有庸嶺,高數十里,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大十圍,土俗常懼。東治都尉及屬城長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福,或與人夢,或下諭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都尉令長並共患之,然氣厲不息,共請求人家生婢子,兼有罪家女養之,至八月朝,祭送蛇穴口,輒夜出吞噬之。累年如此,前後已有九女。爾時復募索,未得。將樂縣李誕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父母不聽。寄曰:父母無相,惟生女六人。雖有如無。女無緹縈濟父母之功,既不能供養,消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蚤亡;賣寄之身,可得少錢。父母終不聽。寄自潛發,不可禁止。乃行請好劍及咋蛇犬,先作數石米餈,用蜜灌之,以置穴口。蛇夜便出,頭大如囤,目如三尺鏡,聞餈香氣,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噬咋,寄從後斫得數創,蛇因踴出,至庭而死。寄入視其穴,得九女髑髏,悉舉出,緩步而歸。越王聞之,聘寄為後,拜其父為將。樂令母及姊皆有賜。自是東治無復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這個故事中妖蛇非常大,要麼是夸張,要麼是借助了某種機械。)
修築都江堰的李冰更是機智勇敢,自己親手幫女兒反殺。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風俗通曰: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開成都兩江,溉田萬頃。江神歲取童女二人為婦。冰以其女與神為婚,徑至神祠,勸神酒。酒杯恒澹澹,冰厲聲以責之,因忽不見。良久,有兩牛斗於江岸旁。有間冰還,流汗謂官屬曰:吾斗大亟[疲],當相助也。南向腰中正白者,我綬也。主簿刺殺北面者,江神遂死。蜀人慕其氣決,凡壯健者因名冰兒也。”
李冰生於西門豹之後,為何李冰不效法西門豹治鄴,將巫祝沉江,而要自己以身犯險呢?我前面已經提出了我的猜想,就是巫祝手里可能有假死之藥,可以讓童女在水下多時不死。西門豹治鄴後,各地巫祝就學聰明了,隨身給自己准備了一副假死之藥,於是將巫祝沉江而斷絕淫祀的方法就失靈了,反而第二天巫祝“死而復生”,讓群眾更加迷信。
2022年11月15、16日
(魏伯陽)與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丹成,知弟子心不盡,乃試之,曰:此丹今雖成,當先試之。今試飴犬,犬即飛者,可服之;若犬死者,則不可服也。伯陽入山,特將一白犬自隨,又有毒丹,轉數未足,合和未至,服之暫死。故伯陽便以毒丹與白犬食之,即死。伯陽乃問弟子曰:作丹惟恐不成,丹既成,而犬食之即死,恐未合神明之意,服之恐復如犬,為之奈何?弟子曰:先生當服之否?伯陽曰:吾背違世俗,委家入山,不得仙道,亦不復歸,死之與生,吾當服之耳。伯陽乃服丹,丹入口即死。弟子顧相謂曰:作丹欲長生,而服之即死,當奈何?獨有一弟子曰:吾師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將無有意耶?亦乃服丹,即復死。餘二弟子乃相謂曰:所以作丹者,欲求長生。今服即死,焉用此為?若不服此,自可數十年在世間活也。遂不服,乃共出山,欲為伯陽及死弟子求市棺木。二人去後,伯陽即起,將所服丹內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書,與鄉里寄謝二弟子。弟子方乃懊恨。——晉·葛洪《神仙傳》。
2022年12月1日